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廣大考生在解決學習動機分類的題目時遇到的最大的問題和最難以區分的問題主要是兩組分類,一是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二是直接的近景動機和間接的遠景動機,即直接動機和間接動機。
一、內部學習動機與外部學習動機
關於內部動機與外部動機的定義主要四部著作進行了闡述:
1.定義一:《普通心理學》彭聃齡.北師大(2004.11)
內部動機是由個體內在需要引起的動機。
外部動機是指人在外界的要求和外力的作用下所產生的行為動機。
2.《教育心理學》馮忠良.華東師大等(2010.2)
內部動機是由個體內部心理要素轉化而來的動機。
外部動機是指被外部條件激發而來的動機。
3.《教育心理學》陳琦.北師大(2013.12)
內部動機是指個體因學習過程本身的意義和價值所引起的動機。
外部動機是因學習活動的外部後果而引起的動機。
4.《心理學導論》梁寧建.華東師大(2010.8)
內部動機是指個體因對活動或工作的過程感到滿足而加強其繼續這種活動和工作的內在動力。
外部動機是影響或控制個體行為的外在因素和理論。
上述各著作中對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的描述大同小異,概念主要核心有以下幾個值得注意的點:
1.對學習活動本身的動機,如:好奇心、求知慾、興趣、內容本身的動機屬於內部動機,這一點是沒有爭議的;
2.由於外部刺激和獎勵引發的動機,如:考個好成績,家長老師的獎勵和讚許等明顯的外部獎勵屬於外部動機,這一點也是沒有爭議的。
3.如果是處於理想和信念,如:為了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種即屬於個體內部心理要素,同時又是學習活動本身之外的要素引發的動機屬於內部動機還是外部動機可能很多考生存在疑慮。
從定義1和定義2來看應該屬於對學習意義的理解屬於內部動機;而從定義3和4來看不是活動本身屬於外部。但從基本著作對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的兩個概念的具體表述來看,除了陳琦版《教育心理學》,其他所有的著作都在內部動機中提到了對學習意義的理解,以及由好奇心、求知慾、情感、責任感、理想、信念、價值觀等內部心理因素因為的動機屬於內部動機,而陳琦在其著作中也沒有對這些要素進行解釋,同時馮忠良在其《教育心理學》中的內部和外部動機都提到了責任感。
結論,為了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屬於內部學習動機。也就是說只要是出於學習中對於學習活動的意義的深入理解而產生的動機也屬於內部學習動機。
二、直接的近景動機與間接的遠景動機
關於直接的近景動機和間接的遠景動機目前主要的定義是《教育心理學》陳琦.北師大(2013.12)的定義。
直接的近景動機是與學習活動直接相連,來源於學習內容和學習結果的動機。
間接的遠景動機是與學習的社會意義和個人前途相連繫的學習動機。
從概念上來看,直接的近景動機主要包含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對由學習活動本身引起的學習動機,如:好奇心、求知慾;二是由學習的直接結果引發的學習動機,如:獎勵、讚許等。而間接的遠景動機主要是指由個體對學習意義的理解而激發的學習動機,如:情感、理想、信念、個人前途等。
那麼在考試中經常出現的三個例題需要我們在這兩組分類中進行一定的區分,下面以表格的形式直接呈現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