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二年級成績很好,三年級卻一落千丈,超前教育真是主因嗎?

2021-01-21 騰訊網

許多孩子一二年級的成績排在班級前十,但是在上三年級後成績迅速下滑,家長們百思不得其解。明明上小學前為孩子報了很多「超前班、幼小銜接班」,可為什麼孩子的成績突然下降,還追上不去了呢?

「超前教育」帶來的影響

1. 背得好不代表成績好

很多家長讓孩子二三歲的時候就開始背古詩、算法口訣、英語單詞,這些內容對一個剛學會說話的孩子是無法理解的,所以孩子只能死記硬背。

現在的「超前班」多數是讓孩子去記憶一些公式、語句、單詞等。

他們只負責灌輸給孩子知識積累,卻沒有教會孩子如何去運用這些知識,孩子對知識沒有明確的概念。

一二年級孩子的考試多是以各類基礎知識的記憶為主,背得快的孩子可能會在這兩年中成績比較高。但等上了三年級,科目變得複雜,且知識內容以理解為主、死記硬背為輔,只會背不會思考的孩子就慢慢跟不上了。

也就出現了成績上的「三年級掉隊」。

2. 課堂走神理解跟不上

很多孩子在上完「超前班」一類的補習班後,對於一二年級的知識已經有了認識,年齡小的孩子對學過的知識再學一遍會感到厭煩,這就會出現上課走神的現象頻發。而且多數的超前班只負責孩子背下來,而不管孩子是否理解。

單以語文為例,從三年級開始,課文的閱讀理解就不再是簡單的「回原文找原話」了,而是從一段話中提取問題的關鍵,這就需要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了。

3. 思維缺失孩子更跟不上

數學在孩子升到三年級後,就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了。

一二年級以四則簡單運算為主,但三年級的數學就會加入應用類問題。

這種綜合性高的數學問題不僅僅只考驗孩子的運算能力,更是考驗孩子的數學思維。而數學思維包括數理關係、幾何關係、空間關係、分析題乾等方面。如果孩子只會簡單的運算,那麼經歷「超前班」的孩子對比其他孩子沒有任何競爭優勢。

當孩子看到這類綜合性的題目,或者是稍微拐下彎的題目,他們都會「見題傻眼」。

家長如何打好孩子的小學基礎?

1. 關注孩子的興趣

現在的家長為孩子報很多興趣班,但他們忽略了孩子自身對這些興趣班的感受,孩子也很容易出現畏難情緒。

所以家長要以孩子為主,多關注他的興趣愛好,根據孩子的意願去報班。

這樣一來孩子的興趣上來了,學習效率也會隨之上升。父母也要多關注孩子的學習情況,不要只關注考試成績。

2. 幫助孩子養成閱讀習慣

孩子在一二年級時語文作文頂多一個「看圖說事」。

但這不是真正的作文,更不能體現出孩子的閱讀積累和思想深淺。

所以家長要多為孩子準備一些文學名著,幫助孩子拓展閱讀面,閱讀量的提高可以幫助孩子增加閱讀理解能力。

3. 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家長不要在孩子看書、寫作業的時候去打擾他們。儘量減少打擾孩子的次數,讓孩子保持一個高度專注的狀態。

讓孩子養成大聲朗讀的習慣,因為大聲朗讀會讓大腦高度集中於所讀內容,進而提高孩子的專注力。除了這種方法,家長也可以為孩子準備積木、拼圖、迷宮解密類的益智玩具,讓他長時間保持專注狀態。

給孩子玩專注力遊戲,是我鍛鍊孩子專注力的主要方式之一。遊戲的難度要循序漸進,既要能提升孩子的專注力,同時也要注意與生活常識、認知結合。

相關焦點

  • 幼兒園超前教育的危害,是否會在孩子三年級後全面爆發
    因為對3到6歲的孩子來說,遊戲是他們主要的生活內容。孩子在遊戲當中可以學會很多的技能,並且懂得如何與人進行社會交往。超前教育是指提前教孩子超過他們智力水平的知識。比如教大班的孩子學習拼音。對一個六歲的孩子來說,學拼音是比較難的。很多老師在教孩子拼音時,都是以灌輸為主。這樣就會使孩子產生厭學的心理。
  • 資深教育專家:以下孩子最容易被「三年級效應」盯上,父母要警醒
    可是你知道嗎?現在優秀不代表一直優秀,因為還有個詞叫做「三年級效應」。「三年級效應」指的是孩子在小學一二年級成績優秀,到了三年級卻開始成績大滑坡,以後越來越不如以前。相信每個家長都不願意自家娃有這樣的情況。
  • 什麼是可怕的「三年級現象」?該如何避免?這些關鍵點要記牢
    文|娟娟lu教育「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隨著家長對孩子教育的重視成都越來越好,也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很多家長從幼兒園開始,便開始對孩子進行「超前教育」,是孩子在進去小學的時候可以名列前茅。這下航航的父母著急了,聯繫了班主任,班主任告訴航航的父母,這是明顯的「三年級現象」,如果不及時幫助航航改正,孩子很可能在三年級這個分水嶺,與其他同學產生差距。通過以上案例我們發現了一個關鍵點,就是「三年級現象」,在小學階段的教育中,一直存在這樣一句言語:「一二年級相差不大,三四年級兩極分化,五六年級天上地下」。
  • 你的孩子成績很好,也許是假象,為什麼說小學成績有水分?
    我說:你兒子剛上一年級,真不好把脈,你也看見了,其他孩子成績也不賴,而且,很多孩子一二年級時成績很好,三四年級,或者五六年級,還有的晚一點的,初中開始就成績下降很厲害了。雖然這真實情況有點令同學鬱悶,但是我還是希望他不要盲目樂觀,畢竟,以後的升學成績也需要實打實的。
  • 超前教育危害,三年級爆發
    因為家長有高學歷,好的家庭條件才會有更大的能力為孩子提供學習的條件和資源。平時在家裡,家長也能在精神上影響孩子主動學習,給他們正面的鼓勵和支持,這才是一個孩子最需要的,也是給孩子最好的起跑線條件。當然,不是說只有學歷高家庭條件好的才能給孩子提供好的起跑線,家庭條件不好的、父母學歷不高的也能用言傳身教的方式教導孩子的「自主學習」意識。
  • 全國特級教師王崧舟:小學一二年級不狠抓,三四年級拉開差距
    教育界有句諺語:一二年級相差不大,三四年級兩極分化,五六年級天上地下!孩子上一二年級的時候,總有家長認為孩子隨隨便便就能拿滿分,讓他自己學就行了,根本不用管。結果等到孩子上三年級,成績差距和班裡的同學出現斷層的時候,開始著急了。
  • 一二年級學生該不該上英語輔導班?不能輸在起跑線?
    今年9月份開始,市中區小學一年級新生不再開設英語課程,將從小學三年級開始「零起點」開設英語課。之前一二年級已經開課的,不會叫停。新生家長擔心這一政策影響孩子英語學習,不少家長開始為孩子報名英語輔導班,一二年級學生該不該上英語輔導班?
  • 小學1年級到6年級,孩子考多少分才算是優秀呢?
    成績直接反應了一個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情況,都說分數是孩子的命根,孩子考多少分也是家長最在意、最頭疼的一件事情了。現在的教育水平比以前已經提高了不少,那麼孩子在小學的時候每個階段考多少分才屬於優秀?這篇文章詳細為你解答!
  • 你家孩子在上三年級嗎?這道坎,這樣跨過對孩子的學習幫助最大
    經常聽家長說,孩子一二年級時成績還不錯,基本都能考90多分甚至滿分。可是到了三年級以後,成績直線下降,平時總考七八十分,90分以上都不常見。而且,孩子好像越大越不讓人省心,學習上的問題層出不窮,各種壞習慣、不良言行,也逐漸增加。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小學二年級:奧數思維拓展訓練100題,從小給孩子練,數學考100
    小學階段的學習難度雖然不大,但是就數學學科而言,一定要加強孩子奧數思維的培養和訓練,因為小學階段數學學科的難度是從三年級開始上升的,而小學一二年級都是一些最為基礎的公式概念。
  • 「等孩子上了三年級,全職媽媽就多了」班主任說出的理由,很真實
    有不少細心的家長會發現,明明一二年級學習成績還可以的孩子,但到了三年級就會出現明顯的滑坡。 所以大家也會說,孩子到了三年級,就好比進入了小學階段的分水嶺,需要父母格外注意。
  • 小學生三年級開始分化,始於學習習慣,差在學習思維
    教育圈流傳著一句話:「一二年級差別不大,三四年級兩極分化,五六年級天上地下。」一二年級知識點少,家長和老師的監督和輔導非常有效,學生平均分在95分以上也是常事;到了三、四年級學生之間開始分化,很多老師把三年級比作一道坎,四年級比作一道坡,三四年級順利度過,以後孩子基本不用太愁了。
  • 小學一二年級英語作文四篇:背會這些作文,孩子英語得高分很容易
    英語學科是我們高考的重點學科,在前10多年學英語都是從初一才開始,從ABC一點一點進行,實際上是錯過了孩子學習語言的最佳時期,好在目前很多省市的農村都已經從小學三年級開始開設英語課,發達的地區學前班就已經開始讓孩子說簡單的英語對話了,小學低年級階段可以有意識地讓孩子多級多背一些英語作文,為以後的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
  • 教育部:幼兒園「小學化」必須停止,超前教育的危害到二年級爆發
    驚嚇過度地汛汛已經喊不出聲音,後面跟著趕來地汛汛奶奶衝著女婿喊道:「不會就好好教,你們都顧著玩手機不去教,那他能學會嗎?你要再打孩子一次,就先打我。」這時旁邊圍觀的鄰居都勸著,孩子不要打太狠了,這樣他學不進去的。
  • 期末臨近,一二年級小學生該如何進行數學複習?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可是我們最近會發現越臨近寒假,我們的小朋友越是忙碌,時不時的單元測試,綜合測試,各種分數漫天飛舞,家長朋友們也越是焦心,看著孩子們這次高分,下次退步的不穩定發揮也是心力憔悴,老師也越是緊張,畢竟帶了一學期的孩子馬上要出成績了,能不能交出一份理想的成績單對於老師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畢竟這將是自己一學期努力工作最終的成果展現,關係到學校對她的認可,家長對她的認可!
  • 「小學三年級現象」引共鳴 學生開始讓人費心
    一篇關於「三年級現象」的文章,最近在錢報教育微信「升學寶」上發表後,引發了很多家長的共鳴,點擊率迅速上10萬+。在評論平臺上,家長的留言也很熱鬧:  「我家孩子也有以上情況,更頭疼的是作業拖拉思想不集中,沒有緊迫感。具體要怎麼做?」
  • 「三年級現象」的原因是什麼?日本腦科醫生給出了這樣的解釋
    關於孩子的教育,有些問題被家長視為「心腹大患」,卻被另一部分家長不以為然,而「三年級現象」就是其中比較典型的代表,所謂「三年級現象」就是說孩子的成績很可能在三年級的時候出現巨大的分化,簡有些人甚至還總結出了順口溜調侃道:
  • 孩子學習過程中一個關鍵期二個轉折點,抓好了,根本不必操心成績
    在孩子基礎教育過程中,即小學和初中階段,關鍵期就是那幾個有限的時間點。只要我們老師和家長配合好、抓得住,孩子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成績一定不用我們多操心。抓好一個關鍵期二個轉折點,老師和家長的春天就會到來了,而孩子們的學習生活也會變得幸福多多,快樂滿滿。事半功倍,皆大歡喜。一個關鍵期,就是指小學一二年級。
  • 「青蛙吃蜻蜓嗎?」二年級孩子的提問,讓老師汗顏,真是不學不行
    對於「終身成長」這個概念,或許很多人只是停留在表層中,認為學習只是階段性的事情,但一位小學語文老師的經歷告訴你:如果你不學習,可能連一個二年級的學生都比不了。「青蛙吃蜻蜓嗎?」二年級孩子的提問,讓老師汗顏前段時間在網上看到一個故事,一位小學語文老師要求孩子們用「一邊……一邊……」造句。其中有個同學的造句是「青蛙一邊跳,一邊吃蜻蜓」。
  • 一二年級語文:一首有趣的標點符號兒歌,孩子看後過目不忘
    一二年級語文:一首有趣的標點符號兒歌,孩子看後過目不忘很多一二年級的孩子在寫看圖寫話的時候,標點符號的運用不好,不是逗號就是句號,或者一篇作文完全沒有標點符號,即使老師和家長都反覆強調標點符號問題,孩子也掌握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