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在孩子基礎教育過程中,即小學和初中階段,關鍵期就是那幾個有限的時間點。只要我們老師和家長配合好、抓得住,孩子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成績一定不用我們多操心。
抓好一個關鍵期二個轉折點,老師和家長的春天就會到來了,而孩子們的學習生活也會變得幸福多多,快樂滿滿。事半功倍,皆大歡喜。
一個關鍵期,就是指小學一二年級。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幼小過渡期,對孩子學習習慣的培養,一定要竭盡所能,抓好抓住。否則後果很嚴重,幾乎會導致後期一切工作都無法順利完成。
幼兒園時期以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為主。這個階段孩子好奇心重,愛提問,喜歡動手試一試。如果能充分調動孩子的求知慾,讓孩子獲取親力親為後的成就感,那麼上學後對知識的渴求,就可以讓孩子愛上學習。
一二年級的孩子基本都特別聽話。所以說這是立規矩講道理的關鍵期。
養成好習慣,做名好學生,是該階段教育工作的全部方向和重心。現在的孩子見識多,懂事早,什麼是對錯,什麼是責任和義務都必須給孩子講清楚說明白。做好了有獎勵,做錯了有處罰。學習生活的規矩和方圓,家長和老師一定要以身作則,讓孩子理解性地接受這些道理。學習,就是學生的工作。不能認真完成自己學習任務的孩子,不是好孩子。只有認真完成每天的學習任務,才能吃飯、睡覺,玩耍和獲得孩子應有的家庭權益。這些乖乖娃一旦能建立起來這樣好的學習習慣和道理認知,那麼未來日子裡大人們就可以擁抱幸福了。否則,天天打著罵著哄著孩子學習,你會崩潰到想瘋掉的。教不嚴,師之惰。慈母多敗兒。當今的教育甚至應該從二三歲、孩子的幼兒時期就開始了。有一種潛移默化的教育,叫家教。小學一二年級學習習慣的培養,是孩子學習能力培養全過程中的關鍵期。
一二年級的關鍵期順利度過後,學習難度的第一個轉折點是在小學四年級。尤其以四年級下學期最為重要。
前期的知識學習主要是認字,計算,書寫規範,語言表達。而在四年級學習難度更多地上升到思考的階段了。孩子不能僅僅依靠死記硬背,更要開始學習理解和思考。填鴨式的教學,是讓孩子記住,而不在乎為什麼要記住,怎麼能記住。學理解,會思考,追求的是理解性接受,要明白道理。每一個「所以」的結論,都會建立在已知的「原因和理由」上。理解性的思考,印象深刻,記憶才紮實。
現在語文的重要性和考試地位日益上升。很多孩子嘴上表達很厲害,但是提起筆來就下筆沒有精氣神了。這不僅需要多閱讀來增加腦子裡各種話題的存檔。還要多練筆,不懶惰,把自己口頭上的表達準確地用紙筆表現出來。眼睛是懶蛋,手是好漢。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想法和思想,鼓勵孩子勇敢地主動表達自己的存在感,也是建立孩子自信心的需要。
數學的1+2=3可以用一個蘋果加兩個蘋果等於三個蘋果,輕易地表述出來。每個孩子都能輕鬆答出來。但對於數和形相結合的思考培養一定要滲入到孩子數學學習的全部過程中。思考是一種習慣,是一種做事方式。鍛鍊以畫圖引導思考,是建立孩子數學思維的關鍵。四年級上學期的「商不變定理」,對孩子以後計算簡便化能力培養極其關鍵。尤其四年級下冊的九個公式,直接關係到孩子初中數學能力。很多初中孩子,差不多都是在四年級的數學知識點這裡出現了問題。交換律、交換律、乘法分配律、減法性質和除法性質,這九個公式很多是左到右右到左,倒過來就是初中的知識點了。因此初中學不好,很大原因在於小學基礎不牢固。
英語在四年級已經進入單詞量的積累階段,而且需要懂得一些必要的語法知識了。這些語法知識對於語文的學習也是互相促進及有益補充的。我們有些教學,依然以背誦為主要手段,不講道理,不講原因,說白了也就是不以思考和理解為入手點。這樣建立起來的知識體系,記憶上經不住時間的考驗,理解上受不了多變的題型的折磨。孩子一旦陷入背了忘,忘了背的機械模仿的無聊重複中,就很容易失去學習興趣。我們堅持音標學單詞,閱讀學英語。目的就是讓孩子有能力自學新單詞,並通過有趣的小故事在獲得生活道理的同時,也認知了更多的英語單詞。這不是死記硬背而是生動的重複的認知。能知道文章的整體意思,又可以理解文章內容,即為成功的教學。如果讓英語學習成為孩子學習的負擔,孩子如何能愛上英語呢?
另一個轉折點在初二。初二成績穩得住、上得去,那麼以後的高中、大學及再之後的所有學習活動都不會成為孩子的負擔了,反而是可以讓孩子開始享受學習帶來的快樂了。
初二的學習難度有目共睹。知識更加理論化。更加需要理解性地看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如果這個時候讓孩子才開始學習如何思考,就已經來不及了,或者說會極其累心累力的。因為初二階段,不但增加了新科目,而且各科知識點難度同步加深。孩子們應付不暇,哪裡還有時間在這個時候去學習理解和思考呢。況且,思考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培養起來的。初二階段的題目多是理解性題目。需要根據題目的已知來發現、研究並歸納和總結出來內在的規律。
缺乏這種理解力和思考力,孩子們會在初二上下學期大面積地掉隊,而且無法避免。所以說很多靠死記硬背的學生,到了初二的時候,能力缺陷就會突然被無限放大。原來很優秀甚至滿分成績的「優等生」,突然秒變學渣,成績一落千丈,信心喪失了。思考和理解的重要性,年級越高,體現得越明顯。即使有些能力強的學生,熬過了初二掉隊期,但是進入高中和大學,也會因缺乏思維鍛鍊而成為瓶頸而制約孩子更好地發展。
古有「蘇洵二十七,始發憤,讀書及」的說法,學習的確永遠不晚。但是當今社會,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甚至是一日千裡。我們對於學習觀念的思想更新,是我們提高學習能力最該先期解決的問題。
不注重思考和理解能力培養的教學,不能讓孩子飛得更高更遠。
希望更多的老師和家長認識到理解力和思考力的重要性,及早做好,做紮實孩子的基礎教育。把握住一個關鍵期二個轉折點,讓我們的孩子更努力更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