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黨和國家的好政策,我們的生活會越來越好。」日前,四川省昭覺縣谷莫村,今年76歲的彝族老黨員賈古爾哈站在今年年初剛搬進的新房子前,這樣感嘆道。過去貧困的賈古爾哈家裡,現在一年的收入可以達到八九千元的水平。
賈古爾哈的生活變化得益於村內因地制宜發展的特色產業。谷莫村有151戶601人,其中貧困戶30戶138人,貧困發生率22.96%,屬於建檔立卡貧困村。
如何真正幫助百姓「脫貧摘帽」?昭覺縣特布洛鄉谷莫村第一書記羅雅宏和其他村幹部一起,探索出一條適合谷莫村發展的新路子。
如何讓百姓的錢袋子鼓起來?羅雅宏認為,要從短期和長遠兩方面做足「加法」。他介紹,通過調研可見,本地的烏金豬、雞、蜂蜜的市場反響很好。因此,他鼓勵村民養雞、養豬、養蜂,通過發展本土特色的養殖業,短期內增加村民收入。賈古爾哈響應村內號召,加入了養殖業的行列,光是飼養本地1頭烏金豬,就為賈古爾哈一年增收3000元以上。在長遠發展上,羅雅宏和其他村幹部利用本地特色的地理優勢,在藉助駐村農技員的幫助下,引導村民種植花椒樹和核桃樹,從而實現增產增收。
村民俄的曲西有兩個兒子和兩個女兒,孩子上學的壓力大,家裡缺乏勞動力,五口之家沒有增收技能,之前一直擠在小小的土房子裡。脫貧攻堅戰打響之後,按照村裡提出的增收思路,俄的曲西通過養豬、養雞和參與其他扶貧項目,現在一年最多能拿到3萬多元。
錢袋子鼓起來了,如何減少村民的生活成本?2015年年底,羅雅宏剛來到谷莫村,他發現這裡山高坡陡的地理因素導致基礎設施條件滯後,出行難、通信難等一系列大難題制約著村子的發展。脫貧攻堅戰打響以後,羅雅宏和其他村幹部引進幫扶資金,為村子搭橋修路、建4G基站。不僅如此,他們還在村內實施了彝家新寨項目,實現貧困群眾100%入住安全住房,並扶持13戶貧困群眾率先發展民宿旅遊,打開了扶貧的新路子。除此之外,還完善了村內幼教點、衛生室、文化室等一系列配套設施,為村內百姓儘可能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
實現脫貧攻堅的道路上,如何激發大家的「內生動力」?羅雅宏決定藉助優秀黨員和優秀青年的先進模範帶頭作用來影響大家。此外,他還通過「以獎代補」「以購代捐」等方式,調動村民積極性。「只有村民自己動起來了,才能真正實現脫貧。」羅雅宏說。
「扶貧要全面,物質脫貧固然重要,但精神脫貧也必不可少。」羅雅宏到村後,組織村民代表商討,修訂村規民約,移風易俗除陋習,鼓勵村民爭做「四好」家庭。2017年,村內無一例新增吸販毒人員、無一例未成年人輟學、無一例治安和刑事案件。賈古爾哈也被村子裡評為「四好」家庭,老人覺得,村子裡越來越好了。
「我們的目標就是帶領村民走上致富之路。」羅雅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