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動機的基本理論

2020-12-07 中公教師網

為了有效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動機,首先必須要了解學習行為是如何受學習動機影響的。人們對這一問題的看法大致可以歸納為三類:(1)強調誘因的直接作用,屬於行為主義的觀點。(2)強調需要的直接作用,屬於人本主義的觀點。(3)強調對於需要、誘因、以及學習活動本身的相關因素的意識和思考作為中介起作用,屬於認知觀點。

1、行為主義——強化理論

人的學習行為傾向完全取決於某種行為與刺激因強化而建立的穩固關係,受到強化的行為比沒強化的行為更傾向於再次出現,因此,不斷強化可以使這種聯結得到加強和穩固。認為強化能夠促進學習動機。如在學習過程中,採用各種外部手段,如獎賞、讚揚、評分等,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引起相應的學習行為。

2、人本主義——需要層次理論

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認為,有七種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自尊需要、求知需要、美的需要人、自我實現的需要。這些需要從低級到高級排成一個層級。馬斯洛對這七種需要進行了進一步的區分:位於需要層次圖底部的四種需要被歸為缺失需要,它是個體生存所必須的,必須得到一定程度的滿足。如果所有的缺失需要都得到了一定的滿足,那麼個體將繼續追求上面的三種高層次需要,這些需要被歸為成長需要,它能夠讓個體生活得更有質量。一般而言,在學校中最重要的缺失需要是愛和尊重。

需要層次理論說明,在某種程度上學生缺乏學習動機可能是由於某種低層次的需要沒有得到充分滿足(如父母離異、教師的關注程度、學生對班級的融入感等,都有可能導致歸屬與愛的需要得不到滿足)。而正是這些因素會成為學生學習和自我實現的主要障礙。所以,教師不僅要關係學生的學習,也應該關心學生的生活。

3、認知主義——成就動力理論

成就動機是個體為達到某一有價值的社會目標的內部動力。它是後天獲得的具有社會意義的動機,是人類社會獨有的。代表人物有麥克利蘭和阿特金森。這個理論認為,個體的成就動機可以分為兩部分:趨向成功傾向和避免失敗傾向。趨向成功的傾向指力求克服障礙,施展才能,從而儘快的解決某一難題的心理傾向;避免失敗的傾向指為了避免失敗在他人心中形象受損失而帶來的。根據這兩類動機在個體的動機系統中所佔有的強度,可以將個體分為力求成功者和避免失敗者。力求成功者的目的是獲得成功,所以他們會選擇有所成就的任務,而成功概率為50%的任務是他們最有可能的選擇。避免失敗的傾向於選擇非常容易或者非常困難的任務。因為選擇簡單的任務可以確保成功;而選擇很難的任務即使失敗,也可以找到適當的藉口。

4、認知主義——成敗歸因理論

人們在完成一件事情或做完一項工作之後,都喜歡尋找自己或他人之所以取得成功或遭受失敗的原因。這就是歸因。心理學家維納對行為結果的歸因進行了系統的探討,並把歸因分為三個維度:內部歸因和外部歸因、穩定性歸因和不穩定性歸因、可控制因素歸因和不可控制因素歸因;又把人們活動成敗的原因即行為責任主要歸結為六個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務難易、運氣好壞、身心狀態和外界環境。

三維度六因素關係如下圖所示:

5、認知主義——自我效能感理論

自我效能感指人們對自己是否能夠成功的從事某一成就行為的主觀判斷。班杜拉在她的動機理論中指出,人的行為受行為的結果因素與先行因素的影響。行為結果因素即強化,包含直接強化、替代性強化和自我強化。先行因素就是通常所說的期待。期待包括結果期待和效能期待。結果期待就是指人對自己的某一行為會導致某一結果的推測。如我認為上課好好聽講就能取得好成績,我就會好好聽講。效能期待就是指人對自己能夠進行某一行為的實施能力的推測或判斷。如我認為好好聽講就能取得好成績進而好好聽講,並且,我還感到自己有能力聽懂老師所講的內容,才會認真聽課。在人們獲得相應的知識、技能後,自我效能感就成為學習行為的決定因素。

學習動機的基本理論這一塊知識內容可以進行全題型備考,選擇、判斷等都有可能出現,並且這裡也是案例分析題的易出題點。所以,希望廣大考生認真備考,認真學習。

以上就是對學習動機的基本理論的詳細講解,希望能對考生有所幫助!

中公講師解析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學習動機理論
    學習動機理論是教師招聘考試中的重點內容,考試頻率比較高,要求各位考生以全題型的形式進行備考。尤其需要注意對於案例分析題的備考。一下是常見的動機理論,要求大家把握好每個理論的核心觀點,能夠用動機理論來分析學生的學習問題。一、強化理論強化理論是行為主義學派的觀點。行為主義心理學家認為,動機是強化的結果。
  • 學習動機的理論——成就動機理論
    對於學習動機的實質及培養與激發的規律,心理學家提出了種種不同的理論觀點,這些理論從不同的角度解釋了人類的學習行為。這裡重點給大家分析一下成就動機理論。這一部分在教師招聘考試中主要的考察方式是單選題等客觀題。重點去理解知識的意思即可。
  • 學習動機理論的辨析
    一、成就動機理論成就動機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在學習活動中,成就動機是一種主要的學習動機。成就動機最初由麥克裡蘭和阿特金森提出,後來由阿特金森加以發展。麥克裡蘭研究發現,高的成就需要與成功行為有很高的相關性。
  • 關於學習動機理論的系統學習
    在教師類考試中,教育心理學模塊有一個常考點和難點就是學習動機,在學習動機中主要考察的包括學習動機的分類、學習動機與學習效率的關係等,而關於學習動機的理論是這一部分的重點內容,其中韋納的歸因理論是最常考的,除此之外還有強化理論、需要層次理論、自我效能感理論等,而這些理論究竟和動機有著怎樣的關係呢?今天我們主要講一講這些內容。
  • 常考的學習動機理論概述
    學習動機理論是教師招聘、教師資格考試中經常涉及到的一個考點。常見的學習動機理論有:強化理論;需要層次論;歸因理論;成就動機理論;自我效能感理論;考查的形式多種多樣,不僅考查學習動機的理論本身本身,也會涉及到案例的分析。題型也多種多樣,以單項選擇題為主;簡答題,案例分析題也是考查的一個重點。
  • 學習動機理論——強化理論
    強化理論行為主義心理學家用S—R的公式來解釋人的行為。他們把動機看作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一種對行為的衝動力量,並特別重視用強化來說明動機的引起與作用。經典條件反射與操作條件反射的理論也都認為強化是形成和鞏固條件反射的重要條件。
  • 學習動機的五大理論
    在教師招聘考試中,學習動機理論幾乎可以說是一個必考知識點,其重要性可見一斑。在教師招聘考試當中經常以單選題、多選題和判斷題的形式出現。1.強化理論強化理論的代表人物是巴甫洛夫和斯金納,其主要觀點是:人的學習行為傾向完全取決於某種行為與刺激因強化而建立的穩固關係,受到強化的行為比沒強化的行為更傾向於再次出現,因此,不斷強化可以使這種聯結得到加強和鞏固。認為強化能夠促進學習動機。比如: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老師為了讓學生好好學習,會獎勵學生小紅花、小卡片等。
  • 學習動機理論之自我效能理論和成就動機理論
    自我效能理論和成就動機理論自我效能理論一、自我效能理論自我效能感由班杜拉首次提出,是指個人對自己能否通過努力成功完成某種活動的能力所持有的從的主觀判斷和信信念成就動機理論一、成就動機理論成就動機理論的代表人物是麥克利蘭和阿特金斯,它是指激勵個體對自己所認為重要的或有價值的工作樂意去做,並努力達到完善地步的一種內部推動力量。
  • 學習動機理論之自我價值理論
    學習動機理論之自我價值理論美國教育心理學家科溫頓提出了自我價值理論。該理論關注人們如何評估自身價值,其基本假設是當自己的自我價值受到威脅時,個體將竭力維護。自我價值理論認為個體將自我接受作為最優先的追求。這種保護和防禦以建立一個正面自我形象的傾向就是自我價值動機。
  • 從動機理論看如何培養與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為了方便大家更好地記憶如何培養與激發學習動機這一塊的內容,在這裡為大家提供了一種簡便的記憶方法,具體來講,就是通過一一對應的方式將各個理論與培養、激發措施聯繫起來。在學習動機這部分,我們總共學習了強化理論、成就動機理論、歸因理論、自我效能感、需要層次理論以及耶克斯-多得森定律等六大理論。
  • 學習動機理論——成敗歸因理論
    教師招聘考試當中,教育心理學部分是必不可少的模塊,而其中的學習動機理論更是各年份、各省份的常考考點。今天帶大家一起來破解學習動機理論——成敗歸因理論。一、理論內容:歸因是人們對自己或他人活動及其結果的原因所作的解釋和評價。
  • 學習動機有哪些理論?
    01強化動機理論聯結主義心理學家用S-R公式來解釋人的行為,認為動機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一種對行為的激發力量;強化是外部刺激對行為的增強作用在學習中,合理地增強正強化,利用負強化,減少懲罰,將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水平。 【注意】強化動機理論屬於行為主義動機理論。
  • 學習動機相關理論
    在教招考試中學習動機的理論尤為重要,需要大家全題型備考。在這裡我們對一些主要的考點進行梳理。動機理論牛刀小試:1.即可查看每日時政新聞+時政模擬回復【資料】即可免費獲取各省備考資料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
  • 學習動機理論的材料分析題備考指導
    學習動機理論是教師資格以及教師招聘考試中材料分析題的,材料題通常考察的都是學習動機的歸因理論、耶克斯多德森定律以及學習動機理論的綜合運用,下面是學習動機理論出材料分析題的常見考法:材料分析題一:閱讀案例,回答問題。
  • 2020下半年甘肅教師資格證考試:學習動機理論
    學習動機理論在教師招聘考試中考的頻率較高,每年考察客觀題的頻率較高,偶爾也會出現主觀題,所以關於學習動機理論的代表人物及其觀點需要重點掌握,下面我們重點看一下有關的知識點:1、強化理論強化理論是行為主義學派的觀點。行為主義心理學家不僅用強化來解釋學習的發生,而且用它來解釋動機的產生。他們認為,動機是強化的結果。
  • 2020教師招聘教育學知識點:學習動機理論知識點梳理
    教師招聘考試:本文整理2020教師招聘教育學知識點:學習動機理論知識點梳理。一、行為主義下的動機理論強化理論(代表人物:巴甫洛夫、斯金納)人的學習行為傾向完全取決於某種行為與刺激因強化而建立的穩固關係,受到強化的行為比沒強化的行為更傾向於再次出現,因此,不斷強化可以使這種聯結得到加強和鞏固。認為強化能夠促進學習動機。
  • 動機-自我決定理論
    這樣的行為,首先可以使用瑞安和德西提出的自我決定理論(self determination theory)來解釋。自我決定理論認為,每個人本質上是有主觀能動性的,即有「自我發展」和「自我實現」的內部動機,而且這樣的動機對每個人都很重要。自我決定理論認為,人有三種很基本的心理需求——自主性需要、勝任需要(也被稱為能力需求)和歸屬需要。
  • 學習動機理論-成就目標理論
    德韋克的成就目標理論在教師招聘的考試中通常以客觀題的形式出現,一般為單選題、多選題和判斷題為主,主要考察的是理論與觀點的對應,考察對於觀點的表達是否能夠清楚掌握。這部分的知識相對來說較為生疏且理論性較強,但考察難度不大,因此以理解性的識記為主。本文主要介紹成就目標理論的具體內容。
  • 動機層次理論 - CSDN
    四、 答題及採分點(一)需要層次理論1.簡介:需要層次理論是由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的,他認為個體任何行為的動機都是在需要發生基礎上才能被激發起來的,他把動機看作需要,分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
  • 筆記|C9 動機 之四、動機的種類 & 五、動機理論 & 六、衝突 & 七...
    四、動機的種類(一)生理性動機和社會性動機根據動機的性質,人的動機可以分為生理性動機和社會性動機。1.生理性動機,也稱基本動機,它是為了維持生命所必需滿足的動機。以有機體自身的生物學需要為基礎,如飢、渴、缺氧、疼痛、母性、性慾、睡眠、排洩等。2.社會性動機是以人的社會文化需要為基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