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鍋莊「犛牛王」進昆明 打響犛牛火鍋中餐雙響炮

2021-01-08 閃電新聞

紅鍋莊「犛牛王」進昆明

紅鍋莊「犛牛王」進昆明

12月10日,元老級中國烹飪大師、雲南十大名廚「滇廚楷模」蔣彪大師的第一個藏族徒弟、榮獲 「雲南十大火鍋美食家」金牌獎的雲南第一個藏族滇菜大師索郎多吉大師,率紅鍋莊團隊、攜川西大草原犛牛肉和南華松茸等特色食材,經過試營業期間的磨合、提高、完善,兩個連鎖店正式開業,受到昆明消費者歡迎好評。

紅鍋莊「犛牛王」進昆明

紅鍋莊「犛牛王」進昆明

南華松茸配犛牛湯鍋+草原酸菜犛牛火鍋

紅鍋莊藏文化餐廳昆明市新亞洲體育城星耀廣場S13-1,昆明市前福路160號兩個連鎖店,特別推出燒烤松茸犛牛肉、秘制老滷犛牛肉、犛牛涼片、芝麻犛牛肉乾、青稞犛牛肉包子、青稞饅頭、青稞蔬菜餅、青稞犛牛肉蒸餃、青稞犛牛肉鍋貼、酥油茶、青稞果茶、青稞酒、青稞啤酒、犛牛酸奶等等藏家風味美食+燒烤犛牛湯鍋火鍋,方便人們在昆明即可吃到別有風味的犛牛湯鍋特色藏餐,體驗不一樣的犛牛湯鍋藏餐美食文化。尤其值得一嘗的是紅鍋莊索朗多吉大師運用得了元老級中國烹飪大師蔣彪大師真傳的烹調功夫,選用大香格裡拉草原犛牛肉,楚雄彝族自治州南華縣「松茸之鄉」松茸配伍,創新烹製的松茸犛牛肉湯鍋,堪稱「絕配」!松茸犛牛肉湯鍋經過索郎多吉大師的烹調,松茸犛牛肉滋味非同一般,越嚼越有味道,喝口湯頓感鮮香爽口,濃鬱香味簡直可以叫人「盪氣迴腸」!真是「牛」!真是自然生態的犛牛肉+野生菌珍品南華松茸健康美食,滋補身體有營養、養嘴養生很解饞、放心吃喝體健壯。

紅鍋莊「犛牛王」進昆明

索郎多吉大師烹製的另一絕是「鍋」草原酸菜犛牛火鍋!犛牛肉本身的營養價值、味道口感,就非常的「牛」!用草原酸菜煮酸菜犛牛火鍋,「食在」頂「牛」!因為犛牛屬地球之巔的高寒、無任何汙染環境、青藏高原獨特的半野生半原始珍稀動物,與北極熊、南極企鵝共稱為「世界三大高寒動物」。犛牛長年生活在海拔3000 米廣闊的牧草高原,潔淨的生態環境造就了這一優良的畜種。加之犛牛終身無勞役不幹活,逐水草而居「養尊處優」自由自在的半野生放牧方式、原始自然的生長過程,一生中攝入大量的蟲草等名貴中草藥,使犛牛肉質細嫩,味道更鮮美。而「草原酸菜」這種在青藏高原民間吃了千百年的「草原特色酸菜團」,是當地藏民醃製好酸菜後揉成團,曬乾裝進庥袋、便於馱上馬背在不同的草原牧場放牧犛牛不斷轉場,隨時隨地都可以就地「埋鍋造飯」煮酸菜湯、吃青稞麵食,開胃好吃有營養,吃飽喝足身體壯的「健康開胃幹酸菜」!值得一提的是這種幹酸菜團在遊牧過程中吸收了高山草原微生物、益生菌成份,更融入獨特的「高山雪域草原酸」,使其酸味更特殊,用來煮犛牛火鍋非同一般開胃舒服,好吃益健康。

紅鍋莊「犛牛王」進昆明

酥香辣麻犛牛肉下青稞酒 吃喝醉爽

很多老昆明人,特別是愛喝酒的老昆明人,幾乎都吃過辣麻牛肉老滇菜。卻很少有人吃過拓東醬油酥香辣麻犛牛肉。吃「雲南十大特色火鍋」紅鍋莊犛牛湯鍋,配上「雲南十大金牌名菜」紅鍋莊拓東醬油酥香辣麻犛牛肉,會是什麼感覺?索郎多吉藏族大廚,嚴格按照蔣彪師父傳授的廚藝配方、選用草原上原生態自由生長的犛牛食材,烹製出「大師級」的拓東醬油酥香辣麻犛牛肉,真叫人一嘗難忘:蔣彪師父多次深入楚雄彝人古鎮紅鍋莊藏文化餐廳廚房,教藏族徒弟索郎多吉大廚烹製拓東醬油酥香辣麻犛牛肉、油炸犛牛乾巴、手抓犛牛肉、松茸犛牛肉等犛牛菜餚,提升紅鍋莊藏餐犛牛美食上臺階!尤其是蔣彪大師親自現教熱炒、傾囊傳授的拓東醬油酥香辣麻犛牛肉,從選犛牛肉部位、煮肉切肉開始,到廚藝配方、挑選拓東醬油、祥雲縣辣子、昭通花椒等調配料,掌握火候油溫烹製犛牛肉,再二次入油鍋炸出犛牛肉金紅色,熗香粗顆粒祥雲辣子面、昭通花椒,回鍋炒香犛牛肉「黃金坨」,沿熱鍋邊澆上拓東醬油,「黃金坨」犛牛肉立馬變「赤金坨」,快速顛鍋舞勺翻炒出「辣麻醬香勾人饞,赤金犛牛爆酥香」的拓東醬油酥香辣麻犛牛肉,趁著拓東醬油鍋氣升騰時起鍋裝盤上桌,整套流程廚藝、成菜巧妙功夫等等一絲不苟,一氣呵成,言傳身教做示範,有模有樣,讓人難忘。

雲南網通訊員 李嘉林 攝影報導

相關焦點

  • 犛牛毛是什麼 犛牛毛價格
    犛牛毛是什麼 犛牛毛價格 2017-04-10 09:34:48 來源:全球紡織網 犛牛毛是什麼?
  • 雪域之舟丨一頭好犛牛的「修煉」過程
    說到品種的優秀在牛屆犛牛一定是排第一的犛牛與北極熊、企鵝被認為是世界僅存三大源種動物無基因改良現在的任何一頭犛牛與億萬年前的祖先在生理犛牛生長在海拔3500以上的青藏高原藍天白雲、碧草蔓蔓我們嚮往的目的地就是它們的故鄉犛牛們生活環境最大的特點就是純淨+無汙染+不被圈養沒有工業汙染沒有化學肥料和農藥的危害它們每天遊走在大草原上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餓了就低頭吃草累了就隨意的趴在高原草甸上
  • 獨一無二的犛牛博物館
    犛牛,在藏語稱為「亞克」(གཡག),英文稱為「YAK」。亞克是犛牛的統稱,但在犛牛產區各地,對犛牛還有不同的稱謂。不同性別、不同年齡犛牛的稱謂更為具體、細緻。犛牛是牛屬犛牛亞屬的大型哺乳動物,它與黃牛、水牛有著共同的祖先,即原牛。
  • 犛牛犛牛
    [5]犛牛的分類學地位及起源研究:mtDNAD2loop序列的分析.獸類學報,2006,26(4):325~330. 郭松長,劉建全,祁得林等.[7]動物學雜誌  ChineseJournalofZoology2009,44:148~150  犛牛的分布及保護  張知貴,夏霖,楊奇森[8]《中國新近紀晚期三趾馬動物群的生活環境的化石穩定碳同位素證據》《中國古生物志》《中國的馬類動物》《冰河世紀史前動物全揭秘》本文轉載自 Tibet一Tibet(ID
  • 犛牛背上的地球第三極
    當你真正理解了犛牛在藏族文化中的地位,讀懂了犛牛和藏民族之間數千年來累積的深厚感情,你或許就會明白,「犛牛」對於地球第三極的意義所在……在地球第三極有這樣一句流傳已久的諺語 ——「凡是有藏民族的地方,就有犛牛」。
  • 世界 無角犛牛 犛牛沒有了「靈魂觸角」會怎樣
    世界 無角犛牛 犛牛沒有了「靈魂觸角」會怎樣時間:2019-07-08 13:27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世界 無角犛牛 犛牛沒有了靈魂觸角會怎樣 犛牛沒有了靈魂觸角會怎樣?
  • 世界首個無角犛牛品種誕生——走近阿什旦犛牛
    日前,世界首個無角犛牛——阿什旦犛牛通過了國家畜禽新品種審定,成為犛牛育種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犛牛,是高寒牧區特有的牛種資源。它們不僅可以適應嚴寒、缺氧、缺草等惡劣的自然條件,還能提供肉、奶、毛、絨、皮革、役力等,是牧民們的忠實夥伴。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畜牧獸藥研究所與青海省大通種牛場合作開展犛牛新品種的育種工作。
  • 饑荒普通生物犛牛有什麼用 饑荒普通生物圖鑑犛牛介紹
    導 讀 饑荒普通生物圖鑑犛牛介紹 饑荒普通生物犛牛有什麼用 饑荒中的牛是分布在草原的生物,對其他生物中立,每當有牛受到攻擊周圍的牛都會對玩家群起而攻之。可以在他睡著的時候悄悄用剃鬚刀剃毛獲得牛毛,同時他的糞便...
  • 天馬故鄉的犛牛
    【作者:豐收】       人們都認為犛牛生長在青藏高原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寒地區,是生活在海拔高處的草畜動物。然而,你恰恰沒有想到吧,在牧歌昭蘇,天馬故鄉,也有膘肥體壯的犛牛,成群結對地遊蕩在特克斯河畔的溼地草原上。
  • 我在青藏高原放犛牛:看犛牛爭霸,藏獒驅趕狼群
    ▍曾打著手電筒去看「犛牛爭霸」龍公多傑家有200多隻犛牛、100多隻特種歐巴羊。不過,直爽的多傑說,自己並不喜歡羊。所以,他們家裡的分工通常是父親放羊,自己放犛牛。犛牛,無論是家養的還是野生的,給人的最初印象都是行動遲緩,呆呆木木地吃著草或是看著行人車輛。
  • 動物園犛牛被老虎咬死
    老虎試圖將犛牛拖上岸慢慢享用 2010年1月28日中午1時許,江蘇常州淹城野生動物世界,該園散養區的犛牛群受驚奔跑,其中一頭母犛牛將散養區大門頂開了一條縫趁機跑了出來。飼養員一路追趕,犛牛在猛獸區亂串,慌不擇路跳入了虎區水塘中。記者在1點30趕到了動物園。在動物園虎區,記者看到,一頭渾身發抖的犛牛蜷縮在水塘深水區的一個角落裡。
  • 犛牛:不僅是祖父是圖騰還與「閻王」有關
    中國犛牛數佔世界總數的85%,其中多數生長在西藏高原。因此犛牛是以中國青藏高原為起源地的特產家畜,也是"世界屋脊"著名的景觀牛種。藏語稱犛牛為雅客,國外因此根據藏語翻譯過去,就通稱犛牛為為"yak"。西方國家見犛牛主產於中國青藏高原藏族地區,因而也稱它為西藏牛。而因為犛牛的尾巴如馬尾,所以也有人稱它為馬尾牛。
  • 《明日之後》犛牛一般在哪裡刷新 高寒地區生物犛牛刷新點介紹
    導 讀 明日之後犛牛在哪?
  • 四川壤塘犛牛直送溫州人餐桌
    2019年,「西牛東送」工程共拉運犛牛2500多頭,實現產值2067萬元。2020年,預計將調運犛牛4000到5000頭。醞釀將壤塘犛牛運到東部市場壤塘是阿壩州畜牧業大縣,全縣犛牛年存欄約22萬頭。但由於交通不便、銷售渠道不暢、群眾市場意識淡薄等原因,很多牧民的犛牛無法變現,年出欄不足1萬頭。
  • 阿壩探索實施犛牛標準化養殖 犛牛出欄周期縮短 牧民收入提高
    阿壩探索實施犛牛標準化養殖 犛牛出欄周期縮短 牧民收入提高   若爾蓋高原之寶犛牛乳業公司包裝車間內,工人們加班加點忙生產。
  • 四川省阿壩州建立川西北最大的犛牛交易市場 最多一天交易量逾3000頭
    9月19日,一輛輛輕型卡車載著肥壯的犛牛駛入紅原縣城郊的犛牛交易市場。通過消毒、登記、過磅、競價交易等環節後,一頭頭犛牛就從這裡賣往全國各地。  「今天就交易了1000多頭犛牛,主要是產自紅原、若爾蓋和阿壩縣的犛牛。」
  • 第六屆國際犛牛大會暨第一屆青海犛牛產業大會在西寧召開
    8月28日,第六屆國際犛牛大會暨第一屆青海犛牛產業大會在西寧召開。省委副書記、代省長劉寧發來賀詞,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王予波致辭。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全國畜牧總站、農民日報社相關負責人出席會議。  劉寧在賀詞中說,值此第六屆國際犛牛大會暨第一屆青海犛牛產業大會舉行之際,受省委書記王建軍委託,我謹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大會的順利召開表示熱烈祝賀!
  • 犛牛糞憑什麼是「鎮館之寶」?「國寶」犛牛金飾長啥樣?快來看南京...
    今天(12 月 26 日),《走進南京——西藏犛牛文化展》在南京江寧區博物館正式開展。市民不用去西藏,在家門口就可以看到犛牛標本以及和犛牛有關的自然標本、生產工具、生活用品、歷史文物、藝術作品 …… 告訴你犛牛背後的文化和故事。
  • 犛牛老頭吳雨初(人民映像)
    王健攝犛牛博物館的這具化石顯示,在4.5萬年前,藏北地區還存在大面積的高山草甸和灌木叢。那時的野犛牛,體型比現在青藏高原的野犛牛大。2011年,年近六旬的他,辭去京城的工作,重新回到拉薩,一心籌建以犛牛為主題的國家級專題博物館——西藏犛牛博物館。「犛牛的進化史,其實就是藏北羌塘草原生態的變遷史。作為喜馬拉雅滄海桑田造山運動中的孑遺物種,犛牛身上有著豐富的生態學研究課題。」吳雨初說。「我的鎮館之寶是犛牛糞」犛牛被譽為「高原之舟」。
  • 「老犛牛」——一個漢族幹部文化援藏記
    帳篷裡一位阿媽脫下他的靴子,將他冰冷的雙腳揣進袍襟,用體溫為他暖腳,才免於被截肢。「我從沒在哪本書裡讀到過這樣真實的崇高。」和亞格博同年進藏的大學生李泉昌,一個風風火火的小個子,為確保工程所需木料順利運達,自告奮勇去探路。不料,車從200米高的懸崖摔進了怒江……李泉昌的棺蓋,是亞格博親手合上的。「2006年,是我們進藏3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