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兒童專注力是很多家長特別關注的問題,不少家長反映孩子做事拖沓到地老天荒,就算自己捨命陪孩子寫作業,亦步亦趨盯著差點把自己氣出心梗,孩子也絲毫沒有好轉跡象,一如既往的磨蹭,不管怎麼打罵,依舊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姿態。
儼然對於孩子專注力問題,現在是很多家長不能提的話題,一提就腦殼疼,前段時間甚至有家長練就福爾摩斯技能,從孩子橡皮擦就能知道孩子的專注力問題。
但言歸正傳,孩子專注力問題到底是怎麼個回事,它的根源在哪?
記得很多家長面對孩子磨蹭,都會氣急敗壞罵上一句:「你是豬腦子嗎?!」
雖說是氣話,但這句話還真沒罵錯,專注力差的孩子,跟孩子的大腦發育真是息息相關。
根據人體大腦結構,掌管孩子音樂、平衡、記憶、情商等的區域叫前額葉。
當額葉不發達時,後腦勺主管運動平衡的小腦,和大腦中部主管情商和記憶的海馬體和網狀邊緣系統就會遲鈍,直接反饋出來的結果就是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無法進行持續專注行為。
既然找到了原因,那麼我們有什麼可以改善的方式呢?
我們有句成語叫雙管齊下,既然專注力差是由兩方面導致,那我們必然就需要同時去改善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首先從心理方面解決主管情商和記憶的大腦部分
美國心理學家NoelTichy提出過一個著名的三圈理論,將人的生活分為三個區域:
舒適區:代表孩子掌握了相關技能,能輕鬆應對,但隨之帶來的負面影響就是太簡單,讓孩子容易產生厭倦,不夠上心,專注力也隨之下降。
學習區:是指比孩子現實能力稍高,但努力一下也可以順利闖關,當處於這個區域時,在適當鼓勵和指導下,更容易讓孩子大腦興奮,注意力更集中。
恐懼區:表示需克服的困難遠遠高於孩子所掌握的能力,讓他感到害怕、恐懼,並只會試圖逃避而不是選擇克服。
理論歸理論,在現實中我們該如何進行有效操作呢?這裡以寫作業為例:
一、大目標拆分小目標——解決壓力
很多家長反映孩子看電視能持續專注2小時,但一到寫作業就要喝水、要尿尿、有點困、有點癢……於是家長著急上火,孩子瑟瑟發抖卻一臉茫然。
其實很多孩子一到寫作業時間就一副生無可戀,是因為迷茫,就小學來說,一到家就至少有語文、數學、英語3門功課,語文有書寫、背誦,英語有閱讀、抄寫,一下子這麼多作業就容易讓孩子陷入「恐懼區」,作業太多,感覺怎麼都做不完,不想做。
那家長能怎麼做呢?就是幫助孩子把所有作業進行拆解,以10-15分鐘能完成的量作為一個小目標,比如:
這樣一來,再多的作業也就顯得非常清爽,而且看起來難度完全不大,稍微使使勁完全沒問題。
隨後就是用計時器給孩子的每項小目標定時,過時不候,在短暫反思上一段小目標完成情況後直接進入下一個小目標,既有緊迫感,又能培養孩子時間管理習慣。
二、心態調整——解決焦慮
馬修·艾德倫博士在《生物鐘優勢》中指出:在專注進程中頻繁被幹擾,會有一些不容忽視的負面影響。
在《提高工作效率有技巧中》一書中也提到:人們專注於一項工作時,當被打擾後,需要又花費15分鐘才能進入狀態。
頻繁的打擾會讓孩子滿負荷運轉的認知狀態停滯,也許家長會認為自己僅僅就只是提醒一下,然而幹擾的負面影響並不取決於幹擾的持續時間,而是取決於孩子從被打擾狀態下,重新恢復到專注狀態的時間。
所以在孩子專注做作業期間哪怕錯了也不要指手畫腳,更不要罵罵咧咧,在全部作業完成之後,再專門騰出一段時間進行綜合反思改正。
很多時候孩子不能專注寫作業,其實更該反思的是家長的心態。
這種恐慌狀態下孩子還能寫出什麼?
三、適當獎勵——激發內驅力
適當的獎勵不僅能讓孩子對做作業更專注,讓完成作業更有成就感,更能激發孩子的自主內驅力。
但獎勵最好不要跟金錢等物質掛鈎,而應該與精神方面掛鈎,比如作業完成的快,自己可支配的時間就多,可以隨意用來遊戲、看電視、看小說等,也可以做任務攢小紅花,以獲取一個大的獎勵,比如旅遊、一個大件等。
值得注意的是,家長在約定好的前提下一定不能食言,否則只會讓孩子對家長失去信任,消耗內驅力,變得更拖沓。
隨後從生理方面解決主管運動平衡的小腦
哈佛大學臨床醫學副教授約翰·瑞迪《運動改造大腦》中提出:運動可以分泌「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這種物質可以直接進入大腦,促進神經系統的生長和發育。
所以改善專注力其中一個關鍵通過運動就可以。
一、大運動方面
1、孩子小的時候,爬!
有多項研究表明:爬行時間較長的孩子對時間知覺、空間知覺的靈敏度要比其他孩子更出色,同時未來的動作技能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可能會相對較強。
所以在孩子8個月左右該爬行的時間,家長一定不要著急讓孩子站起來走,孩子小時候爬行狀態如何,對孩子將來的大腦發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2、孩子長大了,跳繩!
這麼多運動之所以把跳繩單獨拿出來說,一是從改善大腦發育方面來說,因為跳繩這項運動需要時刻調整自己身體在空中的姿勢,而這是小腦和前額葉的管轄範圍,這樣額葉能不斷得到鍛鍊,從而提升注意力水平。
還有一方面原因是對於上學後的體育課更友好,在小學階段,體育測試主要考察肺活量、50米跑、坐位體前屈和一分鐘跳繩,而只有跳繩這一項操作難度低、不挑地方隨意性強,鍛鍊肺活量、耐力和注意力一舉三得,性價比最高。
二、精細動作方面
1、遊戲
比如我們小時候玩過的夾豆豆、夾彈珠、漢諾塔等,不僅鍛鍊孩子的手指精細動作,還非常考驗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轉換能力,對孩子小腦和前額葉起到非常好的鍛鍊作用。
大腦發育好了,專注力自然就能提升。
2、專注力練習
短時間內可完成的專注練習,比如迷宮
將數字按順序依次連起來
找不同找相同等,難度不大,主要是耐心和細心,而且每項練習都只需要2-5分鐘,每天練習幾次,長時間後持續專注的能力就提升了。
如果你的孩子也有拖沓、專注力不集中問題,如果你想讓孩子思維更活躍,專注力更強,你可以試試這些練習,每天十分鐘就可以。
——我是小皮育兒經,育嬰師一枚,職場媽媽,帶娃碼字
——多平臺優質原創作者,會點孕產,懂點育兒,兒童心理研究愛好者
——孕育、帶娃是當家長一生的事業,關注我,一起更輕鬆帶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