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菲定律之破窗效應:千裡之堤,潰於蟻穴

2020-12-04 定律和生活

如果有人打壞了一幢建築物的窗戶玻璃,而這扇窗戶又得不到及時的維修,別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範性的縱容去打爛更多的窗戶。

——詹姆士·威爾遜 喬治·凱林

最初接觸破窗效應是在一本介紹關於犯罪心理學的書裡看到的,是由詹姆士·威爾遜(James Q. Wilson)和喬治·凱林在1982年提出的。後來看的東西多了,才發現破窗效應的應用遠遠不止在一個方面,我們生活中很多很多的地方都有,

比如我們在小區門口或者公園的草坪上隱隱約約的能看見一條人踩出來的路;(想起什麼了嗎?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錯了錯了,錯誤理解名人名言了);

某個公共區域圍著垃圾桶有很多小菸頭、小垃圾,可就是進不去垃圾桶;某個商場或者大廈裡公共衛生間的衛生紙時不時的整卷就沒了;網上又有某某因為受賄被爆出新聞等等……這些都讓我想起了破窗效應。假如在第一個人為了圖方便橫穿草坪被認真對待,應該就沒有那條「路」了;假如第一個扔菸頭或者小垃圾的人把垃圾沒丟進垃圾桶,也許整個垃圾桶旁邊會一直保持乾淨;假如第一次接受別人的「小意思」被警告,應該就沒有後續的新聞了。生活中處處都能見到此類現象,不知道該從何說起。

今天小編要說的只是其中一個方面哈。

從小錯誤看企業管理

環境具有強烈的暗示性和引導作用,不要輕易去打破任何一扇窗戶,一旦一個缺口被打開,即使看上去微不足道,如果不及時制止,其惡劣影響會滋生,蔓延,這就是所謂的破窗效應。

事實上,這一效應在企業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借鑑意義。對待企業中隨時可能發生的一些小奸小惡的態度,特別是對於觸犯企業核心價值觀念 的一些小錯誤的處理態度,是非常重要的。

先看看格力集團鐵娘子董明珠女士的做法:

格力集團十幾年的老員工因走機動車道被開除。姑且不論合不合法,只說這種現象。正常人會想著:你走機動車道沒人管也沒出啥事,我走估計也沒啥事。格力集團的八萬員工如果都這麼想,估計就會出事。說實話,小編也看別人在機動車道上走沒啥事,跟著走過,汗顏啊……

另外,前段時間疫情期間,格力集團員工因為聚餐被開除的新聞也上過熱搜,不論後續結果如何,因為當時規定是不能聚會聚餐的,在特定的情況下,人人都要自覺,這不僅是對自己負責,也要對別人負責。

破窗理論還有一種比較直觀的體現。有一種被稱作紅牌作戰的質量管理活動,大家乍一聽紅牌作戰覺得生疏,但是它實施的整個過程大家估計都聽說過,叫做「5S管理」,是不是很熟悉???是不是覺得很神奇???

1,清理。清楚地區分要和不要的東西,找出需要改善的事物。

2,將不要的東西貼上紅牌。紅牌作戰的目的是,藉助這一活動,讓工作場所整齊清潔,塑造舒適的工作環境,久而久之,大家都遵守規則,認真工作。許多人認為,這樣做太簡單,芝麻小事,沒什麼意義。但是,一個企業產品質量是否有保障的一個重要標誌,就是生產現場是否整潔。

作為一個出色的管理者,我們應當認識到破窗理論在企業中的重要作用。

對員工中發生的下錯誤,給予充分的重視,適當加重力度,嚴肅公司法紀,這樣才能防止有人效仿這種行為,積重難返。特別是對於違反公司核心理念的行為要嚴肅查處,絕不姑息養奸。

自己要以身作則,不做破窗第一人。自覺遵守公司規章制度,按程序辦事。因為工作程序的制定一般都反映了對員工的約束機制,考慮了成本效益因素。違反程序,其結果往往是造成無序,破壞約束機制,增加成本,有害於公司,也就有害於自己。

養成工作遵守程序的習慣,使其成為個人的道德水平的體現。

同時,不以別人不按照程序,我為什麼不能為理由放縱自己。而是堅定立場,反對違反公司規定,浪費公司資源,社會資源的行為。

危機時代,要學會預防性管理

美國學者飛特普曾對財富500強的高層人士進行過一次調查,高達80%的被訪者認為,現代企業不可避免的要面臨危機,就如人不可避免的要面臨死亡,14%的人則承認自己曾面臨嚴重危機的考驗。

一般說來,企業危機是指在企業內部矛盾,企業與社會環境的矛盾計劃後,企業已不能按照原來的軌道繼續運行下去的緊急狀態,表現為失控,無序。

如今,競爭是相當激烈,充滿變數的外部環境,如果僅僅依靠並沿襲往日成功的經驗來經營企業,將會在不知不覺中鑄成危機。局部的,組織的甚至個人的行為,均可能演化為企業的威脅。危機一旦降臨,企業可能面臨的主要後果:利潤降低,市場份額減少,失去市場甚至導致破產,商業信譽被破壞,形象聲譽嚴重受損等。

在實際工作中,有一種叫預防性管理的思想,認為要避免管理中不想要的結果出現,就要在事發之前,採取一些具體行動,所以,當危機即將來到是,在還未出現破窗之前,我們就要做好預防準備。以下兩點可以作為參考:

1 樹立危機意識。從主觀上看,沒人希望危機出現。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無論是天災人禍,我急都有可能發生。幾你管天災無法避免,但如有應急措施,可將損失減到最低限度。

人禍是可以避免的,關鍵取決於企業管理者是否重視對人禍的預防。在危機發生前,對危機普遍性有足夠的認識,面對危機合理布局,積極主動地迎接危機,充分發揮主動性。

2做好危機的預防和控制 危機預控是在對危機進行識別,分析和評論之後,在危機產生之前,運用科學有效的理論及方法,來防止危機損失的產生,增加收益的經濟活動。企業科採取迴避,分散等有效措施的有機結合,通過互相配合,互相補充,達到預防和控制危機的目的,在自我發展的同時穩定整個企業的經營狀態。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千裡之堤潰於蟻穴。企業更當如此,既然有些破窗不可避免,企業就應該時時刻刻預防破窗效應,別讓「法不責眾」成為大部分人的想法。只有未雨綢繆防範破窗,才能及時修補破窗,破窗來臨是就會鎮定從容得多,相對於沒有破窗意識和未制定破窗策略的企業而言,本身就已經走在前邊了。

相關焦點

  • 破窗理論告訴我們,一定及時彌補小漏洞,因為千裡之堤,毀於蟻穴
    所謂「千裡之堤潰於蟻穴」,小事總是不起眼,卻能蘊藏著巨大的破壞力,最後導致巨大而又危險的事件發生,以上其實就是破窗理論的延伸。破窗理論究竟是什麼?我們又該如何杜絕破窗效應?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
  • 讀書會推薦《墨菲定律》之經營定律,帶你走進本書!
    《墨菲定律》是一本揭示人類潛在種種心理效應的心理學通俗讀物,其中最有代表的即「墨菲定律」,該書從萬千變化的生活中提煉總結了200多個經典定律,包括了管理、經濟、心理、人生、教育、事業、家庭等多個領域的經典定律、法則和效應,全方位地掃描人生全過程。下面是從該書中提煉總結了本書中經營定律的18條定律,進行一一解讀。
  • 原來這就是破窗效應
    克洛德·弗雷德裡克· 巴斯夏以這項實驗為基礎,政治學家威爾遜和犯罪學家凱琳提出了一個「破窗效應」理論,認為:如果有人打壞了一幢建築物的窗戶玻璃,而這扇窗戶又得不到及時的維修,別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範性的縱容去打爛更多的窗戶。久而久之,這些破窗戶就給人造成一種無序的感覺,結果在這種公眾麻木不仁的氛圍中,犯罪就會滋生、猖獗。
  • 心理學讓生活更「安全」——破窗效應
    很多時候,就像這樣,一旦有了第一扇的破窗戶,也就是你打開了第一個突破口,事情就會變得一發不可收拾,這就是心理學中的破窗效應。破窗效應是犯罪學的一個理論,該理論由詹姆士威爾遜及喬治凱林提出的,該理論認為環境中的不良現象如果被放任存在,會誘使人們仿效,甚至變本加厲。賭徒就是「破窗效應」在生活中最好的體現。從正常人到成為賭徒,到後來家庭破碎、妻離子散,釀成無法收拾的結局。
  • 《墨菲定律》到底講什麼?幫你快速get!
    福利來了,這篇短文章幫你一覽《墨菲定律》的廬山真面目,讓你對這本書能有大致的了解,給你添加一點忙裡偷閒的談資。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墨菲定律》這本書根據愛德華·墨菲提出的「墨菲定律」命名。第二章——「墨菲定律、醞釀效應、控制錯覺定律、羊群效應、巴納姆效應、奧卡姆剃刀原則」六條,展現出錯的機理,不費勁也能思考的方法。第三章——「踢貓效應、野馬格局、海格力斯效應、霍桑效應、習得性無助、卡瑞爾公式」六條,說明情緒如何傳染,人類對情緒的長期習慣和如何轉換情緒。
  • 墨菲定律:信息決定成敗,啤酒效應、囚徒困境、沉錨效應,冰山理
    各位好,我們接著講墨菲定律,哪些影響成敗的信息效應。第一個是啤酒效應。信號在傳遞過程中會被無限放大或縮小。因為信息不對稱的存在,每個人根據自己對信息的掌握程度和理解程度,去判斷和傳遞結果,容易造成結果非常大的偏差。
  • 破窗理論
    以這項實驗為基礎,政治學家威爾遜和犯罪學家凱琳提出了一個「破窗效應」理論,認為:如果有人打壞了一幢建築物的窗戶玻璃,而這扇窗戶又得不到及時的維修,別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範性的縱容去打爛更多的窗戶。久而久之,這些破窗戶就給人造成一種無序的感覺,結果在這種公眾麻木不仁的氛圍中,犯罪就會滋生、猖獗。
  • 破窗效應證明,最好不要和深愛過的人複合,無論對方多麼愛你
    破窗效應證明,和深愛過的人複合,並不明智 01)、什麼是破窗效應? 這類現象就是心理學中的破窗效應,它指的是當第一個門窗被打破而且沒有進行阻止或者修繕的時候,那麼這時就會在人們的內心形成一種心理暗示,覺得這個門窗可以被打破,而人們就會不自覺地去打破其他門窗。
  • ​千裡之堤潰於蟻穴——彭德懷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千裡之堤,潰於蟻穴』,你懂得這句話的意思嗎?」最後,彭德懷拿了一斤茶葉的錢,讓警衛員給管理科送去。並明確要求他把公家的茶和自己的茶分開來放,個人喝茶,絕不能從公家的茶罐裡拿。 《韓非子·喻老》云:「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說的是小問題也可能引起大災禍。       然而,就是這些小問題,現在卻往往不為人們所注意。不就是喝了一杯茶嗎?不就是吃了一頓飯嗎?不就是唱了一次歌嗎?不就是洗了一次澡嗎?不就是用了一次車嗎?不就是公費旅遊了一次嗎?沾點公家的光,算啥大問題?       這種無所謂心理,也延伸到人情往來上。
  • 原來,這就是「破窗定律」(深度好文)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格物讀書,ID:gewuliangzhi】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政治學家威爾遜和犯罪學家凱琳曾提出一個「破窗效應」理論:如果一間房子的窗戶破損了,沒有人去修補,那麼不久之後,其他的窗戶也會被陸續打破。
  • 螞蟻莊園千裡之堤毀於蟻穴答案是什麼?千裡之堤毀於蟻穴什麼意思?
    螞蟻莊園千裡之堤毀於蟻穴是12月3日的最新題目,這個成語的意思是不注意小事將會釀成大禍,當然有不少成語和他意思相同,還有不清楚意思的小夥伴就跟著我一起來了解下吧,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 2016年中考語文常用四字成語解釋千裡之堤,潰於蟻穴等
    千裡之堤,潰於蟻穴:潰:潰決。蟻穴:螞蟻的洞穴。指很長很長的堤壩,因為小小蟻蟲的啃噬,最後也會被摧毀的。叫人不要小看自己的所犯的錯誤,一點點小錯的積累會使你的人生毀於一旦。比喻小事不注意會釀成大禍或造成嚴重的損失。   千裡之行,始於足下:走一千裡路,是從邁第一步開始的。比喻事情是從頭做起,逐步進行的。
  • 墨菲定律:為什麼有可能出錯就一定會出錯?
    墨菲定律誕生在20世紀,美國的一位空軍工程師墨菲上尉參與了一項軍方實驗。其中的一個實驗項目就是需要將十六個傳感器固定在實驗志願者座椅的支架上。傳感器需要安裝兩根接線,一旦接反的話,就會無法正常工作了。但是這個實驗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的地方是,當這些傳感器安裝完畢以後,墨菲上尉發現,這十六個傳感器的接線竟然無一例外地全部被接反了!
  • 「墨菲定律」「龐氏騙局」出自《左傳》《後漢書》?司馬光:是的
    「墨菲定律」「蝴蝶效應」「馬斯洛需求理論」「龐氏騙局」這些理論、哲學、規律、效應、定律,大家至少都聽過一兩個吧,乍一看很高大上,都是一眾國外哲學家、經濟學家、社會學家,所謂專家學者提出的觀點理論,但仔細一想這些東西似曾相識,其實在我們上學的時候都學到過,只是不叫這個名字。
  • 生活中的心理學定律
    破窗效應  一間房子的窗戶破了,如果沒有人修補,不久其他的窗戶也會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在一個很乾淨的地方,人們會不好意思丟垃圾,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現之後,人們就會毫不猶豫地加入丟垃圾的行列。這便是「破窗效應」。
  • 《墨菲定律》:4大心理學效應,教你洞悉人性的本質
    首先讓我們看看墨菲定律是什麼。我們所謂的墨菲定律實際上是很偶然的。這是墨菲和一些同事進行實驗時得出的結論。在此過程中,只有一個小環節出了錯,並且該實驗完全失敗,因此墨菲得出結論,只要一件事出錯的可能性大於零,那麼它一定會出錯。今天,這四個最重要的規則和效應能否解決你當前的一些困惑?
  • 企業管理不可不知的破窗理論( Broken windows theory )
    這就是「破窗理論」。紐約市長1993年注意到這個理論,對地鐵裡的亂塗亂畫開始進行徹底的治理。隨手可亂畫的牆壁上終於沒有了這些塗鴉。這就是不管什麼時候看到了塗鴉的人都去自覺管理的結果。所以這些地方的犯罪活動也大大減少。窗戶上的小小一塊玻璃碎了,如不是重要的建築物的話應該無所舉足輕重吧。但是,不舉足重要就不去管理是不行的。
  • 值得分享|解析:鯰魚效應、刺蝟法則、手錶定律、破窗理論、二八定律、木桶理論
    導讀:社會生活當中較常見的現象和規律;鯰魚效應、刺蝟法則、手錶定律、破窗理論、二八定律、木桶理論
  • 什麼是馬蠅效應?墨菲定律中這些必知的生存競爭法則,引人深思!
    「墨菲定律」誕生於20世紀中葉,是由美國一個叫「愛德華·墨菲」的工程師提出的,它也可以解釋為一種心理學效應。近半個世紀以來,「墨菲定律」曾經攪得世界人心神不寧。它提醒我們:「錯誤」與我們一樣,都是這個世界的一部分,狂妄自大只會使我們自討苦吃。容易犯錯誤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弱點,不論科技多發達,事故都會發生。
  • 第一扇破窗是什麼?《破窗效應》
    今天要向大家介紹的是「破窗效應」。破窗效應破窗效應來自於美國史丹福大學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於1969年進行的一項實驗。他找來兩輛一模一樣的汽車,把其中的一輛停在加州帕洛阿爾託的中產階級社區,而另一輛停在相對雜亂的紐約布朗克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