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破窗理論」,反思教學

2021-01-08 楠老師課堂

昨天教育主管部門公布了假期時間,小學階段7月6號放假。在理解教育主管部門抗疫壓力的同時,也為身邊的孩子捏一把汗,知識不牢固,好習慣都玩沒了,開學後因為作業、課堂紀律、知識掌握情況沒少批評他們!但收效甚微,怎麼辦呢?

在犯罪心理學裡有一個破窗理論:此理論認為環境中的不良現象如果被放任存在,會誘使人們仿效,甚至變本加厲。一幢有少許破窗的建築為例,如果那些窗不被修理好,可能將會有破壞者破壞更多的窗戶。最終他們甚至會闖入建築內,如果發現無人居住,也許就在那裡定居或者縱火。

結合這個理論,反思自己的工作:平時對待孩子們太嚴格了,容不得他們一丁點錯誤。會把錯誤放大,或者抓住一個錯誤不放,想起到「殺一儆百」的效果,但「屢教不改"的情況還是時有發生。接下來,讓自己換一種思維去面對他們。當學生犯錯誤時,不急於批評,靜下心來聊聊天,問問原因,適當的給孩子找一個「臺階」下,可能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你說呢?

相關焦點

  • 破窗理論
    以這項實驗為基礎,政治學家威爾遜和犯罪學家凱琳提出了一個「破窗效應」理論,認為:如果有人打壞了一幢建築物的窗戶玻璃,而這扇窗戶又得不到及時的維修,別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範性的縱容去打爛更多的窗戶。久而久之,這些破窗戶就給人造成一種無序的感覺,結果在這種公眾麻木不仁的氛圍中,犯罪就會滋生、猖獗。
  • 破窗理論的啟示
    一面牆,如果出現一些塗鴉沒有被清洗掉,很快的,牆上就布滿了亂七八糟、不堪入目的東西;一條人行道有些許紙屑,不久後就會有更多垃圾,最終人們會視若理所當然地將垃圾順手丟棄在地上。這個現象,就是犯罪心理學中的破窗效應。
  • [教學反思]高中生物教學反思
    ,不斷探究與解決自身和教學目的,以及教學工具等方面的問題,將『學會教學(learing how to teach)』與『學會學習 ( learing how to learn)』結合起來,努力提升教學實踐合理性,使自己成為學者型教師的過程」。
  • 生活中無處不在的「破窗理論」
    所謂破窗理論,形象地說,就是一個企事業單位,在第一個窗子被打破之後,要立即修復好。不然,會有第二個、第三個、第四個窗子被繼續打破,直到最後不可控制,被徹底打破的乾乾淨淨。破窗理論是企業管理中一個最重要的理論,它的核心就是當一個企業裡出現某種錯誤現象的時候,要立即堅決糾正過來,否到,到最後必將一發不可收拾,直到這個企業徹底衰敗破產。
  • 心理學讓生活更「安全」——破窗效應
    很多時候,就像這樣,一旦有了第一扇的破窗戶,也就是你打開了第一個突破口,事情就會變得一發不可收拾,這就是心理學中的破窗效應。破窗效應是犯罪學的一個理論,該理論由詹姆士威爾遜及喬治凱林提出的,該理論認為環境中的不良現象如果被放任存在,會誘使人們仿效,甚至變本加厲。賭徒就是「破窗效應」在生活中最好的體現。從正常人到成為賭徒,到後來家庭破碎、妻離子散,釀成無法收拾的結局。
  • 企業管理不可不知的破窗理論( Broken windows theory )
    這就是「破窗理論」。紐約市長1993年注意到這個理論,對地鐵裡的亂塗亂畫開始進行徹底的治理。隨手可亂畫的牆壁上終於沒有了這些塗鴉。這就是不管什麼時候看到了塗鴉的人都去自覺管理的結果。所以這些地方的犯罪活動也大大減少。窗戶上的小小一塊玻璃碎了,如不是重要的建築物的話應該無所舉足輕重吧。但是,不舉足重要就不去管理是不行的。
  • 原來這就是破窗效應
    克洛德·弗雷德裡克· 巴斯夏以這項實驗為基礎,政治學家威爾遜和犯罪學家凱琳提出了一個「破窗效應」理論,認為:如果有人打壞了一幢建築物的窗戶玻璃,而這扇窗戶又得不到及時的維修,別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範性的縱容去打爛更多的窗戶。久而久之,這些破窗戶就給人造成一種無序的感覺,結果在這種公眾麻木不仁的氛圍中,犯罪就會滋生、猖獗。
  • 第一扇破窗是什麼?《破窗效應》
    今天要向大家介紹的是「破窗效應」。破窗效應破窗效應來自於美國史丹福大學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於1969年進行的一項實驗。他找來兩輛一模一樣的汽車,把其中的一輛停在加州帕洛阿爾託的中產階級社區,而另一輛停在相對雜亂的紐約布朗克斯區。
  • 巧用「破窗理論」,讓孩子變得更優秀,值得父母學習
    "破窗理論":高素質的父母,可以讓孩子變得更優秀"破窗理論"也叫做"破窗效應",是心理學家詹姆士·威爾遜及喬治·凱林兩人聯合提出的一個犯罪心理學理論。他們是以之前美國史丹福大學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做過一個實驗為基礎,進而提出這個理論。
  • 神奇的破窗效應
    1982年,詹姆斯·威爾遜和喬治·凱林提出了一種新的學術理論,名為破窗效應。該理論使用破窗來比喻社區內的混亂現象,將社區內的混亂和不活躍與隨後發生的嚴重犯罪聯繫起來。破窗效應理論在整個1990年代對美國的警察政策產生了巨大影響,在21世紀仍然具有深遠的影響力。
  • 破窗理論告訴我們,一定及時彌補小漏洞,因為千裡之堤,毀於蟻穴
    所謂「千裡之堤潰於蟻穴」,小事總是不起眼,卻能蘊藏著巨大的破壞力,最後導致巨大而又危險的事件發生,以上其實就是破窗理論的延伸。破窗理論究竟是什麼?我們又該如何杜絕破窗效應?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
  • 棘手問題的出現,或許是你犯了大忌:經濟學中的《破窗理論》
    歸根結底就是美國奉行所謂的人權、自由和民主,在美國槍枝泛濫,民眾的安全感下降所致,疫情爆發大規模集會暴亂以來,更多的人選擇購買槍枝來保護自己家人的生命財產,這不得不讓人聯想到了經濟學效應中的《破窗理論》。
  • 教學設計如何迭代?歐亞2位教師的實踐與反思
    當秋季學期開啟,「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範式改革持續推進,如何基於課程更為合理地優化教學設計,使課程教學效果評價機制多樣化,進而提升課程授課質量與效果,我們匯總7月份「雲教研」主題內容,分享兩位歐亞教師對教學設計與課程改革實施的反思與探索。
  • 父母不妨善用「破窗理論」
    "破窗理論"說的是,在一棟樓裡有一面窗被破壞了,不去維修,慢慢地,會有越來越多的窗戶被破壞,這棟樓也會變得破爛不堪,成為廢樓。那麼,"破窗理論"又是怎麼運用到兒童教育上的呢?01白巖松:想培養出有出息的孩子?
  • 老師,你會寫「教學反思」嗎?許多教師撰寫「教學反思」成了名師
    #青年教師成長可以通過撰寫「教學反思」迅速成長,許多教師在「教學反思」中走進了名師的行列。常規教學過程中,經常可以促進教師的反思與創新。「教學反思」怎樣寫呢?1、反思備課。這些現象制約著教學創新,影響素質教育的實施。為此,我把備課的著眼點放在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和「如何創設情境讓學生去探究,在教師的引導下自己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上,重點放在學法指導上。2、反思上課。
  • 墨菲定律之破窗效應:千裡之堤,潰於蟻穴
    後來看的東西多了,才發現破窗效應的應用遠遠不止在一個方面,我們生活中很多很多的地方都有,比如我們在小區門口或者公園的草坪上隱隱約約的能看見一條人踩出來的路;(想起什麼了嗎?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 《涉江採芙蓉》教學反思
    在反思之前,我當以最真誠的態度,感謝這一次公開課,更感謝組裡的老師們!一、教態掌控這是我第一次在教學反思中寫到教態。表面看來,教態即教學姿態,是教師的形象氣質、面部表情、口頭和肢體語言,但這絕不是教態的根本用意。從根本來說,教態這個詞的重心在於「態」,即態度。通過教態,教師傳達給學生的是學習態度、工作態度、人生態度。《三字經》講:「教不嚴,師之惰。」
  • 值得分享|解析:鯰魚效應、刺蝟法則、手錶定律、破窗理論、二八定律、木桶理論
    導讀:社會生活當中較常見的現象和規律;鯰魚效應、刺蝟法則、手錶定律、破窗理論、二八定律、木桶理論
  • 建議父母利用「破窗理論」,讓娃變得有秩序
    孩子總是一錯再錯,不是天生的,父母可以先了解這個理論,再看看如何引導孩子,這樣才能高效解決問題。朋友小白聊天的時候提到,自己家的孩子總是犯錯,怎麼說都沒用,有的時候和鄰居家的孩子吵架,有的時候不小心動了別人的東西,有的時候甚至是冒犯老人,顯得很沒有規矩。這讓作為媽媽的她,非常苦惱。
  • 《比的應用》教學反思
    《比的應用》教學反思一、教材分析按比例分配是小學六年級的教學內容。學生在此前已經學習了平均分、分數乘法應用題、比的知識,這些知識是學生解決按比例分配的應用題的基礎。3、教學基本功有待加強。板書不夠規整,語速太快,有時候說話不清晰。最後,感謝給予我建議的每一位老師,也感謝你們耐心的聽評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