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上有這樣一條理論,叫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的轉換。是什麼意思呢?就是當一個人的自主需求,與他的內部動機想聯繫時,或者當他能夠,將某種行為的外部價值轉化為內部動機時,他就能夠體會到一種自我決定感。而其自主性需求,也就能夠極大地得到滿足。
家長們聽著是不是覺得有迷糊。我們就拿孩子的學習作比方,孩子能不能主動去學習,並不是來自於家長的壓迫或是外部的誘惑;是來自於,他自己覺得非常有趣,是他自己希望學到知識,出於孩子的內部動機。
避免或少用外部強化
從上面的敘述我們不難理解,想讓孩子自覺自愿地學習,發自內心地想學。我們日常就應該少用誘惑的方式,也就是儘量少用外部強化。
比如我們很多家長,為了鼓勵孩子學習取得的進步,時常會採用金錢或禮物作為獎勵。短時間內孩子會有很強的動力;但這種外部強化,不利於孩子的長期培養。
我們無形中,是在把孩子應該做的學習任務,變相跟物質需求掛鈎。孩子內心的潛臺詞是,我的成績提高就應該得到物質滿足。一旦未能達到預期,便會產生牴觸情緒,甚至選擇放棄。
可想而知成人後,一旦孩子走向社會,在遇到困難和挫折後的落差感,會給孩子的未來造成怎樣的影響!
激活內部動機,保持學習熱情
建議各位家長,今後要將給予孩子的外部強化,逐漸轉化為孩子的內部動機。比如在精神層面上給予孩子的鼓勵。
讓孩子能夠體會到,通過自己努力而實現的自我超越,這種感覺就是成就感。
要讓孩子們從小就明白一個道理!一個人只有越努力,才會越優秀。才能真正意義上的讓人刮目相看。
讓孩子從內心體驗到,成功進步給自己帶來的優越感,體會到學習給自己帶來的改變。那麼他的內部動機就會被激活,從而持續保持學習的熱情!#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