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都有當「科學家」的潛質,家長:要抓住這個關鍵期,別錯過了

2020-12-05 集美育兒堂

文 | 集美育兒堂(此文為原創 ,版權歸屬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本文約1704字,閱讀全文約需3分鐘)

孩子出生以後,隨著大腦發育的不斷成熟,會對周圍事物產生強烈的好奇,他們會不斷去觸摸探索,通過自己的感受來對新鮮事物進行感知與理解,他們的興趣已經很好地從對母親的依賴轉移到對未知世界的探索上,專家指出,每個孩子都有當「科學家」的潛質,在兩歲左右孩子的探索欲會出現爆發期,家長一定要抓住這個關鍵期,千萬別錯過。

昨天去好友家做客,跟好友聊天時,她跟我說起了她兩歲多的女兒,現在對什麼事都特別好奇,什麼東西都想看看摸摸,常常做出讓大家哭笑不得的事情,例如把家裡的衛生紙撕得亂七八糟,把好友的化妝品當成玩具,這樣的事情數不勝數,就在我們聊天的時候,她女兒又跑了過來,拿起桌子上橘子又扣又捏,弄得衣服也髒兮兮的。

孩子的這種行為,相信每個家長都遇到過,這樣的行為往往讓家長各種抓狂,家長會覺得孩子越來越調皮了,其實這是對孩子行為的一種誤解,孩子正是在通過這些行為,對眼中的世界進行探索,孩子對世界的感知和理解,是通過他們身體的各種感官來完成,所以對於好奇的事物,他們都會拿起來摸一摸,看一看,這其實就是孩子進行探索的過程,如果家長能在孩子的探索期給予充分滿足,那麼會對孩子以後的學習生活都產生積極的影響。

一、孩子都有當「科學家」的潛質

每個孩子在出生以後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擁有自己獨立的思想和人格,我們經常會發現,孩子總是充滿各種新奇古怪的想法,會做出一些讓我們意想不到的事情,其實,這就很好地證明了孩子無限的創造力和想像力,而這些,則是以孩子的探索欲為基礎,正是因為孩子有對未知事物的探索精神,他們才會不斷進行思考和分析,所以,兒童教育學家指出,孩子都有當「科學家」的潛質一點兒也不為過。

家長在孩子進入探索期時,一定要給予孩子充分地自由,讓孩子能夠更好地度過這一關鍵時期。

二、孩子的探索欲最關鍵的時期是什麼時候?

孩子在兩歲左右的時候,會進入探索欲的關鍵期,這時候的孩子,不管是在語言還是行為方面都有了很大進步,他們的精力往往非常旺盛,已經不再對母親有過度的依賴心理,他們此時的思維能力也變得非常活躍,喜歡對外界事物進行思考探索,這也是孩子獨立意識增強的一個關鍵時期。

如果孩子的探索與能在這一階段得到充分滿足,那麼對孩子的觀察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想像力等都會產生至關重要的積極影響,孩子在探索過程中的不斷嘗試,正是為孩子以後學習工作上中的實踐能力打下基礎,作為家長,一定要認識到保護孩子的探索欲的重要性。

三、怎麼保護孩子的探索欲?

很多家長,會把孩子一些看似荒唐的行為當做是孩子的任性胡鬧,其實,這是對孩子行為的錯誤認知,作為家長,一定要學會理性看待,在這個特殊的關鍵期,應該給予孩子探索行為充分的自由和保護。

1. 對孩子的行為保持寬容心態

孩子在這個階段會對很多事物表現出強烈的好奇心,所以經常會做出一些讓家長哭笑不得的行為,有時還會讓家長產生很多困擾,作為家長,一定要保持寬容的心態,正確理性地去看待孩子的行為,明白孩子行為背後的意義,不要對孩子進行嚴厲制止和責罵。

2. 對孩子的不當行為進行引導

孩子由於年齡小,很多事情在探索的過程中未免顯得有些盲目,有時會做出一些錯誤的不當行為,例如隨意破壞別人的物品等,這時候,家長不能單純把這種不當行為,當做孩子的需求就不加制止,而是應該告訴孩子必須遵守的一些規則。

3. 給以孩子充足的自由

對於孩子感興趣的事情,家長應該多鼓勵孩子去探索感受,不要因為怕孩子弄髒衣服或是會受傷,就對孩子進行過多的保護和限制,這樣很容易會扼殺孩子的探索欲。

保護好孩子的探索欲,是家長對孩子成長最好的饋贈,孩子的探索欲會成為他以後主動學習思考的內驅力,對孩子的一生都有著深遠的意義,家長一定要把握好這個關鍵時期,敏感期只有一次,錯過以後便無法進行彌補。

今日話題:您家有對什麼都感到好奇的寶貝嗎?您對孩子的探索欲是如何看待呢?各位寶媽,不妨分享出您的經驗吧。

我是@集美育兒堂 ,是一名3歲寶寶的媽媽,也是一名高級育嬰師。有關更多的「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分享給更多的人,別忘了點讚 + 轉發

相關焦點

  • 以下年齡段,是男生身高增長的「關鍵期」,家長可別錯過
    有的家長很開心,兒子超過標準身高了。有的家長滿臉愁容,自己家孩子拖後腿了。而且,還拖了不少。 一般來說,影響身高的因素主要有兩部分,一部分是遺傳,一部分是後天。根據上面這個數據顯示,我國的基因還是不錯的,畢竟,是平均增高了8釐米。但想要不拖後腿,那多半還要靠後天養成。 因此,就體現出抓住孩子身高增加的「關鍵期」,是多麼重要。
  • 寶寶4個「小動作」,暗示長高高峰期到來,家長注意別錯過
    有研究發現,這時期的孩子,只要每多吸收3萬毫克的鈣質,身高就能長高1釐米,所以家長可一定要抓住這一機會。 另外,這裡的鈣指的是身體吸收的量,可不是補充的量喔,家長不要盲目給孩子補鈣反而弄巧成拙。
  • 兒童發展的關鍵期,錯過將懊悔一生,家長們注意了
    通常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很多家長都手足無措,只能自我安慰道:「可能我家小孩兒就是學得慢,再過兩年就好了。」可是你知道嗎?你的不重視可能會讓孩子輸在起跑線,錯過了學習某樣技能的關鍵期。關鍵期顧名思義就是在孩子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時期。
  • 想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家長要抓住4-11歲的兩個關鍵期
    網上有一句話,我覺得非常有道理:「缺乏邏輯思維能力的孩子,是潛在的差生!」而且,如果家長研究過幼升小的面試題的話,就會發現,現在的學校對孩子的邏輯思維要求真的很高,很多邏輯題就連家長也要慎重思考,甚至還可能被難住。
  • 黃磊女兒9歲翻譯英文原著:抓住3個關鍵期,孩子發展事半功倍
    快去文末看看裡面有沒有你我們常常在意花費多少力氣,卻往往忽略什麼時候花,怎麼花。孩子成長為優秀成功的人誠然需要實打實的努力,但在抓住發展的關鍵期可以讓孩子的付出得到事半功倍的收穫。孩子成長飛快,一年一個樣,做家長的可千萬不要錯過這些黃金髮展期,不然以後花十倍八倍的力氣也未必補得來!1-6歲:語言發展關鍵期全球化社會,掌握一門外語,對於孩子未來的發展將有巨大作用。而與其他特長不同,語言的啟蒙越早越好。
  • 哈佛教授表明:想養出快樂孩子,3歲前要抓住兩個「性格關鍵期」
    對於這點,哈佛大學的教授就通過一項研究表明:想養出快樂的孩子,3歲前就要抓住這兩個"性格關鍵期",這樣才能讓孩子的性格變得更加樂觀和開朗。這個時候其實是孩子最早一個叛逆期,如果父母沒有好好把握住機會好好教育孩子的話,很有可能讓孩子在這段時期的性格有所偏差。由上述可以見得,這兩個期間確實是孩子的性格關鍵期,那麼,在針對孩子的這些問題的時候,家長可以通過什麼樣的辦法糾正和引導呢?
  • 小學階段是孩子成長的關鍵期,四種能力家長趁早培養,孩子更優秀
    如果家長怠慢了孩子上小學這一段時間,沒有在這個時期很好的去培養孩子的一些重要能力,那麼孩子在以後的生活或是工作上,或多或少都會遭受到一些困惑。 有些家長可能認為,小學時期雖然錯過了,但是以後的時間還長,我慢慢的培養孩子,進行補救還不行嗎?
  • 別被「神童項目」衝昏了頭腦,想孩子將來更有出息,家長得做好3件事
    可見,即使孩子有過人的天賦,家長的培育方法也關係到了孩子未來的人生高度。別讓孩子成為那種訓練出來的「定製的天才」,這樣反而會讓孩子長大後達不到想要的人生高度。 曾有位天才研究教授認為,陶哲軒有能力在12歲之前就讀完大學課程,可父母在徵求了孩子的意見後拒絕了這個建議。
  • 抓住孩子1-6歲,右腦發育關鍵期,四種方法讓他擁有「超級大腦」
    近年來,研究者證實,人們右腦的發育有助於智力的上升,而1-6歲是右腦發育的關鍵時期,成人只能後悔錯過了它,但是任何一位家長都一定願幫助他們的孩子抓住這個時期! 斯佩裡通過腦部分裂實驗,提出了左右大腦分工理論:人腦被分為兩個半球,兩個半球通過胼胝體連接,使腦部成為一個整體。
  • 10歲前有3次智力增長「黃金期」,父母別錯過,7歲前最好抓住一次
    家長對於孩子的智商大多都會有所期待,畢竟孩子的智商若是比同齡人要來得好,那麼前景往往也會更好。因此不少人就通過各式各樣的方式來甄別孩子的智商處於什麼樣的程度,以此來判斷孩子在未來有哪些方面的優勢。譬如說他去給孩子燒香拜佛,或者說給孩子食補,不過不管哪種方式,孩子的智商提升都不是特別顯著,尤其是在三年以後和其他同齡人對比,別的孩子已經能說話了,但自己的孩子卻還在牙牙學語。這樣的差距讓我的兄弟難以接受,畢竟哪個家長都想自己的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但是孩子這個樣子,顯然已經落了人家一大截。
  • 原來是有根據的,家長別錯過關鍵期
    作為家長,我們都聽過珠心算,那麼珠心算究竟是什麼呢?在我們小時候,從來沒有聽過珠心算這個詞語。珠心算,是珠算式心算,是以算盤為工具,進行加、減、乘、除、開方等運算的計算方法。其運珠技巧有一定的規律以及口訣,如果使用者能夠熟練操作算盤,不僅能夠得出正確答案,更重要的是他們的腦海裡會浮現出「活算盤」。珠算式心算,它的速度非常驚人,對於很多學過珠心算的孩子來說,只要聽到題目報數,或者自己看到計算題型時,算者就可以將答數脫口而出。那麼,孩子在哪個年齡段學習珠心算好呢?這也是寶媽想要知道的。今天一起來和大家分享一下。
  • 孩子想要有「超強大腦」,家長要抓住3-6歲,這是全腦發育關鍵期
    在全腦發育的關鍵時期,也是孩子對知識接受能力最好的時期,要讓孩子擁有「超強大腦」,就需要找到合適的方法並著重培養,切不可錯過了3-6歲這段關鍵期。這個年齡段中較小的孩子,可以伴隨著音樂做一些簡單的表演活動,青蛙跳、大樹發芽、開動火車等等,提供對應的節奏韻律,讓孩子融入其中,他們的想像力就可以得到更好的發展。較大一些的孩子則可以播放音樂讓他們自主配上相應的動作,這就給他們的創造力的發展提供了空間。
  • 李玫瑾教授:孩子一生中大腦發育有3次高峰期,家長務必抓住一次
    但家長們不知道的是,孩子的大腦發育也是有高峰期的,抓住智力發育的高峰期,就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李玫瑾:孩子大腦發育有三次高峰期,家長務必要抓住一次大家對於李玫瑾教授應該是十分熟悉的,她在育兒方面有很多獨到的見解。李玫瑾教授在談到寶寶的大腦發育「高峰期」的話題中,肯定了後天培養對於寶寶智力提升的重要性。
  • 如何抓住「印刻效應「關鍵期,讓孩子打好英語基礎?
    卡瑪拉在襁褓中即脫離人類社會生活與野獸為伍,錯過了發展人類言語的時機,喪失了言語能力。8歲時回到人類社會後,雖然經過精心教養,但言語能力始終難以恢復。這表明:兒童言語發展有一個可印刻的關鍵期。研究表明,在人類大腦的構造過程中,也就是孩子的生命早期,是發展兒童學術、社交、認知潛力的重要機會窗口,決定了孩子在學校和生活中的成功。
  • 寶寶「塑頭型」的關鍵期,是這幾個月,頭睡扁了還能變圓
    可能有的家長會選擇給寶寶買定型枕或者直接按揉孩子的頭部,希望把孩子的頭型變回來。這裡不妨告訴你,以上兩種常見的塑頭型的方法,對寶寶來說有風險,關鍵是還沒什麼用。如果,你家寶寶頭真的睡扁了,先別病急亂投醫,抓住「塑頭型」的關鍵期,寶寶的頭型睡扁了,也還是能變圓的,別錯過了。
  • 新科普 | 中科院院士提醒家長:抓住神經網絡發育關鍵期
    近日,中科院院士、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蒲慕明在上海科普大講壇上拋出了這個問題。在他看來,遺傳基因是正常神經網絡形成的必要條件,但形成不同神經網絡的很多因素來自後天。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王藝建議,孩子在10歲前是神經發育的黃金期,培養孩子聰明才智要重點把握這一階段。 蒲慕明告訴聽眾,人的大腦有上千億個神經細胞,主要包括神經元和神經膠質細胞。
  • 孩子有這3種表現,說明右腦發達有「學霸」潛質,要好好培養
    根據科學研究表示,像那些有名的科學家愛因斯坦、居裡夫人、愛迪生等,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右腦很發達。 家長們不妨關注一下自己的孩子,看看孩子的右腦是不是比較發達。 眾所周知,一個人天生聰不聰明與大腦有著密切的關係,人的大腦又分為左腦與左腦。
  • 頭顱形狀也能提升顏值,家長抓住兩個關鍵期,娃輕鬆擁有好看頭型
    本文配圖均源網絡,圖文均無關寶寶能不能擁有好頭型,全靠這兩個關鍵期1、第一關鍵期:寶寶出生後2個月內寶寶在剛出生時,頭型可能有些偏或是輕微的不對稱,尤其是一些順產的嬰兒,經過產道的擠壓,頭型可能是長長的
  • 哈佛學霸帶您漲「姿勢」:如何幫助孩子抓住提升思維能力的關鍵期
    最近有不少家長向我們反應:「我家孩子什麼都好,就是不愛說話。」「孩子特別討厭寫作文,寫出來的文章不知所云。」「特別依賴老師和家長的意見,沒有主見。」我們發現,這些是小學階段的孩子們都會遇到的一些普遍問題。家長朋友如果遇到了這些問題呢,一定要透過現象發現本質。
  • 抓住孩子學說話關鍵期,培養孩子語言表達能力,開啟孩子社交之門
    當孩子能夠準確地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需求,並與父母和他人很好地溝通時,孩子自然會表現出一種非常自信的狀態。這種孩子從小培養起來的自信,會伴隨著孩子成長的每一步,對孩子的學習、生活、發展都是非常有益的。那麼,父母如何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呢?一、 抓住孩子學說話的關鍵時期從出生開始,孩子就有了一種與母親溝通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