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居小趙家的孩子現在已經兩歲多了,可是每當看到他家小孩走路的樣子時,大家總是忍不住嘀咕起來,因為小孩走路總是搖搖晃晃的,就好像隨時會摔倒一樣。
所以有些鄰居就忍不住問起了小趙,甚至還建議小趙帶孩子去醫院做做檢查,看看是不是孩子大腦發育存在問題?
一開始,小趙還沒當回事,覺得自家孩子只不過走路比較遲罷了,因為小趙小時候學會走路就比較遲。所以孩子現在兩三歲,走路還搖搖晃晃的,小趙也就沒當回事。但面對很多鄰居的疑問,小趙也忍不住懷疑了起來,生怕是孩子大腦發育存在什麼問題。
但醫生在仔細檢查後表示,他家孩子的大腦發育並沒有任何問題,孩子之所以走路搖搖晃晃的,其實是因為孩子的感覺統合出現了失調,所以才會有這樣的表現。但感覺統合失調,並不是智力方面出現了問題,所以不用太過擔心。
感覺統合失調其實是孩子比較容易出現的一種問題,但大多數孩子出現感統失調都是比較輕微的,所以通過家長的一些幹預,就能及時的恢復正常,所以家長不用太過擔心。
但很多家長對於感統失調,並沒有一個明確的概念,甚至在孩子已經出現感統失調的時候,還並不知道。那麼孩子在出現感統失調的時候,往往會有哪些表現?又是哪些原因導致孩子出現的感統失調呢?下面就帶各位家長具體的了解一下。
01小孩出現感統失調有什麼表現?
當小孩出現感統失調時,身體也會隨之出現一定的表現,但因為小孩感統失調的輕微度不同,所以很多家長會忽視小孩已經出現的感統失調。
因此當自家小孩出現以下表現的時候,家長們需要引起注意,因為這有可能是因為小孩出現了感統失調導致的。
1)小孩的語言表達能力較差
當出現感統失調的時候,小孩的語言能力變差,往往會是其中的一種表現。因此孩子在和別人交流的時候,可能會出現語言難以表達清楚的問題,所以要引起注意。
所以很多家長會覺得孩子在說話的時候,語言邏輯能力比較差,又或者結結巴巴的,這其實和孩子的感覺統合失調有一定關聯。這甚至也使得他們在聽別人說話的時候,容易出現忽略一些語句的情況發生。
2)小孩的行為比較不協調
兒童行為研究專家鄧紅珠表示,有些小孩在出現感統失調後,他們會因為本體統合失調,導致行為出現不協調的問題。
例如:在走路的時候歪歪扭扭,甚至出現極其容易摔倒的表現,這些都是比較明顯的症狀。
但有些小孩的這種表現,並不是特別明顯,但可能會在一些小事上體現出來。例如他們在拿東西的時候,可能會出現左右手混亂的情況,那麼這也是孩子感統失調的一些症狀。
3)小孩的注意力較分散
小孩注意力比較分散,難以集中的原因有很多,但是當他們出現感統失調後,往往也會出現注意力難以集中的情況。
他們會出現對正在做的事情,非常心不在焉的狀態,甚至用不了多久就會走神。甚至會有較為明顯的依賴心理,難以依靠自己完成一些事情,這其實都是他們出現感統失調的一些表現。
02小孩為什麼會出現感統失調?
很多家長對於小孩的感統失調,可能已經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但是對於他們為什麼會出現感統失調,可能很多家長會感到非常奇怪。這其實和先天以及後天因素都有著一定聯繫,所以家長不能孤立的去看待。
先天性的生理原因
小孩出現感統失調,其實有一部分原因,是由先天性的生理因素導致的。這是因為有的小孩在子宮裡的時候,沒有受到應有的壓迫感,所以使得孩子在出生後,觸覺方面就出現了失調。
有的媽媽則是在懷孕的過程中,可能存在用藥的情況,這也使得小孩在出生後,出現了感統失調的問題。
小孩的成長環境
小孩在成長過程中,會受到他們所處的成長環境影響,這也是造成孩子出現感統失調的一大因素。因為現在很多家長對孩子都非常溺愛,特別是由老人養大的小孩,所受到的偏愛是非常多的,甚至因為害怕危險,不讓孩子去做一些事情,這就使得他們在成長過程中,失去了本應該經歷的一些事情。
例如在小孩學習走路的年齡,家長應該讓他們多多下地走路,以此來培養小孩的平衡能力。可是很多家長卻非常喜歡抱著小孩,生怕他們走路不穩會摔著,這就使得小孩鍛鍊機會變少,久而久之,也就容易使小孩出現感統失調的問題。
小孩的心理因素
當小孩心理出現了一些問題的時候,也容易使他們出現感統失調的問題。因為有的家長,對小孩要求會比較高,所以無論小孩做什麼事情,都會要求他們做到最好。他們甚至會在孩子達不到自己要求的時候,對他們進行打罵,這就容易使小孩心理出現波動。
這在《兒童行為心理學》中提到過,當小孩內心受到了一定的刺激後,往往就會使他們的感官,或者其他一些方面出現失調,從而使他們情緒變化變得非常大,甚至會有焦慮等表現的出現。
03家長面對感統失調,容易出現哪些誤區?
小孩在出現感統失調的時候,雖然絕大多數都是比較輕微的表現,但很多家長卻容易陷入一些誤區,這就會給孩子帶來一定的影響和傷害,所以家長們需要引起注意。
1.家長發現不了孩子感統失調
家長對於感統失調的最大誤區,其實就是發現不了孩子存在著感統失調的問題。這也就使得很多已經出現了感統失調的孩子,他們的行為會被認為是其他問題導致的,因此會使孩子在糾正這些問題的時候,容易陷進很多誤區。
2.「等孩子長大就好了」
有些家長雖然已經意識到了,孩子可能存在感統失調的問題,但卻認為這一問題,會隨著孩子年齡增長,而逐漸消失。
但事實上,並不是所有的感統失調,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就能變好,因此及時的進行幹預,將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3.不需要進行感統訓練
很多家長在聽到孩子需要進行感統訓練的時候,可能會習慣性的拒絕,甚至會認為這種訓練,是和腦癱兒一樣的康復訓練,因此會認為孩子並不需要。
但是感統失調,並不是指孩子患上了某種疾病,而是孩子在某些方面存在著障礙。所以通過這種訓練,可以幫助孩子消除這些障礙,讓孩子更好的成長。
04家長該如何應對孩子的感統失調?
那麼當孩子出現感統失調後,家長應該積極的去應對,但很多家長並不知道該如何去做,下面就帶各位家長具體的了解一下,家長可以如何進行幹預?
多多進行相對應的訓練
孩子的感統失調,是指身體某處出現了感覺統合失調,所以家長應該針對孩子出現的感統失調,進行相對應的訓練。例如當孩子語言表達能力存在障礙的時候,那麼家長就可以針對孩子這方面進行培養,例如和孩子進行語言上的互動,比如講故事之類的。
如果是孩子四肢出現了不協調的表現,那麼家長可以通過和孩子進行一些運動,來鍛鍊孩子的協調力。通常通過這一系列的針對性訓練,往往可以使孩子在這方面的信心得到提高,從而使孩子的感覺統合恢復正常。
鼓勵小孩表達自己的想法
因為有些小孩是因為家庭環境的緣故,導致他們出現了感統失調,所以家長可以多多鼓勵他們,讓他們表達自己的一些想法。
這樣家長也可以更多的了解到,自家小孩想要的究竟是什麼?這其實也能讓小孩認識到,自家在家裡的位置究竟是什麼?這對於他們的健康心理,以及後續性格的形成,也是比較有幫助的。
家長給予適當的表揚和鼓勵
很多小孩在出現了一定的感統失調後,可能會存在自卑或者缺乏自信的表現,因此家長對小孩感統失調進行幹預的時候,最重要的是要讓他們重新拾起信心。
因為這對小孩重新建造他們的自信和自尊,都具有很好的幫助,同時也能讓小孩走出不健康的心理。要知道家長的鼓勵,往往比任何幹預都有效果,因為這能讓小孩在內心得到滿足和安全感。
小孩在出現感統失調後,家長應該積極的幫助他們,看看究竟是哪些原因,導致他們出現的感統失調。因為感統失調在出現後,應當及早的進行幹預,這才能更好的消除小孩成長中的障礙,讓他們變成更好的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