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欲靜而大風不止:中印邊境和臺灣問題高度聯動,考驗中國定力!

2021-01-08 新青年思維

公眾號:大國深度參考(ID:lss-wb1)

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9月7日,印軍非法越線進入中印邊境西段班公湖南岸神炮山地域。印軍在行動中悍然對前出交涉的中國邊防部隊巡邏人員鳴槍威脅。

8月31日的越境事件尚未解決,印度邊防軍人再次越線,而且,這次開槍了,性質變了,不開槍的原則已被打破,45年來中印邊境不聞槍聲的歷史結束了,印度是否知道這一槍的嚴重性。

一、

西南邊境已經越來越滑向熱戰的方向。

這一切都是在印度國內極端困難的情況下發生的。

新冠肺炎感染人數已經突破420萬,超過巴西榮登世界第二。每日新增患者七、八萬,則是世界第一。

國內經濟更是一團糟。8月31日,印度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印度實際經濟增長率(GDP)同比負增長23.9%。按照單季度經濟增長率來看,印度創下自1997年有統計數字以來的最差局面,包括製造業在內的多個行業出現兩位數下滑。

印度政府幹脆放棄了抗疫,大規模解禁,愛誰誰。想想印度政府現在真是挺難的,解禁,疫情更將在全國泛濫,是死;不解禁,經濟要崩盤,也是個死。

在國內自顧不暇的時候,印度卻聚集大軍,頻頻在中印邊境挑事,與北方強鄰掰起手腕。這就是阿三, 它有著神一般的邏輯。

印度的瘋狂挑釁,原因有很多,比如轉移國內民眾的視線,雪1962年之恥的強烈願望,印度軍方的特殊利益,向美國表忠心獲取好處,等等。但這些都不是根本的原因。

根本的原因是臺海。

2020年,臺海的形勢持續緊張,中美現在其實已經到了戰爭邊緣。

瘋王上臺後,中美進入全方位博弈,經濟、科技、金融、人文、軍事,全方位的,貨真價實,沒有半點虛言。

但是這些還主要是文鬥,光有這些,印度還不會這麼大膽。

今年夏季以來的臺海,烽火連天,溫度已經燒到90度。中美雙方的大規模密集軍演、抵近偵察、戰略威懾都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這是真正的危險所在!

注意,這裡說的是中美雙方,不是大陸和臺灣雙方,臺灣已經懶得提了。

臺灣問題,我們本來是要放一放的,因為臺灣問題解決起來一定會涉及到全局,它有可能根本改變我們發展的外部環境,根本改變我們的復興路徑,所以要慎重慎重再慎重,等過幾年國力再上一個臺階時,再最終解決,風險可能小些,成本可能小些。

但新冠疫情和美國大選,瘋王及其團隊對中國的瘋狂打壓,在中國周邊的武力圍堵、武力壓迫,尤其是美臺勾結升級不斷衝撞紅線,這些都使中國的戰略判斷向提前解決臺灣問題傾斜。

在美國大選前的兩個月裡,不管形勢會演變到哪個層級,我們都必須做最壞打算。美臺出什麼牌是它們的事,中國做自己的事就是了。

中國的這波連續大軍演,不僅僅是威懾,當然暗含了視情況轉為戰爭的選項。

這就是中國當前在東線面臨的嚴重局勢。

印度當然看到了,看到了中國的困難,看到了中國全力以赴應對美國不能分心的困境。

由於印度連續挑釁,中印邊境局勢的嚴重程度並不亞於臺海。這個,大家都看到了。印軍的蠻橫無禮、咄咄逼人,我們在千裡之外都感受到了,解放軍一線官兵感受更深。他們一方面要克服高海拔的惡劣環境,另一方面還要忍受印軍的無休止的挑事,真的窩氣。

二、

我們在東西兩線同時遭遇巨大的安全挑戰。

兩線作戰向來是兵家大忌,我們趕上了。我們需要認真思考如何破局,思考東線和西線的特點,哪個為主、哪個為先。

區分兩者的重要性是不困難的,顯然臺灣問題的戰略利益更大,涉及面更廣,是主要矛盾。

如果要打,我們寧可選擇在東線打,或者說先在東線打。

統一臺灣後,中國收穫的戰略利益是巨大的:

打破第一島鏈,海軍前出500公裡。看看中國周邊沿海,從北到南,島嶼相連,人們海軍要想衝出第一島鏈,留給他的全是窄窄的海道,最寬處不過百八十公裡,還往往要穿越別國的內海。臺灣回歸後,至少撕開了500公裡以上的口子,而且向西太平洋前出500公裡,極大改善了我海軍出動的外部環境。

打掉美國制華的最大王牌。由於臺獨勢力的配合,臺灣牌是美國打起來最輕鬆的一張牌,又直指中國要害。美國在臺灣一直享受著太上皇的待遇,美臺軍售,高官互訪,經濟掠奪等等,美國在臺灣問題上獲得了對華的最大槓桿。

不給其他國家兩邊鑽空子的機會。不止美國打臺灣牌,全世界近200個國家,沒有不打臺灣牌的,多少而已。多少個彈丸小國,兩邊吃,我們的外交工作因臺灣而被動,付出的外交成本很大很大,外交資源大量被吸引在臺灣問題上。捷克巴掌大的國家,議長就敢堂而皇之訪問臺灣,高喊我是臺灣人,給中國添堵。

-我國防力量從臺海解放出來,解放軍獲得更大機動性。幾十年來,解放軍主力被吸引在臺海,統一後,解放軍獲得解放,可以用於其他戰略方向,輕鬆形成威懾。

兩岸經濟合作走入正軌,國家力量得到整合。兩岸各有優勢,合作空間很大,但是由於臺獨勢力的阻撓,這種合作優勢一直沒有充分發揮。統一前,臺灣是減項,統一後,臺灣是加項,中華民族的整體力量增強了。

三、

除收益不同外,東西線戰事的特點有很大不同。

最大的不同,臺海戰爭是有句號的,中印爭端是沒有句號的。

臺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中國收復臺灣符合國際法,是國家統一而非對外侵略。臺灣一旦被收復,就是中國的了,沒有任何其他國家會幻想從中國手中拿走,臺灣不是我們同其他國家的領土爭端。臺海戰爭結束了就是結束了,美國日本甘心也罷不甘心也罷,只能接受現實。

中印邊境爭端卻大大不同。印度是個大國,人口13億,馬上要成為世界第一,中印兩國誰都不可能消滅對方,不可能改變鄰居關係。要想收復9萬平方公裡的藏南地區,中印戰爭必然是大戰。

我們不可能通過一場邊境戰爭收復,不可能通過一場中等規模的戰爭收復。只有我們消滅了印軍的主力後,才可能兩國坐下來談判,以條約形式收復藏南,並將我方現在控制的西段阿克賽欽和中段邊境爭議地區無爭議化。印度不可能在尚保留主力或具備相當作戰能力的情況下, 在兩國談判中接受中國的要約。

即便經過大戰後,我們收復了爭議領土,但印度這個國家、這個民族依然存在,它能甘心這個失敗嗎?中印兩大民族從此永遠死磕了,兩國爭端沒有句號。

四、

還有更危險的,在中印大戰時,臺灣一定會宣布獨立的,這是它千載難逢的機會。美國也一定會迅速承認臺灣獨立的,五眼聯盟、日本等國也會跟進的。美臺會迅速籤訂條約,美軍迅速大量進駐臺灣。

注意,我這裡用了很多「迅速」,美臺就是要造成既成事實,獲得國際法的合法性(雖然我們不承認),給我們解決臺灣問題製造比現在大的多的困難。

中印大戰,臺灣獨立,我們被迫投入一場美軍入駐臺灣後的臺海戰爭。有了大量地面部隊在臺灣,美國的戰爭意志恐怕要翻倍。中美大戰也開始了,東西兩線,中國同時遭遇兩大強敵,戰爭的結果將很難預料,有可能是中國付出慘重慘重慘重代價後收復臺灣,但中印邊境爭端仍未解決。

關於美軍參戰的事情,前文收復臺灣時機的選擇一文中分析過,文中的結論是,臺海戰爭若在近幾年內爆發,美軍一定會大規模介入的。我這裡不再多說,只談一點。

很多朋友判斷美軍不會大規模介入臺海戰事,說美國連伊朗都不敢動,何談與中國這樣的大國動武。

美國是不敢輕易動伊朗,背後的原因是什麼?不是怕伊朗反擊,不是承受不了戰爭的損失,是因為東方大國的存在。美國不敢對伊動武,是因為它怕陷入中東,使它不能集中力量對付中國。在21世紀的二十年代,美伊一旦開打,中國必然會乘機收復臺灣,這才是美國的重大利益所在。

美國不敢動伊朗的真實原因恰恰是為了集中力量與中國攤牌。所以說一個不敢動伊朗的美國比一個敢動伊朗的美國更可怕。

如果說美國因懼怕傷亡而不敢介入臺海戰爭,那真是小瞧了美國,也可以說是侮辱了美國這個民族,美國就是一個戰鬥民族,而且是有謀略的戰鬥民族,知道集中力量對付主要對手,美國對霸權的貪婪使它有著非常大的勇氣。

美國幹預臺海戰爭不是為臺灣而戰,是為美國利益而戰。美國戰略界深知,通過和平方式已經不可能遏制住中國,而戰爭方式是僅剩的有可能成功的選項,為什麼不試試呢?美國的霸權欲望有多強烈,對華戰爭衝動就有多強烈,當然這個正比例函數成立的時間條件是5-10內。

先東線後西線的戰略安排,也會遇到兩線作戰的困境。即在東線大戰時,印度會在西線軍事冒險。

此種情況一旦發生,我們應該保持定力,集中力量拿下臺灣,也就是數日的事。在這麼一個短的時間窗口裡,印度很可能來不及反應,軍隊來不及展開。中印軍事衝突會有,但不會在幾天內演變成大戰。基本不影響我東線的戰事。退一步講,即便我方有所失利,但也是暫時的。在我謀取臺灣時,留一個西部戰區警戒印度足矣。

反過來說,若我們先西線後東線,諸公想想,中印戰事能在幾天內結束嗎?結束不了的,給美臺搞事留下了充分的時間。

可以下結論了:我們要儘可能不在西線首先爆發戰爭。中印邊境的解放軍恐怕還得忍耐一段時間啊。

五、

上述結論是從戰略上說的,對於在東西兩線同時吃緊的我們,這個結論非常重要,能使我們分清主次分清先後,而不一怒走錯棋。有困難不可怕,怕的是驚慌失措、六神無主。

越是在危險面前,越需要戰略的清晰。

但事情往往是很複雜的,我們不希望在西線首先爆發戰爭,不願惡化兩國關係,這個心理,印度看的很清楚,這才有了印方的一再挑釁,變本加厲。這種狀況,我方極為被動,也是不能允許的。

針對當前的嚴峻的中印邊境局勢,這裡給出三個選項。

第一個,我們要想化被動為主動,最根本的方式是提前解決臺灣問題。臺灣問題解決了,中國騰出手了,印度決不會像現在這樣囂張,這是一勞永逸的解決方式。

提前解決臺灣問題,即在今年或明年武統的想法,之前,感覺很遙遠,但2020年的新情況,使這一想法有了現實可能性。

主要原因有兩條:

一、新冠大疫情,大疫情是百年一遇的事情,美國和西方世界遭到重創,我國先於西方走出疫情,中美力量對比發生了有利於我的變化。大疫情下,美國國內混亂不堪,美軍的投放能力受到嚴重削弱。

二、川普執政,使得維持一個最低程度的中美關係都成為不可能。以前我們非和平方式解決臺灣問題的主要顧慮是美軍參戰,以及美國乃自整個西方世界的制裁,中美關係受到巨大衝擊。但現在中美關係已經足夠糟糕,再壞還能壞到哪裡去?還有,大疫情下,歐盟制裁中國的意願創歷史最低。

提前解決臺灣問題的原因現在還多了一條,就是印度在西線越來越肆無忌憚的挑釁。9月7日印軍的瘋狂行為,已經打破了雙方不開槍的默契,雙方一線官兵神經已經繃緊到極點,擦槍走火是遲早的事,進而演化成兩國戰爭,如果是那樣,就完全打亂了我們先東線後西線的戰略部署,將陷入更大的被動。與其那樣,我們不如儘快啟動武統。

我們的大軍演應一直持續下去。軍演多了,對美臺有麻痺作用,美臺一開始的緊張慢慢會鬆懈下來,狼來了效用,某一天,軍演可以突然轉為武統。戰役層面的突然性,是臺海戰爭能否在數日內獲勝的關鍵因素。

六、

第二個,為制止印軍冒險,大幅增加我軍在西部的部署,在我國西部開展密集的大規模軍演。

全世界都清楚印軍遠不是解放軍的對手,但阿三是個神奇的國家,印度民眾大多數認為印度佔有優勢,國內民族主義高漲。不管民眾怎麼不靠普,印度高層是知道印軍的劣勢,一旦真的開打,印度將再次蒙受恥辱,莫迪將大位不保,他的那些雄偉改革計劃也將煙消雲散。印軍高層希望通過邊境戰爭升官發財,也將破滅,能保住現有位置就不錯了

因此,我一直對印度是否有膽量玩真的持懷疑態度.

但印度一直存在僥倖心理,認為由於中美博弈的原因,中方不敢開戰,因此它越來越有恃無恐,氣焰囂張。

我們必須通過真實的兵力部署,真實的戰爭動員,真實的戰爭威懾,打掉印度的這一心理,否則,中印邊境永無寧日。

就當前局勢來說,如果我們的威懾沒有起作用,印軍膽敢挑起戰爭,我們應給印軍以迎頭痛擊,放開打,決不能縮手縮腳,不要開戰了還抱著息事寧人、不敢擴大戰事的心理,那將使我軍在戰術上十分被動。

戰爭目標是教訓印度,以消滅印軍戰鬥力為主,收復藏南暫不列為目標,那個要等解決了臺灣問題再考慮。

七、

第三個選項是,控制雅魯藏布江的水源,對印度進行反擊。

加勒萬河谷事件以來,印度多次出手打擊限制我國企業在印利益,我們一直採取克制,沒有進行對等反擊,已經向印度傳遞了維持中印關係的願望,但印度的反華舉動反而變本加厲,看來懷柔政策對牛彈琴了,那就換個方式吧。

2017年洞朗事件時,中國曾拒絕提供雅魯藏布江水文資料給印度。對於印度來說,水文資料在防災減災和抗旱等方面有重要意義。

今後,我們是不是適當調控一下雅魯藏布江流向下遊的水量?以前,基於維護中印關係的考慮,我們很君子,但印度似乎不太在意中印關係,中印關係已經自由落體了,我們還維護什麼呢?

至於國際輿論,那個重要嗎?印度如此挑釁中國,國際輿論在哪裡?西方選擇性失明了。

別忘了,印度通過「北水南調」工程,單方面將流經孟加拉國的54條國際河納入內河聯網計劃,大量截取水資源,造成孟加拉國旱災頻發。

印度做得,我們就做不得?

印度不能指望中國一直好脾氣,中國的好脾氣是對友好國家的,對於不友好的國家,中國的脾氣可能不好。

對待印度這樣不知好歹的國家,中國應該進行更多的實力展示和戰略威懾。這可能是使印度變得規矩的唯一辦法了。

相關焦點

  • 中印邊境動作頻頻,印度發射新衛星劍指中國,對峙野心昭然若揭
    由於印度目前正在中印邊境進行緊張的對峙,所以印度媒體稱預計這顆衛星將極大的提高印軍在中印邊境對中國的監測行動。此外,這款火箭還將同時搭載數10顆國外商業衛星進行發射。與中國和巴基斯坦方面的邊境衝突問題,更使得印度舉步維艱。當然這和印度政府的政策分不開,其稱霸南亞的野心已經路人皆知,為此甚至不惜聯合美國挑起與中國的邊境爭端。但可以確定的是,中印邊境的對峙,加劇了印度各方面面臨的困境。
  • 《萬古神帝》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張若塵的無奈
    #萬古神帝#導語:人生一大悲哀莫過於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生老病死,世事輪迴,這是所有人必經之事。為了不讓自己產生這樣的遺憾,有些事情就得提前做。比如「贍養」父母,避免「親不待」這種事情的發生。
  • 【中印邊境局勢最新消息!南華早報:嚴冬將至 中國和印度為邊境軍隊...
    【中印邊境局勢最新消息!南華早報:嚴冬將至 中國和印度為邊境軍隊運送過冬物資】根據《南華早報》周五(9月25日)最新報導,陷入數十年來最嚴重邊境對峙的中國和印度軍方,已將重點轉移到後勤支持上。雙方都競相在嚴冬來臨之前為喜馬拉雅偏遠地區的軍隊運送物資。中印雙方現在都在為未來的惡劣天氣做準備,向與西藏接壤的拉達克地區運送物資。
  • 事關中印邊境,中國專家給出說法,不能慣印度的壞毛病
    最近這段時間,印度似乎有些過於活躍了,接二連三與多個國家在邊境地區發生衝突,當然,其中最引人注目的還是與中國之間的邊境問題。為了在邊境地區形成一定的威懾力,印度不斷往邊境地區派兵,引起多國媒體的爭相報導。
  • 中印邊境的解放軍:無人機送火鍋 氧氣隨時吸
    部署在中印邊境地區的中國士兵在享用火鍋 報導稱,在喜馬拉雅山區的中印邊境地區部署的中國士兵正在享用無人機送來的火鍋和床邊制氧機產生的氧氣
  • 中印邊境局勢緊張之際,印度為何頻繁挑釁中國?印媒揭露深層動機
    據環球時報9月27日報導,自中印邊境對峙發生以來,印度就開始全方位打壓中國企業、科技以及投資等。 對此,《印度快報》25日刊登印度網際網路基金總裁阿尼如斯·蘇芮的文章分析稱,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印度的這一舉動可能是為了迎合美國。
  • 事關中印邊境,美大使親口承認:美國參與了印度與中國的對峙
    近段時間以來,隨著印度軍方頻繁出現的單方面行動,導致如今中印兩國邊境地區的局勢變得有些緊張,而且在此之後其他領域也受到了這一方面的影響,對於中國和印度來講,這樣的局面並不符合雙方的利益,針對存在的分歧和矛盾已經展開了數次溝通。
  • 「捕食者」無人機已到位,印媒:或監視中印邊境
    據悉,「捕食者」配備了先進的攝像頭和其他傳感器,這為其偵查並實時傳輸戰場形勢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由於其優越的技術條件和硬體配置,「捕食者」的空中偵查能力在無人機裡頭可謂是難逢敵手。
  • 印度欲在中印邊界部署100枚超聲波飛彈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印度《經濟時報》10月18日發表署名「Kai Xue」的學者文章指出,印度認為本國經濟能夠超越中國,近年來一直在中印邊界處加大軍備部署。但實際印度本國經濟發展受到多重因素困擾,盲目樂觀並加大在中印邊界的軍事部署只會令問題惡化。據報導,「Kai Xue」是在北京的一名企業律師。
  • 直升機緊急抵達中印邊境,這一幕令印士兵絕望
    【編輯/作者 祁連軍武欄目 天光/啊橙】目前北半球慢慢寒冬已經到來,中印邊境對峙依舊在持續,印度並沒有撤軍打算。據悉,在冬天達拉克地區氣溫可以達到零下40℃,生存條件極其惡劣。在這種情況之下,雙方士兵隨時有可能會出現凍瘡等各種疾病。
  • 中印邊境解放軍的冬天:無人機送火鍋,氧氣隨時吸,用上外骨骼
    部署在中印邊境地區的中國士兵在享用火鍋報導稱,在喜馬拉雅山區的中印邊境地區部署的中國士兵正在享用無人機送來的火鍋和床邊制氧機產生的氧氣,同時穿著最新的外骨骼來幫助他們在嚴酷的低溫下執行基本任務,與印度進行馬拉松式的對抗。
  • 藏南,中印攻防戰每天上演
    【環球時報記者  程剛】在藏南的中印邊界爭議中,達旺是個焦點。它是六世達賴倉央嘉措的故鄉,門隅地區的宗教、文化中心。迄今為止,所有針對中印邊境東段劃界的分析都無一例外地認為:中國一定會堅持將達旺劃歸中國的主張。在中國地圖上,達旺仍屬於西藏山南地區的錯那縣,而在印度非法成立的阿魯納恰爾邦內,達旺是13個行政區之一。
  • 從美方租回兩架「捕食者」後,印媒又來添堵:可用於監控中印邊境
    但對於鎮守邊境的解放軍戰士來說,他們面對的環境比這惡劣一百倍。值得欣慰的是中印邊境對峙情況,在第八次中印雙方軍長級會談後開始有所緩和,並且雙方還達成了共識,將會在近期再一次進行軍長級會議。但是印度剛剛展現出進步的一面後,馬上又開始給中印邊境問題添堵。
  • 邊境問題攤牌?港媒:中國讓印度做什麼,印度都會做
    ,領導人不斷撂下狠話,莫迪更是在邊境問題上攤牌,但港媒一針見血地指出,中國讓印度做什麼,印度就會做什麼。在邊境地區耗得越久,對印度越不利。這一點已經直接體現在邊境部隊的後勤保障之上。印度和中國的實力差距不是一點半點。印度仍舊態度強硬中印兩國的軍長級別級別會談已經召開了8次,馬上還會進行第9次會談,但會不會有結果,仍舊是一個未知之數。目前來看,印度一方仍舊態度強硬。
  • 西部戰區回應中方士兵在中印邊境迷路走失
    西部戰區新聞發言人張水利大校就中方1名士兵在中印邊境地區迷路走失發表談話中國軍網10月19日電 西部戰區新聞發言人張水利大校就中方1名士兵在中印邊境地區迷路走失發表談話指出,10月18日晚,我1名應牧民請求幫助尋找犛牛的士兵迷路走失。
  • 印度緊急租借捕食者無人機,將部署在中印邊境,解放軍如何應對?
    中印邊境目前還處於緊張局勢之中,而中印雙方也已經舉行了八輪軍長級別的會談,印軍在國內疫情如此嚴重的情況之下又在邊境搞起了小動作。據環球時報轉載印媒11月26日的報導稱,印度從美國租借的兩架軍用無人機捕食者(實為捕食者無人機的改進型MQ-9B)已經到貨並且投入使用,這款無人機的空中偵察能力極強,可以通過機內配備的高解析度攝像頭和傳感器監視目標的實時情況,獲取實時信息,它不僅能用在印度洋,而且能部署在中印邊境。
  • 從洞朗到加勒萬河谷:警惕中印邊界問題的三個改變
    這是1975年以來中印邊境對峙中首次出現人員傷亡。[1]2017年6月至8月,中印兩國還曾在洞朗地區發生過對峙。三年中發生兩次嚴重對峙事件,其背後的原因值得關注。在保持與印度溝通對話、和平解決邊界對峙事件的同時,中國必須對中印邊界問題可能出現的一些變化給予足夠的重視。
  • 樹欲靜而風不止!三個消息顯示,一場風暴或將席捲中東
    這不是美軍第一次撲向中東了,在此之前,美國戰略轟炸機和航母多次逼近波斯灣,給伊朗造成了極大的軍事壓力。為了緩解壓力,展示決心,伊朗早已在波斯灣部署了大量岸防飛彈和無人機,隨時防止美軍及其盟友闖入荷姆茲海峽。
  • 用於監視中印邊境?印度從美國租借的2架「捕食者」無人機到貨
    而印媒稱,這款無人機也可被用於監視中印邊境地區。印度政府高層人士透露,從一家美國公司租借的兩架「捕食者」無人機於本月第二周抵達印度,21日在印度東南部泰米爾納德邦的拉賈裏海軍基地開展飛行任務。無人機採用了印軍塗裝,租賃期為一年。
  • 印媒:中印邊境戰爭使印度贏得藏南地區的民心
    資料圖:1962年中印邊境戰爭,解放軍俘獲大批印軍。今年是中印邊境衝突50周年。據《印度時報》11月1日報導,印專家與歷史學家稱,印度雖然1962年在所謂「阿魯納恰爾邦」(我藏南地區)的邊境衝突中失敗,但很多人沒有意識到,儘管印度戰敗,以印地語為代表的印度「愛國主義」贏得了該地區長期以來「語言危機戰爭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