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孩子這5年英文閱讀關鍵期,否則好的越好,差的越差!

2020-12-04 北京外教中國

「教育就是培養習慣。」——教育家葉聖陶

閱讀對一個孩子的成長有多重要,現如今大多數的父母都明白,但隨著孩子進入小學、中學,學業負擔不斷加重,閱讀和學業開始爭搶時間,二者間的矛盾也變得似乎難以調和。

閱讀能力轉折點

小學三年級是孩子從「學習閱讀(Learn to Read)」逐漸過渡到「通過閱讀學習(Read To Learn)」的階段,是閱讀能力轉折點,在這之前系統培養孩子的英文閱讀能力極為重要!

所以錯過了小學三年級前的學習階段,孩子會陷入「英文閱讀的馬太效應」,大約只有13%非常努力的學生才能掙扎著從中逃離! 而且家長與孩子會為此付出金錢與時間上高昂的代價。

那什麼是英文閱讀的馬太效應呢?

1983年,多倫多大學應用心理學和人類發展學教授基思·斯坦諾維奇借用了「馬太效應」解釋他發現的:早期英文閱讀能力的差距導致孩子間成績差距進一步拉大的現象。

斯坦諾維奇說:「閱讀能力增長緩慢,會導致孩子在認知、行為和動機方面負向累積,會阻礙孩子學術能力和認知能力的發展,並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這種狀態持續時間越長,孩子在更多的認知和行為領域表現會越差。」

閱讀的馬太效應

社會學家丹尼爾·裡尼撰寫了一本名為《馬太效應:優勢如何進一步增進優勢》的書補充說,「教育心理學家發現,喜歡閱讀的孩子傾向於閱讀更多。 閱讀有助於幫助他們成為更好的讀者,進一步增進了他們享受閱讀的過程。以這種方式,孩子自己創造出了一個閱讀的良性循環。」

馬太效應:好的越好

閱讀基礎差的孩子往往討厭閱讀,憎惡閱讀往往會讓他們閱讀次數較少,而閱讀次數少阻礙了他們閱讀能力和學業成績的提升,在沒有教師或家長幹預的情況下,陷入惡性循環。

馬太效應:差的越差

黃金閱讀期

經歷了幼兒期識字、由圖向文字的轉變、初步建立閱讀興趣的過程之後,在小學中年級(三~四年級),孩子進入到他一生中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一個黃金閱讀期。

根據個人的成長規律和中國教育升學考試制度,奠定孩子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大量閱讀,就在10~14歲(即小學四年級至初中二年級)這不到五年的時間。

那,父母應該如何做?

有一些家長非常重視孩子的英文閱讀,早早參與孩子的閱讀啟蒙,為孩子提供豐富的書籍和閱讀輔導,要求孩子在家每天閱讀二十分鐘。這些孩子的英文能力越來越好,到三年級時部分孩子的英文閱讀能力有可能達到GE5.0(美國小學五年級平均閱讀水平),有的甚至達到GE9.0。啟蒙越早,孩子與美國同齡學生的差距越小。

美國小學三年級學生英文閱讀能力分布

重視英文閱讀的家長只是鳳毛麟角,大部分家長並沒有認識到早期英文閱讀啟蒙和後期閱讀能力培養的重要性,沒有付出時間與精力。

所以請家長們認真思考一下:當你的孩子與那些具有良好英文閱讀能力的孩子在同一個班時,他將面臨什麼樣的學業壓力與挑戰?

2018「SinoWJ21天閱讀活動」由北京新諾教育集團外教中國主辦,面向3歲至12歲少年兒童舉辦的少兒英語閱讀活動,此活動以激發在校學員學習和使用英語的興趣為目標,以提高在校學員英語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養成每日閱讀的習慣,愛上英語閱讀,愛上英語學習為目的而助力。

21天閱讀打卡——養成你的閱讀習慣

一、報名時間:4月9日開始

二、報名方式:將視頻轉發朋友圈並附上文字 「我是**校區的***,我正在參加外教中國21天打卡活動,今天是第**天,養成閱讀好習慣,我堅持,我自豪!」

三、活動時間:4月10-5月30日

四、諮詢電話具體內容:各校區前臺

五、具體內容:

1、繪本閱讀的內容為:孩子所學的教材或是校區繪本館裡的繪本。

2、學員報名參與比賽,並將每天閱讀的內容在微信朋友圈。

六、獎項設置:

1、堅持21天閱讀並發送到朋友圈的學員,每人獎勵 100 積分;

2. 堅持21天閱讀並發送到朋友圈的學員另獲精美獎品一份。

相關焦點

  • 黃磊女兒9歲翻譯英文原著:抓住3個關鍵期,孩子發展事半功倍
    孩子成長為優秀成功的人誠然需要實打實的努力,但在抓住發展的關鍵期可以讓孩子的付出得到事半功倍的收穫。孩子成長飛快,一年一個樣,做家長的可千萬不要錯過這些黃金髮展期,不然以後花十倍八倍的力氣也未必補得來!
  • 如何抓住「印刻效應「關鍵期,讓孩子打好英語基礎?
    但是就嬰幼兒的學習而言,不同的學習內容在特定的時期內學習效果更好,這是不爭的事實。印度「狼孩「卡瑪拉可以作為一個典型的事例。卡瑪拉在襁褓中即脫離人類社會生活與野獸為伍,錯過了發展人類言語的時機,喪失了言語能力。
  • 孩子都有當「科學家」的潛質,家長:要抓住這個關鍵期,別錯過了
    文 | 集美育兒堂(此文為原創 ,版權歸屬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本文約1704字,閱讀全文約需3分鐘)孩子出生以後,隨著大腦發育的不斷成熟,會對周圍事物產生強烈的好奇,他們會不斷去觸摸探索,通過自己的感受來對新鮮事物進行感知與理解,他們的興趣已經很好地從對母親的依賴轉移到對未知世界的探索上,專家指出,每個孩子都有當「科學家」的潛質,在兩歲左右,孩子的探索欲會出現爆發期,家長一定要抓住這個關鍵期,千萬別錯過。
  • 抓住孩子學說話關鍵期,培養孩子語言表達能力,開啟孩子社交之門
    語言表達能力是培養孩子與父母和外界交流能力的重要基礎。語言表達能力強的孩子智力發展水平高,理解能力強,社交能力發展好。通過觀察和研究表明:語言發育良好,吐字清晰,語言表達流暢、敏捷、準確,是兒童敏銳思維能力的表現。另一方面,兒童語言能力的發展可以同時促進大腦發育和邏輯思維能力的進一步發展,使兒童的智力發展形成良性循環。
  • 孩子理解能力差,是思維能力沒有培養好,在關鍵期用對方法很重要
    很多家長在面對孩子成績差,理解能力差時都會認為是孩子不肯學,或者天生笨,其實這些很大程度上都是錯的,大部分孩子的智力都差不多,至於為何後天表現差距這麼大,其實這都是因為父母沒有培養好孩子的思維能力,導致孩子對很多事情的理解能力都有偏差。
  • 兒童文學作家提醒您:閱讀也有關鍵期
    對於0——6歲寶寶來說,人生的最初六年充滿了心理生理發展的關鍵期,關鍵期的關鍵閱讀應該是親子閱讀的必讀書,滿足了關鍵期的發展,寶寶建立了閱讀習慣,就可以登上選讀和精讀的階梯了。那麼,什麼是關鍵期的關鍵閱讀呢?說到關鍵期三個字,我們都能從漢字的意義上理解它是非同一般的時期。
  • 孩子閱讀理解能力差?用這20種方法,讓孩子從此徹底愛上閱讀!
    經常有家長和同學問老師,閱讀理解能力差怎麼提高,老師的回答無非是多讀課外書,但是仔細想來,還是有些泛大而全看似敷衍,今天就用這篇文章來告訴各位家長們,如何通過一些實用的方法幫助孩子提升閱讀理解能力,進而提高做閱讀題的能力及分數。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這個民族的讀書水平。
  • 想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家長要抓住4-11歲的兩個關鍵期
    培養邏輯思維要抓住4-11歲的兩個關鍵期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曾提出過一套認知理論,他通過研究認為:每個孩子的認知發展都要經過4個階段:感知運動階段(0-7)、前運算階段(2-7)、具體運算階段(7-11)、形式運算階段(11歲以後)。
  • 中科院教授:腦功能開發的關鍵期你抓住了嗎?還有救!
    下期4月18日晚八點微課主題:臺灣兒童作家餘治瑩老師帶你解讀《從圖像跨越文字閱讀,培養孩子大閱讀的能力》。很多家長一直有這樣的困擾:沒錯,我和大家一樣,不敢亂相信很多不靠譜的腦開發的方法,總怕適得其反。這不,今天我們就為大家請來了最權威的專家了!
  • 6歲寶寶能英文對話?抓住孩子的「語言敏感期」,你家寶寶也行
    而每個人的語言發育是在幼兒時就開始的,家長一定要抓住孩子的「語言敏感期」,讓孩子們變得更加優秀。朋友前幾天在群裡發了一個小視頻,視頻內容就是她6歲的女兒在用英語進行自我介紹,口語非常標準,並且語言表達很流利。
  • 孩子學習過程中一個關鍵期二個轉折點,抓好了,根本不必操心成績
    在孩子基礎教育過程中,即小學和初中階段,關鍵期就是那幾個有限的時間點。只要我們老師和家長配合好、抓得住,孩子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成績一定不用我們多操心。抓好一個關鍵期二個轉折點,老師和家長的春天就會到來了,而孩子們的學習生活也會變得幸福多多,快樂滿滿。事半功倍,皆大歡喜。一個關鍵期,就是指小學一二年級。
  • 6歲前是孩子品格養成的關鍵期,堅持2個原則,培養孩子好品格
    6歲之前孩子的人格、品格和習性還沒有定型,雕塑性很強,所以想要培養孩子品格,一定要在6歲之前做好引導,否則過了最佳時期,孩子的品性定型了,孩子有了自己獨立的想法,家長再想改變就困難了。今天給大家大家推薦的是一本,適合3-6歲兒童睡前故事有聲繪本《寶寶關鍵期品格培養》,這套書總共有6冊。對培養寶寶好品格有很好的幫助。這本書主要是通過親子共讀,來培養寶寶的六大良好品格。現在很多父母都會給孩子講睡前故事,因為睡前故事對孩子有諸多好處。
  • 蟲洞雙語學習APP英語分級課程|幫助家長抓住孩子英語學習的關鍵期
    那麼家長要如何利用好這段時期做好孩子的英語啟蒙呢?3~6歲是兒童英語學習的關鍵時期,這個年齡階段孩子的模仿能力強,記憶力好,很容易接受和培養語感。英語啟蒙階段的孩子應該帶著「悅讀」的心態,而不只是「閱讀」。家長可以在家嘗試的方法:親子一起翻閱繪本,家長用孩子熟悉的語言,適當誇大的語調描述畫面內容,等到故事內容熟悉以後,再播放標準的英語發音給孩子聽。兒童英語學習越早,詞彙量的積累越大。
  • 孩子學英語越早越好?想讓孩子學好英語,父母要先弄清楚這幾點
    孩子學習英語的好處:1. 讓孩子更加開朗專家研究發現,學習過英語的孩子語言表達能比其他孩子強,這是由於學習過英語的孩子相比之下有了更多開口講話的機會,從而最大限度地提升了孩子的社交能力,通過學習英語可以變得更加自信陽光,性格開朗活潑,願意與他人交流。2.
  • 抓住孩子1-6歲,右腦發育關鍵期,四種方法讓他擁有「超級大腦」
    如何越來越好地展現大腦的潛力,已成為很多人想解決的秘密!近年來,研究者證實,人們右腦的發育有助於智力的上升,而1-6歲是右腦發育的關鍵時期,成人只能後悔錯過了它,但是任何一位家長都一定願幫助他們的孩子抓住這個時期! 斯佩裡通過腦部分裂實驗,提出了左右大腦分工理論:人腦被分為兩個半球,兩個半球通過胼胝體連接,使腦部成為一個整體。
  • 一年級是關鍵期,抓不住可能會耽誤孩子整個小學階段!
    這數據告訴我們從一年級開始我們就應該關注孩子成績,孩子可以不是最優秀的那一小撮,但一定避免成為最後面的那一組。一年級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十分重要,正是智力性格行為習慣快速形成的第一階段,抓住了這一階段就相當於抓住了孩子的未來。
  • 孩子在英文繪本閱讀中關注的是什麼?
    我們都做了什麼 每和孩子共讀一本新書前,我自己先把書預習一遍。遇有不認識的單詞或不確定的翻譯,就求助於字典或網絡。自己先準備好了,沒有疑問了,再念給、翻譯給孩子聽,以免誤人子弟。 別看自己號稱學英文十幾年,也過了六級,拿了若干證書,在讀起這原版的Level 1(外國存在分級閱讀制度)來,還真有讓自己絞盡腦汁的地方。
  • 為何好孩子越來越好,壞孩子越來越差?「破窗效應」了解一下
    有些家長總是覺得好孩子總是變得越來越好,而自己的壞孩子卻怎麼教育都不行,反而變得越來越差。可他們卻從不會想一想,孩子越來越差的原因可能是因為父母有問題。比如說有的孩子平時比較害羞,父母每次和人聊天時都會說自家孩子不說話太內向,久而久之孩子也會給自己留下一個"內向"的定義,從此之後越來越沉默,變得更加內向。這就是因為父母的話讓孩子的內向更加惡化的結果。
  • 哈佛教授表明:想養出快樂孩子,3歲前要抓住兩個「性格關鍵期」
    對於這點,哈佛大學的教授就通過一項研究表明:想養出快樂的孩子,3歲前就要抓住這兩個"性格關鍵期",這樣才能讓孩子的性格變得更加樂觀和開朗。這個時候其實是孩子最早一個叛逆期,如果父母沒有好好把握住機會好好教育孩子的話,很有可能讓孩子在這段時期的性格有所偏差。由上述可以見得,這兩個期間確實是孩子的性格關鍵期,那麼,在針對孩子的這些問題的時候,家長可以通過什麼樣的辦法糾正和引導呢?
  • 哈佛學霸帶您漲「姿勢」:如何幫助孩子抓住提升思維能力的關鍵期
    最近有不少家長向我們反應:「我家孩子什麼都好,就是不愛說話。」「孩子特別討厭寫作文,寫出來的文章不知所云。」其實4個問題中的前兩個問題本質在於:孩子的表達能力有限;而後兩個則側重於孩子的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夠好。這些都是孩子思維能力的一個體現。那麼如何幫助孩子抓住提升思維能力的關鍵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