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動機有哪些理論?

2020-12-05 學得在線

01強化動機理論

聯結主義心理學家用S-R公式來解釋人的行為,認為動機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一種對行為的激發力量;強化是外部刺激對行為的增強作用;強化從性質上可以分為: 正強化和負強化。

正強化:通過呈現刺激來增強反應發生的概率。例如:適當的表揚、獎勵、獲得優秀成績等便是正強化。

負強化:通過消除或中止厭惡、不愉快刺激來增強反應發生的概率。例如:取消討厭的頻繁考試、撤銷批評等便是負強化。在學習中,合理地增強正強化,利用負強化,減少懲罰,將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水平。

【注意】強化動機理論屬於行為主義動機理論。

02成就動機理論

成就動機是人們在完成任務時力求獲得成功的內部動因,成就動機是由心理學家默裡提出的概念。成就動機理論是以阿特金森的成就動機理論為基礎的。阿特金森認為個體的成就動機可以分為兩類:

①力求成功的動機:力求成功者的目的是獲取成就,所以成功概率為50%的任務是他們最有可能選擇的,因為這種任務能給他們提供最大的現實挑戰。當他們面對完全不可能成功或穩操勝券的任務時,動機水平反而會下降。

②避免失敗的動機:避免失敗者者則傾向於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難的任務,如果成功概率大約是50%時,他們會迴避這項任務,以防止自尊心受損和產生心理煩惱。

在教育實踐中,對於力求成功者,通過給予新穎且難度適中的任務,安排競爭的情境,嚴格評定分數等方式來激起其學習動機;

在教育實踐中,對於避免失敗者,則要安排競爭不強的情境,取得成功時要及時給予表揚,評定分數時要放寬要求,並儘量避免在公眾場合指責其錯誤。

03成敗歸因理論

美國心理學家韋納把歸因分為三個維度:內部歸因和外部歸因;穩定性歸因和不穩定性歸因;可控歸因和不可控歸因。「三維度四因素」 如下所示:

①能力:內部、穩定、不可控

②努力:內部、不穩定、可控

③工作難度:外部、穩定、不可控

④ 運氣:外部、不穩定、不可控

04成就目標理論

成績趨近:個體關注的是如何超越他人,顯得自己最聰明、最棒。

成績迴避:個體關心的是如何不讓自己顯得低能,顯得比別人笨。

掌握趨近:個體關注掌握任務,學習和理解;根據自己的進步和對任務的理解深度來評價自身表現。

掌握迴避:個體關心的是如何避免不理解和沒有掌握任務的情況。

05需要層次理論

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層次理論。

①生理需要:是指人對食物、空氣、水、性和休息的需要。在一切需要中它是最優先的。

②安全需要:是指人對安全、秩序、穩定性以及免除恐懼和焦慮的需要。它表現為人都希望自己有豐厚的收入,有一個穩定的工作,希望生活在安全、有秩序、可以預測和熟悉的環境中,喜歡做自己熟悉的工作等等。

③愛和歸屬的需要:是指人要求與他人建立情感聯繫以及隸屬某一群體,並在群體中享有地位的需要。

④尊重的需要:是指希望有穩定的地位,得到他人的高度評價,受到他人尊重並尊重他人的需要。

⑤自我實現的需要:是指人希望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潛能,不斷地完善自己,完成與自己能力相稱的一切事情,實現自己理想的需要。這是人類最高層次的需要。

06自我效能感理論

自我效能感指人們對自己是否能夠成功地從事某一成就行為的主觀判斷。這一概念由班杜拉最早提出。自我效能感具有下述功能:

①決定人們對活動的選擇及對該活動的堅持性;

②影響人們在困難面前的態度;

③影響新行為的獲得和習得行為的表現;

④影響活動時的情緒。

班杜拉等人的研究指出,影響自我效能感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種:

①學習成功與失敗的經驗:成功的學習經驗會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感,相反,失敗的學習經驗會降低學生的自我效能感。

②替代性經驗:當學生看見替代者(與自己相似的人)成功時,就會增強自我效能 感;相反,則會降低自我效能感。

③言語勸說:用語言說服學生相信自己具有完成給定任務的能力,會使學生在遇到困難時付出更大的努力。

④情緒喚醒:通過調整學生的情緒狀態,減輕緊張和負面的情緒傾向,可以起到改變自我效能感的作用。

相關焦點

  • 學習動機的理論——成就動機理論
    對於學習動機的實質及培養與激發的規律,心理學家提出了種種不同的理論觀點,這些理論從不同的角度解釋了人類的學習行為。這裡重點給大家分析一下成就動機理論。這一部分在教師招聘考試中主要的考察方式是單選題等客觀題。重點去理解知識的意思即可。
  • 學習動機的五大理論
    家長為了讓孩子好好學習會獎勵允許學生多看一會電視、多玩一會遊戲,或者買一個玩具等等。2.需要層次理論需要層次理論的代表人物是馬斯洛,其主要觀點:認為人的行為動機都是在需要的基礎上被激發出來的。而人具有5種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實現需要。所以馬斯洛認為人因為有了內在的學習需要會產生相應的學習動機。
  • 學習動機理論
    學習動機理論是教師招聘考試中的重點內容,考試頻率比較高,要求各位考生以全題型的形式進行備考。尤其需要注意對於案例分析題的備考。一下是常見的動機理論,要求大家把握好每個理論的核心觀點,能夠用動機理論來分析學生的學習問題。一、強化理論強化理論是行為主義學派的觀點。行為主義心理學家認為,動機是強化的結果。
  • 學習動機理論——強化理論
    強化理論行為主義心理學家用S—R的公式來解釋人的行為。他們把動機看作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一種對行為的衝動力量,並特別重視用強化來說明動機的引起與作用。經典條件反射與操作條件反射的理論也都認為強化是形成和鞏固條件反射的重要條件。
  • 學習動機理論的辨析
    一、成就動機理論成就動機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在學習活動中,成就動機是一種主要的學習動機。成就動機最初由麥克裡蘭和阿特金森提出,後來由阿特金森加以發展。麥克裡蘭研究發現,高的成就需要與成功行為有很高的相關性。
  • 學習動機的基本理論
    1、行為主義——強化理論人的學習行為傾向完全取決於某種行為與刺激因強化而建立的穩固關係,受到強化的行為比沒強化的行為更傾向於再次出現,因此,不斷強化可以使這種聯結得到加強和穩固。認為強化能夠促進學習動機。如在學習過程中,採用各種外部手段,如獎賞、讚揚、評分等,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引起相應的學習行為。
  • 學習動機理論之自我效能理論和成就動機理論
    (2)影響學生對待學習困難的態度:具有高度自我效能感的學生會有較強的學習自信心,在困難面前不會退縮逃避,面是以自己堅定的意志力克服困難,努力實現既定的目標;相反,自我效能感低的學生,會因懷疑自己的能力,在困難面前缺乏自信,畏首畏尾,不敢向困難挑戰。
  • 關於學習動機理論的系統學習
    在教師類考試中,教育心理學模塊有一個常考點和難點就是學習動機,在學習動機中主要考察的包括學習動機的分類、學習動機與學習效率的關係等,而關於學習動機的理論是這一部分的重點內容,其中韋納的歸因理論是最常考的,除此之外還有強化理論、需要層次理論、自我效能感理論等,而這些理論究竟和動機有著怎樣的關係呢?今天我們主要講一講這些內容。
  • 從動機理論看如何培養與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為了方便大家更好地記憶如何培養與激發學習動機這一塊的內容,在這裡為大家提供了一種簡便的記憶方法,具體來講,就是通過一一對應的方式將各個理論與培養、激發措施聯繫起來。在學習動機這部分,我們總共學習了強化理論、成就動機理論、歸因理論、自我效能感、需要層次理論以及耶克斯-多得森定律等六大理論。
  • 常考的學習動機理論概述
    學習動機理論是教師招聘、教師資格考試中經常涉及到的一個考點。常見的學習動機理論有:強化理論;需要層次論;歸因理論;成就動機理論;自我效能感理論;考查的形式多種多樣,不僅考查學習動機的理論本身本身,也會涉及到案例的分析。題型也多種多樣,以單項選擇題為主;簡答題,案例分析題也是考查的一個重點。
  • 學習動機理論-成就目標理論
    德韋克的成就目標理論在教師招聘的考試中通常以客觀題的形式出現,一般為單選題、多選題和判斷題為主,主要考察的是理論與觀點的對應,考察對於觀點的表達是否能夠清楚掌握。這部分的知識相對來說較為生疏且理論性較強,但考察難度不大,因此以理解性的識記為主。本文主要介紹成就目標理論的具體內容。
  • 學習動機相關理論
    在教招考試中學習動機的理論尤為重要,需要大家全題型備考。在這裡我們對一些主要的考點進行梳理。動機理論牛刀小試:1.即可查看每日時政新聞+時政模擬回復【資料】即可免費獲取各省備考資料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
  • 學習動機理論的材料分析題備考指導
    學習動機理論是教師資格以及教師招聘考試中材料分析題的,材料題通常考察的都是學習動機的歸因理論、耶克斯多德森定律以及學習動機理論的綜合運用,下面是學習動機理論出材料分析題的常見考法:材料分析題一:閱讀案例,回答問題。
  • 學習動機理論之自我價值理論
    學習動機理論之自我價值理論美國教育心理學家科溫頓提出了自我價值理論。該理論關注人們如何評估自身價值,其基本假設是當自己的自我價值受到威脅時,個體將竭力維護。自我價值理論認為個體將自我接受作為最優先的追求。這種保護和防禦以建立一個正面自我形象的傾向就是自我價值動機。
  • 學習動機理論——成敗歸因理論
    教師招聘考試當中,教育心理學部分是必不可少的模塊,而其中的學習動機理論更是各年份、各省份的常考考點。今天帶大家一起來破解學習動機理論——成敗歸因理論。一、理論內容:歸因是人們對自己或他人活動及其結果的原因所作的解釋和評價。
  • 學習動機有哪些分類?
    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內部動機是指由個體內在興趣、好奇心或成就需要等內部原因引起的動機,對學習活動影響大,時間持久。例如:學生的學習興趣、求知慾等都屬於內部動機。 外部動機是指個體由外部誘因所引起的動機,由外在的獎懲或害怕考試不及格等活動之外的原因激起的動機,對學習活動影響較小,維持的時間較短暫。
  • 2020教師招聘教育學知識點:學習動機理論知識點梳理
    一、行為主義下的動機理論強化理論(代表人物:巴甫洛夫、斯金納)人的學習行為傾向完全取決於某種行為與刺激因強化而建立的穩固關係,受到強化的行為比沒強化的行為更傾向於再次出現,因此,不斷強化可以使這種聯結得到加強和鞏固。認為強化能夠促進學習動機。
  • 教招|必考知識點,這5大學習動機理論常考!
    比如: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老師為了讓學生好好學習,會獎勵學生小紅花、小卡片等。家長為了讓孩子好好學習會獎勵允許學生多看一會電視、多玩一會遊戲,或者買一個玩具等等。◆◆2.需要層次理論需要層次理論的代表人物是馬斯洛,其主要觀點:認為人的行為動機都是在需要的基礎上被激發出來的。
  • 2020下半年甘肅教師資格證考試:學習動機理論
    學習動機理論在教師招聘考試中考的頻率較高,每年考察客觀題的頻率較高,偶爾也會出現主觀題,所以關於學習動機理論的代表人物及其觀點需要重點掌握,下面我們重點看一下有關的知識點:1、強化理論強化理論是行為主義學派的觀點。行為主義心理學家不僅用強化來解釋學習的發生,而且用它來解釋動機的產生。他們認為,動機是強化的結果。
  • 2015教育心理學複習要點及練習:學習動機的理論
    【複習要點】一、強化理論1、提出者: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家。2、觀點:人的某種學習行為傾向完全取決於先前的這種學習行為與刺激因強化而建立起來的穩固聯繫,不斷強化則可以使這種聯結得到加強和鞏固;任何學習行為都是為了獲得某種報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