悖論幹預:有些家長越「不管」,孩子成績越好?

2021-01-18 小心育兒說

文 | 小心育兒說(此文為原創 ,版權歸屬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本文約2310字,閱讀全文約需4分鐘)

在孩子的學習上有很多家長都過分的關心孩子,可是很多家長也同時發現了一個現象,就是不管自己如何管教孩子,孩子的學習仍舊無法提升。

沈小姐就發現了這一情況,在孩子成績下降的時候,他一直運用著辦法,想要讓孩子成績提升。譬如像是不讓孩子出去玩,一直讓孩子在家中學習,而且也給孩子找了很多的補習班。

可是這些方法都運用過,孩子的成績始終沒有辦法提升,反而變得越來越差。

可是鄰居家的孩子成績就非常的好,於是他想向鄰居取取經,可是鄰居卻說:「在成績上我從來沒有管過孩子。」這讓沈小姐更聽不懂了。

相信很多家長都非常的詫異,為什麼越管孩子,孩子學習越不好,可是有些家長明明不管孩子為什麼,孩子反而很優秀呢?

一、為什麼有些家長不關心孩子的成績,孩子卻更優秀?

1、管教使孩子缺少主動性

現在在學習方面孩子的競爭壓力是很大的,所以有一些家長難免會為孩子操心,將所有的心思和精力都放在了孩子的身上。生怕因為自己的疏忽給孩子帶來了不好的影響,害怕耽誤了孩子。

可是正是因為家長的管教,過多的管束,太多的操心,使孩子喪失了學習的自主能力,讓他們缺乏主動性。

2、管教使孩子自尊心受挫

家長在管教孩子時,總是會發現孩子出現的錯誤,而孩子不懂得如何去改正,家長反而會更加著急。也正是因為在急迫之下會做出斥責孩子,責怪孩子的行為。

這就會使孩子一直陷入到情緒之中,在學習上很難發現其中的樂趣,而且也使孩子出現了逆反心理。家長的管教使孩子的自尊心受挫,當然沒有辦法運用好的狀態去對待學習。

3、管教使孩子無法專注

很多家長都會發現,孩子在寫作業時總是磨蹭,認為是孩子沒有時間觀念,但其實和父母的管教有著一大部分的關聯。

因為你越是在孩子身邊管教著孩子,過多的約束著孩子,那麼孩子就會越緊張,在這種狀態之下沒有辦法專注地去對待作業,所以才會出現這麼多的小動作。

由此可見,我們過度的管教孩子,已經給孩子帶來很多的影響。雖然是這樣,但是卻仍舊有很多家長在教育上面,常常走進這些誤區。

二、我們在教育上,常常會走進哪些誤區?

1、嘮叨

其實通過一次調查統計所得知,很多孩子最討厭的就是嘮叨型的父母。可是現在存在最多的就是用嘮叨去教育孩子的父母。總是覺得運用嘮叨的方式可以讓孩子更明白其中的道理,認為自己的嘮叨是為了孩子好。但其實越是嘮叨孩子就越是厭煩家長的嘮叨只會讓孩子想要和父母對著幹。

2、包辦

在孩子學習的時候,家長操的心永遠都比孩子要多,擔心孩子沒有辦法更好的學習,沒有辦法更好地理解其中的知識點,所以沒完沒了地對孩子進行輔導,一直陪著孩子學習。為孩子包辦了一切,這也正是因為家長的做法,家長錯誤的教育方式,使孩子在學習上面沒有了自主能力,而且讓孩子認為學習並不是自己的事情。

3、斥責、打罵

現在仍舊有不少的家長,選擇運用斥責和打罵的方式來教育孩子。認為孩子成績不好,就是因為沒有好好聽課,為了讓孩子更好的聽課,就會對孩子運用大媽的方式,認為這樣可以讓孩子長記性,認為這樣孩子的成績就會有所提升。但是你的打罵和斥責只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不僅孩子的成績沒有辦法提升,甚至還會出現厭學,做出更錯誤的行為。

相信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時都運用過以上的這三種辦法,但這些辦法的家長應該要懂得什麼悖論幹預,一定要正確的理解悖論幹預。

三、怎麼理解悖論幹預?

大多數家長在面對孩子成績下降的時候,都會非常的擔心和焦慮,根本沒有辦法做到,坐視不管,反而會拼命地監督孩子去學習。有許多家長將孩子成績下滑,這件事情當做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認為只有自己去監督孩子才能挽救孩子的學習。但其實有的時候家長將孩子的學習當做是一個問題去處理的話,只會起到相反的結果。

而這一情況在心理學上也存在專業的名詞叫做「悖論幹預」。

其實簡單點來說,不將問題當做問題,就是「悖論幹預」

其實就是因為你在家庭中管得太多,才會使孩子的成績得不到提升。這就需要家長懂得放手,這樣才可以幫助孩子提升成績。

四、家長如何放開手,幫助孩子提高成績呢?

1、給予孩子足夠的信任

家長應該給予孩子足夠的信任,應該相信孩子在成績下滑時,他們可以將自己的成績重新提升上去。

家長的過多幹預和管教,這只能證明你對孩子很不放心,這並不是你對孩子的幫助。

2、給予孩子足夠的空間

有不少家長認為孩子在學習上,沒有辦法做到主動,所以總是去幹女孩子,總是為孩子包辦所有。甚至是給孩子報名了很多的補習班和興趣班,完全不爭取孩子的意見。

但其實家長的這種行為只會讓孩子自主意識沒有辦法形成,甚至是孩子沒有辦法獨立。而這個社會上最需要的就是獨立的人,只有家長大膽地對孩子進行放手,給予孩子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去學習,才對孩子有幫助。

3、喚醒孩子自我學習意識

之所以有很多家長將學習當做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只是覺得孩子只有在督促下才可以去學習。

其實與其讓我們勞累的去監督孩子,不如喚醒孩子的自我學習意識,讓孩子將學習當作是一種樂趣。畢竟如果我們一直推動著孩子去學習,逼迫著孩子去學習的話,這只會讓孩子過於依賴我們。所以在學習上家長應該培養孩子的主動性,自律性和責任感,只有這樣孩子才可以更好地去學習,更懂得如何支配自己的學習時間。

其實家長在孩子的生活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但是家長也一定要知道,之所以選擇不管孩子並不是一味地放任著孩子不管,而我們說管孩子也並不是所有的事情都管。科學的教育孩子才是正確的教育方式。

那麼你在家中是否會選擇不管孩子的?是如何幫助孩子提升成績的呢?

我是一名3歲寶寶的媽媽,也是一名高級育嬰師。如果您對「育兒知識」感興趣,請關注我@小心育兒說 會持續為大家提供這些知識。

相關焦點

  • 選擇越少結果越好?從選擇悖論看高考「3+1+2」新模式
    相比先前的文理兩科,現行的「3+3」模式在充分表達學生(或家長所意願)的個性化特長或專長同時,可以更加靈活地適應高校和社會對多樣化專業素養和專業人才的需求。然而,由於不同學科存在學習難度和給分差異,一些學生(或家長)挖空心思地理性權衡和機智選擇,讓理應「受寵」的物理和歷史學科備受「冷落」。正在審議中的「3+1+2」新模式,無疑是對「3+3」模式下的學科選擇偏誤進行及時調整和行為幹預。
  • 家長給孩子起名到底能有多隨意?網友:名字越隨意,越好養活
    文丨福林麻麻孩子是家裡的下一代,很多家長給孩子起名字的時候都想破了大腦,想要給孩子取一個既有寓意又有意境的好名字。前幾天告訴我,給孩子起名叫:劉錦茵,取自於杜甫的《麗人行》,「後來鞍馬何逡巡,當軒下馬入錦茵。」一聽就非常有文化底蘊,想著長大後肯定是個溫婉的女子。然而並不是所有父母都這麼用心的給孩子起名字,有些父母給孩子起的名字簡直是災難現場,尤其是在以前,大人們都認為,孩子名字越隨意,越好養活。
  • 家長這樣對待老師,孩子成績不會好,最終吃虧的是自己
    文/小魚小胡是初二學生,數學成績比較差,只能考六七十分。家長把他送到社會上的輔導機構去補了兩個月課,在機構參加測試考了130多分。家長很滿意,覺得孩子成績提高了,於是不再補課了。半個月後學校段考,小胡數學只考了65分。
  • 孩子走路跌跌撞撞,可能是「感統失調」作祟,家長要及早幹預
    感覺統合失調其實是孩子比較容易出現的一種問題,但大多數孩子出現感統失調都是比較輕微的,所以通過家長的一些幹預,就能及時的恢復正常,所以家長不用太過擔心。 但很多家長對於感統失調,並沒有一個明確的概念,甚至在孩子已經出現感統失調的時候,還並不知道。那麼孩子在出現感統失調的時候,往往會有哪些表現?
  • 抓住孩子這5年英文閱讀關鍵期,否則好的越好,差的越差!
    斯坦諾維奇說:「閱讀能力增長緩慢,會導致孩子在認知、行為和動機方面負向累積,會阻礙孩子學術能力和認知能力的發展,並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這種狀態持續時間越長,孩子在更多的認知和行為領域表現會越差。」,憎惡閱讀往往會讓他們閱讀次數較少,而閱讀次數少阻礙了他們閱讀能力和學業成績的提升,在沒有教師或家長幹預的情況下,陷入惡性循環。
  • 為啥男孩數學成績與年齡成正比,女孩卻是反過來?家長要提前了解
    除了孩子的身體健康,孩子的學習成績應該是大家關心的重中之重了,很多家長在看成績單的時候發現,有些男孩子他們的年齡越大,數學成績越好,但是有些女孩子她們年齡越大,自己的數學成績卻開始下滑,很多家長認為是孩子上課分心的緣故,那麼真的冤枉孩子了。
  • 為何好孩子越來越好,壞孩子越來越差?「破窗效應」了解一下
    有些家長總是覺得好孩子總是變得越來越好,而自己的壞孩子卻怎麼教育都不行,反而變得越來越差。可他們卻從不會想一想,孩子越來越差的原因可能是因為父母有問題。比如說有的孩子平時比較害羞,父母每次和人聊天時都會說自家孩子不說話太內向,久而久之孩子也會給自己留下一個"內向"的定義,從此之後越來越沉默,變得更加內向。這就是因為父母的話讓孩子的內向更加惡化的結果。
  • 家長是理工科專業,孩子的語文成績就差?老師:和家長沒關係
    但是因為專業的限制,很多家長的共同困惑是:我們學理工科的,文科不好,從小語文成績也算不上優異,怕孩子的語文也學不好,自己教不了。每當聽到家長這樣說,我都會告訴他們:別擔心,孩子的語文成績差,和家長是理工科專業沒關係。
  • 家長問:孩子學習很刻苦用功,成績卻原地踏步甚至後退,怎麼辦?
    1,家長的困惑越來越多的家長很困惑:自己的孩子學習很努力很刻苦,學習都學到了深更半夜,看著孩子做做數學,做做英語,再留點時間去背生物、地理,背著、背著不知不覺就趴在桌上睡著了。但是,學習成績確實原地踏步,甚至越來越後退了,看著孩子拼死拼活的學習,心疼孩子但是也幫不上什麼忙,非常著急。
  • 家裡3個地方越亂,說明孩子大腦開發越好,家長們別瞎收拾
    家裡這3個地方越亂,孩子大腦開發越好孩子的課桌亂桌面亂是孩子有創造力的表現,在大人眼中可能只有整整齊齊的擺放好書籍才是好的,但是經過整理後,孩子估計都找不到他們想要的書籍了。所以大人眼中的亂,對孩子來說應該是亂中有序,他們能很快的找出自己想要的東西,而被家長整理後估計孩子找什麼都有找一下媽媽了。
  • 孩子近視,難道配鏡度數越低越好嗎?
    很多家長發現孩子可能近視後,總會認為戴眼鏡會讓孩子近視度數不斷加深,讓孩子「能不戴就不戴」,要麼就是讓「度數配低一點,讓近視度數增長慢一點」。那麼,戴眼鏡真的會讓孩子的近視加深更快嗎? 01 孩子近視,配鏡度數越低越好?
  • 孩子語言發育遲緩真能自愈嗎?家長有這些誤區,小心耽誤孩子!
    家長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又聰明又健康,但是總有些孩子會出現這樣那樣的症狀 最近收到家長私信時候孩子長得挺好的,就是不會說話,簡單的字也說不出來,有時候用各種家長都看不懂的手勢,家長說之前就發現孩子不對勁,家裡老人說沒事,孩子小,再等等慢慢長大就自己好了,什麼話都會說了,這不孩子都快上幼兒園了
  • 青愛終身名譽會長——顧明遠:這些悖論破解了,中國教育才會更健康...
    儘管大家都希望教育越辦越好,但教育領域還存在許多悖論。 悖論之一 近年來教育形勢大好,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均有較大進展。但一些有條件的家庭仍然願意把孩子送到國外去學習,特別是高級知識分子家庭,每年以兩位數的比例增長,而且出國孩子年齡越來越小。
  • 教育孩子要「3不管2不慣」,娃的專注力更集中,將來成績差不了
    同事最近一直頭疼孩子的事,不管是在幼兒園聽講還是自己在家輔導,孩子總是走神。同事說,有一次輔導孩子作業,孩子不是找橡皮就是抬頭望天,在桌子旁上躥下跳,一個看不住孩子就開始愣神。回家問孩子:「老師在幼兒園說了什麼?」,結果就是一問三不知。
  • 老師的適當介入和家長的不幹預,才是解決孩子之間矛盾的良方
    #學生之間的矛盾#學生之間,難免發生矛盾,老師的適當介入和家長的不幹預,才是解決孩子之間矛盾的良方。前段時間,有個補習班老師的兩個學生,在課間發生了矛盾,其中一個學生的雨傘被弄壞了。午飯時間,壞了雨傘的學生就跑出去說是去自己家長上班的地方了。結果,到了上課時間也沒見回來,於是老師去找家長,結果家長說孩子沒來。這一下壞了,老師、家長急的到處尋找,還好,在家附近找到了。
  • 家長們的困惑:我家孩子需要做智力測試?
    困惑當然,模稜兩可的答案總是不能讓愛子心切的家長們滿意。一些家長仍然會有這樣的困惑。比如:我家孩子學習很努力,成績也不錯,但在日常生活中總是顯得有些遲鈍。是不是應該測一下智力,好讓自己心裡有個底,清楚孩子哪方面不足?
  • 所有家長們看過來!孩子成績老上不去?可能是小兒多動症惹的禍
    孩子在課堂上注意力老是不集中,上課開小差,喜歡做小動作,不是玩橡皮,就是在課本上亂花,注意力總不在學習上,成績更是比同班同學落後一大截。
  • 沒聽寫過生字詞,家長堅持3個閱讀積累,就幫孩子提高了語文成績
    果然,該生家長辭職了,有了大量的時間來陪伴學習,家長也下了狠心來抓語文成績,不過家長分享給我的輔導經驗,也讓我進行了教學反思,因為家長說,她沒有給孩子鞏固基礎,平時就一直在做閱讀積累。這讓當語文老師的我非常不解,按理說成績中等水平的五年級同學,想要大幅提高成績,在10-15分左右,必須要經過一段時間的基礎知識鞏固。
  • 孩子不是讀書的料?李玫瑾:培養好這3點,成績根本不用家長操心
    孩子不是讀書的料?李玫瑾:培養好這3點,成績根本不用家長操心孩子成績好不好,早已經成為家長們的一塊心病。如果孩子不愛學習,無論是在朋友面前還是親戚們眼裡,家長也會跟著面上無光。跟同事一番寒暄下來,老李的臉都紅了半邊兒,沒別的——替自家孩子丟臉!同事朋友們的孩子,好像從來都不讓家長操心,哪像自家小祖宗,孩子媽天天拿拖鞋抽著寫作業,也得折騰到凌晨。至於成績?從開始上學到現在從沒掉出過倒數前三名,個個老師都嘆氣說:這孩子不是學習的料。
  • 孩子做事懶散不專注,家長要巧用「閾限法」,讓孩子集中注意力
    專注力的高低間接決定了孩子做事能否成功,她就像是一扇門,專注力越高這扇門就開得越大,孩子才能健康成長,而孩子的專注力不足是會產生很多不良的影響。2、 孩子失去自信孩子專注力不好,上課學習的效果變差,容易跟不上老師的教學進度,久而久之成績自然不好,就會容易受到批評,而反觀別的同學因為成績好而被表揚,這種心理上的落差,嚴重的打擊了孩子的自尊心,慢慢會變得不自信,做事情沒有底氣越來越自卑自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