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三年級開始分化,始於學習習慣,差在學習思維

2020-12-02 沈不語的教育故事

教育圈流傳著一句話:「一二年級差別不大,三四年級兩極分化,五六年級天上地下。」一二年級知識點少,家長和老師的監督和輔導非常有效,學生平均分在95分以上也是常事;到了三、四年級學生之間開始分化,很多老師把三年級比作一道坎,四年級比作一道坡,三四年級順利度過,以後孩子基本不用太愁了。

出現這樣的情況,一方面是因為孩子到了8、9歲的年紀,不再完全信奉或者屈從與家長的權威,而是進入自主期,父母的話不會無條件服從,開始在意自己的想法,會對父母耳提面命,不斷嘮叨的管理方式感到反感,甚至與父母產生矛盾,體會不到學習的樂趣,進而失去學習的興趣,學習成績隨著學習狀態下滑。

這時候父母也應該及時調整自己的教育方式,給孩子一定的時間和自由,積極發現孩子的進步和優點,以鼓勵的方式為主,注重孩子的想法,傾聽孩子的表達,培養平等良好的親子關係,增加孩子對父母的信任感。

三四年級出現分化的另一個原因,還在於知識點的增多和學習難度的增加。一二年級的時候,不少孩子有提前學習的基礎,掌握有限的知識點並不困難,但是到了三年級,英語進入課堂,語文閱讀和寫作要求提高,數學不再僅僅是相對簡單的加減乘除,題目開始變得複雜,對數學思維的要求不斷提高,僅僅依靠計算已經不能很好地解決數學問題。

近日,一位家長就分享了一道三年級的數學題,要求圖中影音部分長方形的周長,由於給出的條件較少,家長拿到題目也找不到頭緒,所以向大家求助。這道題目本身不難,重點考察的就是觀察能力和數學思維。

如果能列方程,這道題很容易講明白,從圖中可以看出,大正方形的邊長等於7減去陰影部分長方形的寬再加上5,假設陰影部分長方形的寬為X,就可以列出等式:

(7-X+5)*2+2X=24

也就是說,陰影部分的周長等於24分米。但是三年級學生應該還沒有傑出到方程的概念,只能用加減乘除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在已知條件有限的情況下,想要分別求出陰影部分的長和寬顯然難度很高,不過通過觀察可以發現,陰影部分長方形的長等於大正方形的邊長,它的寬正好等於7加5減去正方形的邊長,換一個說法就是陰影部分長方形的長加寬的長度等於7加5,所以長方形的周長就等於(7+5)*2=24(分米)。這樣用整體計算的方法代替了更為複雜的方程式,既簡單又快捷。

從計算的角度來說,這道題一點也不難,只要掌握了加減乘除規則的小學生都能算出來。難點是如何理清楚幾個數據之間的邏輯關係,把算式列出來。這實際上就是對數學思維的考察,不同的學生之間,這方面的差別還是非常明顯的。

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張梅玲教授說:數學學習不可早,數學思維啟蒙不可晚。三年級正是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關鍵階段,關鍵是要引導孩子找到隱藏在題目中的關鍵信息,提出解題思路,在不斷的探索中找到學習數學的樂趣,這樣才能增強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不然就容易在一開始就因為感到困難,失去了學習數學的動力。

劉燻宇先生的數學三書大家已經非常熟悉,在這裡還是要再次給大家推薦,這套書的顯著特點深挖數學的內在趣味,通過輕鬆活潑的方式將深奧難解的數學題變成趣味豐富,讓人愛讀的文字,適用於小學生啟發興趣,中學生掌握方法。既可以作為課外的學習資料,也可以作為今後興趣拓展的啟蒙書。豐子愷先生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以前有這樣的數學書,也許我不會拋荒數學。他說的數學書,就是數學大師劉燻宇先生編撰的給孩子的數學三書。

楊振寧、華羅庚、谷超豪、齊有民、等不同領域的大家都曾受到這本書的影響並予以誇讚,喜歡的朋友可以通過上面的連結選擇。

相關焦點

  • 「三年級現象」的原因是什麼?日本腦科醫生給出了這樣的解釋
    關於孩子的教育,有些問題被家長視為「心腹大患」,卻被另一部分家長不以為然,而「三年級現象」就是其中比較典型的代表,所謂「三年級現象」就是說孩子的成績很可能在三年級的時候出現巨大的分化,簡有些人甚至還總結出了順口溜調侃道:
  • 小學數學各年級學習規劃以及重點
    對於小學生來說,各個年級數學學習重點和要求是不一樣的。 一、二年級又稱小低年級。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計算是關鍵,除了知識類的學習,興趣也十分重要更注重的是學習習慣的養成。要懂得學會預習和複習、書寫也要規範,需要多練習口算;三、四年級又稱小中年級。
  • 給孩子學習的動力從培養良好的習慣開始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幼兒園生活>園內生活>正文給孩子學習的動力從培養良好的習慣開始 2011-08-17 17:35 來源:新浪博客
  • 小學生學習珠心算竟然有這麼多好處!
    現在,在中國的小學生們,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就接觸到了數學。有一些學校,在小學生進入一年級之後,還開展了珠心算的學習。其實,學習珠心算有很多好處,對於小學生來說,珠心算是學習數學的一個基礎。興趣是小學生學習最好額老師,也是能夠激發出小學生學習的熱情。當一個孩子,從幼兒園升入小學學習的時候,一開始可能很難適應以學習為主的環境中,在上數學課的時候,可能會感到枯燥。但是,當這個孩子看到了算盤的時候,他就會覺得這是一款玩具,能夠一邊學習數學,一邊玩,在手指的撥動之下,數學題就解答了。
  • 小學生寒假怎樣學習?班主任教學經驗:推薦假期作息時間安排表!
    這份學習計劃很實用,助孩子成績突飛猛進!近幾天,各地的中小學都將陸續進行期末考試,期末考試後,家長們討論得最多的就是寒假計劃了,確實,「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一個多月的寒假,如果做好了學習計劃,對下學期的學習非常重要。
  • 三年級數學面積計算又有錯題了!小學生都喊難?
    三年級小學生,最近數學所學習的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總是出現許多錯題。一開始,是三年級小學生把面積計算與周長計算給搞混了!接下來,三年級小學生又把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給搞混了!再下來,三年級小學生容易錯的地方,是面積單位的進率。
  • 齊媛:網絡學習環境對小學生學習投入的影響研究——以教客平臺為例
    三年級學生數為 422 人, 有效百分比為 51.3% , 四年級學生數為 401人, 有效百分比為 48.7% , 年級缺失 144 人。  2.2 研究工具  2.2.1 學習環境感知量表  採用由北京師範大學李葆萍等人編制的《智慧學習環境量表》。
  • 三年級英語下冊第一單元檢測卷:兩極分化嚴重,得100分者很稀少
    一般情況下,對絕大多數小學生來說,三年級英語是很容易得高分的:不論是平時考試還是期末考試,得100分者不在少數;即使不能得100分,得95分以上也很容易。問題是我們現在正處在疫情時期!在此種情況之下,絕大多數學生的學習都受到了或多或少、或輕或重的影響。
  • 學習習慣怎麼養成?小學六年,陪孩子熬過三個階段,家長要重視
    如今家長幫老師批改小學生作業的新聞傳得沸沸揚揚,老師在埋怨家長沒有做好父母的責任,認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啟蒙老師,在批改作業中起到監督和了解孩子學習能力的作用;父母也在訴苦本來生活壓力就足夠大,還要幫忙批改作業,簡直無暇分身……雙方各執一詞,其實最終目的
  • 小學生出口成章,原來不光是學了古詩詞,還靠這些書學習了成語
    關注語文教學發展,解決語文學習困惑。我們家長判定一名小學生語文文學素養有多高,通常從表達能力,比如出口成章、三步成詩來判斷。我不反對這樣的教學方法,但是我的語文課,是允許孩子拽詞的,只有先學會拽詞,建立學習語文的信心,才能通過一次次使用詞語的練習中,體會到最佳的形容詞彙。不過,想讓小學生達到出口成章的語文能力,除了保持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注意積累文學常識,多看古詩詞,還可以多學習成語。很多成語出自文言文,通過學習成語,還能提高對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 小學生語文閱讀理解能力差,靠提高閱讀量還不夠,而是題做得太少
    關注語文教學發展,解決語文學習困惑。出現閱讀理解的問題,一般在四五年級階段,家長反饋的情況最多。孩子不愛看書,語文學習困難,學習習慣不佳,閱讀理解看不懂。在實際學習過程中,閱讀理解能力差的小學生,表達能力也差,這是連鎖反應。到了四五年級,想考閱讀大量圖書來提高閱讀能力,幾乎很難。那麼語文究竟該怎麼學?到了四五年級閱讀能力差就沒救了嗎?小島老師想分享一些學習經驗,希望對廣大家長有一些啟發和借鑑。
  • 小學1-6各年級銜接危機,家長如何幫孩子應對
    很多家長感嘆,現在小學生要學的東西太多太深了,爸爸媽媽都跟不上趟了!的確,小學生每上升一個年級,無論是知識體系還是身心的發展都要上一個臺階。這就是要求我們當家長的要跟著孩子一起進步,幫助孩子踏踏實實地跨過每一道坎兒。除了幼升小、小升初,其實小學階段的每個年級的過渡都至關重要。
  • 給小學生的自主學習秘籍,漫畫解讀,輕鬆獲得「學霸」思維!重磅新書...
    大家在譴責新聞中父親的極端做法時,也不免捫心自問,究竟什麼樣的方式,才能更好的引導孩子,愛上學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肖恩柯維在自己的著作《傑出青少年的7個習慣》中,為青少年總結了適用青少年的7條黃金準則,深受全世界追捧。
  • 你家孩子在上三年級嗎?這道坎,這樣跨過對孩子的學習幫助最大
    但如果三門功課同時增加難度,孩子又沒有提前做好準備,那應付起來可就不容易了。而且有些地區的小學從三年級開始,還增加了其他課程,比如科學,也是需要參加考試的科目。從這個意義上來看,三年級的學習是我們家長一定要重視的,但是如果只重視三年級遠遠不夠。對於孩子而言,每個階段都很重要,我們要做的是,幫助孩子把握好,並取得好成績。
  • 微課題低年級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培養的研究課題結題報告2
    這些不良的學習習慣導致了學風差,學習低效,嚴重影響了學生的發展。為了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我們根據各年級學習習慣的調查情況,學年的教學目標,每人先確定本年級要培養的學習習慣,然後經過反覆討論研究,形成了學習習慣總則。然後根據學生的年齡和認知特點以及學科的特點制定了學習習慣的要求,並擬從課內課外兩個方面進行研究。
  • 孩子寫作業總是磨磨蹭蹭,是輔導方法用錯了,還是學習習慣差勁?
    其實,有的時候「關心則亂」對於父母來說,最大的期盼就是孩子在健康的基礎上,可以成為班級成績的佼佼者,現在學習競爭壓力如此大,想要考入名校繼續深造發展就需要打下紮實的基礎工。對於孩子的學習狀態來說,很多人認為著重的是輔導方式和學習習慣,於是很多父母開始深思,孩子寫作業喜歡磨蹭的原因,是家長輔導方式用錯了還是學習習慣差勁呢?
  • 瀋陽培養學生創意思維 四年級小學生追問洋快餐
    瀋陽培養學生創意思維 四年級小學生追問洋快餐 學生展示科技成果  二年級學生用創意表演展現身邊的故事,四年級學生用多種調查方式研究洋快餐與健康關係,六年級學生則對水的浮力產生興趣。
  • 如何判斷小學生語文基礎差?
    《小學生語文基礎素養常態化訓練課程》創始人馮明朗老師,《朗哥語文教你學語文基礎》是馮明朗老師撰寫的有關小學生語文基礎素養訓練的心得文章,這是第一篇心得--「如何判斷小學生語文基礎差」。01如何判斷小學生語文基礎差?
  • 三年級現象太可怕,家長一定要重視起來!它是道坎!
    答案不是初一,也不是大四,而是小學三年級。 作為家長,往往有這樣的困惑:二年級,孩子能考90多分甚至滿分,怎麼到了三年級就總考7、80分了呢?而且,孩子從三年級開始還變得更讓人費心:壞習慣增多了、膽敢和大人頂嘴了…… 「三年級是道坎兒」,這句話在家長、老師中廣為流傳,那麼,三年級孩子發生了哪些變化呢?
  • 【科蒂學習幫】小學3年級再給孩子報名學英語,真的有點晚!
    筆者是一位英語老師,由於各種原因,自己的女兒到了三年級才跟著學校的步驟開始學英語。很快,她發現課堂裡學的英語,太簡單、太應試、太不夠了!於是,在孩子四年級的時候,她們開始了遲來的英語啟蒙。10歲的大童,費盡周折;其中困難,體會頗深,也在這篇文章裡做了坦率的分享。她說,應試的成績不等於孩子的應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