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走路跌跌撞撞,可能是「感統失調」作祟,家長要及早幹預

2021-01-11 騰訊網

鄰居小趙家的孩子現在已經兩歲多了,可是每當看到他家小孩走路的樣子時,大家總是忍不住嘀咕起來,因為小孩走路總是搖搖晃晃的,就好像隨時會摔倒一樣。

所以有些鄰居就忍不住問起了小趙,甚至還建議小趙帶孩子去醫院做做檢查,看看是不是孩子大腦發育存在問題?

一開始,小趙還沒當回事,覺得自家孩子只不過走路比較遲罷了,因為小趙小時候學會走路就比較遲。所以孩子現在兩三歲,走路還搖搖晃晃的,小趙也就沒當回事。但面對很多鄰居的疑問,小趙也忍不住懷疑了起來,生怕是孩子大腦發育存在什麼問題。

但醫生在仔細檢查後表示,他家孩子的大腦發育並沒有任何問題,孩子之所以走路搖搖晃晃的,其實是因為孩子的感覺統合出現了失調,所以才會有這樣的表現。但感覺統合失調,並不是智力方面出現了問題,所以不用太過擔心。

感覺統合失調其實是孩子比較容易出現的一種問題,但大多數孩子出現感統失調都是比較輕微的,所以通過家長的一些幹預,就能及時的恢復正常,所以家長不用太過擔心。

但很多家長對於感統失調,並沒有一個明確的概念,甚至在孩子已經出現感統失調的時候,還並不知道。那麼孩子在出現感統失調的時候,往往會有哪些表現?又是哪些原因導致孩子出現的感統失調呢?下面就帶各位家長具體的了解一下。

01小孩出現感統失調有什麼表現?

當小孩出現感統失調時,身體也會隨之出現一定的表現,但因為小孩感統失調的輕微度不同,所以很多家長會忽視小孩已經出現的感統失調。

因此當自家小孩出現以下表現的時候,家長們需要引起注意,因為這有可能是因為小孩出現了感統失調導致的。

1)小孩的語言表達能力較差

當出現感統失調的時候,小孩的語言能力變差,往往會是其中的一種表現。因此孩子在和別人交流的時候,可能會出現語言難以表達清楚的問題,所以要引起注意。

所以很多家長會覺得孩子在說話的時候,語言邏輯能力比較差,又或者結結巴巴的,這其實和孩子的感覺統合失調有一定關聯。這甚至也使得他們在聽別人說話的時候,容易出現忽略一些語句的情況發生。

2)小孩的行為比較不協調

兒童行為研究專家鄧紅珠表示,有些小孩在出現感統失調後,他們會因為本體統合失調,導致行為出現不協調的問題。

例如:在走路的時候歪歪扭扭,甚至出現極其容易摔倒的表現,這些都是比較明顯的症狀。

但有些小孩的這種表現,並不是特別明顯,但可能會在一些小事上體現出來。例如他們在拿東西的時候,可能會出現左右手混亂的情況,那麼這也是孩子感統失調的一些症狀。

3)小孩的注意力較分散

小孩注意力比較分散,難以集中的原因有很多,但是當他們出現感統失調後,往往也會出現注意力難以集中的情況。

他們會出現對正在做的事情,非常心不在焉的狀態,甚至用不了多久就會走神。甚至會有較為明顯的依賴心理,難以依靠自己完成一些事情,這其實都是他們出現感統失調的一些表現。

02小孩為什麼會出現感統失調?

很多家長對於小孩的感統失調,可能已經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但是對於他們為什麼會出現感統失調,可能很多家長會感到非常奇怪。這其實和先天以及後天因素都有著一定聯繫,所以家長不能孤立的去看待。

先天性的生理原因

小孩出現感統失調,其實有一部分原因,是由先天性的生理因素導致的。這是因為有的小孩在子宮裡的時候,沒有受到應有的壓迫感,所以使得孩子在出生後,觸覺方面就出現了失調。

有的媽媽則是在懷孕的過程中,可能存在用藥的情況,這也使得小孩在出生後,出現了感統失調的問題。

小孩的成長環境

小孩在成長過程中,會受到他們所處的成長環境影響,這也是造成孩子出現感統失調的一大因素。因為現在很多家長對孩子都非常溺愛,特別是由老人養大的小孩,所受到的偏愛是非常多的,甚至因為害怕危險,不讓孩子去做一些事情,這就使得他們在成長過程中,失去了本應該經歷的一些事情。

例如在小孩學習走路的年齡,家長應該讓他們多多下地走路,以此來培養小孩的平衡能力。可是很多家長卻非常喜歡抱著小孩,生怕他們走路不穩會摔著,這就使得小孩鍛鍊機會變少,久而久之,也就容易使小孩出現感統失調的問題。

小孩的心理因素

當小孩心理出現了一些問題的時候,也容易使他們出現感統失調的問題。因為有的家長,對小孩要求會比較高,所以無論小孩做什麼事情,都會要求他們做到最好。他們甚至會在孩子達不到自己要求的時候,對他們進行打罵,這就容易使小孩心理出現波動。

這在《兒童行為心理學》中提到過,當小孩內心受到了一定的刺激後,往往就會使他們的感官,或者其他一些方面出現失調,從而使他們情緒變化變得非常大,甚至會有焦慮等表現的出現。

03家長面對感統失調,容易出現哪些誤區?

小孩在出現感統失調的時候,雖然絕大多數都是比較輕微的表現,但很多家長卻容易陷入一些誤區,這就會給孩子帶來一定的影響和傷害,所以家長們需要引起注意。

1.家長發現不了孩子感統失調

家長對於感統失調的最大誤區,其實就是發現不了孩子存在著感統失調的問題。這也就使得很多已經出現了感統失調的孩子,他們的行為會被認為是其他問題導致的,因此會使孩子在糾正這些問題的時候,容易陷進很多誤區。

2.「等孩子長大就好了」

有些家長雖然已經意識到了,孩子可能存在感統失調的問題,但卻認為這一問題,會隨著孩子年齡增長,而逐漸消失。

但事實上,並不是所有的感統失調,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就能變好,因此及時的進行幹預,將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3.不需要進行感統訓練

很多家長在聽到孩子需要進行感統訓練的時候,可能會習慣性的拒絕,甚至會認為這種訓練,是和腦癱兒一樣的康復訓練,因此會認為孩子並不需要。

但是感統失調,並不是指孩子患上了某種疾病,而是孩子在某些方面存在著障礙。所以通過這種訓練,可以幫助孩子消除這些障礙,讓孩子更好的成長。

04家長該如何應對孩子的感統失調?

那麼當孩子出現感統失調後,家長應該積極的去應對,但很多家長並不知道該如何去做,下面就帶各位家長具體的了解一下,家長可以如何進行幹預?

多多進行相對應的訓練

孩子的感統失調,是指身體某處出現了感覺統合失調,所以家長應該針對孩子出現的感統失調,進行相對應的訓練。例如當孩子語言表達能力存在障礙的時候,那麼家長就可以針對孩子這方面進行培養,例如和孩子進行語言上的互動,比如講故事之類的。

如果是孩子四肢出現了不協調的表現,那麼家長可以通過和孩子進行一些運動,來鍛鍊孩子的協調力。通常通過這一系列的針對性訓練,往往可以使孩子在這方面的信心得到提高,從而使孩子的感覺統合恢復正常。

鼓勵小孩表達自己的想法

因為有些小孩是因為家庭環境的緣故,導致他們出現了感統失調,所以家長可以多多鼓勵他們,讓他們表達自己的一些想法。

這樣家長也可以更多的了解到,自家小孩想要的究竟是什麼?這其實也能讓小孩認識到,自家在家裡的位置究竟是什麼?這對於他們的健康心理,以及後續性格的形成,也是比較有幫助的。

家長給予適當的表揚和鼓勵

很多小孩在出現了一定的感統失調後,可能會存在自卑或者缺乏自信的表現,因此家長對小孩感統失調進行幹預的時候,最重要的是要讓他們重新拾起信心。

因為這對小孩重新建造他們的自信和自尊,都具有很好的幫助,同時也能讓小孩走出不健康的心理。要知道家長的鼓勵,往往比任何幹預都有效果,因為這能讓小孩在內心得到滿足和安全感。

小孩在出現感統失調後,家長應該積極的幫助他們,看看究竟是哪些原因,導致他們出現的感統失調。因為感統失調在出現後,應當及早的進行幹預,這才能更好的消除小孩成長中的障礙,讓他們變成更好的一個人。

相關焦點

  • 感統失調的這些表現,一定要重視起來!
    據北京兒童醫院兒童保健科專家透露,每年開學後的一段時間,都會有不少孩子因多動、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調等問題而到醫院檢查。這些孩子經過專業全面的測量評估後,大多被診斷為感覺統合失調。去年CCTV央視新聞頻道,就兒童感覺統合失調的話題做了詳細的報導。統計數據顯示,現在感統失調的孩子越來越多了。那麼什麼是感統失調?
  • 孩子走路穩不穩關鍵要看感統能力,輔助工具收效勝微,別被忽悠了
    文/月兒媽媽(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從家長們帶孩子的角度來看,學步車真是個是省時省力的好設備,也確實很多父母因此購買了學步車。但是學步車真的能夠為我們解決孩子學步的大問題嗎?嚴重幹預了大腦提供給肢體指示的能力每個人的肢體動作都是由大腦進行支配後做出反應,學走路也是要求寶寶學會控制大腦和身體協調性的過程,而圍擋式學步車的存在,恰恰是利用器械代替了大腦的支配,寶寶也會因此產生依賴性。
  • 娃的這些鬧心行為,可能是「感統失調」惹的禍,不幹預會影響一生!
    感統全稱感覺統合,是大腦的功能, 感統失調是大腦功能失調的一種, 也可稱為學習能力障礙。 這一過程,任一個環節出現問題, 都會形成孩子感統失調的現象。
  • 孩子上課小動作多,注意力不集中,多半是感統失調「惹的禍」
    說得更簡單點就是當孩子對某個事物的感覺反射到大腦,大腦做出的投射反應,這整個過程就是感統。當孩子開始出現感覺統合失調的現象時,可能會對以後的生活學習帶來不便,所以家長們一定要時刻注意。 我們看幾項感統失調的具體表現,你家的娃中招了嗎?
  • 重磅丨央視新聞權威報導:警惕兒童感統失調,感統訓練關鍵期不容錯過!
    學能訓練走進幼兒園讓孩子真正贏在起點!近期,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對感統失調進行了專題報導。內容如下: CCTV13新聞頻道報導感覺統合 視頻中的小男孩因為協調能力和大動作會比同齡人差一些,被老師建議去醫院檢查是否存在感統失調的問題。視頻後段又針對兒童感統失調的原因、表現、改善方法以及最佳訓練期為家長們做出了一系列解釋。
  • 孩子感統失調的表現有哪些?如何給娃做感統訓練?看完這篇就懂了
    感覺統合失調的時候,父母應該怎麼辦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一.兒童感覺統合失調表現: 1.前庭功能失調:這時候,孩子會表現的非常好動,注意力不集中,愛做一些小動作,而且還很難與其他同學相處。而有些孩子甚至還會出現語言發展遲緩,說話晚,語言表達困難等。
  • 孩子轉很多圈都不暈,可能是前庭覺失調
    今天孩子在家自己轉圈,轉了好多圈我看的都暈了他還在轉,大家都開玩笑稱以後做個飛行員吧,我卻好像在哪看到過轉很多圈不暈也是感統失調的一種體現。 轉很多圈不暈是感統失調中的前庭覺失調,前庭覺失調往往有以下幾種表現: 1.
  • 感統訓練=職能治療=治癒自閉症?
    職能治療具體能為孩子做什麼?如何判斷孩子的職能治療師是否專業?職能治療就是感統訓練嗎?作為家長,也非常必要了解職能治療的知識,甚至我會建議你在孩子上課時,主動進教室去參與和學習,家長的參與決定是孩子未來出現良好預後的關鍵和支柱。80%以上的自閉症患者存在感覺異常,如對痛覺失調,對聲音、光線特別敏感,平衡能力差,動作姿勢異常等,需要通過感統訓練或職能治療來改善。但在中國內地,真正做職能治療的機構少,大都偏重於感統。
  • 一些校外培訓機構忽悠人 家長花錢孩子花時間收效甚微
    在一家號稱「第一家結合腦神經科學理論、兒童發展心理學、生命教育理論的感統訓練機構」,該機構的老師對陳女士說,感統訓練就像康復訓練一樣,普通人也會亞健康,所以普通人的康復訓練跟生病嚴重的人是不一樣的。他們的機構針對的就是普通孩子的感統訓練,因為理論上每個小朋友都可能感統失衡。  這名老師說,一課時的費用為110元至160元不等,最少要上48課時。
  • 80%孩子感統失調?別再信了!這4大專注力「殺手」才最可怕!
    一提到娃的「專注力」問題,家長可是有很多話要說:做作業不專注,一會兒喝水、玩玩具,一會兒又要上廁所;上課不注意聽講,東張西望,也不知道在想什麼...俗話說:「家長焦慮、騙子得意」!利用爸媽們的焦慮賺錢,是培訓機構最常見的套路。可還是有不少家長中招,白浪費了錢不說,孩子也不會從中受益!
  • 孩子看著像自閉症,又不像,怎麼辦?
    如果是,那為何經過感統訓練會有那麼大的改善?真的有那麼多孩子是自閉症嗎?來向老嶽講感統網課平臺諮詢的家長,描述孩子曾被診斷為自閉症的比例佔到了3/10。而他們之中絕大部分在經過我們的感統測評之後又會被告知,孩子不是自閉症,而是(重度)感統失調。究竟我們的自信從哪來?膽敢質疑醫生的診斷?
  • 所有家長們看過來!孩子成績老上不去?可能是小兒多動症惹的禍
    平時家長在養育過程中,往往容易忽略小兒多動症,將各類病症表現歸為小孩的正常表現,耽誤了孩子的最佳治療時間。 ADHD不僅損害學習功能,還存在社交、親子關係、職業、自尊問題等多方面的損害,且可能涉及全生命周期的損害。 小兒多動症有哪些典型表現? 小兒多動症主要表現為注意障礙,注意力難以集中,聽課、做作業、與人交談等都會受到影響。
  • 0~6歲寶寶的感統訓練有多重要?關係到大腦開發,建議為孩子抓住
    為此,央視新聞專門就不斷攀升的兒童「感統綜合失調」的現象諮詢了北京兒童醫院保健中心的副主任馬揚。馬主任指出,對於兒童「感統綜合失調」的應對最好要從早期開始,在0~6歲時做好感統訓練,才能避免影響。
  • 孩子上課走神、作業拖拉、小動作多、注意力不集中,家長試試這6個...
    如果孩子上課容易走神,作業磨蹭拖拉,小動作特別多,粗心馬虎,急躁衝動,不愛學習等等,很有可能是,孩子的注意力不夠集中。我們知道注意力不集中,可能給孩子造成嚴重的消極影響,影響到孩子的生活、工作,以至於影響孩子的整個一生。
  • 傳說中的「感統能力」到底是什麼?
    但隨著社會的發展,現在的兒童大部分生活在人多車多的城市,戶外活動比以往少了很多,孩子接觸到的東西就少了。並且為了孩子日後的競爭力,父母們會更注重發展孩子的語言、藝術等能力,卻忽略了感覺統合能力。究其原因,在於對「感覺統合」這一概念的不了解。  - 什麼是感覺統合?
  • 感統訓練之增強孩子左右腦的協調
    如果孩子的左右腦配合非常默契,那對以後的學習和體能運動都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但大腦雙側分化不是說一朝一夕的,是需要相應的刺激才可以實現。那如果刺激不足,就容易出現身體靈活性差、協調性不好的情況。那如果發現孩子雙側感統失調,我們可以對孩子進行左右腦功能的感統訓練,具體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有哪些方法呢?請往下看。
  • 娃走路的早晚,暗示了智商的高低?孩子何時學會走路屬正常情況?
    ☆容易變成扁平足為什麼說孩子如果走路過早,可能會變成扁平足呢?因為孩子在一周歲之前,足部並沒有發育成熟,整體的腳部並沒有成型。所以一旦走路過多,在這樣的情況下,就很容易使腳變形,造成扁平足的出現,對於孩子來說,會造成很多不良的影響。比如說孩子不適合長途走路,站的時間久了還有可能會出現腳疼的現象。
  • 孩子2歲不到就被診斷有自閉症,怎麼辦?
    最近,越來越多的人都慢慢接觸到了自閉症,很多家長一聽到自閉症,就噤若寒蟬,如果自己的孩子被診斷為自閉症,那更是瞬間崩潰。那麼,假如一個孩子2歲不到就被診斷有自閉症,作為家長應該怎麼辦呢?首先是什麼醫院檢查的?具體檢查的流程是什麼樣的?
  • 臺灣職能治療師告訴我,儘早了解孩子的發育商很重要
    前些天我們早教中心安排了一次1-6歲的嬰幼兒發育商/感統優能測試,所以我們幾個早教班的孩子都去測試了一次。對於感統優能我從做了媽媽以後就一直有所關注,其實我們大人不知道的是,有些孩子做事注意力老不集中,或者社交能力很弱,或者在上學後老師粗心做錯題認錯字,這些並不是孩子不夠認真對待的原因,其實這些多數都跟孩子的感統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