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窗理論

2021-02-19 JEAN的分享

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於1969年進行了一項實驗,他找來兩輛一模一樣的汽車,把其中的一輛停在加州帕洛阿爾託的中產階級社區,而另一輛停在相對雜亂的紐約布朗克斯區。停在布朗克斯的那輛,他把車牌摘掉,把頂棚打開,結果當天就被偷走了。而放在帕洛阿爾託的那一輛,一個星期也無人理睬。後來,辛巴杜用錘子把那輛車的玻璃敲了個大洞。結果呢,僅僅過了幾個小時,它就不見了。

以這項實驗為基礎,政治學家威爾遜和犯罪學家凱琳提出了一個「破窗效應」理論,認為:如果有人打壞了一幢建築物的窗戶玻璃,而這扇窗戶又得不到及時的維修,別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範性的縱容去打爛更多的窗戶。久而久之,這些破窗戶就給人造成一種無序的感覺,結果在這種公眾麻木不仁的氛圍中,犯罪就會滋生、猖獗。

任何一種不良現象的存在,都在傳遞著一種信息,這種信息會導致不良現象的無限擴展,同時必須高度警覺那些看起來是偶然的、個別的、輕微的「過錯」,如果對這種行為不聞不問、熟視無睹、反應遲鈍或糾正不力,就會縱容更多的人「去打爛更多的窗戶玻璃」,就極有可能演變成「千裡之堤,潰於蟻穴」的惡果。

20世紀70、80年代紐約以髒亂差聞名,環境惡劣,同時犯罪猖獗,地鐵的情況尤為嚴重,是罪惡的延伸地,紐約市交通警察局長布拉頓受到了「破窗理論」的啟發。紐約的地鐵被認為是「可以為所欲為、無法無天的場所」,針對紐約地鐵犯罪率的飆升,布拉頓採取的措施是號召所有的交警認真推進有關「生活質量」的法律,他以「破窗理論」為師,雖然地鐵站的重大刑案不斷增加,他卻全力打擊逃票。結果發現,每七名逃票者中,就有一名是通緝犯;每二十名逃票者中,就有一名攜帶兇器。結果,從抓逃票開始,地鐵站的犯罪率竟然下降,治安大幅好轉。他的做法顯示出,小奸小惡正是暴力犯罪的溫床。因為針對這些看似微小、卻有象徵意義的違章行為大力整頓,卻大大減少了刑事犯罪。

同時布拉頓從地鐵的車箱衛生開始治理:車箱乾淨了,站臺跟著也變乾淨了,站臺乾淨了,階梯也隨之整潔了,隨后街道也乾淨了,然後旁邊的街道也乾淨了,後來整個社區乾淨了,最後整個紐約變了樣,變整潔漂亮了。現在紐約是全美國治理最出色的都市之一,這件事也被稱為"紐約引爆點"。

人是環境的產物,環境對人的心理形成和行為表現具有強烈的暗示性和誘導性,這種影響往往是隱秘的。同時人的行為也是環境的一部分,任何一種不良現象的存在,都在傳遞著一種信息,這個信息必然導致這種不良現象的無限擴展。

因此我們每一個人都要營造和維護「好窗」的環境,通過好的環境去影響人。

在《掌控習慣》一書中提到,當一個習慣連續兩次被打斷,那麼這個習慣基本上不會再繼續下去。這可以看做逆「破窗效應」,我們盡力要避免第一扇窗戶被打破。一個制度如果出現紕漏,而沒有去彌補,將會帶來更多的仿效者,從而導致整個制度的崩潰,社會如此,生活如此,一個單位也如此,作為一個領導者和管理者,防漏補缺是應具備的能力之一,「破窗理論」告訴我們:任何制度都是脆弱的,沒有完美和一成不變的制度,人的潛意識是無序的,當制度遭到破壞的時候,人們會傾向於違背制度,而領導者的責任就是要善於發現制度的漏洞,並及時更正過來。

西方流傳的一首民謠:「丟失一個釘子,壞了一隻蹄鐵;壞了一隻蹄鐵,折了一匹戰馬;折了一匹戰馬,傷了一位騎士;傷了一位騎士,輸了一場戰鬥;輸了一場戰鬥,亡了一個帝國。」可見,一個微小的事件或變化,經過不斷演變放大,對其未來會造成極其巨大影響,或成為決定因素。因此當一扇窗戶破碎以後,一定要儘快把破窗補上,避免一系列負面情況的產生。

努力成為一扇「好窗」並不能保證自己倖免於難,因為一扇「破窗」會毀掉整幢大樓。所以只能寄希望於大樓的建造者們及時發現「破窗」,但只怕他們忙於低頭指揮壘磚,完全無視危機潛伏…

  

相關焦點

  • 破窗理論的啟示
    一面牆,如果出現一些塗鴉沒有被清洗掉,很快的,牆上就布滿了亂七八糟、不堪入目的東西;一條人行道有些許紙屑,不久後就會有更多垃圾,最終人們會視若理所當然地將垃圾順手丟棄在地上。這個現象,就是犯罪心理學中的破窗效應。
  • 生活中無處不在的「破窗理論」
    所謂破窗理論,形象地說,就是一個企事業單位,在第一個窗子被打破之後,要立即修復好。不然,會有第二個、第三個、第四個窗子被繼續打破,直到最後不可控制,被徹底打破的乾乾淨淨。破窗理論是企業管理中一個最重要的理論,它的核心就是當一個企業裡出現某種錯誤現象的時候,要立即堅決糾正過來,否到,到最後必將一發不可收拾,直到這個企業徹底衰敗破產。
  • 結合「破窗理論」,反思教學
    在犯罪心理學裡有一個破窗理論:此理論認為環境中的不良現象如果被放任存在,會誘使人們仿效,甚至變本加厲。一幢有少許破窗的建築為例,如果那些窗不被修理好,可能將會有破壞者破壞更多的窗戶。最終他們甚至會闖入建築內,如果發現無人居住,也許就在那裡定居或者縱火。結合這個理論,反思自己的工作:平時對待孩子們太嚴格了,容不得他們一丁點錯誤。
  • 企業管理不可不知的破窗理論( Broken windows theory )
    這就是「破窗理論」。紐約市長1993年注意到這個理論,對地鐵裡的亂塗亂畫開始進行徹底的治理。隨手可亂畫的牆壁上終於沒有了這些塗鴉。這就是不管什麼時候看到了塗鴉的人都去自覺管理的結果。所以這些地方的犯罪活動也大大減少。窗戶上的小小一塊玻璃碎了,如不是重要的建築物的話應該無所舉足輕重吧。但是,不舉足重要就不去管理是不行的。
  • 第一扇破窗是什麼?《破窗效應》
    今天要向大家介紹的是「破窗效應」。破窗效應破窗效應來自於美國史丹福大學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於1969年進行的一項實驗。他找來兩輛一模一樣的汽車,把其中的一輛停在加州帕洛阿爾託的中產階級社區,而另一輛停在相對雜亂的紐約布朗克斯區。
  • 巧用「破窗理論」,讓孩子變得更優秀,值得父母學習
    "破窗理論":高素質的父母,可以讓孩子變得更優秀"破窗理論"也叫做"破窗效應",是心理學家詹姆士·威爾遜及喬治·凱林兩人聯合提出的一個犯罪心理學理論。他們是以之前美國史丹福大學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做過一個實驗為基礎,進而提出這個理論。
  • 神奇的破窗效應
    1982年,詹姆斯·威爾遜和喬治·凱林提出了一種新的學術理論,名為破窗效應。該理論使用破窗來比喻社區內的混亂現象,將社區內的混亂和不活躍與隨後發生的嚴重犯罪聯繫起來。破窗效應理論在整個1990年代對美國的警察政策產生了巨大影響,在21世紀仍然具有深遠的影響力。
  • 破窗理論告訴我們,一定及時彌補小漏洞,因為千裡之堤,毀於蟻穴
    所謂「千裡之堤潰於蟻穴」,小事總是不起眼,卻能蘊藏著巨大的破壞力,最後導致巨大而又危險的事件發生,以上其實就是破窗理論的延伸。破窗理論究竟是什麼?我們又該如何杜絕破窗效應?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
  • 棘手問題的出現,或許是你犯了大忌:經濟學中的《破窗理論》
    歸根結底就是美國奉行所謂的人權、自由和民主,在美國槍枝泛濫,民眾的安全感下降所致,疫情爆發大規模集會暴亂以來,更多的人選擇購買槍枝來保護自己家人的生命財產,這不得不讓人聯想到了經濟學效應中的《破窗理論》。
  • 父母不妨善用「破窗理論」
    "破窗理論"說的是,在一棟樓裡有一面窗被破壞了,不去維修,慢慢地,會有越來越多的窗戶被破壞,這棟樓也會變得破爛不堪,成為廢樓。那麼,"破窗理論"又是怎麼運用到兒童教育上的呢?01白巖松:想培養出有出息的孩子?
  • 值得分享|解析:鯰魚效應、刺蝟法則、手錶定律、破窗理論、二八定律、木桶理論
    導讀:社會生活當中較常見的現象和規律;鯰魚效應、刺蝟法則、手錶定律、破窗理論、二八定律、木桶理論
  • 建議父母利用「破窗理論」,讓娃變得有秩序
    孩子總是一錯再錯,不是天生的,父母可以先了解這個理論,再看看如何引導孩子,這樣才能高效解決問題。朋友小白聊天的時候提到,自己家的孩子總是犯錯,怎麼說都沒用,有的時候和鄰居家的孩子吵架,有的時候不小心動了別人的東西,有的時候甚至是冒犯老人,顯得很沒有規矩。這讓作為媽媽的她,非常苦惱。
  • 原來這就是破窗效應
    克洛德·弗雷德裡克· 巴斯夏以這項實驗為基礎,政治學家威爾遜和犯罪學家凱琳提出了一個「破窗效應」理論,認為:如果有人打壞了一幢建築物的窗戶玻璃,而這扇窗戶又得不到及時的維修,別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範性的縱容去打爛更多的窗戶。久而久之,這些破窗戶就給人造成一種無序的感覺,結果在這種公眾麻木不仁的氛圍中,犯罪就會滋生、猖獗。
  • 心理學讓生活更「安全」——破窗效應
    很多時候,就像這樣,一旦有了第一扇的破窗戶,也就是你打開了第一個突破口,事情就會變得一發不可收拾,這就是心理學中的破窗效應。破窗效應是犯罪學的一個理論,該理論由詹姆士威爾遜及喬治凱林提出的,該理論認為環境中的不良現象如果被放任存在,會誘使人們仿效,甚至變本加厲。賭徒就是「破窗效應」在生活中最好的體現。從正常人到成為賭徒,到後來家庭破碎、妻離子散,釀成無法收拾的結局。
  • 墨菲定律之破窗效應:千裡之堤,潰於蟻穴
    後來看的東西多了,才發現破窗效應的應用遠遠不止在一個方面,我們生活中很多很多的地方都有,比如我們在小區門口或者公園的草坪上隱隱約約的能看見一條人踩出來的路;(想起什麼了嗎?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 原來,這就是「破窗定律」(深度好文)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格物讀書,ID:gewuliangzhi】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政治學家威爾遜和犯罪學家凱琳曾提出一個「破窗效應」理論:如果一間房子的窗戶破損了,沒有人去修補,那麼不久之後,其他的窗戶也會被陸續打破。
  • 警惕「破窗效應」危害 莫讓相關法律成「稻草人」
    筆者以為,關鍵原因就在於類似的哄搶事件中少有違法者受到懲處,導致其他人產生了法不責眾的僥倖心理,其中折射出的「破窗效應」,值得人們深思。  「破窗效應」是指如果有人打壞了一幢建築物的窗戶玻璃,而這扇窗戶又得不到及時的維修,他人就可能受到縱容去打爛更多的窗戶。久而久之,這些破窗戶就給人造成一種無序的感覺,在公眾麻木不仁的氛圍中,犯罪就會滋生、蔓延。
  • 經濟學中的經典理論竟然是謬論!
    今天我們來說一說破窗定律。逢年過節,如果不小心打碎了碗碟長輩們往往會說歲歲平安,企圖將壞事變成好事。而在經濟學中也有一個理論,試圖用專業的方式說明「碎碎平安的道理」這就是破窗理論。19世紀的法國經濟學家巴斯夏在《看得見的和看不見的》一文中用破窗理論一詞概括了經濟學中損害有益的觀點。並對這種觀點的短視與荒唐做出了批評。破窗理論的內容可以用一個形象的例子來表現。
  • 破窗效應、鱷魚效應、手錶效應,分別闡述了怎樣的生存法則?
    破窗效應:不要盲目從眾破窗效應是犯罪學的一個理論。說一個房子的某一扇窗戶如果破了而沒人去修補它,沒多久其他的窗戶也會被人為破壞;乾淨整潔的地面上如果出現了一個垃圾而沒人把它撿起來,沒多久地面上就會出現更多的垃圾……說白了,這個效應揭示了大多數人的從眾心理。
  • 暗藏爆破針,瞬間破窗!車鑰匙大小的「救生錘」,還有7大功能
    破窗安全錘有很多,小編推薦這款謝菲德Swiss+Tech多功能工具,雖然只有車鑰匙大小,卻暗藏爆破針,能1秒快速破窗!這款迷你安全工具,還擁有破窗安全錘、安全切割刀、 胎壓檢測、蜂鳴報警器等七種功能,1頂7個,非常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