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評社刊發評論員林淑玲撰寫的社評說,蔡英文2016年上任迄今對美軍購已逾新臺幣4千億元。臺立法機構預算中心日前披露防務經費編列連4年上升,明年度高達3668億元。CNN17日報導,川普政府將很快同意包括死神無人機、反艦飛彈、水雷等7項重大軍售;《華爾街日報》更指合約總額高達70億美元。川普政府在大選前賣力為軍工企業接訂單,以目前情勢,美國趕進度售臺武器無異是協助推進兩岸統一進程。
美國加速對臺軍售不外兩個目的,第一是商業目的,美國新冠疫情已死近20萬人,百業待興失業率居高不下,蔡當局不管財政負荷對軍售來者不拒,華府只要開出清單臺灣就下單。近期國際上沒有戰爭在打,疫情對國際軍購也有排擠效應,在軍火市場上很難找到像臺灣這麼好的買家,可以隨意任賣家說了算。川普選情吃緊,軍售臺灣對美國是選舉利多,難怪最近軍售案一波又一波湧現。近日披露的7項武器軍售之外,11月3日投票前夕會不會再有,很難說得準。
第二是戰略目的,臺灣位於太平洋第一島鏈核心位置,中國大陸門口,與大陸最近距離只有130多公裡。美國在日本、韓國都有軍事基地,最近不斷拉攏日本、印度和澳洲等印太國家傳出要組成「亞洲小北約」對抗中國,也想把臺灣納入。美國把大量武器賣給臺灣,並緊密加強美臺軍事合作,有如日、韓駐軍之外的另種形態軍事合作,讓臺灣幫著美國在第一島鏈上看守大門,保護美國安全。
不論是商業目的,還是戰略目的,美國都是為自己利益,又賺錢又有人幫忙看門兩頭賺。另方面看,蔡當局興高採烈獲得美國高性能武器,並不是馬上訂馬上來,還要編預算、立法機構通過等交貨、等臺灣人員學會操作先進武器等等,就以8月美國官方宣布售臺66架新式F-16戰機、合約總值620億美元為例,根據臺灣軍方公開說法,預估2023年可取得美方首批交貨的2架新機,2026年可將66架新機交機工作全數完成。近日美國媒體披露的7項售臺重量級武器尚沒有提到何時可交貨。臺灣若取得這批武器確實可以提升戰力,但這不是也驅使大陸非要加速解決臺灣問題不可?
軍購時程很容易轉化為統一時間表!逼得大陸要在臺灣取得高性能武器之前拿下臺灣,民進黨當局與臺灣民眾有沒想過這點?
從北京的角度,若讓美臺關係繼續升溫,美國武器源源不斷送進臺灣,首先是臺灣就「實質獨立」,國土就分裂了;第二是華南130多公裡之外就有美國實質掌控的飛彈基地24小時對準中國,還有上百架F16以及無人機等等在幫美國固守第一島鏈,中國不可能坐視這樣的發展不處理。這就如同美國小心防範中國在「美國後院」拉丁美洲擴大勢力。臺灣一頭熱跟美國買武器,已陷入引狼入室愈買愈危險的困境。本來兩岸自家人的問題未必要用非和平方式解決,但如果是變成美國在臺灣建基地危及中國安全這就是敵對關係,而不止是內部矛盾了。
在蔡當局的第一任期,民進黨的「去中國化」還是屬於思想、政策層次,包括改教科書、政策「去中」等等;思想層次是催化「天然獨」造成臺灣年輕人與大陸的隔閡,再幾代之後就更難有臺灣人懷抱「中國認同」。隨著美國防堵中國崛起動作愈來愈大,進而把臺灣當成軍事代理人,要求臺灣買下大量武器;被美國弄成一個專門對付中國的火藥庫,臺灣絕對是挖坑給自己跳。11月大選後,美中關係有可能和緩一些,但修昔底德陷阱下的美中爭霸不可能停,美國還是會繼續利用臺灣牽制大陸,民進黨當局現在這種玩法,讓臺灣的命運完全操之於人,而且被美國拖下水。
如果沒有美國這樣的介入,臺灣不可能弄成這樣兵兇戰危,大陸為警告美國高官訪臺已擴大軍演,臺灣「空軍」疲於奔命,臺灣人沒有任何要打仗的準備,如果不踩剎車,接下來無法收拾。
來源:臺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