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世界自閉症日」過去了,前段時間在網絡上高頻出現的詞彙,「孤獨」、「自閉」、「星星的孩子 」......早已被淹沒無蹤。但作為一名兒童教育工作者,作為經常在家長專訪時聽到對方提及孩子曾被診斷為自閉症的新媒體小編,我依然意難平。
孩子真的是自閉症嗎?如果是,那為何經過感統訓練會有那麼大的改善?真的有那麼多孩子是自閉症嗎?來向老嶽講感統網課平臺諮詢的家長,描述孩子曾被診斷為自閉症的比例佔到了3/10。而他們之中絕大部分在經過我們的感統測評之後又會被告知,孩子不是自閉症,而是(重度)感統失調。究竟我們的自信從哪來?膽敢質疑醫生的診斷?
關注「自閉症」兒童,不應該僅在自閉症日——老嶽
說實話,老嶽講感統不敢質疑醫療系統的專業性,但是我們也不想放棄任何一個還有可能的孩子。所以今天這個文章,我們寫出來,請各位醫生,各位醫學專家,各位家長一定了解一個事實,我們不想要批判誰,不想要質疑誰,而只是想將老嶽講感統13年的感統評估和教學經驗做一個簡單的分享。
說明:
以下內容僅為老嶽講感統經驗總結,不代表任何機構,不代表任何專家學者,請讀者朋友們批判性閱讀,勿要上綱上線!自閉症與重度感統失調的表現多有重合,請讀者莫要急於對號入座,且看最後老嶽講感統如何進行區分。自閉症
自閉症兒童的社交和社會互動是持續性障礙,不會與人溝通,不會與人互動,很多行為是受限制的,是固化的,是重複的,興趣也非常局限和固定。他對於感覺輸入可能會有過度反應,也可能會反應不足,屬於兩種極端!什麼意思?就是自閉症兒童要麼就沉默不語,要麼就大喊大叫,容易進入某種極端的模式。
自閉症兒童主要遇到的障礙包括:社交情緒障礙;社會互動行為障礙;發展、維持、理解人際關係,並對不同環境做出調整障礙;興趣行為局限。
有人會說,語言障礙也是吧!並不是,目前醫學界已經不再把語言障礙作為診斷自閉症的必要條件,因為這不是自閉症所獨有的。自閉症兒童確實可能會有語言障礙,但感統失調也會導致語言障礙,發育遲緩也可能出現語言遲滯。
所以,我們強烈呼籲各位家長,千萬不要發現孩子不說話就著急,就自行將孩子診斷為自閉症,並逢人就說,「我們孩子是自閉症,你看他都不說話!」據我們的測評數據顯示,存在語言發育障礙的孩子,95%都是「正常」的,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就會恢復正常。換言之,單單就語言發育不好的孩子而言,自閉症可能性很小很小,各位家長不要隨便給孩子貼標籤!
現在,我們來具體說一說自閉症兒童的常見行為表現:
不要輕易給孩子貼上「自閉症」的標籤——老嶽
在嬰兒時期,他被父母或者照顧者盯著,不會表現出高興的反應。嬰兒出生2-3個月,親近的人盯著他看,過一會他就會有開心的或者高興的情緒反應,比如出現「社會性微笑」。但自閉症兒童,從這個時候開始就表現的很差了!出生2個月後還不會笑,對周圍環境反應差;對周圍的人、事、物幾乎沒有反應。出生5個月左右,不發出交流的咿呀聲。不能辨認出父母的聲音,當爸爸媽媽叫他名字時沒有反應,同時不會也不能和別人進行眼神交流。尤其是在12-18個月,社交對視,社交微笑和發聲會較少。說話前很少配合手勢,或者幾乎沒有動作(例如揮動小手)。老嶽講感統的評估師在進行測評時經常會問或者觀察孩子會不會打人,原因就在這裡。拿著某樣東西,反覆重複一個動作,一直重複某個動作,某種玩法。在2歲的時候就會表現出嚴重的社交障礙,從來不會和任何人交流玩耍互動。注意,以上行為表現,要長時間觀察記錄,必須是孩子在一定時間內持續性存在的行為或表現。千萬不要孩子偶爾出現或者低頻出現就開始著急,判定孩子是自閉症,給孩子貼標籤!
(重度)感統失調
接下來,我們再來看重度感統失調的表現,家長看看孩子有沒有相符合的。如果符合項比較多,講真,你就應該開心了!真的是應該開心,因為感統失調經過專業感統訓練大多都可以改善,但是自閉症目前國際上還沒有很好的改善治療方法。你說,從這角度來講難道你不應該開心嗎?
感統訓練可改善感統失調——老嶽
重度感統失調的主要表現有:
眼神不對視:幾乎不和他人目光對視,幾乎沒有目光交流。但是眼睛很有神,不屬於游離狀態,眼睛裡透著聰明和機靈的感覺。語言障礙 :語言交流有障礙,或者語言表達有障礙,或者沒有語言,但是可以理解他人的語義,明白他人話語的意思。他雖然說不出,但是可以理解,這是關鍵點!社交障礙:不參與社交活動,不(會)與其他小朋友玩耍。但是,他有要玩耍互動的情感訴求!想要去,但可能是恐懼,可能是不會,可能是其他原因而沒去。所以他可能遠遠看著笑呵呵,只是不參與。情感表達單一,沒有社交互動:他可以認識親戚朋友,他知道誰對他好,誰給他買過玩具買過零食。他只是不說,不表達,但是眼神或者表情可以透漏出他是知道的。情緒不好,容易急躁:儘管如此,但喜怒哀樂等情緒都是有的,可以開心大笑,可以委屈哭泣,可以著急大喊大叫。評估時可重點觀察有無淚水流出、打人、摔東西等現象。有刻板行為,但不持續,過段時間會更換:比如,今天喜歡看風扇的轉動,過一段時間就開始把手在眼前晃動,再過一段時間就喜歡轉圈,再過一段時間又開始喜歡拿剪刀剪東西。亦即他的刻板行為是經常變換的。以上,就是老嶽講感統在多年感統教學實踐經驗中逐漸匯總起的自閉症與感統失調的判斷分辨依據。需要再次說明的是,以上行為表現一定要經過長期細緻觀察,不可妄斷。同時,2周歲左右的孩子一般不做具體診斷,因為年齡還很小,很多行為表現還不具體。大於兩周歲的孩子,如果有不低於兩個的感統失調表現,家長也不必太著急,感統訓練可以改善感統失調。
如果看到這裡你還是無法準確判斷,感覺孩子像是自閉症 ,也像是感統失調。沒關係,可以來找老嶽講感統做系統全面的評估。說實在的,經過這麼多年的感統教學,我們的老師從內心裡都不相信會有那麼多自閉症,我們從主觀上更傾向於孩子是感統失調。因為我們願意去幫助孩子找到任何一絲可能,也願意通過感統訓練,來竭盡全力地幫助他們成就美好人生!
最後再次強調,以上都是老嶽講感統的實踐總結,不代表任何專家學者,僅是老嶽講感統創始人老嶽和眾多一線感統教師的經驗之談!不過同時,我們也可以很驕傲地告訴你,在過去這十三年裡,僅嶽老師個人就評估了近700名有自閉傾向的孩子,但最後真正傾向性很大的,不到5%。絕大多數的孩子,都因為感統訓練有了很大的進步和變化!如果你感覺孩子像自閉症,但又打心底裡不相信,希望給孩子更多一分的可能,來找老嶽講感統!也許,我們能創造奇蹟!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