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臺灣問題的關鍵期是什麼時候?他點出來了

2021-01-10 人民政協網

臺灣「2020大選」正如火如荼,然而臺灣網友卻發現一個怪現象:從去年底臺灣「九合一」選舉民進黨大敗開始,蔡英文為了掩蓋執政無能、民進黨在島內失去民心的真相,一路炮製「大陸介入臺灣選舉」論;而為了打擊政敵,今年以來蔡英文又不斷炒作「亡國感」,更不惜破壞臺灣「憲政」,於一個月內憑空弄出個「反滲透法」,理由也是大陸介入臺灣選舉。然而,與蔡英文心理形成反差的是,近期不少臺灣網友心裡多少有那麼一股失落感:為2020選舉,臺灣社會都已經被民進黨撕裂,大陸在整個選舉中「躺槍」,但大陸人和大陸媒體對臺灣即將舉行的選舉,卻無感。

為什麼會出現如此反差?也許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原副主任王在希的「我們沒有必要太關注臺灣選舉誰輸誰贏,關鍵要把我們自己的事情辦好。因為最終決定兩岸關係走向的是大陸」這句話給出了註解。日前,人民政協報記者就臺灣2020選舉和未來兩岸關係專訪了王在希。

中央臺辦前副主任、全國臺灣研究會副會長王在希

「這次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是臺灣選舉史上非常少見的一次選舉,選情特別複雜,鬥爭特別激烈,變化特別無常,看了令人眼花繚亂,就像好萊塢大片一樣,高潮迭起,懸念不斷。」王在希說,從民調情況來看,目前蔡英文略佔上風,因為她有執政優勢,內部比較抱團,加上美國、香港因素。

不過,王在希同時也認為,從造勢現場來看,韓國瑜場場爆滿,蔡英文場子冷冷清清,「韓國瑜的優勢是比較接地氣,關鍵看他能否把絕大多數的底層庶民動員起來,國民黨內部最後能否整合。所以到時實際投票結果如何,還存在諸多變數,對韓國瑜的最後衝刺能力和爆發力,不能低估。」

「但我認為,我們沒有必要太關注臺灣選舉誰輸誰贏,關鍵要把我們自己的事情辦好。因為最終決定兩岸關係走向的是大陸,連臺灣內部包括綠營人士都承認,兩岸關係的主導權在大陸一方,即什麼時候解決臺灣問題,用何種方式實現統一,關鍵取決於我們自己的實力,我們的決心,以及各項準備工作是否到位。」對於臺灣網友感覺到大陸方面對於本次臺灣領導人和「立委」選舉無感,王在希表示,從宏觀來看,國民黨選舉獲勝,兩岸關係會趨向緩和,但統一的時間可能更長。民進黨繼續執政,兩岸關係可能會緊張,但有可能會加速兩岸統一的進程。因為民進黨當局現在配合美國對華遏制戰略,支持「港獨」分子鬧事,不斷給大陸製造麻煩,將迫使中國大陸不得不下決心及早解決臺灣問題,早日實現祖國統一。從這個意義上講,明年一月的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不僅對未來的兩岸關係和島內政局,也對祖國的統一前景產生十分重要的影響。

王在希認為,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1月2日紀念《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的重要講話,明確指出:「臺灣問題因民族弱亂而產生,必將隨著民族復興而終結」。2020年中國將全面進入小康社會,這在中國走向現代化進程中是一個重要時間節點,兩岸走向統一已是大勢所趨,指日可待。原因有三:第一,大陸現在已經基本具備解決臺灣問題的實力和條件。第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已經明確把祖國統一作為新時代的三大任務之一。第三,大陸14億同胞的民情民意強烈要求早日實現祖國統一。美國越是放肆打「臺灣牌」,就越會促使中國大陸方面越早解決臺灣問題。

「而且歷史也證明,隨著中國大陸的發展強大,統一是歷史必然。」王在希說,在臺灣問題上我堅信有兩個「絕對不可能改變」:一是臺灣作為中國領土一部分的地位絕對不可能改變;二是兩岸最後走向統一的大趨勢絕對不可能改變。中國發展到今天,臺灣「獨立」已經絕對沒有可能,臺灣內部最新民調也表明,儘管現在民進黨執政,「臺獨」聲浪甚囂塵上,但依然有五成的臺灣民眾認為將來兩岸應會走向統一。

無論是炒作「亡國感」,還是強推「反滲透法」,在王在希看來,蔡英文搞得那套所謂的「抗中保臺」,製造兩岸緊張對立,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用來騙取選票。

對於蔡英文當局不斷挑起的兩岸對抗,王在希喊話臺灣當局:第一,千萬不要低估大陸14億同胞追求祖國統一的堅強意志和決心。第二,以為依靠美國這個後臺就能抗拒大陸統一,是不現實的。美國可以對臺灣問題施加某種影響,但無法阻擋兩岸最終走向統一的腳步。

王在希說,中央對臺大政方針非常明確,即堅持和平統一,但絕不會承諾放棄使用武力。「未來五年,可能是一個解決臺灣問題的關鍵時刻。無論將來是和平統一,還是迫不得已用非和平方式統一,我們都必須把爭取臺灣民心,爭取臺灣同胞對祖國大陸的認同,作為我們對臺工作的一項重任,作為衡量我們對臺工作成績的主要標準。幾十年來中央一直強調,解決臺灣問題寄希望於臺灣人民。當前臺灣、香港出現的一些亂象,更加說明爭取民心的極端重要性。」

記者:高楊

編輯:魏芯蕊

相關焦點

  • 臺灣問題是該到了徹底解決的時候了
    因為統一臺灣不僅僅是一個經濟問題,更重要的是一個政治問題,事關新中國正統的合法性和祖國的大一統!這是最高的國家利益,不可交易和談判。 中方的聲明有五點: 第一、臺灣問題是阻礙中美兩國關係正常化的關鍵問題。
  • 勞倫茲和他的關鍵期
    一、理論來源「關鍵期」一詞是由奧地利動物學家康拉德·勞倫茲在動物心理實驗研究中提出來的,勞倫茲因此獲得了諾貝爾獎。勞倫茲研究發現,小鵝剛孵化出來的20小時內會有明顯的認母行為,它會把第一次見到的活動物體當成「母親」,不管這個活動物體是鵝媽媽、是人、還是跳動的氣球,如果在出生後的20小時內不讓小鵝接觸到活動的物體,小鵝就不再「認母」,小鵝的認母行為能力就喪失了,小鵝的這種能力與他特定的生理時期密切相關。勞倫茲把這種無需強化的、在一定時期容易形成的反應叫做「印刻現象」。
  • 臺媒:解決臺灣問題或已有時間表
    就在解放軍建軍90周年前夕,港臺媒體紛紛關注起解決兩岸統一時間表問題。 7月28日,香港網媒《超訊》的專欄作者紀碩鳴發文關注兩岸問題。文章中稱,大陸已把解決臺灣問題擺上議事日程。還有學者建議在廈門設「臺灣特別行政區籌委會」,試行「臺灣特區護照」等。
  • 現在是解決臺灣問題的最佳時間窗口
    他認為:「這些領域是兼顧短期刺激有效需求和長期增加有效供給的最佳結合點,是中國經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邁向高質量發展、創新發展的大國重器」。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作為中華兒女的一份子,我們在敬佩任博士等學者「計利當計天下利」胸懷的同時,也樂意為國家奉獻出我們的一份智慧。
  • 兒童文學作家提醒您:閱讀也有關鍵期
    對21世紀的媽媽爸爸來說,認同親子「閱讀就是遊戲、圖書就是玩具」已經不是問題了,問題是:什麼時候開始讀?讀什麼?怎麼讀?什麼時候開始讀呢?滿月之後,新生寶寶就可以開始跟隨爸爸媽媽閱讀了。讀什麼呢?兒童從誕生的那一刻起,每個階段都有奇妙的關鍵期,但是很多父母不知道,孩子發育的關鍵期錯過了,等發現的時候,孩子已經有了問題,家長要花事倍功半的力量去找回。但是有些關鍵期錯過後,即使花更多時間、金錢、精力去彌補,終生也不能追回了。這就是件遺憾的事情了。作為爸爸媽媽,你知道嗎?孩子大腦發育的關鍵期可以錯過嗎?
  • 關鍵期,敏感期的前世今生
    關鍵期,敏感期的前世今生都在這裡!你知道「關鍵期」「敏感期」嗎?你不知道,但你一定聽說過!這是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在路漫漫其修遠兮的育兒道路上,你會發現自己是個「小白」,生怕孩子因為你的「空白」而錯過引導他的重要時期。
  • 臺灣清華大學開發出多彩鈣鈦礦量子點,解決Micro LED相關問題
    臺灣清華大學開發出多彩鈣鈦礦量子點,解決Micro LED相關問題    慧聰LED屏網報導      日前,臺灣團隊研發的新技術讓顯示器的色彩效果再提升。臺灣清華大學材料系教授林皓武研發全球新技術「噴霧合成法備完美顯色多彩鈣鈦礦量子點」。這項技術適用於各顯示器技術,能解決Micro LED所面臨的問題。  林皓武教授說,這個研究成果去年獲國際知名期刊《Advanced Materials》報導,這項技術已取得臺灣專利,也吸引韓國首爾大學、美國田納西大學等國際研究團隊主動合作交流。
  • 徹底解決臺灣問題的時間,近了!
    這一發展,將迫使中國政府考慮徹底解決臺灣問題,以徹底粉碎國際反華勢力利用臺灣問題羈絆中國發展的企圖。《臺灣旅行法》法案於2017年1月13日由共和黨眾議員夏波、薛爾曼和羅伊斯共同提出,共獲80名議員聯署。民主黨參議員魯比歐也於2017年5月4日提出參院版《臺旅法》,目前共有7位參議員聯署。
  • 對於小朋友來說 是否真的有語言關鍵期?
    在他們第一個生日之前,一個嬰兒,不管他使用什麼語言,大概已經可以理解50個詞彙。我們也許覺得理解詞彙這個事情容易,就是要把一個聲音跟一個形象連在一起。但是科學家發現並不僅是如此。   實驗室的研究發現,在嬰兒四個月的時候,讓他看一個特定的形狀和聽到「kiki」,他就可以學會這個尖尖的形狀和一個特定的詞「kiki」有關係,而「bubu」和這個圓圓的形狀在一塊。
  • 中科院教授:腦功能開發的關鍵期你抓住了嗎?還有救!
    文 | 尹文剛 編輯 | 金雀兒來源 | 布穀學習布穀老師歡迎大家來到布穀父母課堂,每周四我們都會邀請一位重量級專家為大家解決最常見的教育問題!下期4月18日晚八點微課主題:臺灣兒童作家餘治瑩老師帶你解讀《從圖像跨越文字閱讀,培養孩子大閱讀的能力》。
  • 2019年甘肅教師招聘公共基礎知識:勞倫茲和他的關鍵期
    2019年甘肅教師招聘公共基礎知識:勞倫茲和他的關鍵期 2019年甘肅省教師招聘考試公告陸續發布中,考試內容一般為教育基礎知識和教育專業知識。
  • 殷紅博:關鍵期教育可以「七歲看老」
    大師從什麼年齡開始培養最重要?有培養大師的關鍵期嗎?這是人們都關心的問題。著名人才學與天才兒童教育專家殷紅博教授研發了世界第一套2~6歲幼兒關鍵期全素質教育全媒體電子化教材(2014年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中國近千家幼兒園引進該教材,開展關鍵期全素質教育。
  • 孩子學習過程中一個關鍵期二個轉折點,抓好了,根本不必操心成績
    在孩子基礎教育過程中,即小學和初中階段,關鍵期就是那幾個有限的時間點。只要我們老師和家長配合好、抓得住,孩子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成績一定不用我們多操心。抓好一個關鍵期二個轉折點,老師和家長的春天就會到來了,而孩子們的學習生活也會變得幸福多多,快樂滿滿。事半功倍,皆大歡喜。一個關鍵期,就是指小學一二年級。
  • 崑崙策研究院:解決臺灣問題所剩時間無幾
    臺灣問題已持續67年,根據國際慣例,島嶼歸屬認定,以100年為重要時間節點,100年後,國際法庭仲裁,不看該島嶼歷史上曾屬於誰,而是看100年來實際由誰控制,要解決臺灣問題,所剩時間無幾;實現兩岸統一,可以沒時間表,但要有緊迫感。要徹底解決臺灣問題,要有戰略性安排,可從政治分化、軍事威懾、經濟融合、外交布局等面向切入。
  • 殷紅博:七歲前是培養頂級人才的關鍵期
    而在人口老齡化壓力增大、人口結構變化的背景下,各個國家更加需要大師級的人物,對國家的發展起到中堅力量。那麼,大師們是如何成長起來的?什麼樣的人才具備大師的素質?大師從什麼年齡開始培養最重要?有培養大師的關鍵期嗎?這是人們都關心的問題。記者就以上問題採訪了國際傑出人才關鍵期培養理論創始人、中國精英人才關鍵期教育奠基人,著名人才學與天才兒童教育專家殷紅博教授。
  • 入冬後是君子蘭的「關鍵期」,教你幾個「竅門」,早學會早開花
    入冬後是君子蘭的「關鍵期」,教你幾個「竅門」,早學會早開花! 現在已經進入冬季了,我們養君子蘭已經到了關鍵的時期了,這個關鍵時期是因為到了冬季它就要長花劍就要開花了,但是好多人養的君子蘭花劍遲遲都長不出來,根本就不開花,那麼您如果能夠把握好入冬以後的關鍵期,小齊教您幾個竅門,只要您掌握好了,它就能夠快速的開花,越早掌握越好,早學會了開的才會更早。
  • 如何區分關鍵期和敏感期?
    根據個體身心發展規律具有不平衡性的特點,提出了教育教育啟示就是在教育過程中要抓學生的關鍵期。那麼什麼是關鍵期呢?關鍵期是由奧地利生態學家勞倫茲提出來的,他認為關鍵期是個體發展過程中環境影響能起最大作用的時期。而蒙臺梭利提出了類似概念敏感期,在做題過程中發現大家對於兩者容易混淆,接下來重點為大家講解什麼是敏感期。什麼是敏感期?
  • 臺灣缺席RCEP,馬英九告誡蔡英文:「反中仇陸」無法解決問題
    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強調,民進黨當局把責任都推給大陸,繼續操作所謂「反中仇陸」的劇本,無法真正解決問題。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等媒體報導,蔡英文17日在臉書發文稱,關於RCEP議題,負責任的施政者必須告訴民眾國際經貿局勢的發展,為臺灣做出正確的布局。蔡英文聲稱,「我們不能像過去一樣,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裡,所以我們一直多方嘗試,為臺灣開拓更多機會。」
  • 金燦榮教授答日本NHK記者:美國在臺灣問題上會出什麼陰招?
    記者:您提出來中國在軍事方面越來越發達,那比如臺灣問題上或者南海問題上中美兩國會不會發生軍事變化 金:我覺得對中國大陸來講,最敏感的問題仍然是臺灣問題,南海還要放到後面,南海沒有那麼敏感,南海對中國來講也是主權範圍的事,我們也不會放棄。但是就敏感度來講,臺灣排第一,臺灣絕對排第一。所以以後中美發生軍事衝突可能性最大的還是臺灣。
  • 兒童發展的關鍵期,錯過將懊悔一生,家長們注意了
    「我家孩子到現在還不會走,我們樓下跟他同齡的小孩兒都能跑會跳得了。」「唉,我家孩子到現在怎麼還說不出一句囫圇話?」……經過小區的公園聽見幾個帶孩子的阿姨在討論著自家小孩兒,相信很多家長都有著這樣的問題,孩子學走路學得比較慢、說話說得晚、總是學不會用筷子、做事情不夠專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