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志亮:如何激發孩子的學習動機,讓他愛上學習?

2020-12-06 騰訊網

全文2756字

預計閱讀時間6分鐘

我曾經帶小學四年級的孩子做《大風車》「挑戰800」的節目,休息時一起聊為什麼上學,孩子們的回答五花八門:

「學校有同學,在家裡一個人待著沒意思。」(為朋友?)

「學習知識和本領。」(為學習?)

「不上學找不到體面的工作。」(為工作?)

「爺爺說書中有黃金屋、顏如玉、千鍾粟。」(為生活?)

「不學習怎麼能當科學家呢?」(為目標?)

「我們不上學了,你們不就失業了嗎?」(為賞給教師飯碗?)

「別人都上學了,我也要上學。」(為平等?)

「上學讀書挺有意思的。」(為樂趣?)

「不上學幹啥呢?」(為打發時光或為成長?)

學生是教學活動中的主體,一切富有成效的教學都離不開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

從這個意義上講,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是實施各種有效的教學對策的前提。

另一方面,教學活動又是師生雙方互動的過程。學生積極的參與可以激發教師的教學熱情,進而提高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

學習動機水平低是有學業問題的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

在我們研究的對象中,大多數學業問題學生是動力型困難的學生,他們有明顯的畏學、厭學情緒和逃學行為。

由此可見,在對學業問題學生的教學對策中,學習動機的激發處於十分重要的地位。

具體可從4個方面來著手:

01

激發孩子成就動機

成就動機是由成就需要轉化而來的一種動機。

它是指個人對自己認為重要或有價值的工作,不但願意去做,而且能力爭達到完美的一種內在推動力量。

研究表明,成就動機水平高的人希望獲得成功,而當他失敗之後,會加倍努力,直至成功。

就中小學生而言,與其學習活動緊密相聯的成就動機,更多地表現為獲得優異的考試成績,取得令人羨慕的競賽名次等內在推動力量。

成就動機水平高的學生從不滿足已有的成績或名次,而總是精益求精,心中抱有更高的追求;

較之一般的學生,他們具有更飽滿的學習熱情、更堅強的學習毅力以及更高的學習自覺性。

實踐證明,成就動機越強,成就需要的層次越高,對學生學習和成才的推動作用就越大。

學業問題學生的成就動機水平往往是不高的。激發成就動機的核心是使學生獲得學習成功的體驗。

學習的成功體驗是指在教育過程中,教師和父母要對孩子有積極的期望與具體、合適的要求,為孩子創造多方面成功的機會,讓他們通過個人或集體的努力,不斷發現自我,在心理上感受到學習成功的喜悅。

02

充分利用期望效應

在教育過程中,教師往往對學習好的優等生寄予厚望,使優等生的成就動機長盛不衰,卻忽視了最需要轉變期望值的學業問題學生。

因此,教師應當有意識地提高對學業問題學生的期望水平,改變對待學業問題學生的一系列不正確的行為方式。

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注意的是不應該讓學生感到虛假,認為教師是裝出來的,否則會更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嚴重削弱其成就動機。

03

強化成就意識

一方面,應利用古今中外有志之士的故事、範例進行說理或組織討論,激勵學生勤奮學習、努力奮鬥,培養學生高層次的成就需要;

另一方面,應幫助學生設立適當的學習目標,為實現高層次的成就需要形成一系列子目標。

04

外部動機的激發

可以通過獎勵、懲罰、創設課堂氣氛等方法,給學生以適當的動力,這些是教學中常用的激勵手段。獎勵和懲罰將另文討論。

創設合作的課堂學習環境是影響學生學習動機的一個重要的外部因素。

目前,教學中的弊端之一是過於強調竟爭,以為促進學生(包括學業問題學生)學習的主要動力是競爭。

學習競爭是能夠起到促進學生學習的作用,但不能過度。

其實,課堂競爭中優勝者只是一小部分,大多數學生是競爭的失敗者,競爭恰恰更容易誘發學業問題學生的自卑、自棄心理,這是因為課堂裡的競爭是以人際比較為前提的。

人際比較實際上擴大了學生對自己能力信念的分化,因此要淡化競爭,提倡建立合作的課堂氣氛,使每個學生都有成功和發展的機會,引導每個學生形成積極的動機模式,掌握學習的主動權。

具體操作方法包括:

改進評分方法,淡化競爭氣氛,採用鼓勵性評分,即只要學生在原有基礎上有進步就可以得到一個好分數。

給學生充分選擇的機會,讓他們真正做學習的主人,讓他們幹能幹的、願意幹的、想幹的事,這樣他們才會表現出主動性和積極性。

例如:採用分層作業的方法讓學生選擇,比硬性規定學習任務更能激發他們的主動性,使他們體驗到一種受人尊重與信任的情感,體驗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

提倡互助與協作。

之所以強調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助與協作,是因為教師與學生之間不僅是師生關係,更是合作關係,教師與學生(包括學業問題學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這就有利於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積極的情緒,以促進學習;

而同學之間的學習互助與協作,不僅可以幫助學業問題學生改進學業,也可以使助人的學業優良學生進一步得到鍛鍊。

05

內部動機的激發

激發學業問題學生內部動機的措施包括歸因訓練、角色轉換、獲得成功體驗、激發興趣和培養良好的學習態度等。

歸因訓練

歸因訓練是針對學生在學業成敗情境中的歸因障礙而設計的幹預計劃。

學業問題學生往往把失敗歸於外部的不可控因素,如運氣不好、能力低、任務太難等。

這容易使他們產生無能為力的心理,降低他們在學習任務特別是困難面前的堅持性和自信心。

角色轉換

學業問題學生在教師、同學的眼裡往往是「嫌棄兒」的角色,他們在集體裡往往不受歡迎,處於被忽視的地位。

這種角色、地位深深影響他們的自尊自信,從而使他們對課堂學習中更加反感、敵對。

如果讓小學高年級學業問題學生擔任低年級學生的數學輔導老師,如要求他們課後對低年級學生進行第二天數學課程的預習輔導。

則學業問題學生在社會角色改變後,數學成績會有顯著提高,其自我概念、成就動機、人際關係、測驗焦慮等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積極改變。

為學生創設成功的機會

學業問題學生常常過分誇大學習中的困難,過低估計自己的能力

這就需要教師為這些學生創設成功的機會,讓他們在學習活動中通過成功地完成學習任務、解決困難來體驗和認識自己的能力。

樹立成功的榜樣

一個人看到與自己水平差不多的示範者取得成功時,就會增強自我信念,認為自己也能完成同樣的任務。

例如,可以把原來基礎較差、進步較快的學生作為學業問題學生的示範者,要求他們觀察、討論同學是怎麼取得進步的。

這種榜樣示範對班上一部分學業問題學生的確會產生較大的激勵作用,使他們認識到學習難關並不是不可攻破的。

在自身進步中體驗到成功

學業問題學生把自己同學業優良學生比較,會覺得自己樣樣不如別人,越比自信心越低。但同自己的過去比較,個人的進步則能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自信心。

在對學業問題學生進行個別輔導時,教師要幫助他們制訂出個人的目標與計劃,並制定出落實這些計劃的具體措施。

在實施過程中使學生發現自己的進步,其目的就是使學生通過實現自我參照目標來體驗成功,正確認識自己的能力,改變對學習無能為力的心理狀態。

END

編輯 | 八月

插畫 | 在在

相關焦點

  • 從動機理論看如何培養與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複習了教育心理學的同學會發現,在學習動機這一專題中,知識點多,我們不僅要記住一般學習動機和奧蘇貝爾成就動機的分類、學習動機與學習效率的關係;更重要的是要記住如何培養和激發學習動機,這在我們考試中常以簡答題的形式出現。
  • 招教考試教育理論之內部學習動機的激發
    第三天,老人只給了每個孩子5美分。孩子們勃然大怒,「一天才5美分,知不知道我們多辛苦!」他們向老人發誓,他們再也不會為他玩了!在這個寓言中,老人的算計很簡單,他將孩子們的內部動機「為自己快樂而玩」變成了外部動機「為得到美分而玩」,而他操縱著美分這個外部因素,所以也操縱了孩子們的行為。寓言中的老人,像不像是你的老闆、上司?而美分,像不像是你的工資、獎金等各種各樣的外部獎勵?
  • 《安家》:真正理解 「內在動機」,孩子才會「自然」愛上學習
    「內在動機」激發自然學習行為內在動機是指學生的學習目的是指向學習活動本身的,學習活動本身能使學生得到情緒上的滿足,從而產生成功感。內在動機提供了一個促進學習和發展的自然力量,它在沒有外在獎賞和壓力的情況下,可以激發行為。」
  • 淺談學習動機對孩子學習的影響
    心理學上說,學習動機是指激發與維持個體的學習行為,並促使個體的學習活動朝向一定的學習目標進行的一種內部啟動機制。根據學習動機的動力來源,可分為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從學生的角度來說就是指學生對學習的自我要求,自己想要取得什麼樣的成績,付出怎樣的努力。從平時孩子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可以看出孩子內心對待學習的態度,從而判斷孩子學習的內部動機強弱。內部動機是由孩子自己決定的,在孩子的學習成長過程中起主導作用。
  • 這個方法能讓你主動愛上學習-內在動機理論
    動機在心理現象中屬於一種心理狀態,維持和激發生物體的行動,並將使行動導向某一目標的心理傾向或內部驅力。簡單地說就是認知決定你的行動,你的內在驅動力決定了我們行為能持續多久。下面我從一個例子來說明這一問題。
  • 想要孩子成才,用動機提升學習效率,給未來創造更多可能
    他們指出動機強度與學習效率的關係並不是線性的關係,而是倒U形曲線關係。也就是說,學習動機的強度有一個最佳水平,當動機水平適中時,孩子的學習效率是最高的,一旦超過了這個巔峰狀態,動機程度過強就會對活動的結果產生一定的阻礙作用,當然動機水平如果過低,也不會有高效率的活動產生。
  • 孩子愛玩不學習?心理學三個理論告訴你,學習動機養成其實不難
    朋友家有兩個孩子。老大前幾年上了市裡邊的重點高中。很多人都去找朋友取經,想問問朋友到底是怎樣教育出來這麼優秀的孩子。但是朋友卻說:都是孩子自己用功,我和他爸爸平時也工作忙,不怎麼管他的。剛開始我們都以為朋友是不願意和我們分享他的經驗。但是後來發生的事,讓我們轉變了這種想法。
  • 關於學習動機理論的系統學習
    在教師類考試中,教育心理學模塊有一個常考點和難點就是學習動機,在學習動機中主要考察的包括學習動機的分類、學習動機與學習效率的關係等,而關於學習動機的理論是這一部分的重點內容,其中韋納的歸因理論是最常考的,除此之外還有強化理論、需要層次理論、自我效能感理論等,而這些理論究竟和動機有著怎樣的關係呢?今天我們主要講一講這些內容。
  • 2020下半年甘肅教師資格證考試:從動機理論看如何培養與激發學生的...
    複習了教育心理學會發現,學習動機這一模塊內容多、考查頻率高。為幫助考生理解其中兩大——學習動機與如何培養與激發學習動機,在此進行梳理,以方便記憶。在這裡,給大家介紹一個能夠「一箭雙鵰」的好方法,具體來講就是通過一一對應的方式將各個理論與培養、激發措施聯繫起來。
  • 學習動機的五大理論
    在教師招聘考試中,學習動機理論幾乎可以說是一個必考知識點,其重要性可見一斑。在教師招聘考試當中經常以單選題、多選題和判斷題的形式出現。家長為了讓孩子好好學習會獎勵允許學生多看一會電視、多玩一會遊戲,或者買一個玩具等等。2.需要層次理論需要層次理論的代表人物是馬斯洛,其主要觀點:認為人的行為動機都是在需要的基礎上被激發出來的。而人具有5種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實現需要。所以馬斯洛認為人因為有了內在的學習需要會產生相應的學習動機。
  • 常見的學習動機的分類
    學習動機是指個體發動與維持其學習活動的內部動力,我們把這種內部的、心理上的能夠引起學習活動的動因稱作學習動機。學習動機的構成有需要和誘因兩個主要因素,其中,需要是基本的成分。以下是有關於學習動機的分類一、內部動機與外部動機根據動機產生的來源,可以把學習動機分為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內部學習動機指的是個體內在需要引起的學習動機。
  • 奇點大學特邀北大王勁松博士教你如何讓孩子愛上學習
    小奇老師特邀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王勁松博士來到奇點大學接受我們的採訪,講一講「如何讓孩子愛上學習」。王勁松老師小奇老師:我們今天的主題是「如何讓孩子愛上學習」,您認為孩子不愛學習的根源是什麼?其實用換位思考的角度來看,這些都是我們不願別人這麼來對待我們的,我們家長更不應該去這麼對待我們的孩子。小奇老師:孩子為什麼難以接受學習,總是逃避學習?王勁松博士:我們很多家長和老師非但沒有在孩子學習的時候給他們帶來快樂,給他們鼓勵,給他們獎賞,反而在孩子學習的時候經常都會批評他會懲罰他,帶給孩子痛苦。
  • 強化學習如何使用內在動機?
    Baldassarre 在文獻 [1] 中從生物學的角度探討內在動機。特別地,他對於內在動機和外在動機的區別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外在動機是指因某些外部提供的獎勵而做某事,而內在動機則是指「因為某件事本身具有趣味性或令人愉悅而做某事」。
  • 激發一個人內在動機的正確姿勢?
    長期以往,你會發現,孩子就不是出去對求知的樂趣學習,而是為了獎勵,寫作業,獎勵沒有了,也就沒有動力去學習了。你認為的獎勵,有時候卻是削弱孩子學習動力的工具。有一個故事:有個老人愛清靜,可附近常有小孩玩,吵得他要命。
  • 學習動機的基本理論
    為了有效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動機,首先必須要了解學習行為是如何受學習動機影響的。人們對這一問題的看法大致可以歸納為三類:(1)強調誘因的直接作用,屬於行為主義的觀點。(2)強調需要的直接作用,屬於人本主義的觀點。(3)強調對於需要、誘因、以及學習活動本身的相關因素的意識和思考作為中介起作用,屬於認知觀點。
  • 學習動機的理論——成就動機理論
    對於學習動機的實質及培養與激發的規律,心理學家提出了種種不同的理論觀點,這些理論從不同的角度解釋了人類的學習行為。這裡重點給大家分析一下成就動機理論。這一部分在教師招聘考試中主要的考察方式是單選題等客觀題。重點去理解知識的意思即可。
  • 父母如何正確給孩子「打雞血」,讓孩子愛上學習
    大家好,歡迎大家繼續關注,這期就為大家解釋一下為什麼那麼強調孩子門們一定要努力讀書,好好學習。 古代是這樣,今天依然是這樣,從小學三年級到高三畢業,一場馬拉松長跑,而且家長不只是陪著、逼著就能夠管用的,所以說怎麼給孩子「打雞血」,又能打的恰到好處,真的是每個家長要花心思花心血去研究的。
  • 孩子拼命學習反倒成績差?動機適度定律:高動機並不意味高效率
    鄰居有一個正在上初三的孩子,為了應戰初中,家長給他報了很多的補習班,最近這一個月,孩子挑燈夜戰月考,就是為了得到一個好成績。這天我和她在樓下遇到了,我問鄰居:「你們家陽陽最近學習很用功啊,成績能上重點吧。」
  • 想要激發孩子的無限可能嗎?第一步,喚醒他的學習大腦!
    他一直認為,一定要加倍努力學習,才能夠讓自己集中注意力,跟上同齡人。然而,「集中注意力」、 「再努力一點」,對他來說,只是無法實踐的天書,他的未來,似乎註定黯淡無光。然而,沒有人會想到故事的發展:今天的吉姆,成為了世界級的大腦教練和學習專家,他的在線學習視頻點擊量破億,在線課程覆蓋190多個國家,他致力於幫助人們學會如何學習,從被認為是「學習困難戶」的孩子,到面臨大腦老化的老年人。
  • 積極的態度和強烈的動機,孩子的英語學習不再難
    外語學能包括辨音能力記住發音的能力語言分析的能力記憶這些能力是有差異的,我們要做到揚長補短,今天我們卻要說另外兩個對外語學習十分重要的因素。儘管學習個體有差異,但對外語學習影響更大的是學習態度和動機,這也是我們作為家長要讓孩子從小養成好的習慣以及良好的價值觀的原因我們有沒有想過,什麼時候我們是最願意學英語的,對英語也是有興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