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孩子在上三年級嗎?這道坎,這樣跨過對孩子的學習幫助最大

2020-12-06 小燦親子教育

經常聽家長說,孩子一二年級時成績還不錯,基本都能考90多分甚至滿分。可是到了三年級以後,成績直線下降,平時總考七八十分,90分以上都不常見。

而且,孩子好像越大越不讓人省心,學習上的問題層出不窮,各種壞習慣、不良言行,也逐漸增加。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老師及教育專家對此的解釋是,三年級是道坎,如果家長不重視這個問題,到了四五年級,孩子的成績就容易出現滑坡。

為什麼三年級是道坎?

這和孩子學習的科目內容息息相關,最根本的原因是,三年級的語文、數學、英語等學科的學習難度提高了,下面以具體學科為例進行說明。

語文:一二年級時,孩子的主要學習任務是掌握拼音、識字、寫字、閱讀、看圖寫話,其中對孩子來說比較難的看圖寫話,也只是簡單地運用學到的詞語、標點等寫出幾句話而已。

但是到了三年級,孩子要獨立識字、積累大量詞彙、深層理解課文及讀物內容,甚至要進行大量背誦。而成段或成篇的寫作,更是要求孩子具有很強的邏輯思維、語言組織、表達方式等能力

對比之下,我們很容易發現,三年級及以後的四五六年級,在語文科目上對孩子的要求提高了很大的層次。

數學:一二年級時,孩子需要學習的是相對簡單的數學關係、基本的加減乘除等,解決的只是簡單的數學問題,運算步驟也只是1~2步。

但是到了三年級,孩子接觸的數學關係和計算變得複雜起來,運算步驟增加不說,還涉及到括號等的運用。與此同時,題目的理解成本增加,對孩子的邏輯思維也是很大的考驗。

英語:一二年級時,一些地區的小學並沒有開設英語課程。即使有英語課,課上的要求也不高。與書寫相比,更多的是用遊戲和繪本的方式培養孩子的口語和聽力。與其說是學英語,或者說是老師帶著孩子「玩」英語,為以後學好英語做準備。

但是到了三年級,對孩子的要求不再是說出一些常用單詞、幾句簡單的問候語了。此時,孩子開始正規接觸英文的書寫、背誦、閱讀、語法等,而且要求也比較高。比如閱讀整篇課文,用語法進行造句等。

可以想像,如果只是增加了一門功課的難度,孩子還好應對。但如果三門功課同時增加難度,孩子又沒有提前做好準備,那應付起來可就不容易了。而且有些地區的小學從三年級開始,還增加了其他課程,比如科學,也是需要參加考試的科目。

從這個意義上來看,三年級的學習是我們家長一定要重視的,但是如果只重視三年級遠遠不夠。對於孩子而言,每個階段都很重要,我們要做的是,幫助孩子把握好,並取得好成績。

具體要怎麼做呢?

一二年級把重心放在培養習慣上

好的學習習慣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二年級沒有養成好習慣,即使成績不錯,到了三四年級也不免會出現滑坡的情況。

在所有學習習慣中,與學科內容相關,且需要重點培養的兩種底層習慣是——閱讀習慣和聽說習慣。

培養好閱讀習慣,孩子能獲得理解各科知識的基本功;養成聽說習慣,孩子能善於聽講和輸出自己的理解,更促進知識的吸收。

培養閱讀習慣

一是讓孩子看他想看的書。有些家長在為孩子選書時,要麼選一些具有教育意義的圖書,結果導致愉快的親子閱讀變成了說教;要麼選一些老掉牙的經典故事書,導致孩子一點不感興趣,最後束之高閣。

閱讀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在一開始,最好給孩子提供他想看的書。但是閱讀不可能只看自己想接觸的內容,我們可以慢慢加入一些孩子沒有接觸過、或者興趣不大的書。

這樣既能不破壞孩子的閱讀興趣,又能增加孩子的興趣點,擴大閱讀範圍,為孩子以後的自主閱讀打好基礎。

二是重視生字的學習和理解。不論中文還是英文,孩子都是剛開始接觸,肯定會有不認識的字或單詞,這是學習的好機會,一定要抓住。

有些家長以為,只要讓孩子知道,生字詞念什麼就可以了。不,這樣遠遠不夠,還需要讓孩子明白是什麼意思、可以組成什麼樣的詞語、如何應用等。

這樣做好像很麻煩,但孩子的收穫可不僅僅是認識了幾個生字詞,還能促進孩子對語言的理解與運用。

培養聽說習慣

所謂培養聽說習慣,表面上看是培養孩子的口語表達和聽力,但實際上對孩子的聽講、理解、輸出能力幫助更大。而且,這和孩子是不是已經開始學習英語了並沒有關係,低年級時強調在語文方面的應用。

具體怎麼做呢?有一個方法特別推薦,分為4個步驟,即聽——說——聽——說。

聽:一開始時,可以每天固定用5分鐘的時間,讓孩子聽故事,或者看一些敘事類的電視節目。一段時間後,可以增加至10~15分鐘。說:讓孩子複述自己聽到或者看到的內容,家長只負責聽和錄音。聽:等到孩子全部複述完之後,就把錄音放出來,提醒孩子認真聽。說:聽完之後,讓孩子說說自己複述得如何?是否有改進的空間?經過一兩個月的訓練,我們就會發現,孩子的語言發展能力有了很大的進步。這樣做,也是為了讓孩子看到自己的進步和成長。

三年級重在培養思考能力

上了三年級,老師對於孩子的學習速度和效果都有了新的要求,想要又快又好地完成學習任務,就需要有好的思考能力做基礎。而培養思考能力,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

第一,不急著下筆,鼓勵孩子先進行思考

上了三年級,孩子會感覺到「時間緊,任務重」的壓力,因為「快」和「好」對孩子來說是特別高的要求,所以孩子可能會陷入虎頭蛇尾、只求快不求好的誤區中。

所以,我們要鼓勵孩子先思考再下筆。

比如,孩子在做閱讀題時,可以提醒孩子思考:這段話主要講述了什麼內容?有哪些問題在原文中能找到答案?對於發散題是如何思考的?

等孩子思考清楚這些問題後,再下筆,速度和質量都會有所提升。

第二,以教為學,了解孩子的思考過程

作為家長,我們都很關心孩子有沒有掌握所學的知識。考試雖然是一個很好的手段,但間隔時間長,無法讓我們獲得即時反饋。此時,以教為學就是代替考試,幫助了解孩子掌握情況及思考過程的好方法。

具體怎麼做呢?就是角色互換,家長當學生,孩子當老師,為家長講解自己學習的內容。這個過程既能幫助孩子加深理解和記憶,也能讓家長了解孩子的思維。

當然,由於孩子思維的局限性,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一些思維漏洞。此時不要去評判孩子,而要想辦法和孩子一起補上。

四五六年級激發孩子的內動力

如果進入小學後的前三年做好了準備,順利度過三年級這道坎,接下來三年的學習,就會變得比較順利了;如果被卡住了,出現成績退步的情況,怎麼辦?

此時,家長需要重點做的,不是給孩子補課,讓孩子補齊落下的內容,這樣做效果不明顯,還容易讓孩子產生厭學心理。是要激發孩子的內動力,因為只有內動力才能讓孩子在各種學習困難中堅持努力。

內動力雖然只有孩子自己能給予自己,但我們可以通過一些外部的幫助,讓孩子儘快獲得內動力。具體要怎麼做呢?

首先,可以將學習任務分解成一個個小步驟,保證每一個步驟孩子都能順利完成,這種成功的體驗能激發孩子的成就感。其次,可以多稱讚孩子的小進步,用具體而明確的語言描述孩子進步在哪裡,並認可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做出的努力。

對於沒有做好準備的家長和孩子來說,三年級是道坎。可如果孩子做好了準備呢?那三年級就成了孩子進一步成長的墊腳石。

希望在家長的幫助下,孩子能在低年級打好基礎,在三年級提升思維,在高年級成績不僅不滑坡,還越來越好。

相關焦點

  • 三年級現象太可怕,家長一定要重視起來!它是道坎!
    答案不是初一,也不是大四,而是小學三年級。 作為家長,往往有這樣的困惑:二年級,孩子能考90多分甚至滿分,怎麼到了三年級就總考7、80分了呢?而且,孩子從三年級開始還變得更讓人費心:壞習慣增多了、膽敢和大人頂嘴了…… 「三年級是道坎兒」,這句話在家長、老師中廣為流傳,那麼,三年級孩子發生了哪些變化呢?
  • 三年級上冊數學:100道經典奧數題匯總
    孩子後期的學習成績與學習興趣,都有小學階段的學習有很大的關係。很多家長反映,孩子學習成績挺好的,到了初中成績就開始慢慢下滑,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最重要的是思維方式和學習習慣的影響,小學階段的內容普遍都比較簡單,對孩子思維能力要求也不高,可以到了初高中階段,不僅僅是掌握書本上的知識那麼簡單,對孩子的思維能力也有很大的考驗,面對這突如其來的挑戰,很多思維能力較差的同學們就慢慢敗下陣來,成績也落後了。
  • 小學生三年級開始分化,始於學習習慣,差在學習思維
    教育圈流傳著一句話:「一二年級差別不大,三四年級兩極分化,五六年級天上地下。」一二年級知識點少,家長和老師的監督和輔導非常有效,學生平均分在95分以上也是常事;到了三、四年級學生之間開始分化,很多老師把三年級比作一道坎,四年級比作一道坡,三四年級順利度過,以後孩子基本不用太愁了。
  • 3道三年級除法奧數題,家長:題難,不會!
    長達40天的暑假裡,家長們也要幫孩子制定一份學習計劃,千萬不可對孩子放任自流,不能因為是假期就生活毫無規律、自由散漫。其實假期當中,幫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利大於弊。尤其是數學學習,可以多找一些奧數題,讓孩子們做一做,培養數學思維,提高興趣,都不錯。
  • 三年級數學期末測試卷,5道難題,你能考90分嗎
    三年級上冊數學學習,再剩下一個單元就結束了。 回顧整個學期,三年級小同學學習了許多數學知識,從最難的分數,到長度質量單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多位數乘法……這些新知識,都有一定難度。
  • 12月份,鴻運當頭的生肖,跨過一道坎,前途一片光明
    12月份大運當頭的生肖朋友,跨過了這道坎,前途一片光明。在鴻運當頭的四個朋友中,誰將成為朋友?那麼這個坎是什麼呢?咱們一起去看看吧。生肖虎:春暖花開的12月,屬虎的朋友們在貴人的幫助下,運勢順利,財源滾滾,屬虎的朋友們在事業上如魚得水,做事順風順水,求財之路一路順利,收穫頗豐。又是一個轉折點,在屬虎的朋友面前,跨越過去,一路暢通無阻,前程似錦。
  • 如何更好輔導孩子學習一年級數學
    有一次她去幼兒園參加家長開放日活動,看見很多孩子都會積極舉手發言,而自己的女兒把手指放在嘴唇上,誰發言就朝誰看,似乎什麼都不懂,吳教授感到這樣去上小學肯定不行,所以就抓住一切機會讓女兒在玩中學,玩中豐富生活經驗。有一次女兒說想邀請小朋友到家裡來玩,請媽媽幫助打電話。媽媽就說:你自己打。女兒說:我不會,媽媽就馬上抓住這個機會說:媽媽教你。
  • 「三年級現象」的原因是什麼?日本腦科醫生給出了這樣的解釋
    關於孩子的教育,有些問題被家長視為「心腹大患」,卻被另一部分家長不以為然,而「三年級現象」就是其中比較典型的代表,所謂「三年級現象」就是說孩子的成績很可能在三年級的時候出現巨大的分化,簡有些人甚至還總結出了順口溜調侃道:
  • ...一句話道破小學潛規則:四年級是道坎,五年級是個坡,六年級是座峰
    開竅的孩子輕輕鬆鬆不費力氣就能拿到滿分,不開竅的孩子拼命刷題成績也只能不上不下。 於是,很多家長都覺得:數學這事兒拼的是天賦,沒有天賦的孩子學不好數學……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 資深教育專家:以下孩子最容易被「三年級效應」盯上,父母要警醒
    可是你知道嗎?現在優秀不代表一直優秀,因為還有個詞叫做「三年級效應」。「三年級效應」指的是孩子在小學一二年級成績優秀,到了三年級卻開始成績大滑坡,以後越來越不如以前。相信每個家長都不願意自家娃有這樣的情況。
  • 孩子三年級數學每次必錯一道計算題或者填空,怎麼糾正?
    最後提一個非常重要的建議:在你個孩子計時練習的時候不要一次做題太多,比如你準備這次讓孩子做100道題目,那麼你最好分四個計時段,比如每25題為一組,這樣的話孩子四個計時時間總和通常是會比一次做完100題快很多的——孩子是比較希望自己越來越快的,但是如果當他自己也知道這次不會別上次更快的時候,極有可能後面就會放棄的,而分段計時是可以非常好的解決這個問題的。
  • 3年級現象的本質是孩子思維邏輯能力弱,你家書架需要這類繪本
    很多過來人父母都會發現這樣一種現象:孩子在3年級之前閉著眼睛都能考100分,可是到了4年級以後,開始陸陸續續會有一批孩子梯次掉隊。究其本質,還是邏輯思維的地基沒打牢。因為小學四年級之後,小朋友們需要憑藉優秀的邏輯能力才能穩固住自己的「學霸成績」。
  • 【科蒂學習幫】小學3年級再給孩子報名學英語,真的有點晚!
    我就是那個自己孩子三年級才開始學英語的英語老師媽媽。不過,這事兒的確讓我有點慚愧。我之前認為,只要認真上學校的英語課,孩子的英語就可以了。現在才發現,這樣學是遠遠不夠的 ...在女兒跟著學校學英語的過程中,我觀察到了許多當初沒有想到的情況,目前正在努力調整中 ...
  • 右腦發達的孩子有3個特徵,學習不用父母發愁,看看你家娃是嗎?
    「豆寶奶奶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表妹的兒子柚子現在三年級,提起兒子表妹就頭疼,三十個人的班級,柚子每次都在倒數,成績不好就算了,柚子有時候看起來智商也「不太高」,每次輔導他寫作業,明明家長教了好幾遍,到了自己寫的時候還是不會
  • 什麼是可怕的「三年級現象」?該如何避免?這些關鍵點要記牢
    這下航航的父母著急了,聯繫了班主任,班主任告訴航航的父母,這是明顯的「三年級現象」,如果不及時幫助航航改正,孩子很可能在三年級這個分水嶺,與其他同學產生差距。通過以上案例我們發現了一個關鍵點,就是「三年級現象」,在小學階段的教育中,一直存在這樣一句言語:「一二年級相差不大,三四年級兩極分化,五六年級天上地下」。
  • 你家孩子有用「一哭、二鬧、三上吊」要挾方法達到目的嗎?
    躺在病床上給兒子打電話病人的兒子在一所私立學校上高二,離家有六七十公裡,星期天回家後不願意去上學,讓家長給老師請假,家長不願意給請假,在爸媽的壓力下周日下午去了學校,下午五點左右,兒子又來電話,要回家,病人說:「兒子這樣的事已不是三次二次了
  • 小學一年級數學很簡單?看看這4道題,你可能會懷疑自己的智商
    如果你也像我如此無知,認為小學數學一年級的數學題很簡單,那就看看下面這4道題,著實難住了不少家長,看完你以後,你可能會懷疑自己的智商,可能會懷疑自己曾經上的是不是假小學。第3道題下圖是讓孩子根據給出的等式,推論出圖形等於幾。我的第一反應是列方程,我還在那設X和Y呢,但我忽略了這是小學一年級的題啊,方程要等到5年級才可能學到一元一次方程,我們那個年代初中才學。請問不藉助方程你怎麼解出來呢?
  • 家有三個孩子都考上史丹福大學,該如何教育,直言做好這三不要!
    家有三個孩子都考上史丹福大學,該如何教育,直言做好這三不要!史丹福大學是美國知名的高等學府,不僅僅是在美國,在國際上的威望和名聲也是數一數二的。能夠進入這樣的學校學習,對個人的學習素質和後天努力有著極大的要求,所以是很多學生可望而不可及的學校。
  • 學習音樂絕對不能對孩子說的三句話!——你中招了沒
    之前的文章中說過學習樂器最重要的幾個環節在於老師、學生和家長之間,今天我們繼續圍繞家長與孩子的關係來講一下學習音樂的過程中,家長絕對不能和孩子說的三句話!為什麼要培養孩子學習樂器?為了特長,為了愛好為了給孩子從小培養一個好的音樂藝術素養,同時有一個無比重要的因素是——為了培養孩子的自信心,為了給孩子一個發現和成長的過程,如果家長和孩子說:「你演奏的不好聽,不要學了」「你這個聲音太刺耳了,不要練了」。那不但沒有培養了孩子的自信心,反而對孩子的自信是一個極大的打擊。
  • 學生監督班主任學習,發出靈魂拷問:不學習你良心不會痛嗎?
    通常我們看到的社會新聞都是班主任因半夜監督學生學習和寫作業引家長不滿或被學生舉報等而無奈,而今天我看到了一則新聞,學生監督班主任學習,還發出了靈魂質問:不學習不背單詞,你良心不會痛嗎?這是發生在杭州錢塘實驗小學二年級學生石頭和班主任金老師之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