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孩子的教育,有些問題被家長視為「心腹大患」,卻被另一部分家長不以為然,而「三年級現象」就是其中比較典型的代表,所謂「三年級現象」就是說孩子的成績很可能在三年級的時候出現巨大的分化,簡有些人甚至還總結出了順口溜調侃道:一二年級不相上下,三年級開始分化,四五年級天上地下。
這不只是一些老師和家長對普遍狀況的總結,也是教育乃至生命科學上的重要議題,日本的著名腦科醫生和田秀樹就曾經提出過「九歲之壁」的概念,而9歲恰巧也是孩子上三年級的年齡,因此無非就是「三年級現象」的另一種說法。
和田秀樹談及「九歲之壁」時,從孩子的大腦生長和生命科學的角度提出:兒童的大腦發育一般會在9歲10歲左右時開始進行另一個階段的提升,而如果孩子沒能及時的轉變大腦成長方式,就很可能在這一階段與別的孩子相比,一步慢步步慢,成為「被分化」的那一部分。
關於兒童的大腦成長研究表明:9歲左右的孩子大腦重量已經達到成年人標準,在9歲之後的時間裡主要發生的是大腦內部細胞進一步複雜化,也就是說,孩子在這一階段的大腦成長重點從「量變」轉變為了「質變」,因此家長對於孩子的教育重心也要有所改變。
如何幫孩子度過「3年級現象」
一、培養良好的思維習慣
孩子在三年級的時候大腦發育完成,開始進入功能性成長的階段,因此思維方式一定要得到良好的提升。原來孩子直線性、簡單、單一性的思維方法一定要轉變為有曲折性、有邏輯性、和有結構性的複雜思維。
家長可以在這一階段帶孩子玩一些可以訓練思維習慣的遊戲,比如帶孩子玩各類益智玩具,練習迷宮,進行腦筋急轉彎猜謎等等,而各種兒童益智書籍當中,我比較推薦這套《IQ益智大百科》。
這套圖書的作者是日本理學博士秋山仁。秋山人本人在數學方面有著相當具有開創性的研究結果,是圖論的創造者和先驅者,在數學界享有著巨大的聲譽。
而除了本職的數學研究以外,秋山仁對於孩子們的數學教育同樣十分重視,在早年他經常與日本的NHK(地位相當於我國的CCTV)合作,向全日本的小學生分享各種數學科普遊戲,幫助孩子們開拓更廣闊的思維方式,提升孩子們的科學興趣,對日本的數學教育事業有著巨大的功績。
而這套《IQ益智大百科》則是收集了秋山仁教授為日本的小學生們所做的益智遊戲的合集,分別從平面拼圖,圖畫照片,立體移動,數字推理,迷宮冒險共計5個方向,來對孩子的思維進行啟蒙,幫助孩子擁有更加良好的自學思維模式,是家長幫助孩子開拓更良好的學習思維的優秀工具書。
二、加強專注力
在孩子的一二年級階段還處於學習的入門階段,知識學習的量並不大,孩子的主要任務也以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主。但三年級後孩子的知識性學習卻會劇增,因為在教育大綱中,默認三年級的孩子應該已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了,因此對孩子學習的專注力要求也很大。
美國的哈佛大學曾經對3000名孩子進行過專注力方面的統計,在未經訓練的自然條件下,孩子在9歲左右的自然專注力持續時間尚不足20分鐘,而這對於動輒40分鐘網上的課堂來說,無疑是有巨大缺口的,因此家長要對孩子的專注力進行有效的訓練和提升,我在這裡向各位家長推薦這套,《好奇狗專注力訓練遊戲》。
這套《好奇狗專注力訓練遊戲》原產自德國,是在德國兒童教育界幾乎人手一套的「國寶級」兒童專注訓練書籍,分別從記憶力、判斷力、手眼協調力、觀察力、學習力等方向來訓練孩子的專注力,全套共計7冊,超過300種兒童專注力訓練遊戲,足夠家中從中選擇出最適合孩子、最有效的那種專注力訓練方法。
書中的專注力訓練遊戲載體形式也相當之廣泛豐富,涉及到地理、歷史、文化等多方面的常識和科普知識,讓孩子在專注力訓練的過程當中也能學習到這些文化知識,是孩子在思維啟蒙階段不可多得的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