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納的歸因理論在學習動機中,是一個很重要的知識點,在以往的考試中曾以大題的形式考查過,比如給一段材料,讓考生用歸因理論去分析材料中各個學生的歸因特點,然後引導學生去進行積極歸因。考生在學習這一知識點時,通常是大略地記住歸因理論的三維度、六因素,並未深層次去思考各維度與六因素間的內在關係,以及每種歸因會對學生之後的學習行為產生怎樣的影響。在這裡主要就考生在理解歸因理論中的兩個盲點進行分析和解讀,以期考生對歸因理論理解得更加透徹。
(1)歸因要強調內部、穩定和可控的因素,又著重強調歸因於努力這一不穩定的因素,是不是自相矛盾了?
其實不是,在六因素中,我們看到同時能夠滿足內部、穩定和可控三維度的因素是不存在的,這說明某一因素並不需要同時滿足這三個維度,但在學習的過程中,如果教師不特意強調這一點,有的考生會錯誤地理解為歸因必須要同時滿足這三個維度,實際上只要滿足其一即可,而努力滿足了可控這一維度。
(2)如果一個學生成績差真的是能力問題,為什麼不實事求是而要歸因於努力因素呢?
在授課的過程中,有心的學生很容易就會想到這一點,為什麼不實事求是地歸因呢,歸於努力對學生來說反倒像一種安慰或欺騙。
這一點涉及到真實歸因和積極歸因,真實歸因就是要實事求是地對成敗進行歸因,運氣不好就是運氣不好,能力差就是能力差;積極歸因考慮的是這種歸因是否對學生的情緒行為和結果有利,如果學生失敗真的是因為能力問題,做真實歸因可能會使學生陷入習得性無助的狀態,以後極有可能就自暴自棄了。如果此時做積極歸因,歸結為不夠努力,那學生有可能以後會發憤圖強,充滿希望,努力下去成績也會提高。
【參考例題】李華是一個十分聰明的學生,但就是太貪玩,學習不用功。每次考試他都有僥倖心理,希望能夠靠運氣過關。這次期末考試他考得不理想,他認為是自己的運氣太差了。
(1)他的這種歸因是否正確?這種歸因對他以後的學習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如不正確,請說明原因?
(2)正確的歸因是怎樣的?
(3)對教師來講,正確掌握韋納的歸因理論有何意義?
【參考答案】
(1)這種歸因不正確。他將行為的原因歸為外部的不可控因素,這樣他就可以對自己的行為不用負責,因此他的學習動機不高,學習成績也不好,甚至會越來越差。
(2)他應該將其歸因為內部的可控制因素,如不努力。如果他認為學習失敗是不努力造成的,那他就會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學習一定會成功的。
(3)正確掌握韋納的歸因理論有助於教師了解心理活動發生的因果關係,有助於根據學生行為及其結果推斷出個體的穩定心理特徵和個體差異,有助於從特定的學習行為及其結果衝刺個體在某種情況下可能產生的學習動機,對於改善其學習動機,提高其學習效果也會產生一定的作用。此外,歸因訓練還有助於提高自我認識。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正確的歸因,對消極的歸因進行輔導。如果一個學生長期處於消極的歸因心態有有礙於人格的成長,如慣於逃避的學生,他們經常把失敗歸為能力不足,將成功歸因於運氣或任務容易,長此以往,成為一種習慣,就會演變成一種習得性無力感。
掃描二維碼關注「qgjsks」微信,回復"教育理論"下載教育學心理學章節練習題
中公講師解析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