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蔡英文走「緩獨」路線民進黨可分化 現任全國臺研會副會長、解放軍少將王在希21日應邀出席中國軍事文化講壇,分析蔡英文「520」上臺後兩岸關係何去何從。
5月21日,國臺辦原副主任、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原副會長、全國臺灣研究會副會長、崑崙策研究院副院長王在希在中國軍事文化講壇作臺海形勢發展的歷史回顧與未來走向的報告
王在希指出:我們一定要有戰略自信。當前兩岸關係的主動權在大陸一方。我們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決心未變,能力更強,完全有能力、有辦法遏制任何形式的「臺獨」分裂活動。18大後習近平主席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實現國家統一是中國發展強大的歷史必然,也是實現中國夢的一個重要標誌。 臺灣問題已持續67年,根據國際慣例,島嶼歸屬認定,以100年為重要時間節點,100年後,國際法庭仲裁,不看該島嶼歷史上曾屬於誰,而是看100年來實際由誰控制,要解決臺灣問題,所剩時間無幾;實現兩岸統一,可以沒時間表,但要有緊迫感。
要徹底解決臺灣問題,要有戰略性安排,可從政治分化、軍事威懾、經濟融合、外交布局等面向切入。「和平統一是左手、武力是右手」,如果能做到兵臨城下簽訂城下之盟,也是一種和平統一,要完全靠談判談成統一比較困難。
中國軍事文化講壇報告現場
民進黨上臺,兩岸關係何去何從
——中國軍事文化講壇邀請王在希作臺海形勢報告
(轉自:騰訊軍事)
5月20日臺灣地區新領導人蔡英文就職,臺灣問題處於一個重要的節點上。如何看待和應對兩岸關係面臨的新局面、新挑戰?5月21日上午,中國軍事文化講壇邀請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原副會長王在希,作臺海形勢發展的歷史回顧與未來走向的報告。
王在希認為,蔡英文5.20就職演說,雖然提到1992年兩岸兩會會談和達成了若干共同認知,但是她沒有明確承認「九二共識」,在兩岸同胞最關切的兩岸關係性質這一根本問題上,態度是模糊的,下一步兩岸關係發展充滿各種變數。
王在希從臺灣問題的歷史回顧、當前臺灣島內局勢及發展趨勢和面臨的問題,進行了全面深刻的分析闡述。他指出,今年初臺灣大選民進黨獲得勝利,長期以來臺灣藍大綠小的政治格局發生變化。國民黨選舉失敗後失去臺灣大黨地位,臺灣各派政治勢力正在重新組合。
王在希認為,這次大選島內政局出現的變化,對我而言是危機也是轉機。這一變局反而使我們提前面對臺灣問題的現實,只要我們做好各項對臺工作,因勢利導,可能使壞事變成好事。
王在希同志強調,我們一定要有戰略自信。當前兩岸關係的主動權在大陸一方。海峽兩岸的綜合實力對比,不論是經濟實力還是軍事實力我們都已佔絕對優勢,與15年前陳水扁上臺時的情形相比已經完全不同。我們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決心未變,能力更強,完全有能力、有辦法遏制任何形式的「臺獨」分裂活動。18大後習近平主席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實現國家統一是中國發展強大的歷史必然,也是實現中國夢的一個重要標誌。中國歷史上下五千年,儘管歷史上有過多次分裂內亂,但最終還是走向統一。因此兩岸實現統一是大勢所趨、民心所向,今天的中國已經不是一百年前的中國,「臺獨」已經不可能獲得成功。
王在希指出,我們的對臺大政方針始終是明確的,那就是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和祖國統一的目標毫不動搖,繼續堅持寄希望於臺灣人民的方針,當前要努力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這一來之不易的局面,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臺獨」分裂圖謀,通過兩岸民間大交流,做好臺灣人民尤其是年輕人的工作。
王在希是著名的大陸最為資深的臺灣問題專家之一,研究臺灣問題40餘年,對臺灣政治、軍事、社會情況以及美臺關係、亞太問題有許多獨到的見解。曾任解放軍總參某部局長、駐外武官,中共中央臺灣工作辦公室、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副主任,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副會長等職,少將軍銜。現為全國臺灣研究會副會長。
原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張黎上將,軍事科學院原院長 鄭申俠上將,海軍原政治委員胡彥林上將,全國人大民族委員會主任、全國黨建研究會會長、中央黨校原常務副校長李景田,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文聯原黨組書記胡振民,原總裝備部副政委李棟恆中將,原總政治部主任助理姜吉初中將,原總後勤部副部長孫志強中將,中國軍事文化研究會會長、原第二炮兵副政委程寶山中將,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人才交流協會會長、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原副部長楊士秋,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下一代教育基金會理事長、教育部原紀檢組長田淑蘭,全國政協委員、中央直屬機關工委原副書記楊金永、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原主席孔令鑑等來自黨政軍機關、社會團體和企事業單位共200餘名各界人士參加了聽課。胡彥林上將為王在希頒發了《中國軍事文化講壇主講人證書》。中國軍事文化講壇秘書長曹育民少將、夏興有少將主持了此次活動。
2016年5月20日,臺灣新總統蔡英文就職典禮
解放軍少將王在希:盼三十年內解決臺灣議題 (轉自:中國臺灣網)
據中國臺灣網官方微博24日消息,現全國臺灣研究會副會長、原海協會副會長王在希日前表示,臺灣議題須在未來30年解決,否則可能會被提上國際法庭仲裁。國民黨於1949年由大陸撤往臺灣,至今已67年,根據國際慣例,島嶼歸屬認定以100年為重要時間節點,但他補充,兩岸統一可以沒有時間表。
蔡英文走「緩獨」路線民進黨可分化
現任全國臺研會副會長、解放軍少將王在希21日應邀出席中國軍事文化講壇,分析蔡英文「520」上臺後兩岸關係何去何從。據人民網此前報導,中國軍事文化論壇由中國軍事文化研究會主辦,每年會邀請解放軍退役將領等權威人士到場。
王在希曾任解放軍總參某部局長、駐外武官,中共中央臺灣工作辦公室、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副主任,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副會長等職,少將軍銜。現為全國臺灣研究會副會長。
臺灣《中國時報》駐京記者據與會人士轉述稱,王在希指出,民進黨內有一股基本教義派,因此要蔡英文承認「九二共識」,短期內難達成。而蔡英文走「緩獨」路線,她當黨主席以來從沒公開提到「臺獨」,「但不說不等於不做」。
王在希表示,持平地看,「民進黨是可爭取分化的政黨,它不是鐵板一塊。民進黨具很強草根性。」王在希認為,民進黨內並非儘是基本教義派,也有溫和理性派,尤其中下層人士。
面對蔡英文上臺,王在希表示,大陸要有戰略自信。兩岸綜合實力今非昔比,如大陸軍費現在高於臺灣15倍,軍事裝備質量飛速發展;臺灣經濟總量和大陸相比,從20年前的1/3下降到現在的1/20,且差距還在拉大。王在希指出,大陸在經濟、軍事上佔絕對優勢,還制定了《反分裂國家法》。
對於大陸解決臺灣問題的必要性,王在希指出,臺灣問題已持續67年,根據國際慣例,島嶼歸屬認定,以100年為重要時間節點,「100年後,國際法庭仲裁,不看該島嶼歷史上曾屬於誰,而是看100年來實際由誰控制」,要解決臺灣問題,所剩時間無幾;實現兩岸統一,可以沒時間表,但要有緊迫感。
臺灣《旺報》援引與會人員轉述,王在希認為要徹底解決臺灣問題,要有戰略性安排,可從政治分化、軍事威懾、經濟融合、外交布局等面向切入。他還建議,可以在臺灣內部扶植一個黨派力量,並針對年輕人、本省人做工作,讓他們成為擁護統一、反對臺獨的重要力量。
王在希認為「和平統一是左手、武力是右手」,如果能做到兵臨城下簽訂城下之盟,也是一種和平統一,要完全靠談判談成統一比較困難。他直言,實現統一可以沒有時間表,但是要有緊迫感,「(建黨的)第一個百年(2021)不行,(建國的)第二個百年(2049)應該是可以看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