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統訓練=職能治療=治癒自閉症?

2021-01-21 大米和小米




很多自閉症兒童存在感知覺、閱讀、書寫、大運動、精細動作等方面的障礙,去了機構之後,都會被建議做感統訓練或是職能治療。


職能治療具體能為孩子做什麼?


如何判斷孩子的職能治療師是否專業?


職能治療就是感統訓練嗎?

張韶霞

大米和小米OT方向研發總顧問

臺灣義守大學職能治療學系教授

特別教育研究所博士


自閉症兒童由於大腦神經發育障礙,溝通方式、行為模式都異於常人,為了與這些生命做連接,我們致力於搭建一個橋梁,與他們互動。職能治療,是職能治療師為自閉症兒童搭建的一座橋梁。在臺灣,針對特殊需要人群的治療師有職能治療師、語言治療師、物理治療師及心理師等。職能治療,英文為Occupational Therapy,簡稱OT。活著的人從事的一切有意義的活動都叫職能,吃飯、睡覺、工作、上學、遊戲等等都是職能。 根據美國職能治療協會(AOTA),職能治療是藉助使用有目的性的活動,來治療或協助,在生理、心理、或社會功能上有障礙的人,使他們獲得最大程度的生活獨立性。在臺灣,職能治療的服務領域分為成人、兒童和心理三大塊。兒童職能治療側重於功能,如果兒童有一些影響其獨立生活的功能障礙,就需要尋求職能治療師的幫助。因此,自閉症、腦性麻痺、染色體異常、發育遲緩、智力障礙、注意力缺損多動症、行為及情緒障礙等患兒都是職能治療的主要服務對象。職能治療服務內容,涵蓋我們熟知的感覺統合、日常生活活動、遊戲探索、教育學習、社會參與等方方面面。值得注意的是,職能治療強調以家庭為中心的介入模式,其實,家長的角色比治療師重要百倍,沒有家長的參與,職能治療師的介入不會有成效。自閉症是一種伴隨終生,難以100%痊癒的障礙,很多家長因此急於奔波,很多家庭因此陷入混亂。職能治療,其實不太看診斷,而看功能,一個自閉症兒童來到我面前,我更注重的是他的日常生活功能,遊戲技巧如何,社交技巧如何,這些功能有沒有影響他的獨立、學習、有沒有影響家庭的生活……職能治療師會根據兒童具體情況,用專業知識引導家長改善孩子症狀,與症狀共存,讓家庭生活回歸正常。職能治療師將與家長一起討論制定矯正目標,這些目標主要主要涉及兩個方面:2. 消除不適當的行為,包括自我傷害,發脾氣,無法正確表達情緒或妨礙學習的固定行為等等。確定大目標後,職能治療師會依據以下4原則,並結合兒童實際情況制定更詳細的活動目標。2. 活動設計注重生活化,儘量讓兒童在自然生活中,學習新技能。3. 教學時注意創造機會讓兒童反覆練習,不僅學會,還要熟練。職能治療師將制定詳細的內容,與家長共同幫助孩子,治療內容包括以下4點:

1. 基本技能的學習,如姿勢、動作發展、平衡能力等等。

2. 與言語治療師合作,提升兒童的溝通能力。

3. 改善兒童的人際關係,根據兒童具體情況,決定是提供遊戲技巧或社交技巧的教學。

4. 培養兒童生活自理能力。

臺灣有8所大學開設了職能治療科系,學生們必須學習大量的專業知識,參加理論課程、實務課程,修滿140個固定學分,在醫院實習36周後,才有資格參加專業證書考試。考試合格後(考試通過率為50%),方可領取由衛生署核發的證書,持證上崗,為大家提供職能治療服務。目前,內地還沒有專門的職能治療考試,大米和小米的做法是聘請了多位臺灣職能治療督導,包括我和我的學生邵玉珊在內,負責職能治療方向的課程研發、新老師培訓和審核,嚴格把關教學的每一步。作為家長,也非常必要了解職能治療的知識,甚至我會建議你在孩子上課時,主動進教室去參與和學習,家長的參與決定是孩子未來出現良好預後的關鍵和支柱。


80%以上的自閉症患者存在感覺異常,如對痛覺失調,對聲音、光線特別敏感,平衡能力差,動作姿勢異常等,需要通過感統訓練或職能治療來改善。
但在中國內地,真正做職能治療的機構少,大都偏重於感統。

所以一些家長誤以為職能治療就是感統訓練,甚至認為感統訓練就是治癒自閉症的良方。

 

這種兩種想法實際上都是錯誤的。

 

職能訓練就等於感統訓練嗎?並不全然。


雖然各國情況有差異,感統和職能治療的內容屬於互有交叉,但職能治療的範圍不僅限於感覺方面。 

 

在臺灣,法律明確規定,只有職能治療師可以做感統訓練。所以在臺灣,做職能治療和感統治療的是同一批人。


只有具備科學的專業背景才能為孩子設計合適的感統訓練。

鞦韆、滑板,各種眼花繚亂的立體設備,算是感統活動的標配。但如果你孩子做的感統,只是機械要求必須學會某些動作,必須完成定量的訓練:今天了多少次的滑板,今天他丟了多少次的球,他做了多少次遊戲……那這是一個沒有接受過完整專業學習,沒有任何專業背景的治療師設計的活動,這是「偽感統」,對孩子幫助不大。真正的感統訓練強調與兒童建立友好信任的關係,讓兒童在活動中,開心、快樂地完成學習目標,進而提升兒童的自信心,專注力以及各方面能力。如果兒童總對感統訓練很抗拒,一進治療室就哭鬧,或者治療師總強迫兒童完成定量的訓練指標。家長就要思考,這個感統訓練是真感統還是偽感統了。不過,正常訓練中,兒童也可能會出現哭泣的情況,家長需要根據詳細情況認真權衡。另外,雖然存在感知覺異常的自閉症患者很多,並不意味著職能治療或者感統訓練可以解決自閉症的一切問題。自閉症的核心症狀是社交與溝通障礙。並非所有自閉症的核心問題均由感統失調所引起。但大部分的自閉症兒童都會有感統問題,特別是感覺調節問題(最新版本DSM-V診斷標準已增列此症狀),此問題會讓自閉症兒童的核心問題更加嚴重。需詳加評估才能了解自閉症兒童是否需要感統治療。所以現在大米和小米的「RICE」體系提倡幹預的全面性綜合性,要根據孩子特點,來選擇採用哪些療法。當然,職能治療或感覺統合可以改善兒童感覺統合失調的問題,幫助孩子的成長。大家根據今天所學,反思一下孩子接受的感統訓練是否合適。

Long-press QR code to transfer me a reward

每天都在為特殊需要兒童家庭努力

As required by Apple's new policy, the Reward feature has been disabled on Weixin for iOS. You can still reward an Official Account by transferring money via QR code.

相關焦點

  • 孩子看著像自閉症,又不像,怎麼辦?
    如果是,那為何經過感統訓練會有那麼大的改善?真的有那麼多孩子是自閉症嗎?來向老嶽講感統網課平臺諮詢的家長,描述孩子曾被診斷為自閉症的比例佔到了3/10。而他們之中絕大部分在經過我們的感統測評之後又會被告知,孩子不是自閉症,而是(重度)感統失調。究竟我們的自信從哪來?膽敢質疑醫生的診斷?
  • 唯有身腦合一,感覺方能統合 | 感統精進計劃
    為了讓本機構的康復訓練師在感統領域再度精進,我們請到臺灣義守大學職能治療學系學士、 美國 CLASI協會感覺統合認證治療師、 從事感統與兒童作業治療12年的邵玉珊老師,為機構的老師和家長帶來為期半年的感覺統合理論和實操培訓。
  • 海豚、白鯨與自閉症
    海豚和白鯨對於自閉症患者的治療原因,科學界有兩種看法:一種看法,海豚會發出一種超聲波,可以激活患者休眠的大腦細胞。另一種看法,海豚的親和力,能打開自閉症患兒的心門。一位馴養師告訴記者,2005年,海豚治療自閉,一度在國內盛行。在深圳,每天有千人排隊要見海豚。結果是,這些患者病情有好轉的,也有惡化的。「單靠海豚是不夠的,家人的互動不能停。」
  • 語你同行:兒童自閉症有哪些治療方法
    目前對於自閉症的治療有四種主要方向,包括醫學上的治療、行為心理治療及工作治療等。醫學上的治療主要是以預防性治療以及補救性治療和徵狀性治療為主,行為心理治療則主要教導家長如何訓練如何訓練及管理自閉症兒童的情緒控制、生活自理,改善重複性行為等生活上的問題等;言語語言治療則是訓練自閉症兒童在生活中進行語言溝通的策略及方法;社會工作治療上偏重家庭壓力的抒解及學習適應等。
  • 關於治療自閉症的幾點建議
    前兩期,我們已經談到自閉症產生的原因和在醫學上是如何診斷的,所以大家應該都已經知道自閉症雖然大多在兒童時期就已經種下萌芽,但是並不一定都會兒童時期發病,而一旦發病、將會跟隨人一輩子。所以,從某種角度上來說,自閉症是無法治癒的,只能被糾正或緩解。
  • 重磅丨央視新聞權威報導:警惕兒童感統失調,感統訓練關鍵期不容錯過!
    學能訓練走進幼兒園讓孩子真正贏在起點!近期,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對感統失調進行了專題報導。內容如下: CCTV13新聞頻道報導感覺統合 視頻中的小男孩因為協調能力和大動作會比同齡人差一些,被老師建議去醫院檢查是否存在感統失調的問題。視頻後段又針對兒童感統失調的原因、表現、改善方法以及最佳訓練期為家長們做出了一系列解釋。
  • 德國知名教育專家來鹽 免費傳授自閉症兒童治療康復知識
    ,成功邀請該專家來醫院自閉症康復中心指導、教學,傳授自閉症兒童治療康復等專業知識。時間從5月14日——5月31日,鹽城市內自閉症或疑似自閉症兒童及家長均可報名,免費參加上課,接受專業知識培訓。  Vicentini女士生於1948年,是德國Senior Experten Service(簡稱SES)知名醫療教育專家,從事自閉症研究教育工作幾十年,積累了豐富的心理療法、職能治療以及教育技能和知識。她是自閉症(TEACH-方法)和發育障礙治療領域的專業人才。
  • 感統訓練之增強孩子左右腦的協調
    那如果發現孩子雙側感統失調,我們可以對孩子進行左右腦功能的感統訓練,具體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有哪些方法呢?請往下看。但是基本反應運動還沒完全建立,所以這個時間的訓練方法有: 小狗爬:左右交替使用手掌與膝部前進; 大熊爬:左右交替使用手掌與腳掌前進; 鱷魚匍匐前進:寶寶腹部貼地,手肘呈彎曲狀,借前臂和腿部的力,左右交替前進。
  • 孩子2歲不到就被診斷有自閉症,怎麼辦?
    最近,越來越多的人都慢慢接觸到了自閉症,很多家長一聽到自閉症,就噤若寒蟬,如果自己的孩子被診斷為自閉症,那更是瞬間崩潰。那麼,假如一個孩子2歲不到就被診斷有自閉症,作為家長應該怎麼辦呢?首先是什麼醫院檢查的?具體檢查的流程是什麼樣的?
  • 讓自閉症孩子回歸正常生活,這幾點必須知道
    遇到一個自閉症孩子,是任何一個父母和家庭都不想的,自閉症孩子意味著父母需要付出許多人都難以想像的精神和金錢。一般來說,自閉症孩子性格都比較容易失控,社交能力差,注意力不好等。要想糾正孩子或者說改善這些,父母就應該找到解決的方法。而在這裡,筆者對於專業的感統訓練就不做更多介紹,筆者只是對專業感統訓練之外的一些親身感受和經驗分享出來,希望能讓更多父母有所感觸和借鑑。
  • 自閉症小朋友年底出遊注意事項和在家幹預訓練方法
    其次,我們往往還需要排隊,這就需要訓練自閉症孩子的耐心與意識。當孩子開始站不住的時候,拿出強化物(如玩具,糖果)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讓他安靜下來。提前在家裡做過家家排隊的遊戲,這樣孩子適應了,就會有排隊的意識。
  • 幹細胞在治療兒童自閉症等神經類疾病中取得進展,被證明安全有效
    很遺憾的是,以目前的醫療條件和水平,自閉症仍然是一種無法治癒的精神障礙疾病,它會伴隨患者一生。特殊教育訓練為主是治療自閉症較為常見的方式,通過教育康復減輕症狀並融入社會,但由於場地、人員等限制,患兒的康復需求很難得到滿足——三歲前接受康復訓練的患兒不足三分之一,近五分之一的患兒等候時間在3個月以上,教育康復的黃金時期極易錯過。
  • 2歲兒童不說話,被誤診為自閉症……
    隨著醫學及社會的進步,「自閉症」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被診斷為自閉症的兒童也越來越多。而家長對自閉症依然是談之色變,認為自閉症不可治癒,需要終生幹預!所以當孩子被診斷為自閉症時,對於任何家庭來說都是巨大的壓力。
  • 世界自閉症日:社會家庭共發力 不讓「星星的孩子」獨自閃爍
    今天(4月2號)是第十三個「世界自閉症日」,讓我們一起走進他們,了解他們,接納和支持他們。   6歲的許寶寶在2周歲的時候,家人就發現他很少與人有目光上的接觸,到了學講話的年齡,也不會像其他正常孩子一樣開口說話,父母帶著孩子輾轉各大醫院治療也無濟於事。
  • 0~6歲寶寶的感統訓練有多重要?關係到大腦開發,建議為孩子抓住
    而適當的訓練能夠對大腦產生刺激,幫助大腦發育。 如果在孩子身體感官相互配合的時期缺乏必要的訓練,就很容易造成感統失調。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如果孩子在注意力發育最強的階段,沒有對孩子進行必要的訓練,孩子在長大後,勢必會存在注意力低下的問題。 感統訓練有助於大腦潛力的開發?
  • 那些自閉症兒童的明星父母,他們都在做些什麼?
    不管你是誰、是什麼身份、家住哪裡、從事什麼工作、經濟狀況如何,甚至選擇何種生活方式,自閉症是沒有界限的。即便是一些耀眼的明星,他們的孩子也會遭遇到各種的不幸。對於自閉症孩子,這些名人父母用他們的積極面對困難的樂觀心態告訴我們,要學會尊重孩子,給他足夠的愛和關心。1.
  • 蘿蔔硫素不能被視為治療自閉症的萬能藥
    自閉症又稱孤獨性障礙,是廣泛性發育障礙的代表性疾病。患者常表現出神情淡漠、情緒低落以及嚴重情緒低落等。科學家們一直致力於研製治療自閉症的藥物,但最新研究發現,一些天然性食物或可幫助治療自閉症。  據俄羅斯「健康生活」新聞網10月15日消息,科學家研究發現,西蘭花、甘藍、豆瓣菜中的提取物蘿蔔硫素或可幫助治療自閉症。
  • 有關治療自閉症要把握五個原則
    有關治療自閉症要把握五個原則 時間:2020-12-05 17:21 太原天使兒童醫院 現在自閉症autism已經成為了很多人關注的問題家長。自閉症兒童都會有一些不尋常的行為,拒絕與人溝通,自閉症的病因,有很多藥尚不明確,也不是造成一個單一的因素,也可能是生理因素,如環境或遺傳有關,我們應該理解,因為其非常嚴重的危險自閉症,在這裡我們談論的原因和治療自閉症和原則。小兒自閉症的原因1、遺傳因素。20%的自閉症兒童是由遺傳引起的,如家庭智力障礙、語言障礙或有類似自閉症的人。
  • 江城近九成自閉症患兒未及時治療
    湖北日報訊 (記者楊然、通訊員鄧盛強)昨從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獲悉,江城近9成自閉症患兒未及時接受治療,直接影響就學及日常生活。據統計,兒童自閉症發病率約0.6%,武漢0至14歲兒童自閉症患者數量約6000人,但每年在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接受治療的患兒不到1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