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孩子一二年級的成績排在班級前十,但是在上三年級後成績迅速下滑,家長們百思不得其解。明明上小學前為孩子報了很多「超前班、幼小銜接班」,可為什麼孩子的成績突然下降,還追上不去了呢?
「超前教育」帶來的影響
1. 背得好不代表成績好
很多家長讓孩子二三歲的時候就開始背古詩、算法口訣、英語單詞,這些內容對一個剛學會說話的孩子是無法理解的,所以孩子只能死記硬背。
現在的「超前班」多數是讓孩子去記憶一些公式、語句、單詞等。
他們只負責灌輸給孩子知識積累,卻沒有教會孩子如何去運用這些知識,孩子對知識沒有明確的概念。
一二年級孩子的考試多是以各類基礎知識的記憶為主,背得快的孩子可能會在這兩年中成績比較高。但等上了三年級,科目變得複雜,且知識內容以理解為主、死記硬背為輔,只會背不會思考的孩子就慢慢跟不上了。
也就出現了成績上的「三年級掉隊」。
2. 課堂走神理解跟不上
很多孩子在上完「超前班」一類的補習班後,對於一二年級的知識已經有了認識,年齡小的孩子對學過的知識再學一遍會感到厭煩,這就會出現上課走神的現象頻發。而且多數的超前班只負責孩子背下來,而不管孩子是否理解。
單以語文為例,從三年級開始,課文的閱讀理解就不再是簡單的「回原文找原話」了,而是從一段話中提取問題的關鍵,這就需要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了。
3. 思維缺失孩子更跟不上
數學在孩子升到三年級後,就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了。
一二年級以四則簡單運算為主,但三年級的數學就會加入應用類問題。
這種綜合性高的數學問題不僅僅只考驗孩子的運算能力,更是考驗孩子的數學思維。而數學思維包括數理關係、幾何關係、空間關係、分析題乾等方面。如果孩子只會簡單的運算,那麼經歷「超前班」的孩子對比其他孩子沒有任何競爭優勢。
當孩子看到這類綜合性的題目,或者是稍微拐下彎的題目,他們都會「見題傻眼」。
家長如何打好孩子的小學基礎?
1. 關注孩子的興趣
現在的家長為孩子報很多興趣班,但他們忽略了孩子自身對這些興趣班的感受,孩子也很容易出現畏難情緒。
所以家長要以孩子為主,多關注他的興趣愛好,根據孩子的意願去報班。
這樣一來孩子的興趣上來了,學習效率也會隨之上升。父母也要多關注孩子的學習情況,不要只關注考試成績。
2. 幫助孩子養成閱讀習慣
孩子在一二年級時語文作文頂多一個「看圖說事」。
但這不是真正的作文,更不能體現出孩子的閱讀積累和思想深淺。
所以家長要多為孩子準備一些文學名著,幫助孩子拓展閱讀面,閱讀量的提高可以幫助孩子增加閱讀理解能力。
3. 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家長不要在孩子看書、寫作業的時候去打擾他們。儘量減少打擾孩子的次數,讓孩子保持一個高度專注的狀態。
讓孩子養成大聲朗讀的習慣,因為大聲朗讀會讓大腦高度集中於所讀內容,進而提高孩子的專注力。除了這種方法,家長也可以為孩子準備積木、拼圖、迷宮解密類的益智玩具,讓他長時間保持專注狀態。
給孩子玩專注力遊戲,是我鍛鍊孩子專注力的主要方式之一。遊戲的難度要循序漸進,既要能提升孩子的專注力,同時也要注意與生活常識、認知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