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招聘考試當中,教育心理學部分是必不可少的模塊,而其中的學習動機理論更是各年份、各省份的常考考點。今天帶大家一起來破解學習動機理論——成敗歸因理論。
一、理論內容:
歸因是人們對自己或他人活動及其結果的原因所作的解釋和評價。
心理學家韋納對行為結果的歸因進行了系統探討,並把歸因分為三個維度:內部歸因與外部歸因;穩定性歸因和非穩定性歸因;可控制歸因與不可控制性歸因。
他又把人們活動成敗的原因即行為責任主要歸結為六個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務難易、運氣好壞、身心狀態和外界環境。
歸因理論的指導原則的基本假設是:尋求理解是行為的基本動因。
一個總是失敗並把失敗歸於內部的、穩定的和不可控的因素(即能力低)的學生會形成一種習得性無助的自我感覺。習得性無助是當個體感到無論做什麼事情都不會對自己的重要生活事件產生影響時所體驗到的一種抑鬱狀態。
具體如下所示:
韋納成敗歸因理論的六因素與三維度表格
根據歸因理論,學生將成敗歸因於努力比歸因於能力會產生更強烈的情緒體驗。
努力而成功,體驗到愉快;不努力而失敗,體驗到羞愧;努力而失敗,也應受到鼓勵。
在學生付出同樣努力時,對能力低的學生應給予更多的獎勵,對能力低而努力的人給以最高評價,對能力高而不努力的人則給以最低評價,以此引導學生進行正確歸因。
二、考查方式
歸因理論的考察形式主要有:
1.定義類;比如考查「能力屬於什麼維度的歸因」。
2.案例類題目;比如夏明考試失敗,認為自己不是學習這塊料,問歸因於哪種?
3.建議類;教師該如何對待不同類型歸因的學生?
三、小試牛刀
1.【單選題】小峰認為輸掉學校秋季籃球比賽是因為他們班運氣不好,這種歸因屬於( )。
A.內部、不可控和不穩定的歸因
B.外部、可控和穩定的歸因
C.外部、不可控和穩定的歸因
D.外部、不可控和不穩定的歸因
2.【單選題】某生一次考試取得高分後,驚喜的說:「我背到的老師都考到啦!」根據韋納的歸因理論該生將這次成功歸因於( )。
A.能力 B.努力 C.任務難度 D.運氣
3.【材料分析題】材料:小明和小華是同桌,某次考試中均得85分。小明開心的說:「我太幸運了,昨天做了套模擬題,居然有3道題重複。」小華卻嘟囔著嘴說:「哎,我已經複習的很充分了呀,可是還有幾個題目不太明白,最後一個題用哪個公式呢?看來,我還得好好的看看。」
問題:根據歸因理論,分析兩個人各自的歸因要素是什麼。作為老師,該如何引導學生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答案:
1.【答案】D。解析:運氣是外部、不可控、不穩定的歸因。
2.【答案】D。
3.【參考答案】
小明將考試的成功歸因於運氣這個外部、不穩定、不可控的因素,雖然產生了積極的情緒體驗,但存有僥倖的心理,假如之後的學習失敗也這樣歸因,會產生懈怠和習得性無助感,不利於其學習成績的長遠提高和發展。老師在對小明進行指導的時候,應該注意引導他將成敗的原因歸於努力等內部、穩定和可控制的因素,這樣才有利於之後的學習中更加努力。
小華將自己學習的失敗歸因於努力,歸因正確,值得肯定。但是,由於小華對自己要求比較高,考試成績並沒有達到預期的水平,因此產生了負面的情緒體驗。對於小華,老師應該跟他耐心分析考試成敗還有任務難度、運氣、身心狀況等外部不可控的因素的影響,同時鼓勵他繼續努力,爭取在以後的考試中發揮的更好。
中公講師解析
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招聘考試」
回復【時政】即可查看每日時政新聞+時政模擬
回復【資料】即可免費獲取各省備考資料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