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讓生活更「安全」——破窗效應

2021-01-08 御世寶APP

每天學點心理學,讓你過上「安全」的生活。

生活中,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晚上睡覺前,心裡想:好睏呀,不過還是再玩幾分鐘手機吧。結果一個小時之後,你仍然眼睛瞪得像銅鈴一樣。再比如,在酒席上朋友勸酒,你說,我不會喝酒,我只能喝一杯。結果半個小時之後,你開始說:今天晚上誰都別想走,決戰到天亮。很多時候,就像這樣,一旦有了第一扇的破窗戶,也就是你打開了第一個突破口,事情就會變得一發不可收拾,這就是心理學中的破窗效應。

破窗效應是犯罪學的一個理論,該理論由詹姆士威爾遜及喬治凱林提出的,該理論認為環境中的不良現象如果被放任存在,會誘使人們仿效,甚至變本加厲。賭徒就是「破窗效應」在生活中最好的體現。從正常人到成為賭徒,到後來家庭破碎、妻離子散,釀成無法收拾的結局。

「第一扇破窗」常常是事情惡化的起點,若不加修補,就會將惡果無限擴大。你聽過謠言嗎?見過有人因為謠言、無法自證清白而絕望自殺的事件嗎?第一個人的胡言沒有被智者制止,就導致了後來成千上百人的亂語。教室裡,如果所有人都在安安靜靜的學習,那麼你也會跟著安安靜靜。而如果有人打破了這種安靜,開始小聲說話,那麼你也會跟著小聲說話,最後教室就會亂得像一鍋粥。這就是破窗效應帶來的團體慣性。

這一現象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也常常可以見到。就像一個房子如果窗戶破了,沒有人去修補,隔不久,其它的窗戶也會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 一面牆,如果出現一些塗鴉沒有清洗掉,很快的,牆上就布滿了亂七八糟,不堪入目的東西。一個很乾淨的地方,人們會不好意思丟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現之後,人就會毫不猶疑地丟棄垃圾,絲毫也不會覺得羞愧。一個小小的錯誤如果一開始的時候沒有被制止,那麼就會有越來越多的人重複這個錯誤,最後導致嚴重的後果,甚至是犯罪事件的發生。很多時候校園暴力的發生,最初就是源於一個人受到欺負,自己沒有反抗,周圍的人也沒有幫助,慢慢最後使其演變成了整個班級,甚至是整個學校的欺負對象。

打破第一扇窗的人固然可惡,但事情的惡化也離不開之後那一雙雙推波助瀾的手。那麼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怎麼才能夠避免讓自己打破第一扇窗,也不做後面那個推波助瀾的人呢?

第一,儘可能不要去打破我們的窗戶.換句話說,就是提高自身修養與辨別是非的能力,注意自己的行為是否是自己想做的,還是跟著團體慣性走的。在生活中不讓自己做第一個打破窗戶的人,將「破窗效應」的下一步發展扼殺於萌芽狀態。

第二,如果窗戶已經被打破的話,要及時地去修補. 及時止損,就像父母教養孩子,父母在發現孩子的錯誤時必須及時糾正,在孩子釀成大錯前把「破窗子」補好,可以及時止損,避免將來孩子犯下更大的錯誤,導致更嚴重的後果。

第三,講究修補窗戶的方式方法。古人有言:吾日三省吾身。破窗者需要了解到自己的錯誤行為,但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將要面對的後果與需要承擔的責任。只是簡單地認識到錯誤,但沒有學會反思,他的這扇「破窗」還可能被再一次打碎。

棋盤有云:一步錯步步錯,滿盤皆落索。每一次的熟視無睹,後果都有可能滿盤皆輸。如果對小錯誤不聞不問、反應遲鈍或是糾正不力,就會縱容更多的人去犯更多的錯誤、「去打爛更多的窗戶」,就極有可能演變成「千裡之堤,潰於蟻穴」的惡果。

所以我們不僅不能做第N個打破窗戶的人,我們還要做努力修復「第一扇窗戶」的人。

相關焦點

  • 原來這就是破窗效應
    破窗效應帶給我們的理論啟示:這一現象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見到。比方說,你分別到兩位朋友家做客。朋友甲的家裡窗明几淨,地板上一塵不染。其實,這些說法根本站不住腳,錯了就是錯了,影響的大小並不能改變行為錯誤的本質,別人的錯誤更不會是證明你無錯的理由。
  • 心理學:在日常生活中,讓很多人都深受影響的10個心理學效應
    對於心理學效應,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它是指社會生活當中較常見的心理現象和規律,是某種人物或事物的行為或作用,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深受心理學效應的影響,當然,它具有兩面性,消極和積極的意義,如果能夠真正運用好,就需要真正地去好好了解,其實這對於在日常生活中,無論是工作還是其他方面,都有重要的價值,今天小編來分享一下
  • 第一扇破窗是什麼?《破窗效應》
    今天要向大家介紹的是「破窗效應」。破窗效應破窗效應來自於美國史丹福大學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於1969年進行的一項實驗。他找來兩輛一模一樣的汽車,把其中的一輛停在加州帕洛阿爾託的中產階級社區,而另一輛停在相對雜亂的紐約布朗克斯區。
  • 神奇的破窗效應
    1982年,詹姆斯·威爾遜和喬治·凱林提出了一種新的學術理論,名為破窗效應。該理論使用破窗來比喻社區內的混亂現象,將社區內的混亂和不活躍與隨後發生的嚴重犯罪聯繫起來。破窗效應理論在整個1990年代對美國的警察政策產生了巨大影響,在21世紀仍然具有深遠的影響力。
  • 墨菲定律之破窗效應:千裡之堤,潰於蟻穴
    ——詹姆士·威爾遜 喬治·凱林最初接觸破窗效應是在一本介紹關於犯罪心理學的書裡看到的,是由詹姆士·威爾遜(James Q. Wilson)和喬治·凱林在1982年提出的。後來看的東西多了,才發現破窗效應的應用遠遠不止在一個方面,我們生活中很多很多的地方都有,比如我們在小區門口或者公園的草坪上隱隱約約的能看見一條人踩出來的路;(想起什麼了嗎?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 知道五大心理學效應會讓你的婚姻更幸福
    心理學效應是社會生活當中較常見的心理現象和規律,是某種人物或事物的行為或作用,引起其他人物或事物產生相應變化的因果反應或連鎖反應。同任何事一樣,它具有積極與消極兩方面的意義。
  • 其他常見的心理學效應
    近年來,在教師招聘和教師資格考試中,對於心理學效應的考查也越來越多,書本上常見的效應有社會刻板印象、暈輪效應、首因效應、近因效應、投射效應、登門檻效應等,但是選項中會出現其他的一些效應,比如扇貝效應、破窗效應等,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學習這一部分的知識。
  • 懂心理學的人,更懂世界 | 人類無法抗拒的十大心理學效應,每一個都...
    心理學不僅讓人更認識自己,更了解人性,更幫助人際交往有困惑的人。因此,具備一定的心理學知識,不僅可以有助於自處、與他人相處,更能運用它們分析社會現象及個人性情背後的原因。本期特別推薦,人類無法抗拒的十大心理學效應,每一個都發人深省。懂心理學的人,更懂世界。
  • 心理學:懂得了這四大心理效應,你就會越來越快樂
    我們身邊總是會有許多愁眉苦臉的人,他們似乎總是有說不盡的煩惱,而這種煩惱所帶來的負面情緒更多,如何讓自己更快樂,今天和大家分享下了解這幾大心理效應,讓你快樂指數更高,借用曾經笑星吳君如所說,做人總是要開心點好。
  • 有趣的21個心理學定律之——破窗效應
    「破窗效應」字面意思就是打破窗戶?當然不是,而是來源於一項有名的實驗。這個實驗是美國史丹福大學心理學家詹巴鬥做的。實驗內容是把兩輛汽車放置不同地方,其中一輛把車牌摘掉,頂棚切掉,結果沒過一天就被偷走了。
  • 心理學:世上最詭異的3個心理學效應,第2個最可怕
    我今天給大家分享3個非常有趣且一點詭異的心理學效應,許多人也許身處其中卻不自知。飛輪效應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個感覺,在做任何新鮮事情的事情總是非常困難,比如我們學開車的時候,一開始怎麼都學不會,甚至還會出現各種問題。
  • 破窗效應證明,最好不要和深愛過的人複合,無論對方多麼愛你
    破窗效應證明,和深愛過的人複合,並不明智 01)、什麼是破窗效應? 這類現象就是心理學中的破窗效應,它指的是當第一個門窗被打破而且沒有進行阻止或者修繕的時候,那麼這時就會在人們的內心形成一種心理暗示,覺得這個門窗可以被打破,而人們就會不自覺地去打破其他門窗。
  • 巧用「破窗理論」,讓孩子變得更優秀,值得父母學習
    "破窗理論":高素質的父母,可以讓孩子變得更優秀"破窗理論"也叫做"破窗效應",是心理學家詹姆士·威爾遜及喬治·凱林兩人聯合提出的一個犯罪心理學理論。他們是以之前美國史丹福大學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做過一個實驗為基礎,進而提出這個理論。
  • 破窗效應、鱷魚效應、手錶效應,分別闡述了怎樣的生存法則?
    破窗效應:不要盲目從眾破窗效應是犯罪學的一個理論。說一個房子的某一扇窗戶如果破了而沒人去修補它,沒多久其他的窗戶也會被人為破壞;乾淨整潔的地面上如果出現了一個垃圾而沒人把它撿起來,沒多久地面上就會出現更多的垃圾……說白了,這個效應揭示了大多數人的從眾心理。
  • 破窗理論的啟示
    一面牆,如果出現一些塗鴉沒有被清洗掉,很快的,牆上就布滿了亂七八糟、不堪入目的東西;一條人行道有些許紙屑,不久後就會有更多垃圾,最終人們會視若理所當然地將垃圾順手丟棄在地上。這個現象,就是犯罪心理學中的破窗效應。
  • 淺談「破窗效應」,不要妥協孩子的壞習慣
    生活當中我們不難發現有些孩子總是喜歡犯錯誤,而且孩子犯的錯誤越來越大,搞得很多父母都不知道該如何對策。  劉先生一直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少惹事,因為他實在是不希望老師再找家長了。可是最近孩子還是做出了讓人無奈的舉動,那就是劉先生的孩子居然把同學給打傷了。
  • 28個心理學效應,產品人的提升法則
    心理學效應在產品中的應用,可以讓產品經理向洞察人性更進一步。文章有點長,大家慢慢閱讀,結合自己的產品,挖掘更深層次的應用場景。希望這些心理學理論能夠對大家走向「理解人性」的偉大產品經理有所幫助。產品經理必懂的28個心理學效應1.
  • 生活中無處不在的「破窗理論」
    所謂破窗理論,形象地說,就是一個企事業單位,在第一個窗子被打破之後,要立即修復好。不然,會有第二個、第三個、第四個窗子被繼續打破,直到最後不可控制,被徹底打破的乾乾淨淨。破窗理論是企業管理中一個最重要的理論,它的核心就是當一個企業裡出現某種錯誤現象的時候,要立即堅決糾正過來,否到,到最後必將一發不可收拾,直到這個企業徹底衰敗破產。
  • 警惕「破窗效應」危害 莫讓相關法律成「稻草人」
    筆者以為,關鍵原因就在於類似的哄搶事件中少有違法者受到懲處,導致其他人產生了法不責眾的僥倖心理,其中折射出的「破窗效應」,值得人們深思。  「破窗效應」是指如果有人打壞了一幢建築物的窗戶玻璃,而這扇窗戶又得不到及時的維修,他人就可能受到縱容去打爛更多的窗戶。久而久之,這些破窗戶就給人造成一種無序的感覺,在公眾麻木不仁的氛圍中,犯罪就會滋生、蔓延。
  • 生活中的心理學定律
    破窗效應  一間房子的窗戶破了,如果沒有人修補,不久其他的窗戶也會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在一個很乾淨的地方,人們會不好意思丟垃圾,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現之後,人們就會毫不猶豫地加入丟垃圾的行列。這便是「破窗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