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屋脊好奶 高原之寶犛牛乳製品開始進軍海外

2020-11-23 中國新聞網

世界屋脊好奶 高原之寶犛牛乳製品開始進軍海外

2017-09-08 10:46:17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陳海峰

  中新網9月8日電 日前,來自四川的犛牛乳製品企業高原之寶在英國舉辦了產品推介活動。活動上,高原之寶介紹了犛牛乳製品相關生產和銷售情況,以及產品諸多優秀的特質。

  高原之寶董事長王世全表示,高原之寶立足青藏高原1700多萬頭犛牛資源,在四川、青海、拉薩、甘肅等犛牛資源集中區域建立了四大犛牛奶加工養殖示範基地。產品覆蓋犛牛奶粉、酸奶、液態奶、益生菌等,9月中旬將新上市的有機犛牛奶則是全球唯一一款同時榮獲中國、歐盟、美國三大有機認證的犛牛奶,蛋白質高達4.0/100ml,其他營養成分指標均高於市面上的普通牛奶。

  犛牛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處的除人類外的哺乳動物,全世界共有犛牛1700多萬頭,主要分布在中國、蒙古、尼泊爾、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不丹等青藏高原沿線國家。犛牛長期生存於天然無汙染的高海拔地區,處於半野生狀態,食用天然牧草,因此犛牛生鮮乳的所有營養成分含量均高於黑白花牛生鮮乳,是生產加工各種奶酪製品最優質的原料。

  王世全還指出,為了提高犛牛乳的經濟附加值,高原之寶引進瑞典利樂先進設備,首家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加工犛牛奶。建立了犛牛奶現代化加工關鍵技術及科學質量管控體系,其加工工藝技術榮獲「中國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同時牽頭制定了中國國家犛牛奶行業標準,現正申請中國暨世界犛牛奶生產加工標準,以推動國際犛牛奶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通過對外拓展及合作的方式,高原之寶不斷推動中國乳業實現產業再造,逐漸形成全球聯動式的發展路徑。為了開發具有絲綢之路特色的青藏高原生態產業及旅遊資源,高原之寶與中國航天系統工程公司達成合作協議,共同打造「犛牛認養」項目。

  在犛牛飼養方面,通過建立北鬥星定位、犛牛體徵監控及牧場監控系統,實現對青藏高原1700多萬頭犛牛的監控和管理。目前正在開發「犛牛認養」App,預計今年10月正式上線,認養者可獲得同等價值的犛牛乳製品,通過「犛牛認養」App實況觀看牧場和犛牛,了解犛牛的生長情況;與牧民進行交流互動,了解一杯安全健康的犛牛奶從手工擠奶、冷鏈運輸到高原加工的全過程。還可以享受私人訂製的青藏高原之旅,深入了解犛牛和牧民、品嘗新鮮犛牛奶。

  高原之寶董事長王世全在講話中表示:青藏高原沿線國家地區經濟相對落後,需要發達國家的先進技術和成功經驗。產業是經濟發展之本,高原之寶積極開展國際合作,目前已與尼泊爾、巴基斯坦、阿富汗、不丹等具有犛牛資源的國家乳業協會及企業達成合作意識,共同開發犛牛資源,共同打造「犛牛認養」。同時,高原之寶願與歐美國家相關企業或機構積極合作「犛牛認養」項目,共同研發適合歐美市場的犛牛奶酪等高營養乳製品,為全球消費者提供來自世界屋脊的優質好奶。

相關焦點

  • 阿壩探索實施犛牛標準化養殖 犛牛出欄周期縮短 牧民收入提高
    阿壩探索實施犛牛標準化養殖 犛牛出欄周期縮短 牧民收入提高   若爾蓋高原之寶犛牛乳業公司包裝車間內,工人們加班加點忙生產。
  • 四川高原犛牛奶粉瞄準國外嬰幼兒市場
    「一頭母犛牛一天能產一斤多到兩斤的奶,一斤奶現在收購價格能到3塊錢了。」羅一說,他的兩個兒子在40公裡外的遠牧點賣得更多,「犛牛有好幾百頭,一個月下來光賣犛牛奶的收入就有七八千塊錢。」  班佑村牧民的牛奶通過設在定居點上的採奶中心和遠牧點上的移動取奶平臺,運到縣城郊區的西藏高原之寶犛牛乳業股份有限公司若爾蓋基地,在這裡,生產出來的全脂奶粉、奶酪、酸奶等銷往全國各地。
  • 看犛牛帶來高原風情
    素有「高原之舟」「高原之寶」「高原之魂」的犛牛,是生活在西藏雪域高原的人民生存、生產中不可或缺的夥伴和生活基礎,現在更是牧民致富的重要途徑!  一位被稱作「犛牛老人」的援藏老人,親手建立起世界上第一個以犛牛為主題的國家級專題博物館,他希望把這裡打造成讓世界了解西藏的平臺和窗口。
  • 高原人家犛牛酸奶 真正的酸奶長這樣
    在各式酸奶品牌中,高原人家犛牛酸奶作為一匹「行業黑馬」,後起而勃發,迅速進入消費者視野。尤其在當前市場上酸奶製品多以牛奶為原料,以凝固型、攪拌型和添加各種果汁果醬等輔料的果味型為多的情境下,高原人家犛牛酸奶堅持以犛牛奶為原料「異軍突起」,贏得眾多消費者青睞。
  • 雪域之舟丨一頭好犛牛的「修煉」過程
    快端小板凳坐好今天小編就帶大家去一探究竟犛牛生長在海拔3500以上的青藏高原藍天白雲、碧草蔓蔓我們嚮往的目的地就是它們的故鄉犛牛們生活環境最大的特點就是純淨+無汙染+不被圈養沒有工業汙染沒有化學肥料和農藥的危害它們每天遊走在大草原上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餓了就低頭吃草累了就隨意的趴在高原草甸上
  • 世界首個無角犛牛品種誕生——走近阿什旦犛牛
    日前,世界首個無角犛牛——阿什旦犛牛通過了國家畜禽新品種審定,成為犛牛育種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犛牛,是高寒牧區特有的牛種資源。它們不僅可以適應嚴寒、缺氧、缺草等惡劣的自然條件,還能提供肉、奶、毛、絨、皮革、役力等,是牧民們的忠實夥伴。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畜牧獸藥研究所與青海省大通種牛場合作開展犛牛新品種的育種工作。
  • 【中國夢•黃河情】麥窪犛牛為這座黃河邊上的縣城帶來農牧業高...
    更攀犛牛酸奶 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紅原縣地處「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東部邊緣,位於四川省西北部,平均海拔3600米以上,是阿壩州唯一的以藏族聚居為主的純牧業縣。這裡有悲壯的紅軍長徵史詩和深宏博大的宗教文化、浪漫古樸的草原藏鄉風情,這裡獨特的自然條件養育了青藏高原獨有的資源品種--麥窪犛牛。
  • 我在青藏高原放犛牛:看犛牛爭霸,藏獒驅趕狼群
    2018年8月,他離開了自己生活了6年的多巴高原體育訓練基地,回到家鄉青海海北藏族自治州,開始了自己在青藏高原上放犛牛的生活。多傑的鏡頭下,是藍藍的天空,碧綠的草原或白茫茫的雪原,清澈的河水,自己騎著馬兒或摩託車去放犛牛,身邊還有陪伴自己的藏獒……除此之外,多傑還拍下了草原真實生活的另一面,犛牛爭霸和草原藏獒。多傑說,我不希望自己身在城市心在草原。
  • 犛牛老頭吳雨初(人民映像)
    作為喜馬拉雅滄海桑田造山運動中的孑遺物種,犛牛身上有著豐富的生態學研究課題。」吳雨初說。「我的鎮館之寶是犛牛糞」犛牛被譽為「高原之舟」。在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的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犛牛在這裡已經生活了上百萬年,從最初適應熱帶亞熱帶氣候的古老物種,逐漸進化成為適應高寒缺氧環境的孑遺物種。
  • 世界95%以上的犛牛生活在中國青藏高原
    最新數據顯示,中國是世界上擁有犛牛種群和數量最多的國家,全世界95%以上的犛牛生活在中國青藏高原地區。記者從近日召開的第四屆國際犛牛大會上獲悉,目前全世界共有犛牛大約1470萬頭,其中有1400萬頭分布在中國喜馬拉雅山、崑崙山、阿爾金山及祁連山所環繞的青藏高原地區,即海拔3000米以上的西藏、青海、新疆、甘肅、四川、雲南等省區。蒙古共和國是世界上第二個犛牛較多的國家。
  • 「犛牛專家」巴桑旺堆:把論文寫在高原大地
    「總書記的回信,更加堅定了我對犛牛健康養殖等科研攻關的信心和決心。科學養殖犛牛、發展壯大高原特色畜牧業,助力農牧民群眾脫貧、增產增收,是時代賦予基礎畜牧業科技工作者的歷史使命。」
  • 天貓捧紅吃蟲草長大的富帥牛,為小眾犛牛奶走心帶貨
    活動第二站來到了海拔3500m的青海高原牧場,帶消費者親臨原產地感受犛牛的生活日常的同時,天貓更精選優質犛牛奶品牌「最優輸出」,聯合青藏祁連、小西牛、高原之寶和聖湖四大商家,為消費者奉上來自正宗原產地的第一手新鮮奶源,讓更多人有機會了解犛牛奶,品嘗犛牛奶,全面提高品牌滲透率,獲得聲量銷量雙爆發。
  • 犛牛:不僅是祖父是圖騰還與「閻王」有關
    中國犛牛數佔世界總數的85%,其中多數生長在西藏高原。因此犛牛是以中國青藏高原為起源地的特產家畜,也是"世界屋脊"著名的景觀牛種。藏語稱犛牛為雅客,國外因此根據藏語翻譯過去,就通稱犛牛為為"yak"。西方國家見犛牛主產於中國青藏高原藏族地區,因而也稱它為西藏牛。而因為犛牛的尾巴如馬尾,所以也有人稱它為馬尾牛。
  • 中國培育出世界首個無角犛牛
    犛牛沒有了「靈魂觸角」會怎樣?近日,「世界犛牛之都」的青藏高原青海省又幹了一件「牛」事,經過20餘年科研攻關和自主創新,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畜牧與獸藥研究所、青海省大通種牛場共同培育的世界上首個無角犛牛——「阿什旦」犛牛培育成功。
  • 牛毛黑黑:努力打造中國犛牛領域的第一品牌
    牛毛黑黑是深圳牛毛黑黑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旗下自主品牌, 專注於犛牛食品科技研發,註冊於2017年01月23日。品牌恪守綠色、環保的發展理念,立足於青藏高原的資源優勢,以促進青藏高原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為己任,進行了多項新產品研發和產品工藝革新,依靠科技創新引領行業發展,不斷提升產品的技術含量,努力打造中國犛牛領域的第一品牌。
  • 犛牛,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處的,哺乳動物
    犛牛,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處的哺乳動物。主要分布在喜馬拉雅山脈和青藏高原。犛牛全身一般呈黑褐色,身體兩側和胸、腹、尾毛長而密,四肢短而粗健。犛牛生長在海拔3000米一5000米的高寒地區,能耐零下30℃一40℃的嚴寒,而爬上6400米處的冰川則是犛牛爬高的極限。
  • 抱上犛牛這條「大腿」,人類才得以在青藏高原立足
    抱上犛牛這條「大腿」,人類才得以在青藏高原立足犛牛,被稱作「高原之舟」和「全能家畜」。野犛牛的歷史分布區遍及整個青藏高原。圖片:Nadeemmushtaque / wikimedia人類需要犛牛的奶和糞便,於是每天晚上要將犛牛趕回帳篷邊一隻只栓起來,第二天早起迎著第一縷陽光撿起一坨坨最新鮮熱乎的晨便,然後
  • 伊利11億元收購紐西蘭乳企 中企成紐西蘭乳製品產業最大海外投資者
    今年以來,國內知名乳業企業海外併購動作頻頻。8月1日,中國伊利集團全資子公司正式完成對紐西蘭第二大乳業合作社威士蘭乳業的收購,中國企業也成為紐西蘭乳品行業最大的海外投資者。威士蘭的原奶供應量佔紐西蘭原奶供應總量約4%。伊利集團執行總裁 張劍秋:紐西蘭有非常好的奶源,成本也比較低、穩定性也比較好。除了伊利之外,光明、雅士利等國內知名乳企都在紐西蘭投資建廠,設立研發中心。目前,中國企業已經成為紐西蘭乳製品產業最大的海外投資者。
  • 3000米以上高寒地區,成就每一頭青海犛牛
    而作為全國五大牧區之一,青海是犛牛養殖大省和犛牛資源大省,存欄近500萬頭,佔世界犛牛的38%,居全國首位。 在地球上最接近天空的制高點,號稱 「世界屋脊」 的青藏高原上,刻畫了青海省72萬平方公裡的疆域。青海犛牛主要分布在玉樹、果洛、海南、海北、黃南州等以 「三江源」 為中心輻射的周邊草原牧區,放牧區域佔青海總面積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