-
昔日漢朝的天馬故鄉,今日的「天堂之境」絕美風光
昭蘇被稱為「中國最後一個天馬的故鄉」。以盛產良馬著稱,馬文化歷史悠久。漢武帝時曾將身形矯健、輕快靈活、奔跑神速的伊犁馬賜名為「天馬」。每年7月的新疆伊犁天馬國際旅遊節都會在這裡舉辦,最精彩的要數萬馬奔騰表演。這個時間來此的小夥伴,千萬不要錯過。
-
雪域之舟丨一頭好犛牛的「修煉」過程
都說好牛是產出優質牛奶的根本保證那麼你可知道一頭好犛牛,又是如何「修煉」成功的嗎?
-
犛牛毛是什麼 犛牛毛價格
犛牛毛是什麼 犛牛毛價格 2017-04-10 09:34:48 來源:全球紡織網 犛牛毛是什麼?
-
犛牛犛牛
[5]犛牛的分類學地位及起源研究:mtDNAD2loop序列的分析.獸類學報,2006,26(4):325~330. 郭松長,劉建全,祁得林等.[7]動物學雜誌 ChineseJournalofZoology2009,44:148~150 犛牛的分布及保護 張知貴,夏霖,楊奇森[8]《中國新近紀晚期三趾馬動物群的生活環境的化石穩定碳同位素證據》《中國古生物志》《中國的馬類動物》《冰河世紀史前動物全揭秘》本文轉載自 Tibet一Tibet(ID
-
獨一無二的犛牛博物館
犛牛,在藏語稱為「亞克」(གཡག),英文稱為「YAK」。亞克是犛牛的統稱,但在犛牛產區各地,對犛牛還有不同的稱謂。不同性別、不同年齡犛牛的稱謂更為具體、細緻。犛牛是牛屬犛牛亞屬的大型哺乳動物,它與黃牛、水牛有著共同的祖先,即原牛。
-
世界 無角犛牛 犛牛沒有了「靈魂觸角」會怎樣
世界 無角犛牛 犛牛沒有了「靈魂觸角」會怎樣時間:2019-07-08 13:27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世界 無角犛牛 犛牛沒有了靈魂觸角會怎樣 犛牛沒有了靈魂觸角會怎樣?
-
世界首個無角犛牛品種誕生——走近阿什旦犛牛
日前,世界首個無角犛牛——阿什旦犛牛通過了國家畜禽新品種審定,成為犛牛育種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犛牛,是高寒牧區特有的牛種資源。它們不僅可以適應嚴寒、缺氧、缺草等惡劣的自然條件,還能提供肉、奶、毛、絨、皮革、役力等,是牧民們的忠實夥伴。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畜牧獸藥研究所與青海省大通種牛場合作開展犛牛新品種的育種工作。
-
我在青藏高原放犛牛:看犛牛爭霸,藏獒驅趕狼群
▍曾打著手電筒去看「犛牛爭霸」龍公多傑家有200多隻犛牛、100多隻特種歐巴羊。不過,直爽的多傑說,自己並不喜歡羊。所以,他們家裡的分工通常是父親放羊,自己放犛牛。犛牛,無論是家養的還是野生的,給人的最初印象都是行動遲緩,呆呆木木地吃著草或是看著行人車輛。
-
動物園犛牛被老虎咬死
老虎試圖將犛牛拖上岸慢慢享用 2010年1月28日中午1時許,江蘇常州淹城野生動物世界,該園散養區的犛牛群受驚奔跑,其中一頭母犛牛將散養區大門頂開了一條縫趁機跑了出來。飼養員一路追趕,犛牛在猛獸區亂串,慌不擇路跳入了虎區水塘中。記者在1點30趕到了動物園。在動物園虎區,記者看到,一頭渾身發抖的犛牛蜷縮在水塘深水區的一個角落裡。
-
紅鍋莊「犛牛王」進昆明 打響犛牛火鍋中餐雙響炮
紅鍋莊「犛牛王」進昆明紅鍋莊「犛牛王」進昆明南華松茸配犛牛湯鍋+草原酸菜犛牛火鍋紅鍋莊藏文化餐廳昆明市新亞洲體育城星耀廣場S13-1,昆明市前福路160號兩個連鎖店,特別推出燒烤松茸犛牛肉、秘制老滷犛牛肉、犛牛涼片、芝麻犛牛肉乾、青稞犛牛肉包子、青稞饅頭、青稞蔬菜餅、青稞犛牛肉蒸餃、青稞犛牛肉鍋貼、酥油茶、青稞果茶、青稞酒、青稞啤酒、犛牛酸奶等等藏家風味美食
-
良馬的神化:漢代人心目中的「天馬」
漢奔馬牌飾 故宮博物院藏 長七·六釐米寬六·二釐米這種帶有羽翼的神馬,可能就是漢代人心目中的「天馬」。西漢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一一三年),據說獲得了從渥窪中飛躍出來的天馬。渥窪是今甘肅敦煌附近的一片湖澤,當地人傳說這裡在春天常會見到天馬從湖水中躍出,與湖邊草原上生息的凡馬交配。這些凡馬在與天馬交配後生下來的馬駒被稱作「龍駒」,神駿異常。
-
「老犛牛」——一個漢族幹部文化援藏記
他們知道,這個鄱陽湖養育的漢族男人,自22歲那年懷著熱血和懵懂前往雪域高原,那裡就成了他揮灑青春的第二故鄉,更成了他塑造靈魂的精神原鄉。那片氧氣稀薄卻真情濃鬱的莽蒼大地,那段22歲到37歲最美好的年華,讓他對「此生何為」有了獨特的領悟和解答。
-
「老犛牛」一個漢族幹部文化援藏記
他們知道,這個鄱陽湖養育的漢族男人,自22歲那年懷著熱血和懵懂前往雪域高原,那裡就成了他揮灑青春的第二故鄉,更成了他塑造靈魂的精神原鄉。那片氧氣稀薄卻真情濃鬱的莽蒼大地,那段22歲到37歲最美好的年華,讓他對「此生何為」有了獨特的領悟和解答。
-
《明日之後》犛牛一般在哪裡刷新 高寒地區生物犛牛刷新點介紹
導 讀 明日之後犛牛在哪?
-
阿壩探索實施犛牛標準化養殖 犛牛出欄周期縮短 牧民收入提高
阿壩探索實施犛牛標準化養殖 犛牛出欄周期縮短 牧民收入提高 若爾蓋高原之寶犛牛乳業公司包裝車間內,工人們加班加點忙生產。
-
犛牛背上的地球第三極
當你真正理解了犛牛在藏族文化中的地位,讀懂了犛牛和藏民族之間數千年來累積的深厚感情,你或許就會明白,「犛牛」對於地球第三極的意義所在……在地球第三極有這樣一句流傳已久的諺語 ——「凡是有藏民族的地方,就有犛牛」。
-
第六屆國際犛牛大會暨第一屆青海犛牛產業大會在西寧召開
8月28日,第六屆國際犛牛大會暨第一屆青海犛牛產業大會在西寧召開。省委副書記、代省長劉寧發來賀詞,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王予波致辭。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全國畜牧總站、農民日報社相關負責人出席會議。 劉寧在賀詞中說,值此第六屆國際犛牛大會暨第一屆青海犛牛產業大會舉行之際,受省委書記王建軍委託,我謹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大會的順利召開表示熱烈祝賀!
-
犛牛糞憑什麼是「鎮館之寶」?「國寶」犛牛金飾長啥樣?快來看南京...
今天(12 月 26 日),《走進南京——西藏犛牛文化展》在南京江寧區博物館正式開展。市民不用去西藏,在家門口就可以看到犛牛標本以及和犛牛有關的自然標本、生產工具、生活用品、歷史文物、藝術作品 …… 告訴你犛牛背後的文化和故事。
-
犛牛老頭吳雨初(人民映像)
王健攝犛牛博物館的這具化石顯示,在4.5萬年前,藏北地區還存在大面積的高山草甸和灌木叢。那時的野犛牛,體型比現在青藏高原的野犛牛大。2011年,年近六旬的他,辭去京城的工作,重新回到拉薩,一心籌建以犛牛為主題的國家級專題博物館——西藏犛牛博物館。「犛牛的進化史,其實就是藏北羌塘草原生態的變遷史。作為喜馬拉雅滄海桑田造山運動中的孑遺物種,犛牛身上有著豐富的生態學研究課題。」吳雨初說。「我的鎮館之寶是犛牛糞」犛牛被譽為「高原之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