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萌主媽咪育兒經(原創,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從孩子出生那一刻起,父母就認為自己的孩子會是獨一無二的,可就在孩子步入學校讀書的時候,這個夢境被打破了。
上學前,孩子可愛、活潑、乖巧、機靈,上學以後就變成了「笨蛋」,媽媽整晚整晚的輔導作業,爸爸三天兩頭被叫到學校,家長會上不敢抬頭吭聲,都是因為孩子的學習成績不理想。
可還有一種孩子被稱作「別人家的孩子」,從小就成績優異,還特別懂禮貌。家長們羨慕的同時,也模仿學霸孩子的教育方式,尤其是每年的高考學霸狀元,連筆記都被高價買走了。
25省46名「高考狀元」成長揭秘——從小成績優秀,靠的就是專注力
在2020年的高考中,25個省份共出了46名高考狀元,每一個都邁進了理想的大學殿堂,也成為了人們羨慕的對象,「高考狀元」的標籤會是她們一生的光環。
各路記者也爭相採訪報導這46名高考狀元,發現他們的成長有一個共性,那就是專注力強於普通孩子:
重慶理科狀元謝欣穎726分,其父親表示從1歲起就給孩子看繪本,養成了很強的學習管理能力,小學、初中根本不用操心。
湖南高考理科狀元杜青雲,從小就跟著父母一起閱讀,熟讀《史記》、《資治通鑑》,通過閱讀培養了超強的學習專注力。
湖北理科狀元唐楚玥,小時候跟著爺爺奶奶長大,但教師出身的爺爺注重孩子的教育,從小就懂得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
剩下的43名高考狀元就不一一介紹了,課件別人去玩的時候,他們可能在研究難題;上課的時候,別的孩子走神,他們往往全神貫注;寫作業的時候,別的孩子都是邊玩邊寫,他們往往跟那一氣呵成,答案又精準速度又快。
之所以能夠成為學霸,跟他們日積月累養成的好習慣緊密相關,也給廣大父母提了醒,孩子的專注力比智商更加重要。
培養孩子專注力,做到這點比「不打擾」更重要,越早開始越好
部分家長也明白專注力的重要性,但是在培養孩子的專注力時往往用錯了方法。絕大多數父母都會認為「不打擾」是最好的培養方式,在孩子專心玩耍、學習的時候,不幹擾就能養成專注力?
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忽視了孩子的興趣因素,很多孩子都能夠玩玩具1個小時以上,但是學習時如坐針氈,這不叫專注力,只是孩子對那個玩具感興趣。
真正的專注力是一種習慣,無論是玩耍、學習都能夠堅持並且有始有終,這才叫做專注力!培養孩子專注力的好習慣要從小開始,在孩子2-4歲認知啟蒙、行為能力發育的時候開始最好。
就像成年人的習慣養成,第一次的操作順序和思維方式,總是會影響第二次,孩子專注力也是如此,越早培養越好,等孩子大了難度就加倍了。
推薦這套《神奇的專注力訓練遊戲書》,從孩子感興趣的遊戲出發培養專注力,主要包括《圖形大猜想》、《綜合訓練營》、《數字大爆炸》、《迷宮大冒險》等四本書,共400多個遊戲場景,從從視覺、邏輯、推理、數字等方面全方位培養孩子的專注力,開發兒童智力。
如果不想將來輔導孩子到深夜,為了孩子的成績東奔西跑,家長就要從小緊抓孩子的專注力,讓孩子自主學習才是最佳途徑。
ps: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