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家有兩個孩子。老大前幾年上了市裡邊的重點高中。很多人都去找朋友取經,想問問朋友到底是怎樣教育出來這麼優秀的孩子。但是朋友卻說:都是孩子自己用功,我和他爸爸平時也工作忙,不怎麼管他的。
剛開始我們都以為朋友是不願意和我們分享他的經驗。但是後來發生的事,讓我們轉變了這種想法。
今年,朋友家的小兒子也中考,結果分數出奇的低,連最不好的高中都沒辦法上。這讓朋友很著急,所以來和我們商量到底怎麼辦,是把孩子送到技校裡邊還是讓孩子再復讀一年。朋友說:當時我真的不是不想和你們分享經驗,而是我們夫妻兩個人確實沒有管過老大,但是人家就知道一回家就學習,平時成績也每次都名列前茅。你說奇不奇怪。
這時候,另外一個同事說:可能是你家老大的學習動機比較強吧,不需要別人的監督也能很好地完成學習任務。
01 什麼是學習動機?
學習動機這個詞,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但是很多爸爸媽媽可能只是知道大概意思,卻沒有辦法真正理解學習動機的深層次含義。
要想明白學習動機的含義,首先我們就從學習來談起。所謂學習,就是指人通過練習或者是反覆的經驗而產生的行為或者行為潛能的相對變化。
舉個簡單的例子,運動員在跑步的時候吃藥,最後取得了冠軍。這是學習嗎?當然不是。因為學習要求通過經驗和練習,很明顯,吃藥導致的短暫的身體機能的提升並不是持久習得的。
那麼,一出生的孩子會哭泣,這是學習嗎?當然也不是。因為這是本能,不學就會的。
明白了學習的含義,那麼學習動機就好理解了。學習動機指的是人對於學習這種行為的內在驅動力。也就是說,學習不是通過外在監督或者其他手段強制產生的行為,而是發自人內心的一種渴望和需求。
就像剛才的案例中談到的,朋友家的大兒子就是一個學習動機非常強的孩子。平時朋友工作忙,沒人管孩子但是孩子就知道主動學習。這就是學習動機強的最直觀的體現。
02 為什麼有的孩子學習動機強?有的孩子學習動機弱?
其實,對學習動機的研究,心理學專家們一直都沒有停止過。關於學習動機的形成,主要有下邊這三個理論可以解釋。
1、歸因理論
這個理論是由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韋納提出的。他認為,人做出一定的行為之後會產生相應的後果,在結果產生後,人普遍傾向於找到這種結果的原因。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歸因。歸因的巨大作用在於歸因的方式會影響後邊人做出的行為。
舉個例子:同樣是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一個學生認為是自己的努力不夠,那這個學生很有可能在接下來就會更加努力,以提高學習成績。另一個學生則認為成績不好是自己的智力有問題,那這個孩子多半在接下來就會自暴自棄。
2、需求層次理論
這個理論相信大家都已經十分了解。它的提出者就是著名的心理學家馬斯洛。馬斯洛把人的需求劃分為五種層次,分別是生理、安全、愛、尊重和自我實現的需要。馬斯洛認為前四種需要是非缺失性的需要,也就是說一旦滿足了,需求就不會再增加。但是自我實現的需要則是一種缺失性需要,特點在於永不滿足。
從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來看,學習其實是屬於自我實現的需要,也就是永不滿足的需要。那很多爸爸媽媽就會問了,既然每個人都永不滿足,那為什麼有的孩子學習動機還是很低呢?
馬斯洛又指出,人的需要是遞進的,前邊幾種需要沒有得到滿足,人一般是不會追求更高層次的需要。這就告訴我們,之所以有很多孩子學習動機比較低,很有可能是因為前邊四種需要沒有得到滿足。
3、強化理論
著名的教育家斯金納就是強化理論的提出者。斯金納認為,人的行為和刺激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也就是說人的行為產生,接著就給以一些強化。如果強化是正面的,那麼人的接下來的行為概率就會增加。如果這種強化是不喜歡的,負面的強化,那麼人接下來做出某種行為的概率就會降低。
比如,孩子喜歡看電視,那麼孩子完成作業就讓他看電視,未來孩子寫作業的行為就會增加。因為他認為只要寫了作業,就有電視可以看。
03 如何提升孩子的學習動機?
從剛才的三個理論中我們可以得到一些關於提升孩子學習動機的啟示。
針對歸因理論而言,我們在生活中就要引導孩子把學習方面的原因歸因於那些不穩定的、可變的因素。比如,智力就是穩定的因素,因為智力是天生的,無論如何努力也改變不了,因此這種歸因會讓孩子的動機越來越低。正確的做法是引導孩子把學習成績不好的原因歸因於努力不夠。這樣才能避免孩子產生無論如何努力也沒效果的「習得性無助」的心理。
需求層次理論告訴我們的爸爸媽媽,如果孩子學習動機不高,應該多給孩子一些關心和愛護。因為每個人獨有被尊重和肯定的需要,這些需要滿足了,才能追求更高層次的需要。很多爸爸媽媽一看到孩子考了不及格就拳打腳踢,忽視了對孩子的關係和關愛。其實,這也是不利於激發孩子學習動機的錯誤的教育方法。
強化理論對我們的啟示則是可以通過孩子喜歡的東西來塑造孩子的行為。例如:孩子喜歡看電視,就在孩子成績提升之後獎勵孩子看電視。這一點很多爸爸媽媽可能正在做。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這種強化得來的動機,更多地是外在的動機。因為一旦強化物消失了,孩子的行為概率也會降低。強化是一種好方法,但是不能經常使用。發揮孩子的內在動機,讓孩子真正的對學習感興趣,才是治標又治本的方法。
其實孩子動機的形成是一個很複雜的心理學問題,遠遠不是幾個理論就可以解釋的清楚地。那麼,大家還知道孩子學習動機形成的其他理論嗎?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