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愛玩不學習?心理學三個理論告訴你,學習動機養成其實不難

2020-12-05 黃衣心理

朋友家有兩個孩子。老大前幾年上了市裡邊的重點高中。很多人都去找朋友取經,想問問朋友到底是怎樣教育出來這麼優秀的孩子。但是朋友卻說:都是孩子自己用功,我和他爸爸平時也工作忙,不怎麼管他的。

剛開始我們都以為朋友是不願意和我們分享他的經驗。但是後來發生的事,讓我們轉變了這種想法。

今年,朋友家的小兒子也中考,結果分數出奇的低,連最不好的高中都沒辦法上。這讓朋友很著急,所以來和我們商量到底怎麼辦,是把孩子送到技校裡邊還是讓孩子再復讀一年。朋友說:當時我真的不是不想和你們分享經驗,而是我們夫妻兩個人確實沒有管過老大,但是人家就知道一回家就學習,平時成績也每次都名列前茅。你說奇不奇怪。

這時候,另外一個同事說:可能是你家老大的學習動機比較強吧,不需要別人的監督也能很好地完成學習任務。

01 什麼是學習動機?

學習動機這個詞,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但是很多爸爸媽媽可能只是知道大概意思,卻沒有辦法真正理解學習動機的深層次含義。

要想明白學習動機的含義,首先我們就從學習來談起。所謂學習,就是指人通過練習或者是反覆的經驗而產生的行為或者行為潛能的相對變化。

舉個簡單的例子,運動員在跑步的時候吃藥,最後取得了冠軍。這是學習嗎?當然不是。因為學習要求通過經驗和練習,很明顯,吃藥導致的短暫的身體機能的提升並不是持久習得的。

那麼,一出生的孩子會哭泣,這是學習嗎?當然也不是。因為這是本能,不學就會的。

明白了學習的含義,那麼學習動機就好理解了。學習動機指的是人對於學習這種行為的內在驅動力。也就是說,學習不是通過外在監督或者其他手段強制產生的行為,而是發自人內心的一種渴望和需求。

就像剛才的案例中談到的,朋友家的大兒子就是一個學習動機非常強的孩子。平時朋友工作忙,沒人管孩子但是孩子就知道主動學習。這就是學習動機強的最直觀的體現。

02 為什麼有的孩子學習動機強?有的孩子學習動機弱?

其實,對學習動機的研究,心理學專家們一直都沒有停止過。關於學習動機的形成,主要有下邊這三個理論可以解釋。

1、歸因理論

這個理論是由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韋納提出的。他認為,人做出一定的行為之後會產生相應的後果,在結果產生後,人普遍傾向於找到這種結果的原因。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歸因。歸因的巨大作用在於歸因的方式會影響後邊人做出的行為。

舉個例子:同樣是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一個學生認為是自己的努力不夠,那這個學生很有可能在接下來就會更加努力,以提高學習成績。另一個學生則認為成績不好是自己的智力有問題,那這個孩子多半在接下來就會自暴自棄。

2、需求層次理論

這個理論相信大家都已經十分了解。它的提出者就是著名的心理學家馬斯洛。馬斯洛把人的需求劃分為五種層次,分別是生理、安全、愛、尊重和自我實現的需要。馬斯洛認為前四種需要是非缺失性的需要,也就是說一旦滿足了,需求就不會再增加。但是自我實現的需要則是一種缺失性需要,特點在於永不滿足。

從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來看,學習其實是屬於自我實現的需要,也就是永不滿足的需要。那很多爸爸媽媽就會問了,既然每個人都永不滿足,那為什麼有的孩子學習動機還是很低呢?

馬斯洛又指出,人的需要是遞進的,前邊幾種需要沒有得到滿足,人一般是不會追求更高層次的需要。這就告訴我們,之所以有很多孩子學習動機比較低,很有可能是因為前邊四種需要沒有得到滿足。

3、強化理論

著名的教育家斯金納就是強化理論的提出者。斯金納認為,人的行為和刺激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也就是說人的行為產生,接著就給以一些強化。如果強化是正面的,那麼人的接下來的行為概率就會增加。如果這種強化是不喜歡的,負面的強化,那麼人接下來做出某種行為的概率就會降低。

比如,孩子喜歡看電視,那麼孩子完成作業就讓他看電視,未來孩子寫作業的行為就會增加。因為他認為只要寫了作業,就有電視可以看。

03 如何提升孩子的學習動機?

從剛才的三個理論中我們可以得到一些關於提升孩子學習動機的啟示。

針對歸因理論而言,我們在生活中就要引導孩子把學習方面的原因歸因於那些不穩定的、可變的因素。比如,智力就是穩定的因素,因為智力是天生的,無論如何努力也改變不了,因此這種歸因會讓孩子的動機越來越低。正確的做法是引導孩子把學習成績不好的原因歸因於努力不夠。這樣才能避免孩子產生無論如何努力也沒效果的「習得性無助」的心理。

需求層次理論告訴我們的爸爸媽媽,如果孩子學習動機不高,應該多給孩子一些關心和愛護。因為每個人獨有被尊重和肯定的需要,這些需要滿足了,才能追求更高層次的需要。很多爸爸媽媽一看到孩子考了不及格就拳打腳踢,忽視了對孩子的關係和關愛。其實,這也是不利於激發孩子學習動機的錯誤的教育方法。

強化理論對我們的啟示則是可以通過孩子喜歡的東西來塑造孩子的行為。例如:孩子喜歡看電視,就在孩子成績提升之後獎勵孩子看電視。這一點很多爸爸媽媽可能正在做。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這種強化得來的動機,更多地是外在的動機。因為一旦強化物消失了,孩子的行為概率也會降低。強化是一種好方法,但是不能經常使用。發揮孩子的內在動機,讓孩子真正的對學習感興趣,才是治標又治本的方法。

其實孩子動機的形成是一個很複雜的心理學問題,遠遠不是幾個理論就可以解釋的清楚地。那麼,大家還知道孩子學習動機形成的其他理論嗎?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和討論。

相關焦點

  • 《安家》:真正理解 「內在動機」,孩子才會「自然」愛上學習
    回到孩子學習這件事上來,當老師、家長每天不停地在耳邊強調「要好好學習,將來考個好大學,找份好工作」的時候,孩子就會把老師、家長的要求,或者是高分數作為一種學習的外在動機,而當這種動機不足以支撐達到學習好的這個目標時,動機就會失去作用,孩子會放棄學習,甚至跟老師、家長形成一種對峙關係。
  • 關於學習動機理論的系統學習
    在教師類考試中,教育心理學模塊有一個常考點和難點就是學習動機,在學習動機中主要考察的包括學習動機的分類、學習動機與學習效率的關係等,而關於學習動機的理論是這一部分的重點內容,其中韋納的歸因理論是最常考的,除此之外還有強化理論、需要層次理論、自我效能感理論等,而這些理論究竟和動機有著怎樣的關係呢?今天我們主要講一講這些內容。
  • 學習動機的五大理論
    家長為了讓孩子好好學習會獎勵允許學生多看一會電視、多玩一會遊戲,或者買一個玩具等等。2.需要層次理論需要層次理論的代表人物是馬斯洛,其主要觀點:認為人的行為動機都是在需要的基礎上被激發出來的。而人具有5種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實現需要。所以馬斯洛認為人因為有了內在的學習需要會產生相應的學習動機。
  • 學習動機理論
    學習動機理論是教師招聘考試中的重點內容,考試頻率比較高,要求各位考生以全題型的形式進行備考。尤其需要注意對於案例分析題的備考。一下是常見的動機理論,要求大家把握好每個理論的核心觀點,能夠用動機理論來分析學生的學習問題。一、強化理論強化理論是行為主義學派的觀點。行為主義心理學家認為,動機是強化的結果。
  • 孩子習慣養成記: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如何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每位家長都非常關心的問題,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不僅對他的學習,生活還是未來的成就都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所以,家長要從一開始就幫助孩子一起培養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孩子將會受益終生。
  • 從動機理論看如何培養與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複習了教育心理學的同學會發現,在學習動機這一專題中,知識點多,我們不僅要記住一般學習動機和奧蘇貝爾成就動機的分類、學習動機與學習效率的關係;更重要的是要記住如何培養和激發學習動機,這在我們考試中常以簡答題的形式出現。
  • 學習動機的理論——成就動機理論
    對於學習動機的實質及培養與激發的規律,心理學家提出了種種不同的理論觀點,這些理論從不同的角度解釋了人類的學習行為。這裡重點給大家分析一下成就動機理論。這一部分在教師招聘考試中主要的考察方式是單選題等客觀題。重點去理解知識的意思即可。
  • 學習動機理論之自我效能理論和成就動機理論
    三、自我效能感的作用班杜拉的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是學習行為的決定因素之一,自我效能感在學習活動中對學生的心理和行為具有多方面的影響。(2)影響學生對待學習困難的態度:具有高度自我效能感的學生會有較強的學習自信心,在困難面前不會退縮逃避,面是以自己堅定的意志力克服困難,努力實現既定的目標;相反,自我效能感低的學生,會因懷疑自己的能力,在困難面前缺乏自信,畏首畏尾,不敢向困難挑戰。
  • 孩子學習沒動力,運用自我決定理論,尋找孩子內在驅動力自主學習
    所以說,不只是你家的孩子不喜歡學習,這是「通病」啊,最典型的就是要麼作業做不對,要麼做作業拖拖拉拉,一會碰碰這個、一會弄弄那個,毫無學習動力可言,簡直氣的家長們差點一口老血噴出來。那麼問題就來了,孩子為什麼會不愛學習呢?會導致孩子沒有學習動力的這幾點原因,家長需要了解!
  • 孩子學習不自覺?運用「路徑依賴理論」,讓學習成為習慣
    簡單來說,就是孩子學習總是不自覺,做作業拖拉還不能及時完成,讓孩子的媽媽心態崩了。我不是很支持這位媽媽的做法,但是我也理解每位家長對於孩子做作業問題的怒火。但是我想說與其打罵孩子還得不到成效,影響親子關係,家長們還不如試試「路徑依賴理論」,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 這個方法能讓你主動愛上學習-內在動機理論
    自己明明想要去學習,但就是無法靜下心來好好學習,越學越煩惱,越學越枯燥。每次都給自己制定滿滿的計劃,但就是會慢慢失去堅持下去的動力,花了一天制定的計劃僅僅執行了幾個小時就放棄了。如果有那請你好好看完這篇文章。美國心理學家武德沃斯於1918年提出動機是決定行為的內在動力。
  • 學習動機有哪些理論?
    01強化動機理論聯結主義心理學家用S-R公式來解釋人的行為,認為動機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一種對行為的激發力量;強化是外部刺激對行為的增強作用負強化:通過消除或中止厭惡、不愉快刺激來增強反應發生的概率。例如:取消討厭的頻繁考試、撤銷批評等便是負強化。在學習中,合理地增強正強化,利用負強化,減少懲罰,將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水平。 【注意】強化動機理論屬於行為主義動機理論。
  •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知識點:學習動機理論的辨析
    為了讓大家更好的備戰甘肅中小學教師招聘考試,甘肅中公教育為廣大考生準備了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知識:學習動機理論的辨析,望各位考生及時查看。一、成就動機理論成就動機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在學習活動中,成就動機是一種主要的學習動機。成就動機最初由麥克裡蘭和阿特金森提出,後來由阿特金森加以發展。
  • 孩子學習老不自覺?學會「路徑依賴」理論,讓孩子好習慣成自然
    我終於找到了原因,侄子沒有養成獨立的學習習慣,和父母的錯誤教育方式有很大的關係。孩子的學習成績固然重要,但是學習習慣更不可忽視,好的學習習慣將讓孩子一生都受益無窮。好習慣的養成,離不開路徑依賴原則。什麼是路徑依賴?從字面上解釋,就是人們習慣了走某一條路,就會對其產生依賴,不願意再換一條新路去嘗試。
  • 將外部強化轉變為內部動機!持續保持學習熱情,明白學習的意義
    心理學上有這樣一條理論,叫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的轉換。是什麼意思呢?就是當一個人的自主需求,與他的內部動機想聯繫時,或者當他能夠,將某種行為的外部價值轉化為內部動機時,他就能夠體會到一種自我決定感。而其自主性需求,也就能夠極大地得到滿足。
  • 傳統有效學習的在線應用:(二)關於動機的各種流派
    說到「學習動機」的各種流派,其實相關的研究並不來自於「教學領域」,它們來自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又在「教育領域」被重新被認識了一遍。總結來說的話,包含以下幾個大的理論框架:一般而言,我不太輕易說一些知識是「理論」,也不太輕易說一些知識是「實踐」。原因在於,人們越來越討厭「理論」了,覺得它們「沒用」。
  • 學習動機理論的材料分析題備考指導
    學習動機理論是教師資格以及教師招聘考試中材料分析題的,材料題通常考察的都是學習動機的歸因理論、耶克斯多德森定律以及學習動機理論的綜合運用,下面是學習動機理論出材料分析題的常見考法:材料分析題一:閱讀案例,回答問題。
  • 教招|必考知識點,這5大學習動機理論常考!
    比如: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老師為了讓學生好好學習,會獎勵學生小紅花、小卡片等。家長為了讓孩子好好學習會獎勵允許學生多看一會電視、多玩一會遊戲,或者買一個玩具等等。◆◆2.需要層次理論需要層次理論的代表人物是馬斯洛,其主要觀點:認為人的行為動機都是在需要的基礎上被激發出來的。
  • 學習動機的基本理論
    為了有效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動機,首先必須要了解學習行為是如何受學習動機影響的。人們對這一問題的看法大致可以歸納為三類:(1)強調誘因的直接作用,屬於行為主義的觀點。(2)強調需要的直接作用,屬於人本主義的觀點。(3)強調對於需要、誘因、以及學習活動本身的相關因素的意識和思考作為中介起作用,屬於認知觀點。
  • 2015教育心理學複習要點及練習:學習動機的理論
    【複習要點】一、強化理論1、提出者: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家。2、觀點:人的某種學習行為傾向完全取決於先前的這種學習行為與刺激因強化而建立起來的穩固聯繫,不斷強化則可以使這種聯結得到加強和鞏固;任何學習行為都是為了獲得某種報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