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考試正處於緊張的備考狀態,按照往年信息來看,甘肅省教師招聘考試內容一般為教育基礎知識和教育專業知識。為了讓大家更好的備戰甘肅中小學教師招聘考試,甘肅中公教育為廣大考生準備了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知識:學習動機理論的辨析,望各位考生及時查看。
一、成就動機理論
成就動機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在學習活動中,成就動機是一種主要的學習動機。成就動機最初由麥克裡蘭和阿特金森提出,後來由阿特金森加以發展。
麥克裡蘭研究發現,高的成就需要與成功行為有很高的相關性。成就需要高的人,他們通常表現出對問題喜歡承擔個人責任,他們希望事業的成功和問題的解決不是靠運氣和外界因素,而是靠自己的能力,這樣他們就能體會到成就的滿足感;反之,很少產生滿足感。
1.成就動機傾向類型
阿特金森認為,成就動機由兩種有相反傾向的部分組成,一種稱之為力求成功,即人們追求成功和由成功帶來積極情感的傾向性;另一種稱之為避免失敗,即人們避免失敗和由失敗帶來的消極情感的傾向性。他在研究中發現,由於這兩種動機所佔比重的差異,會產生兩種不同的人:一種稱之為避免失敗者,另一種稱之為力求成功者。
2.成就動機傾向類型的特徵
成就動機水平不同的人在選擇目標和完成任務上也不同。
(1)求成型的人傾向於選擇難度適中的任務,喜歡選擇有50%把握的、有一定風險的工作,通過完成任務提高其自尊心,獲得心理上的滿足。
(2)避敗型的人傾向於選擇或者非常容易或者非常難的任務,迴避有50%把握的工作。選擇容易的任務可以避免失敗;選擇過難的任務,即使失敗也能找到藉口以減少失敗感。這種選擇能防止自尊心受到傷害和產生心理煩惱。
總結:成就動機理論更側重趨向成功者和避免失敗者會傾向選擇不同難度的任務。
二、成就目標理論
成就目標理論是在成就動機理論和成敗歸因理論為基礎,在德韋克能力理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學習動機理論。德韋克認為,人們對能力持有兩種不同的內因觀念,即能力增長觀和能力實體觀。
三、自我效能感理論
自我效能感是美國社會心理學家班杜拉於1977年提出的一個概念,指個人對自己是否具有通過努力成功完成某種活動的能力所持有的主觀判斷與信念。
它來自班杜拉對功效期待與結果期待的區分。結果期待指一個人對某一特定的行為將造成某種結果的估計,功效期待指一個人能成功地執行某種可以產生一定結果的行為的信念。當確信有能力進行某一活動時,一個人就會有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就會去進行那一活動。
總結:自我效能感關注自己對所做出的行為和自己的能力是否有信心。
四、自我價值理論
科溫頓的自我價值理論的基本假設是當自己的自我價值受到威脅時,人類將竭力維護。這一理論認為人類將自我接受作為最優先的追求。這種保護和防禦以建立一個正面自我形象的傾向就是自我價值的動機。
自我價值理論將學生分為四類:高驅低避型、低驅高避型、高驅高避型、低驅低避型。
高驅低避型。這類人擁有無窮的好奇心,對學習有極高的自我捲入水平。他們通過不斷的刻苦努力發展自我。他們自信、機智,又稱作「成功定向者」,或者「掌握定向者」。
低驅高避型。這類學生又被稱為「逃避失敗者」,對於這類學生,逃避失敗要重要於對成功的期望。他們對學校和生活感到持續的厭煩和無聊,大部分時間裡表現的無精打採,懶洋洋的。但是他們並不一定存在學習問題,他們的成績可以是很好的。他們可能會用短時間裡的「猛攻」來換取更多時間的悠閒。
高驅高避型。這類學生同時受到成功的誘惑和失敗的恐懼。這類人被稱作「過度努力者」。他們對任務既追求又排斥的衝突情緒,但焦慮引起並加強了他們對學習的注意,所以他們會想辦法取得成功來避免失敗。為了成功同時又要掩飾自己的努力,他們中就出現了一種「隱諱努力」的現象。他們在同學中儘量表現得貪玩、不在乎考試,但私下裡卻偷偷的努力。
低驅低避型。這種類型的人又被稱作「失敗接受者」。他們沒有對成功自豪的期望,也沒有對羞恥感的恐懼。他們內心很少有衝突,同時學習的機會和時間也非常有限。他們放棄了通過能力的獲得來保持其身份地位的努力。這些學生在面臨學業挑戰時表現出退縮,至少是被動的反應。
總結:自我價值理論關注的是人們如何評估自己的價值。
【小牛試刀】學生掩飾自己的努力,防止失敗後被別人說「笨」,故意拖延以避免失敗等,都是學生逃避失敗的策略。持這一觀點的學習動機理論是( )。
A.自我效能感理論 B.成就目標理論 C.成就動機理論 D.自我價值理論
【答案】D。解析:自我價值理論(self-worth theory)是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卡文頓(Covington,
1992)提出的。該理論以成就動機理論和成敗歸因理論為基礎,從學習動機的負面著眼,試圖探討「有些學生為什麼不肯努力學習」的問題。在競爭激烈的班級教學環境中,學生從考試結果中所體驗到的成敗經驗永遠是成功者少,失敗者多。在長期追求成功而得不到成功機會的情形下,既要維持自我價值,又想逃避失敗後的痛苦,於是在心理上形成一種應付學校考試後成敗壓力的對策(如同神經病理學中的自我防禦機制),藉此就可逃避承認自己的能力薄弱,從而維持自我價值。有關逃避失敗的對策有很多,如不參加考試、力圖給別人留下自己沒有努力的印象、在考試前揚言自己只要及格就很滿足;有的學生在學業中故意拖延或選擇任務特別繁重的課程,以逃避反映能力差異的失敗。有關研究表明,考試焦慮也是一種逃避失敗的策略,因為看起來焦慮總比看起來笨使人更好受一些。總之,自我價值理論可以較好地解釋「有的學生為什麼不肯努力學習」,而「有的學生為什麼要掩飾其努力或拒絕承認其努力」等問題。這些實質上都源於將成敗歸因於能力的一種自我價值保護的效應。從題幹所描述的防止被說「笨」,故意拖延等說法其實質是一種自我價值的保護,符合自我價值理論的觀點,而非成就動機理論,成就動機理論更側重趨向成功者和避免失敗者會傾向選擇不同難度的任務,故正確答案為D。
溫馨提示:
關於教師招聘公共基礎知識更多信息請關注「甘肅中公教育基礎知識欄目。
相關推薦>>>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公共基礎知識匯總:教育心理學考點(3月)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公共基礎知識匯總:教育學考點(3月)
2020教師招聘考試專業基礎知識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