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我們看到的社會新聞都是班主任因半夜監督學生學習和寫作業引家長不滿或被學生舉報等而無奈,而今天我看到了一則新聞,學生監督班主任學習,還發出了靈魂質問:不學習不背單詞,你良心不會痛嗎?
這是發生在杭州錢塘實驗小學二年級學生石頭和班主任金老師之間的事。宅家學習過程中,金老師對班上學生的日常學習情況和日常起居都很關心。平時裡她會對學生一一進行家訪。因為疫情原因,所以這短時間她一直採用電話、視頻等方式「雲家訪」。
在這個過程中,得知學生石頭的爸爸平時工作很忙,而石頭的媽媽遠在美國,金老師對石頭的學習情況更加掛心。石頭的爸爸為方便金老師和石頭的交流,給石頭申請了個人社交帳號。石頭因為平時在語文學習中常找金老師問問題,所以就通過班群加了金老師。
成為好友後,石頭很禮貌,每天跟老師問好,還主動分享自己各科的學習情況。金老師看到石頭學習上的自覺,為了鼓勵他繼續保持學習的熱情,便常常誇他「厲害」。石頭受到鼓舞,也開始反過來鼓勵老師學習。於是就出現了前文談到的一幕。
石頭鼓勵老師下載學習軟體 一起背單詞,還每天對老師進行了監督。金老師隨後在家訪中了解到,石頭媽媽去美國前和石頭一起制定了學習規劃表,裡面詳細地規定了早上8點前後是學習英語單詞的時間,這也是為什麼石頭每天早上,包括周末早上,都給老師分享單詞打卡學習的信息。
很多人覺得石頭這個小孩監督自己的班主任學習單詞太自傲。然而金老師卻回應說:「他是個學習非常自覺的孩子,他有監督老師的底氣。」
而這種底氣到底來自什麼呢?難道僅僅因為他的自覺嗎?在了解了石頭的家庭教育情況後,星主認為石頭敢監督班主任學習的底氣背後,是因為站著一對負責的父母。
因為父母足夠負責,給予了石頭在學習和為人上有足夠的自信力。所以在面對老師時,他不會害怕、不會趨炎附勢,反而會以朋友的姿態和老師共成長。那麼,石頭父母的負責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一、父母的負責體現在引導孩子做學習規劃。
很多父母總抱怨孩子沒有自覺學習的能力,卻忽略了孩子面對學習和愛玩這件事,天生玩性會讓他們選擇「玩」。要讓孩子在學習上做到自覺,只能給予他自覺學習的能力。而這種能力的開發和培養,需要從父母引導孩子做學習規劃開始。如何引導孩子做學習規劃呢?
A、根據孩子目前學習科目和才藝培養等來合理規劃,最好具體到什麼時間學習什麼科目,訓練什麼才藝,越詳細越好;B、不要自己給孩子規劃,而要和孩子一起規劃,這樣他才不會有被迫感,而是自發自主去完成,有成就感。C、要勞逸結合,既要學習時間,也要分配休息娛樂時間。娛樂時間可以有父母決定時長,但具體項目要和孩子一起商定,或者由孩子決定。
二、父母的負責體現在以身作則,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
石頭在學習上和為人上足夠自信,其實和他父母以身作則有很大關係。要讓孩子心甘情願地學習,不是給他講各種道理,而是自己去成為他的榜樣。石頭的父母平時都很愛看書,這對石頭產生了潛移默化又深遠的影響。一般二年級的小學生都在看簡單的繪畫和童話故事,而石頭已經開始翻閱媽媽看的書籍《孟子》《幾何原本》等。
有句話說:一流父母當榜樣;二流父母當教練;三流父母當保姆。
因此,對孩子負責,讓他在學習和為人上有足夠的底氣,父母要從小就給孩子樹立榜樣。
三、父母的負責體現在對孩子學習習慣從小抓起。
艾默生說過:「習慣若不是最好的僕人,便是最壞的主人。」孩子從小的學習習慣不養起來,等到他大了,想管會很難管,孩子自身想改變也會很難改變。因此,對孩子的學習習慣越早培養越好。如何培養呢?
A、樹立良好家風:今日事今日畢。拖延是人的本性,而對於孩子來說,要克服這種本性,只要父母通過樹立家風規則來施加壓力或引導就能很好克服。
B、賦予習慣意義,幫助孩子更好堅持。養習慣不難,堅持一個習慣直至變成性格的一部分卻很難。很多孩子很難做到堅持,是因為他不太能看到習慣帶給自身的影響,這時就需要父母去引導並給出答案。
比如孩子不願堅持課前預習的習慣,這時父母可以讓孩子嘗試不預習去上課,讓他「預習」和「不預習」進行效果對比。當發現孩子作業效率差、學習信心變低,這時再告訴他:「預習是可以幫助你更好地認知概念,對不懂的知識心中有數,從而上課時能吸收得更快,甚至有更深的理解,使學習效率翻倍。」這種時候,孩子才能深刻體會到預習的意義,從而做到堅持。
除了以上,父母負責還有很多其他表現,比如耐心、具有教育技巧等,無論如何,在此希望父母們能從「學生監督班主任學習」事件中看到一些家庭教育智慧並加以學習。
一起做個負責的父母,讓孩子飛得更高、走得更遠。
——————
作者簡介:我是星主,專研教育發展與心理,堅信教育是人生幸福的傳遞。關於教育成長路上,上到大學下至小學,有困惑來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