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要「3不管2不慣」,娃的專注力更集中,將來成績差不了

2020-12-05 欣欣普普的媽媽

法國生物學家喬治.居維葉說:「天才,首先是注意力」!

同事最近一直頭疼孩子的事,不管是在幼兒園聽講還是自己在家輔導,孩子總是走神。同事說,有一次輔導孩子作業,孩子不是找橡皮就是抬頭望天,在桌子旁上躥下跳,一個看不住孩子就開始愣神。回家問孩子:「老師在幼兒園說了什麼?」,結果就是一問三不知。

專注力差,孩子在上課時連老師講了什麼內容都不知道,想要取得好成績是不可能的。而專注力好的孩子,老師講了什麼記得都很深刻,將來成績自然差不了。

孩子的專注力為什麼這麼差呢?

不少家長認為專注力和智商一樣,都是由先天決定的。事實上,孩子剛出生時都是無意注意,是沒有專注力的。專注力的集中程度主要取決於大腦發育、後天培養以及成長環境

孩子3歲前大腦發育還不成熟,神經系統沒辦法很好地控制大腦興奮和抑制的過程。當興奮和抑制的控制狀態失衡,就會出現自制力差的情況。

孩子3歲後,大腦發育程度已經達到了成人的85%,雖然還不能控制自己興奮的狀態,但專注力已經能集中了,這時後天培養和家庭環境就顯得尤為重要

孩子專注力的起點都是相同的,家庭教育、生活環境以及飲食的不同都會影響孩子的專注力。因此, 想要提高孩子的專注力,教育孩子時,家長要做到「3不管2不慣」。

「三不管」

一、不管孩子是不是渴了、餓了

皮尤研究中心在2014年發表了關於兒童專注力的報告,家長的頻繁打斷是破壞孩子專注力的主要原因。

孩子玩得正開心的時候,一會奶奶過來遞塊西瓜非要孩子吃、媽媽過來問孩子渴不渴、爺爺過來給孩子餵零食,頻繁地打斷孩子。即使是成人在這種頻繁打斷的情況也沒辦法集中注意力,更何況是孩子。

有研究發現,孩子的專注力與讓信息準確傳遞的髓鞘化有關。在頻繁打斷的狀態下,髓鞘化的質量會變差,孩子的專注力就會越來越差。

二、不管孩子怎麼玩

很多父母認為孩子的玩僅僅只是在「娛樂」,並沒有什麼要緊的。實際上,6歲前孩子的玩是一種探索世界、提升認知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感知能力、專注力、思維能力、動手能力都在發展。

但這時家長們總喜歡突然插一腳,最常見的就是孩子玩玩具時沒有按照正確的方法來,家長直接上去糾正、甚至幫孩子拼。孩子的專注力不僅被破壞了,創造力也被「扼殺」了。玩具既然是買給孩子玩的,就讓孩子自己玩,家長無需管太多。

三、不管孩子的獨立空間

「孩子若是靜悄悄,必定在作妖。」

不少家長都抱著這樣的心態,希望孩子能隨時在自己的視線內。結果就是,孩子沒有屬於自己的空間,一直處於嘈雜的環境中,不停地被打擾。孩子再小也需要自己的空間,只要保證孩子所處的空間安全,就讓孩子自己玩耍。

讓孩子學會自己獨立完成一件事,不僅能提升孩子的專注力,也能提升他的自我價值感。

「兩不慣」

1、不慣著孩子買玩具

美國心理學家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將選取的3歲孩子分成2組,一組孩子有很多玩具,一組孩子只有一兩個玩具。結果發現,擁有很多玩具的孩子,每個玩具都只玩一會就扔下了;而只有一兩個玩具的孩子對玩具的專注度更高,時間也更長。

過多的玩具吸引了孩子更多的專注力,3歲左右的孩子自制力差,孩子在玩手裡的玩具時還會被其他玩具吸引,專注力一直處於被吸引、打斷的過程。時間一長,孩子的專注力會越來越差。在孩子玩具這方面,家長別慣著給孩子買太多。

2、不慣孩子看電視

給孩子看電視,可以說是很多家庭用來哄孩子的方法了,看電視的孩子一般都安安靜靜的,但這樣做是降低孩子專注力的根本原因

人的大腦中有阿法波貝塔波2種腦電波,阿法波與催眠有關,貝塔波與專注力思考力有關。孩子在看電視時阿法波會非常活躍,對貝塔波造成壓制,孩子的專注力就會明顯下降。

而且電視帶給孩子的不良刺激也很多。孩子愛看的動畫片,一秒其實播放了24張不同的畫面,孩子來不及思考,被動接受電視傳輸的畫面,想像力和思考力都會下降。孩子接受的刺激越多,對書本的興趣就越少。

相關焦點

  • 小學低年級,孩子專注力培養比成績重要100倍,附詳細到分鐘做法
    當額葉不發達時,後腦勺主管運動平衡的小腦,和大腦中部主管情商和記憶的海馬體和網狀邊緣系統就會遲鈍,直接反饋出來的結果就是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無法進行持續專注行為。這裡以寫作業為例: 一、大目標拆分小目標——解決壓力 很多家長反映孩子看電視能持續專注2小時,但一到寫作業就要喝水、要尿尿、有點困、有點癢……於是家長著急上火,孩子瑟瑟發抖卻一臉茫然。
  • 北大教授直言:家長捨得讓孩子吃這3種「苦」,將來想不成才都難
    很多家長看完後陷入深思,你家的孩子是不是也這樣呢?小時候老人常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意思就是說,孩子小時候吃苦、遇到困難時好事,如果家長害怕孩子吃苦,就等於剝奪了孩子獨立成長的機會,一位北大退休老教授直言:「熊孩子都是被父母慣出來的,慣子如殺子,家長捨得讓孩子吃這3種「苦」,將來想不成才都難!」
  • 兒童注意力不集中怎麼辦?如何提高孩子專注力?
    一說起孩子的專注力,很多父母就說,真是太愁人了,注意力超級不集中! 據社會調查統計,我國有幾千萬學生存在一定程度的注意力不集中,那麼父母又是如何面對呢?
  • 80%的孩子不是輸在智商,而是專注力!(附提高專注力的3種方法)
    你還在擔心孩子未來(現在)專注力差,學習成績不理想嗎?#育兒有方法#有粉絲留言稱:「我家的孩子常常三心二意,我看到許多的小孩子到了上小學的年齡段,專注力還是差的離譜,在上課的時候東張西望,看書時總走神......」
  • 專注力對於一個孩子的重要性
    專注力對於一個孩子十分重要,不僅體現在生活方面,更體現在學習方面。一方面,在生活中,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熬夜會使你白天精力不足,注意力不集中,打不起精神學習,所以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必然有助於你專注力和學習效率的提高;同時要學會自我解壓,現在的學生普遍學習壓力較大,成績和考試是學生壓力來源的「兩座大山」,要學會自我減壓和釋放,成績固然重要,但只要我們努力了,結果必然不會差。
  • 孩子做事懶散不專注,家長要巧用「閾限法」,讓孩子集中注意力
    2、 家長忽視孩子的興趣孩子對某件事沒有興趣,自然不會用心做,家長日常不注重對孩子的興趣培養,孩子的專注力怎麼會高,所以家長一定要多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然後鼓勵孩子多主動探索研究,這個過程無疑能提高孩子的專注力。
  • 如何毀掉一個孩子的專注力?說這5句話就夠了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如果孩子遇到了困難,但能自己解決,就沒有介入的必要。如果孩子情緒煩躁,可以給予適當幫助。2.施加壓力:磨磨蹭蹭,你怎麼回事?有些家長會不斷催促孩子,但催促行為很容易讓孩子產生緊張厭煩心理,做事時更難集中精神。3.頻繁打斷:歇一會,喝口水。
  • 孩子一二年級成績很好,三年級卻一落千丈,超前教育真是主因嗎?
    許多孩子一二年級的成績排在班級前十,但是在上三年級後成績迅速下滑,家長們百思不得其解。明明上小學前為孩子報了很多「超前班、幼小銜接班」,可為什麼孩子的成績突然下降,還追上不去了呢?
  • 孩子專注力缺失?利用「路徑依賴理論」,提升孩子的「專注力」
    其實,我們都懂一個道理,就是「貪多嚼不爛」,如果真的喜歡一個職業就應該「一個猛子紮下去」就要有不幹出點成績來絕不回頭的覺悟。用理論來說也就是「路徑依賴理論」。 可是,不等兩天我上班的路上看到了她正在訓斥自己的女兒,女兒低著頭不敢說話,可是眼淚卻是大滴地落下來。我忙上前詢問原因,看到我王女士也很驚訝,和我說了詳細經過。 原來孩子的老師給她打電話,說孩子上課注意力非常不集中,常常不知道在想什麼,希望小王在家裡多關注孩子。
  • 如何毀掉一個孩子的專注力?說這5句話就夠了!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那如果急著出門,一定要打斷孩子怎麼辦?可以嘗試「定時呼喚」: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孩子的專注力跟大腦發育有關,隨年齡增長,每年大致提高2~5分鐘。比如,2歲4~10分鐘,3歲6~15分鐘,4歲8~20分鐘,5歲10~25分鐘。
  • 睡前常對娃做這件「小事」,孩子專注力一天比一天好,聽課更認真
    這些都是孩子專注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現。為什麼孩子的專注力會這麼差?首先,家長要明白一件事,孩子的專注力並不是天生的。剛出生的孩子都是無意注意,這時大腦和神經系統的發育還不完善,神經系統不能很好地控制大腦興奮和抑制的過程,興奮和抑制失衡,孩子的自制力就很差。
  • Gymbo早教 ▍「我家孩子專注力可好了!動畫片一看就倆小時!」
    和【主動注意】不同,【被動注意】是不需要我們任何努力,被吸引的注意力。例如孩子看動畫片、成人刷抖音,我們不需要用意志力去控制自己努力,就這麼自然而然的發生了。在這裡要說的是,在0-2歲這個發展解決,被動注意是注意的主要方式。
  • 上課總開小差,怎麼幫孩子提高專注力?了解下「路徑依賴理論」
    晚飯的時候,張姐特意觀察了下孩子,發現孩子吃飯的時候也很容易被周圍的環境刺激所吸引,比如說會邊吃邊看動畫片。晚飯過後孩子開始寫作業,此前張姐一直是讓孩子自己做作業,孩子每天都要寫到很晚,張姐還以為是孩子的作業多,可是仔細觀察後卻發現孩子寫作業的時候注意力很不集中,寫寫玩玩的狀態很浪費時間。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到底要怎樣進行幹預呢?張姐有些摸不著頭腦了。
  • 媽媽抱怨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神經心理學:是大腦缺乏結構化訓練
    沒一會兒就收到了豆豆媽媽的語音消息:「我真是受不了,我娃的怎麼注意力這麼不集中呢。吃飯走神,刷牙走神,每天早晨光弄她就得兩個小時!」「我家情況也差不多,孩子們都這樣。」我回復道。「那你咋不生氣呢?但如果父母不理解孩子的行為,每次都採用大吼大叫的管教方式,反而會給孩子帶來傷害。什麼是「注意」每當看到孩子磨蹭,走神,父母都會忍不住一頓教育。這種情況不只出現在三四歲孩子的身上,上學後的孩子表現得更為明顯。閨蜜說:「我娃二年級,一篇20分鐘就能寫完的試卷,她能寫兩個小時。
  • 25省46名「高考狀元」成長揭秘——從小成績優秀,靠的就是專注力
    上學前,孩子可愛、活潑、乖巧、機靈,上學以後就變成了「笨蛋」,媽媽整晚整晚的輔導作業,爸爸三天兩頭被叫到學校,家長會上不敢抬頭吭聲,都是因為孩子的學習成績不理想。可還有一種孩子被稱作「別人家的孩子」,從小就成績優異,還特別懂禮貌。家長們羨慕的同時,也模仿學霸孩子的教育方式,尤其是每年的高考學霸狀元,連筆記都被高價買走了。
  • 睡前常對孩子做這件「小事」,娃不僅專注力強,還一天比一天聰明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家長是否有這樣的煩惱,孩子無法專注做好一件事,常常只有3分鐘熱度,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注意力不集中」。孩子入學之後,父母會越來越關注「專注力」這件事情,但專注力問題,早在學齡之前就已經埋下了伏筆!所以培養好孩子專注力就變得至關重要。
  • 孩子專注力不高怎麼辦?借用「心流狀態」,幫孩子提高專注力
    對於孩子來說,他們之所以會缺乏專注力,主要有三大原因:父母陪伴方式的影響專注力是持續不間斷的過程,因此孩子在專注的時候是不希望別人來打擾自己的。但有些父母在孩子小時候選擇了錯誤的陪伴方式,導致孩子的專注力有所破壞,因此孩子就變得專注力不高。很多時候孩子正在專心畫畫的時候,父母突然的互動提問都會讓孩子感覺到疑惑,讓孩子的專注力被打斷,等到孩子想要再進入專注世界就很難了。
  • 拉開孩子間差距的並非智商,專注力才是孩子成敗的關鍵「籌碼」
    拉開孩子間差距的真正原因不是智商,缺失專注力才更為「致命」眾所周知,孩子的智商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父母的基因,但是我們大部分人的智商是符合正態分布曲線的,也就是說大部分人的智商水平是在一個層次,孩子的智商也都不相上下,成績不好不能完全歸咎於孩子與別人智商有差距,從而把這當作唯一藉口。
  • 李玫瑾:3-6歲是右腦開發的黃金期,3種方法,給娃一個超強右腦
    中國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在教育孩子這一領域有著獨到的見解。李玫瑾教授直言:3-6歲是右腦開發的黃金期,3種方法,給孩子一個超強右腦!為什麼要開發右腦?1、智力發育的需要從小開發右腦與孩子發展智力之間的關係非常緊密,大腦的思維想像力要遠高於語言表達的速度,我們在面對一件事或與人交流時,頭腦會先形成初步的擬態思維,然後通過記憶神經元電波進行轉化進行語言表達,右腦發育好的孩子在人際交往這方面會更如魚得水。
  • 李玫瑾:孩子學習總「三分鐘」熱度?培養專注力,試試這3個方法
    可以說只要是能夠提升孩子學習成績的辦法,家長都會義不容辭的做,但是即便這樣有很多孩子的學習成績還是很一般,每次考試都在平均分間遊蕩。要說孩子為什麼學習成績差,多半是孩子的專注力出現了問題。試想一下,你家孩子在學習時,是不是有溜號的情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