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好孩子越來越好,壞孩子越來越差?「破窗效應」了解一下

2021-01-08 老花經驗談

有些家長總是覺得好孩子總是變得越來越好,而自己的壞孩子卻怎麼教育都不行,反而變得越來越差。可他們卻從不會想一想,孩子越來越差的原因可能是因為父母有問題。

比如說有的孩子平時比較害羞,父母每次和人聊天時都會說自家孩子不說話太內向,久而久之孩子也會給自己留下一個"內向"的定義,從此之後越來越沉默,變得更加內向。這就是因為父母的話讓孩子的內向更加惡化的結果。

所以說,如果父母自己先給孩子下了一個很差的定義,那麼孩子只能越變越差,給孩子造成極大的影響力。

那麼,父母這樣做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影響呢?

1、讓孩子失去自信心

每個人都想得到其他人的肯定和表揚,孩子更是這樣,他們希望父母可以看到自己做得好的地方,並予以表揚和肯定。但有些父母卻總是不斷地在否定孩子,以至於其他人看孩子的眼光也發生了變化。而孩子長期受父母影響,也會開始否定自己,從而令自己失去自信心,變得膽小自卑。

2、形成性格缺陷

一個人的性格可以分為兩方面,積極和消極,如果一個人長期處於消極情緒中,那麼他的性格也會向著消極發展。但如果一個人身邊的人都是積極的,那麼他的性格也會因此而受到感染,從而變成積極向上的人。

父母的否定和打擊會讓孩子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從此陷入消極情緒,這樣的孩子很容易形成性格缺陷,而這樣的缺陷則會跟隨孩子一生。

3、沒有上進心

如果父母總是覺得孩子成績差、不努力,並總是挑剔孩子的缺點,那麼孩子很可能因此而變得更加消極,認為自己已經在父母眼中沒有任何優點了,並且怎麼努力都不能達到父母的要求,於是便失去上進心,徹底淪為父母眼中不努力、不懂上進的孩子。

可以說,父母的態度決定了孩子日後的發展,如果想要孩子越變越好,家長們不如先了解一下"破窗效應"。

"破窗效應"指的是父母在無意間打開了傷害孩子的窗口,並對其他人造成一種暗示,認為這個孩子就是這樣的,或者說父母都在傷害孩子,那麼其他人也可以這樣做。

這種效應對孩子的傷害無疑是巨大的,因此在教育孩子時一定要避免。

想要避免"破窗效應"對孩子造成傷害,父母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尊重和理解孩子

父母是孩子最親近的人,也是他們學習和模仿最主要的對象,因此,不管在生活中還是在教育孩子時,父母都要儘量做到尊重和理解孩子。不要一味地去批評和教育,這樣會在無意中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讓孩子失去自信。

如果發現孩子存在哪些問題,也不要對孩子進行否定和打罵,而是應該去設身處地的為孩子著想,先去尊重理解他們,之後才能夠進行有效的溝通,並尋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第二:多鼓勵表揚

孩子都是在鼓勵和表揚中進步的,雖然說每個孩子可能都存在一些缺點,但父母不應該糾結於此,而是應該尋找他們身上的優點,並給予肯定和表揚。

就算他們做錯了,父母最好不要在其他人面前對孩子大加斥責,因為他們也會覺得沒面子,因此而產生自卑或者是叛逆的心理。而是應該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幫助孩子尋找犯錯的原因以及解決辦法,當他們明白自己的錯誤之後,父母還是應該多給他們一些鼓勵。

只有這樣孩子才會懂得父母對他們是關愛的,並不會因為他們犯錯就否定他們,父母的鼓勵會讓他們懂得上進,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好。

第三:多溝通陪伴

想要孩子變得更好,父母們也要和孩子多溝通,並給予他們更多的陪伴。有些父母看到孩子犯錯就開始嚴厲的批評,卻並不去詢問孩子犯錯的原因,更不懂得和孩子進行溝通,這很容易造成親子關係破裂,孩子也會因此而誤會父母不愛自己。

其實,父母應該在平時多和孩子進行溝通,了解他們內心的想法,明白他們最需要最想要的是什麼,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教育孩子。而陪伴也是孩子成長中必不可少的,可以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溫暖,並增強他們的幸福感和自信心。

想要孩子越來越好是每個家長的心願,如果想要做到這一點,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就應當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成為打開傷害孩子"第一扇窗"的人。

相關焦點

  • 為啥孩子會犯大錯?淺談「破窗效應」,不要妥協孩子的壞習慣
    所以他們根本就不會在意自己做的事情是對是錯,他們只是想要挑戰一下父母的權威而已。  3.父母過於民主  過於民主的家庭也是有可能導致孩子越來越不聽話的,因為他們覺得有些事情不需要聽從父母的想法,父母也給予了孩子應有的自由。那麼孩子就很容易變得無法無天,一次比一次做得過分。
  • 「你不再犯錯,孩子就會變好」,了解「蝴蝶效應」,孩子越來越好
    我們正常的思維是,孩子犯錯是孩子的事情,可是實際上,孩子犯錯,家長或許才是始作俑者。這是為什麼呢?我們或許可以用「蝴蝶效應」來幫助解釋。★01.「蝴蝶效應」「蝴蝶效應」其實最初是個地理用詞,但由於寓意,經常被使用到經濟學中,但在育兒上,我們也可以用它來解釋很多東西。「蝴蝶效應」由美國氣象學家洛倫茲提出,又叫拓撲學連鎖反應。
  • 心理學讓生活更「安全」——破窗效應
    晚上睡覺前,心裡想:好睏呀,不過還是再玩幾分鐘手機吧。結果一個小時之後,你仍然眼睛瞪得像銅鈴一樣。再比如,在酒席上朋友勸酒,你說,我不會喝酒,我只能喝一杯。結果半個小時之後,你開始說:今天晚上誰都別想走,決戰到天亮。很多時候,就像這樣,一旦有了第一扇的破窗戶,也就是你打開了第一個突破口,事情就會變得一發不可收拾,這就是心理學中的破窗效應。
  • 抓住孩子這5年英文閱讀關鍵期,否則好的越好,差的越差!
    斯坦諾維奇說:「閱讀能力增長緩慢,會導致孩子在認知、行為和動機方面負向累積,會阻礙孩子學術能力和認知能力的發展,並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這種狀態持續時間越長,孩子在更多的認知和行為領域表現會越差。」馬太效應:好的越好閱讀基礎差的孩子往往討厭閱讀
  • 第一扇破窗是什麼?《破窗效應》
    今天要向大家介紹的是「破窗效應」。破窗效應破窗效應來自於美國史丹福大學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於1969年進行的一項實驗。他找來兩輛一模一樣的汽車,把其中的一輛停在加州帕洛阿爾託的中產階級社區,而另一輛停在相對雜亂的紐約布朗克斯區。
  • 神奇的破窗效應
    1982年,詹姆斯·威爾遜和喬治·凱林提出了一種新的學術理論,名為破窗效應。該理論使用破窗來比喻社區內的混亂現象,將社區內的混亂和不活躍與隨後發生的嚴重犯罪聯繫起來。破窗效應理論在整個1990年代對美國的警察政策產生了巨大影響,在21世紀仍然具有深遠的影響力。
  • 原來這就是破窗效應
    克洛德·弗雷德裡克· 巴斯夏以這項實驗為基礎,政治學家威爾遜和犯罪學家凱琳提出了一個「破窗效應」理論,認為:如果有人打壞了一幢建築物的窗戶玻璃,而這扇窗戶又得不到及時的維修,別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範性的縱容去打爛更多的窗戶。久而久之,這些破窗戶就給人造成一種無序的感覺,結果在這種公眾麻木不仁的氛圍中,犯罪就會滋生、猖獗。
  • 巧用「破窗理論」,讓孩子變得更優秀,值得父母學習
    想把孩子教育好,教育主體和環境都很重要。而家庭教育中的教育主體,自然就是父母。父母的素質和家庭環境,將會影響到孩子的成長。不同家庭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張大爺時候在性格、言行舉止方面都會有很大差異,所以想要把孩子教育好,家庭環境很重要。
  • 建議父母好好了解
    然而,如何管教孩子,卻讓人頭疼! 人民日報的20個教育法則分享給你,希望能對你有用。 01.羅森塔爾法則 積極的期望會給孩子信心,朝著你期望的樣子發展,而打擊和批評會讓孩子失去信心,變得越來越差。
  • 孩子理解能力差,是思維能力沒有培養好,在關鍵期用對方法很重要
    很多家長在面對孩子成績差,理解能力差時都會認為是孩子不肯學,或者天生笨,其實這些很大程度上都是錯的,大部分孩子的智力都差不多,至於為何後天表現差距這麼大,其實這都是因為父母沒有培養好孩子的思維能力,導致孩子對很多事情的理解能力都有偏差。
  • 白巖松:想培養出有出息的孩子?父母不妨善用「破窗理論」
    "破窗理論"說的是,在一棟樓裡有一面窗被破壞了,不去維修,慢慢地,會有越來越多的窗戶被破壞,這棟樓也會變得破爛不堪,成為廢樓。那麼,"破窗理論"又是怎麼運用到兒童教育上的呢?01白巖松:想培養出有出息的孩子?
  • 我們的生活環境越來越美,社會治安越來越好,幸福感越來越強
    十年前我們小區入室盜竊的案件時有發生,嚇得大家高度警惕,走哪裡一步都先檢查家門是否鎖好,窗戶是否關好,大部分小區的房子在窗戶上安裝了防盜籠。把人也弄成了強迫症,出門還老疑惑,門窗關了沒有?現在好啦,除了那些老舊的小區房,基本沒有防盜籠了,整個環境都顯得清秀整齊,社會治安比以前有了質的改變。
  • 1223+17遊戲越來越好,而我和我的朋友們卻越來越沙雕了
    為何遊戲打完,大家智商減半?!」諸如此類的吐槽,但是後面依然會打開和兄弟們的聊天窗口,只需發個表情,大家即心領神會,繼續打開遊戲,開啟下一輪的沙雕之旅。等等,如果對方技術菜的話,為何要一直組局?這就是人類一敗塗地手遊——人類跌落夢境的巨大魅力,在這裡根本不需要勝負欲,因為一幫好友就是你最大的快樂源泉。
  • 「黨的惠民好政策讓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
    感謝黨的惠民好政策,讓我家的生活越來越好,走上了脫貧致富路。」11月6日至7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糧食和物資儲備局(以下簡稱新疆糧食和物資儲備局)邀請阿克蘇地區柯坪縣親戚到烏魯木齊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聯誼活動,與親戚一起嘮家常、話變化,進一步加深了解增進感情,來自柯坪縣蓋孜力鄉帕松村的村民米吉提·阿木提是30名受邀的親戚之一。
  • 「我們的生活會越來越好」
    「有了黨和國家的好政策,我們的生活會越來越好。」日前,四川省昭覺縣谷莫村,今年76歲的彝族老黨員賈古爾哈站在今年年初剛搬進的新房子前,這樣感嘆道。過去貧困的賈古爾哈家裡,現在一年的收入可以達到八九千元的水平。  賈古爾哈的生活變化得益於村內因地制宜發展的特色產業。
  • 警惕「破窗效應」危害 莫讓相關法律成「稻草人」
    筆者以為,關鍵原因就在於類似的哄搶事件中少有違法者受到懲處,導致其他人產生了法不責眾的僥倖心理,其中折射出的「破窗效應」,值得人們深思。  「破窗效應」是指如果有人打壞了一幢建築物的窗戶玻璃,而這扇窗戶又得不到及時的維修,他人就可能受到縱容去打爛更多的窗戶。久而久之,這些破窗戶就給人造成一種無序的感覺,在公眾麻木不仁的氛圍中,犯罪就會滋生、蔓延。
  • 墨菲定律之破窗效應:千裡之堤,潰於蟻穴
    ——詹姆士·威爾遜 喬治·凱林最初接觸破窗效應是在一本介紹關於犯罪心理學的書裡看到的,是由詹姆士·威爾遜(James Q. Wilson)和喬治·凱林在1982年提出的。後來看的東西多了,才發現破窗效應的應用遠遠不止在一個方面,我們生活中很多很多的地方都有,比如我們在小區門口或者公園的草坪上隱隱約約的能看見一條人踩出來的路;(想起什麼了嗎?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 馬太效應:生活中,為什麼強者越強,弱者越弱
    如果你稍微認真地觀察一下生活,就會發現一個普遍而有趣的現象,即強者越強,弱者越弱。這就是心理學上的「馬太效應」。馬太效應出自聖經《新約.馬太福音》一則寓言:凡有的,還要多倍給他叫他多餘;沒有得,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在這樣的效應下,好的越來越好,差的越來越差幾乎是必然的。
  • 心理學:懂得了這四大心理效應,你就會越來越快樂
    我們身邊總是會有許多愁眉苦臉的人,他們似乎總是有說不盡的煩惱,而這種煩惱所帶來的負面情緒更多,如何讓自己更快樂,今天和大家分享下了解這幾大心理效應,讓你快樂指數更高,借用曾經笑星吳君如所說,做人總是要開心點好。
  • 破窗效應、鱷魚效應、手錶效應,分別闡述了怎樣的生存法則?
    破窗效應:不要盲目從眾破窗效應是犯罪學的一個理論。說一個房子的某一扇窗戶如果破了而沒人去修補它,沒多久其他的窗戶也會被人為破壞;乾淨整潔的地面上如果出現了一個垃圾而沒人把它撿起來,沒多久地面上就會出現更多的垃圾……說白了,這個效應揭示了大多數人的從眾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