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狀元調查報告:高考狀元職場並非"全軍覆沒"

2021-01-21 網易教育

中國六星級大學最受狀元青睞,農學等冷門專業無人問津;學界狀元職業成就最高,經商從政不是狀元所長。

中國六星級大學最受狀元青睞,農學等冷門專業無人問津;學界狀元職業成就最高,經商從政不是狀元所長。

2013年6月17日,中國校友會網發布最新《中國校友會網2013中國高考狀元調查報告》,報告對1952-2012年中國各地區高考狀元的求學和職業等狀況展開調查統計分析,這是中國校友會網大學研究團隊連續第7年獨家發布高考狀元調查研究報告。報告顯示,1977年恢復高考36年來,高考狀元流失海外嚴重,7成狀元難覓職場蹤跡。高考狀元並非「全軍覆沒」,專業領域「職場狀元」頻現;學界狀元職業成就最高,3人當選中國兩院院士,1人入選國家「千人計劃」;經商從政不是狀元所長,無人登上福布斯胡潤中國富豪榜,尚未出現省部級以上官員。報告指出,「狀元熱」源於社會對知識和公平競爭的尊重,社會對狀元未來職業成就有更高的期待;總體而言,恢復高考以來高考狀元職業成就平平,狀元的教育投資回報率未達社會預期。

恢復高考36年來,中國六星級和五星級大學最受高考狀元青睞,8成狀元扎堆就讀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高額獎學金成高校爭奪狀元「殺手鐧」,港臺高校未對北大清華構成實質性威脅。特別值得關注的是,2007-2012年全國高考狀元爭霸賽中,清華4次戰勝北大,勇奪兩岸四地「狀元大學」稱號,成為中國高考狀元的最愛。令人惋惜的是,2000年以來浙大、武大和吉大等居中國校友會網2013中國大學排行榜前十強高校,沒能贏得中國最優秀考生的鐘愛,已無高考狀元報考。近十年來,高考狀元追捧熱門專業,經管專業最受高考狀元青睞,已成高考文理科狀元首選,農學等冷門專業至今無狀元問津。

調查顯示,2000年以來,全國高考狀元「陰盛陽衰」趨勢明顯,女狀元比例高達51.84%,男性高考競爭力下降,男孩危機日益凸顯;湖北男狀元比例最高,福建女狀元巾幗稱雄。恢復高考36年來,王姓高考狀元人數最多,各姓氏人數與其人口數量成正比,表明各姓氏後代的智商是相近的。高考狀元是一所中學的「金字招牌」,全國有520所中學培養出高考狀元,「國字號」或「省字號」名牌中學壟斷各地區狀元;雲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培養出35名高考狀元,雄居中國校友會網2013中國頂尖中學排行榜榜首,贏得中國「高考狀元搖籃」美譽。

連續7年獨家調查追蹤中國高考狀元求學和職業狀況,發布權威報告

自2007年起,中國校友會網(cuaa.net)已經連續7年獨家發布中國高考狀元調查研究報告。《中國校友會網2013中國高考狀元調查報告》對1952-2012年中國各地區高考狀元的求學和職業狀況展開調查統計分析。報告負責人、中國校友會網總編趙德國指出,報告調查對象的是中國大陸各省市自治區的高考文科與理科的原始分狀元(裸分狀元)和加分狀元,港澳臺地區未納入統計範圍;數據主要通過中國各地的新聞報導、網絡媒體、高校網站、中學網站和雜誌書籍等多個渠道獲取。編制報告目的旨在讓社會了解現今中國高考狀元的求學和職業發展等狀況,為2013年全國高考考生填報志願、制定個人的職業發展方向和目標提供參考;為廣大的基礎教育工作者、高考研究人員拓展相關研究,為有關部門分配教育資源與制定決策提供參考。

「狀元熱」源於社會對知識和公平競爭的尊重

高考是目前全國人民公認的最公平、最公正、最大規模的人才選拔制度。高考狀元作為中國各地區高考的最高分得主,是現行高考人才選拔競爭中的最高優勝者,也是現行高校招生政策的最大獲益者。報告負責人、中國校友會網總編趙德國指出,高考狀元的出現是一個學生的天賦、情商、志向、勤奮與家庭的生活條件、生存環境、教育方式及其就讀中學的辦學理念、教師水平、教學方法的完美結合,「高考狀元」的出現有其必然性,也有其偶然性。

每年全國高考成績放榜後,高考狀元因其特有的商業價值和教育影響贏得了全社會的強烈關注,高考狀元的光環映射著狀元的情結,牽動著中國全體考生、高校、中學、老師、家長、商家、媒體乃至全社會的眼球,成為高考賽場上萬人矚目的焦點。報告負責人、中國校友會網總編趙德國指出,近年來全社會掀起了「高考狀元熱」,甚至出現了高考狀元入孔林拜孔廟、母校立碑刻匾紀念狀元、學生雨中「膜拜」狀元、狀元「騎馬遊街」、地方政府和企業幾十萬獎金重獎狀元、北大清華港大「搶狀元」和重點中學爭搶狀元歸屬等現象,主要原因在於全社會對知識的尊重、對公平競爭的認同和渴望、對高考狀元學習能力的認可、對他們未來職業成就的更高期待,不必「大驚小怪」,更是「無可厚非」。

高考狀元流失海外嚴重,7成狀元難覓職場蹤跡

為了讓社會各界更加全面了解中國高考狀元的求學和職業發展狀況,中國校友會網特別對1952-2012年中國各省市自治區高考狀元的求學和職業狀況展開追蹤調查。報告負責人、中國校友會網總編趙德國指出,中國校友會網總共追蹤調查到1952-2012年全國各地區高考狀元近2000人;其中,1977年以前的高考狀元有18人,2000-2012年高考狀元共1000多人。1977-1999年高考狀元有900多人,當中能調查到職業狀況的有370多人,僅佔此時段狀元總數的28.12%;7成高考狀元大學畢業後「銷聲匿跡」,職場難尋高考狀元的蹤影。

高考狀元在國內完成大學本科學業後,選擇在國內直接就業或創業的高考狀元比較少,大多數高考狀元選擇繼續出國留學攻讀碩士、博士學位,保守估計全國狀元中出國留學比例高達60%,相對而言出國的理科狀元人數遠高於文科狀元,美國、新加坡、英國和加拿大等發達國家是狀元的留學首選。中國校友會網總編趙德國指出,總體而言,高考狀元大學畢業後流失海外現象較為嚴重,學成歸國的狀元僅佔少數,使國家投入給高考狀元的海量優質教育資源流失海外打了水漂,讓國人心痛、讓國家堪憂,這一現象應引起有關方面的關注和思考。

狀元職業選擇多樣化,「高薪職業」成首選

在中國校友會網調查到職業狀況的1952-1999年中國各省市自治區高考狀元中,狀元的職業類型呈現多樣化特徵,行業領域分布較為廣泛。其中,從狀元職業類型來看,大都選擇金領或白領階層所從事的主流職業。相對而言,高考狀元工作較為體面、經濟收入較高,擁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從事的職業大多屬於「高薪職業」。中國校友會網總編趙德國分析指出,相對而言,在專業技術領域高考狀元的職業發展較為順利,取得了較高的職業成就,狀元的職業目標、專業預期與個人預期符合度最高,狀元畢業後大都進入相應專業領域,取得了行業領域內令人矚目的事業成就。可見,學術研究、技術研發和專業技能要求較高的職業應是高考狀元未來職業生涯規劃的最佳選擇。

高考狀元職場並非「全軍覆沒」,狀元投資回報率未達社會預期

報告顯示,在中國校友會網調查到職業狀況的1952-1999年中國各地區高考狀元中,高考狀元並非「全軍覆沒」,專業領域「職場狀元」頻現;學界狀元職業成就最高,3人當選中國兩院院士,1人入選國家千人計劃;經商從政不是狀元所長,無人登上福布斯胡潤中國富豪榜,尚未出現省部級以上官員。報告負責人、中國校友會網總編趙德國分析指出,總體而言,社會對高考狀元的職業成就期望過高,對狀元的教育資源投入與其職業貢獻及個人職業成就不成正比,高考狀元的教育投資回報率並未達到社會預期。其中在專業技術領域內,高考狀元的職業成就較高,出現了數位頂尖人才和領軍人物。中國校友會網總編趙德國指出,相對而言,經商和從政不是高考狀元所長;在政界中,高考狀元職業發展相對普通,出現市長和局長級人物,但未出現省部級以上官員。在商界打拼的狀元中,出現了千萬富翁和億萬富豪企業家,但未現商界頂尖人才,至今無人登上胡潤福布斯新財富等中國富豪榜。

需要說明的是,2007年8月中國校友會網首次發布《中國高考狀元職業狀元調查報告》,旨在通過對中國高考狀元的職業狀況的調研,啟發社會各界有識之士理性反思高考狀元的教育問題和職業生涯規劃問題。報告負責人、中國校友會網總編趙德國指出,令人遺憾的是,中國校友會網的狀元調查結論被多次「過度」解讀或誤讀,甚至曲解為「恢復高考30多年來,高考狀元職場『全軍覆沒』」,並成為了某些過度批評高考狀元和高考制度言論的所謂依據,這是極其不妥當的言行。趙德國指出,這種對高考狀元職業發展的過度解讀或誤讀對高考狀元是不公平的,也是不客觀的,也偏離中國校友會網大學研究團隊調研高考狀元學業和職業的初衷。

學界狀元職業成就最高,3人當選中國兩院院士

結果顯示,在中國校友會網調查到職業狀況的1952-1999年中國各地區高考狀元中,學術研究領域高考狀元職業成就最高,出現數位頂尖人才和傑出人才,但尚未出現世界級頂尖學者,無人獲得諾貝爾獎、菲爾茲獎、沃爾夫獎、阿貝爾獎和邵逸夫獎等國際科學獎勵。報告負責人、中國校友會網總編趙德國指出,其中,有3人當選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分別是1955廣西高考理科狀元、上海交通大學雷嘯霖教授,1958年遼寧高考理科狀元、哈爾濱工業大學杜善義教授,1965年福建高考理科狀元、華南理工大學吳碩賢教授,均畢業於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另有1人當選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是1978年上海高考理科狀元、美國哈佛大學的袁均英教授;1人入選中國傑出人文社會科學家名單,是1977年江蘇高考文科狀元、南京大學的童星教授;1人入選「千人計劃」學者,是1980年浙江理科狀元、上海交通大學的蔡申甌教授

另外有2名高考狀元當選長江學者等,分別是1977年安徽理科狀元、中國科技大學的葉如鋼教授,1977年江蘇理科狀元、中南大學的潘毅教授;另外有70多位高考狀元執教於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武漢大學、美國加州大學、美國喬治亞州立大學和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等國內外的著名大學。

劉震雲盛瓊斬獲中國文學「諾貝爾獎」,文科狀元更給力

在文學藝術創作領域,著名高考狀元人物有斬獲中國文學界的「諾貝爾獎」——茅盾文學獎的獲得者、1978年河南文科狀元劉震雲,魯迅文學獎獲獎者、1985年安徽文科狀元盛瓊,中國改革開放後首位登上美國《時代》周刊封面的中國女性、中央宣傳部「五個一」工程獎獲獎者、1978年雲南文科狀元張曼菱,中國當代文學學院獎獲得者、1977年湖北高考文科狀元王家新教授等。

在法律行業領域內,出現了數十位赫赫有名的「狀元律師」。中國校友會網大學研究團隊專家、雲南師範大學馮用軍副教授指出,他們用自己所學的法律知識實現了捍衛社會公平與正義的職業使命;著名人物有1985年海南文科狀元、海南法立信律師事務所龐道齋,1986年海南文科狀元、英國安理國際律師事務上海分所鄒姬,1989年甘肅文科狀元、北京市天地和律師事務所吳小琛,1992年吉林文科狀元、北京錦天城律師事務所李法寅,1996年吉林文科狀元、北京市通商律師事務所劉春東等。

新聞界的狀元職業成就較高,大多在國內主流新聞媒體工作,其中不少狀元已經成為我國新聞媒體界的大亨、資深編輯、高級記者和明星主持人。著名人物有1982年江蘇文科狀元、華夏時報總編輯呂平波,1977年北京文科狀元、中青在線總經理劉學紅,1982年浙江文科狀元、新民晚報副總編輯裘正義,1983年四川文科狀元、《課堂內外》雜誌社總編輯徐永恆,1987年浙江文科狀元、杭州出版社副社長尚佐文,1990年江蘇文科狀元、《鳳凰生活》雜誌執行主編葉蕾,1999年重慶高考文科狀元、中央電視臺《國際時訊》《天氣資訊》《文化報導》主持人秦方等。

狀元王亞偉榮獲「中國最賺錢的基金經理」殊榮

在證券金融行業工作的高考狀元中,出現了數位「狀元基金經理」和金融才俊。中國校友會網大學研究團隊專家、雲南師範大學馮用軍副教授指出,最有名的是「中國最牛基金經理」、1989年安徽高考理科狀元王亞偉,他曾經運籌的華夏大盤基金,在全國所有的「股票型基金」中總是創造第一名的好成績,贏得了「中國最賺錢的基金經理」的殊榮。另外著名的高考狀元人物還有1984年江蘇文科狀元、友邦華泰基金副總經理王溯舸,1992年安徽文科狀元、華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股票投資部總經理程海泳,1988年天津文科狀元、中信資本中國直接投資董事總經理信躍升和1985年廣東高考文科狀元、廣發證券總裁助理兼廣州分公司總經理陳立銘等。

高考狀元商業成就欠佳,無人登上中國富豪榜

報告顯示,在商界打拼的高考狀元中,出現了多位商界精英,數人成為千萬富豪或億萬富豪企業家。總體而言商業成就不突出,億萬富豪企業家鳳毛麟角;少數狀元進入國內外著名公司的管理層,成為中高級管理人員。報告負責人、中國校友會網總編趙德國分析指出,令人遺憾的是,在1999-2012年福布斯、胡潤、新財富和南方周末等中國富豪榜上榜2700多名億萬富豪企業家中,沒能發現昔日高考狀元的身影,經商的高考狀元成就欠佳,無人進入中國商界頂尖人才隊列。

其中,商業成就較高的狀元企業家有,1981年吉林高考理科狀元慄亞,在美國加州創建美諾國際有限公司,如今已成為擁有3000萬美元資產的老闆,堪稱「中國最富高考狀元」;1985年廣東高考理科狀元李朱,創辦具有國際知名度的教育企業——廣東啟德教育集團,身家上億;1985年湖北高考理科狀元張斌,2005創辦上海百悅投資有限公司,下有控股企業(項目)9家;1977年吉林高考狀元韓永飛,2009年成為國家「千人計劃(創業類)」入選者,創辦北京密安網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註冊資金高達2000多萬。

另外有位高考狀元特別值得關注,他是1998年廣東文科高考狀元張銳,2010中國大學創業富豪榜上榜富豪,於2006年畢業後自主創業創辦「魔時網」,身價高達1000多萬,步入了中國千萬富豪的隊伍,成為我國新生代高考狀元中的佼佼者。

中國校友會網2013年中國各領域傑出人才中的高考狀元(按高考時間排序)

職業領域

高考年份

地區

高考狀元

就讀大學

職業狀況

學術研究

1955

廣西

雷嘯霖

北京大學

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教授

1958

遼寧

杜善義

中國科技大學

中國工程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

1965

福建

吳碩賢

清華大學

中國科學院院士、華南理工大學教授

1977

上海

袁均英

復旦大學

美國哈佛大學終身教授、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

1977

江蘇

潘毅

清華大學

美國喬治亞州立大學終身教授、中南大學長江學者

1977

安徽

葉如鋼

中國科技大學

德國波鴻大學終身教授、中國科技大學長江學者

1977

江蘇

童星

南京大學

南京大學教授、傑出人文社會科學家

1980

浙江

蔡申甌

北京大學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教授、千人計劃入選者

商界

1977

吉林

韓永飛

吉林大學

北京密安信息技術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千人計劃入選者

1981

吉林

慄亞

北京大學

美國美諾國際有限公司董事長

1985

廣東

李朱

清華大學

廣東啟德教育集團董事長

1985

湖北

張斌

復旦大學

上海百悅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

新聞出版

1977

北京

劉學紅

復旦大學

中青在線總經理

1982

江蘇

呂平波

復旦大學

華夏時報總編輯

1982

浙江

裘正義

復旦大學

新民晚報副總編輯

1983

四川

徐永恆

北京大學

課堂內外雜誌社總編輯

1987

浙江

尚佐文

北京大學

杭州出版社副社長

1990

江蘇

葉蕾

南京大學

《鳳凰生活》雜誌執行主編

1999

重慶

秦方

中國傳媒大學

中央電視臺《國際時訊》《文化報導》等節目主持人

文學創作

1977

湖北

王家新

武漢大學

中國當代文學學院獎獲得者、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1978

河南

劉震雲

北京大學

國家一級作家,茅盾文學獎獲得者

1978

雲南

張曼菱

北京大學

改革開放後首位美國《時代》周刊封面中國女性

著名作家、中央宣傳部「五個一」工程獎獲獎者

1985

安徽

盛瓊

復旦大學

著名作家,魯迅文學獎獲獎者

證券金融

1984

江蘇

王溯舸

復旦大學

友邦華泰基金副總經理

1985

廣東

陳立銘

北京大學

廣發證券總裁助理、廣州分公司總經理

1988

天津

信躍升

北京大學

中信資本中國直接投資董事總經理

1989

安徽

王亞偉

清華大學

千合資本董事長、原華夏基金基金經理

1992

安徽

程海泳

北京大學

華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股票投資部總經理

法律

1985

海南

龐道齋

北京大學

海南法立信律師事務所合伙人

1986

海南

鄒姬

北京大學

英國安理國際律師事務上海分所合伙人

1989

甘肅

吳小琛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北京市天地和律師事務所合伙人

1992

吉林

李法寅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北京錦天城律師事務所合伙人

1996

吉林

劉春東

北京大學

北京市通商律師事務所合伙人

備註:為了對比分析中國高考狀元的職業發展狀況,中國校友會網選取的我國政界、商界和學界等領域的最具代表性的傑出人才如下:學界傑出人才選取的是獲得諾貝爾獎、菲爾茲獎、沃爾夫獎、邵逸夫獎、阿貝爾獎等世界級獎勵的科學家;榮獲國家最高科技獎、光華工程科技獎成就獎、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長江學者成就獎、何梁何利基金成就獎等科學家,中國科學院與工程院院士、歐美等國科學院和工程院外籍院士、中國傑出人文社會科學家、千人計劃學者、長江學者;政界傑出人才選取的是歷屆國家級和省部級等正職領導,第14屆-18屆中央委員、候補委員校友等。商界傑出人才選取的是1999-2012年福布斯、胡潤、新財富和南方周末等中國富豪榜上榜企業家。這些傑出人才均是我國政界、商界和學界的頂尖人才和領軍人物,構成了我國政商學三大領域的「職場狀元群體」,這些人物基本上是被高校認可和肯定的傑出校友。

「狀元爭奪戰」關乎高校社會聲望與品牌價值

高考狀元作為中國各省市自治區高考的第一名,是中國高校競相爭奪的最優質生源。「能否贏得高考狀元青睞」體現了高校在最優秀考生心目中的地位,反映了一所大學的社會聲譽和核心競爭力。中國校友會網大學研究團隊專家、雲南師範大學馮用軍副教授指出,高校「狀元爭奪戰」其終極動因是高校社會聲望與品牌價值的保衛戰,事關高校的重大「面子工程」,歷年來都是社會各界高度關注的焦點和媒體炒作的熱點。特別是2005年以來,香港、澳門和臺灣高校陸續進入內地招生,集體挑戰北大清華的「霸主地位」,以狀元為代表的兩岸四地高校優質生源大戰異常激烈,中國高考狀元爭奪戰進入白熱化階段。

高考狀元鍾情北大清華,清華崛起浙大未進前十

結果顯示,在中國校友會網調查到的1977-2012年中國各省市自治區高考狀元中,中國六星級大學和五星級大學最受高考狀元青睞,其中選擇就讀北京大學的高考狀元人數最多,有696人,雄居中國校友會網2013中國高考狀元最青睞大學排行榜榜首;清華大學位居第二,選擇就讀的狀元有520人;我國北大清華是中國最受高考狀元青睞的大學,恢復高考36年來招攬了80%的高考狀元,在狀元心目中的霸主地位其他高校望塵莫及。復旦大學有50人,位居第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有49人,列第四;香港大學有42人,居第五;中國人民大學有29人,名列第六;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有17人,居第七;香港中文大學有13人,居第八;中山大學有11人,列第九;南京大學和香港科技大學各有10人,並列第十。

1977年恢復高考後,清華大學錄取的高考理科狀元全國最多,高考文科狀元仍然被北京大學等壟斷。中國校友會網大學研究團隊專家、雲南師範大學馮用軍副教授指出,最值得關注的是,2007年清華大學招收的高考狀元人數首次超過北大,勇奪第一;在2007-2012年高考狀元爭奪中,清華大學戰績輝煌4次戰勝北京大學,成為高考狀元的最愛。馮用軍副教授分析指出,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清華大學對文科投入力度不斷加大,文科綜合實力快速崛起,贏得了相當多高分文科考生的青睞,清華逐步縮小了與北大的差距,終結了北大「一枝獨秀」的文科狀元爭霸局面。

中國校友會網2013中國高考狀元最青睞大學排行榜20強

名次

學校名稱

所在地區

狀元人數

辦學類型

星級排名

辦學層次

1

北京大學

北京

696

綜合研究型

6星級

中國頂尖大學

2

清華大學

北京

520

綜合研究型

6星級

中國頂尖大學

3

復旦大學

上海

50

綜合研究型

5星級

中國一流大學

4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安徽

49

綜合研究型

5星級

中國一流大學

5

香港大學

香港

42

綜合研究型

6星級

中國頂尖大學

6

中國人民大學

北京

29

綜合研究型

5星級

中國一流大學

7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北京

17

特色專業型

4星級

中國高水平大學

8

香港中文大學

香港

13

綜合研究型

6星級

中國頂尖大學

9

中山大學

廣東

11

綜合研究型

5星級

中國一流大學

10

南京大學

江蘇

10

綜合研究型

5星級

中國一流大學

香港科技大學

香港

10

綜合研究型

5星級

中國一流大學

12

上海交通大學

上海

9

綜合研究型

5星級

中國一流大學

武漢大學

湖北

9

綜合研究型

5星級

中國一流大學

14

南開大學

天津

7

綜合研究型

5星級

中國一流大學

15

浙江大學

浙江

5

綜合研究型

5星級

中國一流大學

16

北京外國語大學

北京

3

特色專業型

5星級

中國一流大學

北京協和醫學院

北京

3

特色研究型

5星級

中國一流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

陝西

3

綜合研究型

5星級

中國一流大學

中國傳媒大學

北京

3

特色專業型

5星級

中國一流大學

外交學院

北京

3

特色專業型

4星級

中國高水平大學

每年高考時段是中國一流大學火拼實力和吸引力的最佳時間,是大學打響品牌保衛戰和擴大社會聲望的絕好機會,每年的高考狀元爭奪戰,已成為中國一流大學明爭暗鬥的競技場。中國校友會網大學研究團隊專家、雲南師範大學馮用軍副教授指出,國家政策傾向與支持力度、經濟形態變化、辦學聲望大小、區位地域優勢、狀元獎學金是否闊綽和高考志願填報方式都是影響全國高考狀元選擇高校的最主要因素。馮用軍副教授指出,綜合實力居中國校友會網2013中國大學排行榜100強的高校的優勢專業理應成為優秀高分考生的理性選擇,特別是入選2013中國一流大學的六星級和五星級大學都應該成為2013年高考狀元的首選大學。

中國校友會網2013中國一流大學名單

星級排名

辦學類型

入圍大學名單

六星級 ★★★★★★

研究型大學

綜合型

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臺灣大學、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

專業型大學

特色型

中央音樂學院、中央美術學院、北京體育大學、中央戲劇學院、北京電影學院

五星級 ★★★★★

研究型大學

綜合型

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大學、中山大學、吉林大學、武漢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四川大學、南開大學、山東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中南大學、廈門大學、東南大學、同濟大學、天津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大連理工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中國農業大學、蘭州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國防科學技術大學、臺灣長庚大學、臺灣成功大學、臺灣輔仁大學、臺灣交通大學、臺灣清華大學、臺灣政治大學、臺灣中央大學、香港科技大學

特色型

北京協和醫學院、中國政法大學、上海財經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中國藥科大學、第四軍醫大學、第二軍醫大學、第三軍醫大學

專業型大學

特色型

北京外國語大學、北京語言大學、中國人民公安大學、中國傳媒大學、中國音樂學院、北京舞蹈學院、中國戲曲學院、魯迅美術學院、上海戲劇學院、上海體育學院、中國美術學院

 

高考狀元追捧熱門學科,農學至今無狀元問津

報告顯示,從中國校友會網調查到的1977-2012年中國各省市自治區高考狀元就讀學科專業分布來看,選擇就讀經濟學和管理學的高考狀元人數最多,有522人,雄居各學科門類首位,佔總數的37.85%;其次是工學有324名狀元,居第二,佔總數的23.50%;理學有221人,居第三,佔總數的16.03%;法學有110人,列第四;文學有84人,居第五;醫學有17人,居第六;哲學有7人,列第八;教育學有4人,列第九;藝術學有2人,位居第十。中國校友會網大學研究團隊專家、雲南師範大學馮用軍副教授分析指出,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但令人遺憾的是,恢復高考36年來,農學尚無高考狀元問津,這顯然與我國從農業大國變身為農業強國的國家戰略不符,值得反思。

高考狀元最青睞大學專業排行榜,經濟管理專業雄居榜首

結果顯示,在中國校友會網調查到的1977-2012年中國各省市自治區高考狀元中,選擇就讀經濟管理專業的高考狀元人數最多,有522人,雄居中國校友會網2013中國高考狀元最青睞大學專業排行榜榜首,就讀的高考狀元人數遙遙領先其它專業。電子信息專業位居第二,選擇就讀的狀元有94人;法學專業有92人,位居第三;生命科學專業有85人,列第四;計算機專業有77人,居第五;物理專業有51人,名列第六;建築學專業有48人,居第七;自動化專業有43人,居第八;中文專業有36人,列第九;數學專業有34人,位居第十。

位居中國校友會網2013中國高考狀元最青睞大學專業排行榜前二十的其他學科專業依次是外語、新聞學、土木工程、醫學、化學、政治學、材料學、機械工程、歷史學、哲學和力學等專業。中國校友會網大學研究團隊專家、雲南師範大學馮用軍副教授指出,全國理科狀元最青睞的十大學科專業是經濟管理、電子信息、生命科學、計算機、物理、建築學、自動化、數學、土木工程和化學等專業。全國文狀元最青睞的十大學科專業是經濟管理、法學、中文、新聞學、外語、政治學、歷史學、哲學、社會學和教育學等專業。

中國校友會網2013中國高考狀元最青睞大學專業排行榜

名次

專業名稱

所屬門類

狀元人數

就讀狀元最多的大學

1

經濟管理

經濟學、管理學

522

北京大學

2

電子信息

工學

94

清華大學

3

法學

法學

92

北京大學

4

生命科學

理學

85

北京大學

5

計算機

工學

77

清華大學

6

物理

理學

51

北京大學

7

建築學

工學

48

清華大學

8

自動化

工學

43

清華大學

9

中文

文學

36

北京大學

10

數學

理學

34

北京大學

高考狀元性別大戰,男孩危機日益凸顯

報告顯示,在中國校友會網調查到的2000-2012年中國各省市自治區高考狀元中,女狀元略多於男狀元,「半邊天」的高考成就令人刮目相看。統計發現,女狀元有522人,佔總數的51.84%;男狀元有485人,佔總數的48.16%。其中,女狀元從2000年最低的40.00%上升到2007年最高的62.79%,上升勢頭迅猛,男狀元比例則從2007年的60.00%下降至2012年的49.38%,跌幅明顯。總體而言,2000年以來全國高考狀元「陰盛陽衰」趨勢明顯,巾幗略勝鬚眉,男性高考競爭力下降,如果高考模式和科目不做大的改革,未來女狀元可能將「獨霸天下」。

值得慶幸的是,男性在中國高考理科狀元榜上仍堅守傳統的霸主地位,男狀元佔64.26%,女狀元僅佔35.74%。全國高考文科狀元中,女性已經遠超男性,處於絕對領先地位,佔66.98%,男性僅佔33.02%。中國校友會網大學研究團隊首席專家、中南大學蔡言厚教授分析指出,社會進步男女日趨平等、高考科目設置中語言類偏多、女性身心特徵優勢等是導致高考賽場上「陰盛陽衰」的三大原因。

湖北男狀元比例最高,福建女狀元巾幗稱雄

報告顯示,在中國校友會網調查到的2000-2012年中國各地區高考狀元中,湖北高考狀元中男性比例最高,為71.43%;狀元男性比例超過60%的地區僅有湖北、山西、安徽和山東等4省市,均處於中國的中部,傳統文化觀念較厚,男性社會期望更高。而在女性高考狀元方面,福建女性狀元比例最高,為70.27%,其中福建、河北、北京、黑龍江、江蘇、天津、遼寧和上海等省市狀元女性比例超過60%,這些省區市的一個典型特徵是均處於東部沿海地區,改革開放較早,男女平等觀念較濃。中國校友會網大學研究團隊專家、桂林電子科技大學王凌峰副教授分析指出,出現上述現象可能的影響因素很多,與各地區的教育文化傳統、區域地理位置和主流價值觀有重要關係。

中國校友會網2000-2012年中國高考狀元性別構成情況

年份

男狀元比例

女狀元比例

2012

49.38%

50.62%

2011

54.32%

45.68%

2010

53.85%

46.15%

2009

48.15%

51.85%

2008

43.66%

56.34%

2007

37.21%

62.79%

2006

39.47%

60.53%

2005

44.00%

56.00%

2004

52.70%

47.30%

2003

54.41%

45.59%

2002

38.03%

61.97%

2001

55.84%

44.16%

2000

60.00%

40.00%

合計

48.16%

51.84%

恢復高考36年來,王姓最盛產高考狀元

結果顯示,在中國校友會網調查到的1977-2012年中國各地區高考狀元中,共有260多個姓氏入列。其中,王姓高考狀元人數最多,有116人,高居中國校友會網2013中國高考狀元姓氏排行榜榜首;李姓狀元有112人,居第二;陳姓、劉姓和張姓狀元各有101人,並列第三;楊姓狀元有55人,居第六;黃姓狀元有53人,居第七;周姓狀元42人,居第八;趙姓狀元41人,居第九;徐姓狀元30人,位居第十。中國校友會網大學研究團隊首席專家、中南大學蔡言厚教授分析指出,對比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的最新「百家姓」排名統計結果發現,1977年以來全國高考狀元中各姓氏人數與其人口數量成正比,表明各姓氏後代的智商是相近的。

中國校友會網2013中國最盛產高考狀元姓氏排行榜

名次

姓氏

狀元人數

1

116

2

112

3

101

4

101

5

101

6

55

7

53

8

42

9

41

10

30

高考狀元成頂尖中學標誌,堪稱中學金字招牌

一年一度的高考,作為中國目前最大規模、最為公平的人才選拔制度,是對一個地區基礎教育特別是中學的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的年度檢閱,也是檢驗一所中學能否育才、育出優才能力的重要標誌。中國校友會網大學研究團隊首席專家、中南大學蔡言厚教授指出,能否培養出高考狀元是檢驗一所中學辦學水平和是否頂尖中學的重要指標,狀元數量多少體現了一所中學的師資力量的強弱、教學質量與領導班子管理能力等的高低、校園文化的優劣。高考狀元就是一所中學的「金字招牌」,一所中學培養的高考狀元的多與少對中學爭奪優秀生源、贏得教育主管部門肯定和社會認可、提升和擴大學校的社會影響力至關重要,甚至可以說事關名牌中學的「生死榮辱」。

重點中學壟斷各地高考狀元,雲師大附中榮膺「狀元搖籃」

報告顯示,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全國有520所中學培養出高考狀元,分布在全國260多個地級城市,這些中學均是我國各省市自治區辦學水平一流和綜合實力最強的中國頂尖中學。在中國校友會網調查到的1977-2012年中國各省市自治區高考狀元中,雲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培養的高考狀元人數最多,有35人,雄居中國校友會網2013中國頂尖中學排行榜100強榜首,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高考狀元搖籃」;東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有24人,居第二;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有23人,列第三;海南中學有21人,列第四;太原五中有18人,列第五;南寧二中有17人,居第六;石家莊一中有16人,列第七;哈爾濱第三中學有15人,居第八;銀川一中和海拉爾第二中學各有14人,並列第九。中南大學蔡言厚教授分析指出,經濟欠發達、文化較落後、基礎教育發展不均衡的地區狀元畢業中學分布相對集中,因為不同城市的中學辦學差距較大,產生高考狀元的中學多集中在省會城市或大中型城市,很少有高考狀元產生於縣級中學或縣級市的中學。

中國校友會網2013中國頂尖中學排行榜10強

名次

中學名稱

所在省市

所在城市

狀元人數

1

雲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

雲南

昆明

35

2

東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

吉林

長春

24

3

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

廣東

廣州

23

4

海南中學

海南

海口

21

5

太原五中

山西

太原

18

6

南寧二中

廣西

南寧

17

7

石家莊一中

河北

石家莊

16

8

哈爾濱第三中學

黑龍江

哈爾濱

15

9

銀川一中

寧夏

銀川

14

海拉爾第二中學

內蒙古

呼倫貝爾

14

社會對狀元未來發展有更高預期,職業的評價標準遠高於普通人

高考狀元作為中國各地區高考賽場的最高分得主,是高考公平選才的結果。他們能在競爭激烈的高考競賽中脫穎而出,憑藉的完全是其聰明的才智和辛勤努力,大都接受了中國一流的基礎教育和高中教育,獲取到普通人無法得到的教育機會和優質教育資源,是中國精英教育模式的典型受益者,也應是職場狀元的最佳候選人;中國校友會網大學研究團隊首席專家、中南大學蔡言厚教授指出,對於學習能力突出、學業成績拔尖的高考狀元而言,他們大都能進入中國一流大學接受一流的高等教育,考研和出國留學並非難事,畢業後成為普通的教授和企事業單位的中層管理者也較容易,社會不能以普通考生所能達到的職場標準來衡量狀元們應該取得的職業成就。

報告指出,高考狀元的職業成就看的是用人單位和社會的多元評價,把高考的成功渲染成人生的成功是不妥當的,但大多數高考狀元成不了職場狀元也是值得反思的。中國校友會網大學研究團隊首席專家、中南大學蔡言厚教授指出,多數人都會對高考狀元未來的職業發展和人生目標有更高的預期,認為享受了更多優質教育資源的高考狀元今後必能繼續高考的輝煌,成為社會矚目的職場狀元,成為行業的頂尖人才和領軍人物,未來能在職場成就一番大事業。

教育不能「急功近利」,高考狀元難成才值得反思

報告指出,造成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中國高考狀元職業發展遠低社會預期的原因很多。中國校友會網大學研究團隊首席專家、中南大學蔡言厚教授指出,我們認為應該從狀元自身、學校教育和社會環境三方面來反思高考狀元的成才問題,莫讓狀元成為現代「傷仲永」。反思狀元教育的同時,還應努力創造各方面的有利條件,讓我們的高考狀元儘可能成為未來的職場狀元,成為實現「中國夢」的中堅力量和引領者。

其一,高考狀元應主動轉變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求學心態,父母應積極幫助他們思考未來的職業規劃和人生目標。中國校友會網大學研究團隊首席專家、中南大學蔡言厚教授指出,高等教育完全不同於基礎教育和中等教育,中學更多強調理解記憶學習,大學更強調反思性學習和研究性學習,除了需要良好的記憶力外,更需要有一定的創造力。同時,高考狀元的父母應拋棄在孩子人生發展道路上「急功近利」包辦一切的做法,鼓勵孩子不做「應試教育」的犧牲品,不要集中選擇北大清華等個別高校的經管等熱門專業,而應根據孩子的興趣和特長,充分挖掘他們自身的專長和潛力,引導他們選擇一些國家民族發展亟需的基礎長線專業,為「中國夢」的實現做出最大的貢獻。

其二,中學和大學應轉變人才培養觀念和教育模式,教師應積極幫助他們培養自我管理與自我發展的能力素養。中國校友會網大學研究團隊首席專家、中南大學蔡言厚教授指出,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中學和大學教師應加強對優秀學子長遠發展所需知識與能力的培養,拋棄現行「唯分數論」的應試教育觀念,積極改革當前的人才培養模式,全面落實素質教育和學生能力提升計劃,減少我國應試教育導致的「高分低能」現象。應樹立通過學生的職業發展成就來檢驗中學與大學教育成效和辦學水平的新的教育評價理念,加強對高分考生的職業生涯與人生規劃指導,培養他們的自立自強能力和自我發展的素質,為他們將來的職場成功打下最堅實的教育基礎,從而改變過去幾十年來高考狀元教育投資回報率過低的問題。

其三,社會和用人單位應反思人才選拔和用人機制,選人用人應注重德才兼備素質優先。1978年改革開放後,我國社會經濟和高等教育均高速發展,經濟總量和大學畢業生總量都顯著增加,高等學校的人才供給和企事業單位的人才需求之間出現了越來越大的逆差:一方面很多企事業單位缺崗空編招不到合適人才,另一方面,大量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合適工作而待業失業。中國校友會網大學研究團隊首席專家、中南大學蔡言厚教授分析指出,其中的重要原因,一是部分大學畢業生高不成低不就或主動待業失業,二是越來越多的企事業單位出現了人才高消費現象,選人用人首看學歷出身。其實,高分只是代表中學階段學習成績好,學歷並不一定等同於能力;用人單位和社會在選人用人和評價人的時候,既要看重學歷,更要看重能力,不要把「第一學歷」作為衡量人才的首要標準,忽視對人才的興趣和事業心的培養;要加強引導、注重培養、給足支持、鼓勵拔尖、追求卓越、實現創新,從而創造高考狀元變身職場狀元的寬鬆環境和人文氛圍。

相關焦點

  • 高考狀元職業成就遠低社會預期 成績中等學生最有出息
    製圖 任萍「考場狀元」尚未成為「職場狀元」網上傳「高考狀元『全軍覆沒』表」綜合廣州日報、科學時報報導由於熱炒高考狀元被公認為具有一定的負面作用,從今年開始然而,早在2007年中國校友會網大學評價課題組推出了我國首個針對高考狀元職業狀況的調查報告——《中國高考狀元職業狀況調查報告》,在考查了1977年~1998年我國各省市自治區高考狀元的職業狀況後,有關數據顯示,高考狀元大學期間學習能力突出,考研深造和出國留學成為畢業首選,但是,高考狀元職業發展並不理想,職業成就遠低於社會預期,「考場狀元」尚未成為「職場狀元」。
  • 1999~2006高考狀元調查出爐 男女狀元平分天下
    2007年5月14日,「中國校友會網大學評價課題組」發布《1999~2006中國高考狀元調查報告》,這是我國首次針對高考狀元狀況進行的調查報告。報告由中國校友會網、《大學》雜誌和21世紀人才報聯合編制,該報告歷時8個月,對1999~2006年我國各省市(除西藏、港澳臺地區外)高考狀元的地域分布、就讀高校、院系及專業和就讀中學等狀況進行了全方位調查。旨在為即將參加中、高考的考生及家長理性選擇中學及高等院校和專業,為我國廣大的基礎教育工作者和高考研究人員研究教育問題,以及為有關政府部門進行教育資源分配與教育決策提供參考。
  • 中國高考狀元陰盛陽衰 女狀元稱霸全國18省
    》,追蹤調查的1952-2014年中國各省市自治區高考狀元3000多人,這是艾瑞深研究院連續第9年獨家發布中國高考狀元調查報告。值得關注的是,報告發布最新中國高考狀元姓名排行榜、中國高考狀元城市排行榜、中國高考狀元導師排行榜和中國最值得狀元報考大學及專業排行榜等,「王」姓最盛產高考狀元,狀元起名最愛「曉」字;上海中學畢偉玉培養5名狀元,堪稱「中國最牛高考狀元導師」。
  • 高考成績出爐!北大狀元揭秘:我那屆18個省狀元為什麼選擇出國?
    文|未名河編者按:今天,是全國多地高考查分的日子,熱搜從早晨開始,在微博上就沒有下來過。雖然是幾家歡樂幾家愁,但每年到這個時候,高考狀元——這種「別人家的孩子」就會成為熱點。前幾年有個報告說,高考狀元「到大學就不行了」「成就平平「。事實真的如此嗎?我們邀請到某屆北大高考狀元現身說法,跟大家聊聊他那一屆53個省狀元的出路。
  • 3300名高考狀元無一成為行業領袖?這謠言都老掉牙了
    文章稱「中央教科院調查了恢復高考以來的3300名高考狀元,發現沒有一位成為行業領袖」,並稱「具體調查數據可見《上海教育》2011年12A期第34頁」。憑藉聳人的標題及行文,文章一經發出,立即在多個社交平臺引發網友對高考及高考狀元莫衷一是的討論。
  • 施一公:清華百分之七八十的高考狀元去哪兒了?
    同樣的,在現代中國高考制度之下,出現過許許多多的高考狀元。他們當中有相當一部分都能夠進入中國的頂尖大學——清華大學就讀,是旁人眼中的人生贏家,是國家未來的棟梁。但是對於這些高考狀元今後人人生方向許多人就不得而知。
  • 從曾經班上的倒數第一到高考狀元,高考狀元:邏輯思維讓我逆襲
    「十年磨一劍」,在高考取得好成績是當今學子苦學多年的目標,高考也是最公平公正的考試。誰都想金榜題名成為當屆的高考狀元,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下,什麼樣的人又會更具優勢脫穎而出?可能有很多人認為高考狀元一定都是一路走來穩居前茅的學霸,班上數一數二的尖子生。但是小編今天帶大家來看一看一位從曾經班上的倒數第一到高考狀元的勵志學生。
  • 高考狀元大都不用功? 吹捧「全能天才」誤導學生
    編者按:有網友總結各地新聞,高考狀元共同點:不熬夜看書、愛吃愛玩愛看《甄嬛傳》……媽媽再也不用擔心看韓劇、刷微博、談戀愛、玩網遊會影響我的考試成績了。高考狀元固然勵志,但把高考狀元包裝成不用功的全能天才,既是對勤奮的褻瀆,也是對大多數孩子的誤導和傷害。
  • 施一公:清華百分之七八十的高考狀元去哪了?
    高考是我國選拔人才最重要的考試,它也是一個全國性的考試,每年都有近千萬的同學參加高考,但是每個省份的高考狀元卻僅有兩個,一個是文科狀元,一個理科狀元。清華大學是我國最頂尖的學府之一,因此得到了很多高考狀元的青睞,而且清華大學也是非常希望這些狀元能夠到他們學校就讀。
  • 山東高考狀元放棄金融學物理:我有一種使命感(圖)
    劉新春/攝原標題:山東狀元選擇粒子物理是誰的勝利山東省高考理科狀元孫昊剛收到了他心儀已久的中國科學院大學(簡稱國科大)的錄取通知書。718分的高考成績,讓他成了多所頂尖大學共同爭奪的對象,其中有兩所頂尖大學同時邀請他報考金融與管理專業,以便今後跨入收入豐厚的行業,但孫昊不為所動。
  • 他是浙江大學高材生,曾是高考狀元,為何會在38歲從高樓一躍而下
    究竟會付出多少的努力和艱辛才能成為高考狀元?在中國,高考是選拔人才的重要方式。每年都會有千千萬萬學子參加考試,他們寒窗苦讀十二年,就為了人生中一個重要的轉折點——高考。然而要在眾多學子中脫穎而出,成為高考狀元,毫無疑問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這些人一般都會被人們認為是「天才」他們只要稍稍努力,就會取得很大的成就,成為「人中之龍」。
  • 她是高考文科狀元總分687,英語滿分,卻意外成為「百萬富翁」
    說到高考狀元其實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之所以說特殊是因為每年各省市的狀元也就是幾個人的規模存在,從高考恢復至今的42年時間裡我國共誕生了數百位高考省狀元,每個狀元都有不同的經歷,如今回頭看看會發現,這些狀元的人生軌跡各不同相同,有人成為了教授學者,有人成為了領域專家,有人成為了企業家,甚至有人淪為了平凡人。
  • 360搜索邀請《最強大腦》高考狀元直播傳授考試心得
    7月10日下午6點,360搜索邀請從《最強大腦》走出的兩位高考狀元——2016年安徽省高考理科狀元孫勇和2017年陝西省高考理科狀元鄭書豪,做客360so靠譜學院直播間,分享應試技巧和志願填報心得,幫助莘莘學子順利步入理想高校。
  • 高考狀元年薪超150萬,卻在美國夢碎後選擇跳樓,原因讓人費解
    雖然我沒有參加過高考,但也知道高考狀元的分量。 作為寒窗苦讀十幾年的莘莘學子,能夠在高考中脫穎而出,成為高考狀元。 至少證明了這個人的學習能力很不錯,然而成為高考狀元是光耀門楣的事,但狀元之後的人生呢?
  • 白氏頭條:白氏往屆高考狀元匯總
    寒窗苦讀,高考狀元的成功絕非偶然十二年的努力拼搏期望2020年也有白氏高考狀元本次匯總為白氏歷屆高考狀元名單白宏源2018年廣東高考文科前20名的尖子生(畢業於東莞東華高級中學)學霸座右銘白昊昕 712分2017年黑龍江省高考理科狀元 (畢業於哈爾濱市第三中學)學霸各科分數語文:134分;數學:147分;英語:140分;理綜:291分學霸經驗分享一、有準備的預複習、有針對性的筆記初中到高中最大的轉變就是,體量和難度發生了幾何形的變化。
  • 比GDP增速就像炒高考狀元一樣無意義
    比如每年高考結束以後炒作高考狀元一樣,明文規定三令五申不準炒作,但在中國這個必須樹立榜樣並學習之的社會,不炒作高考狀元媒體就沒了版面看點,教育體系就沒有了學習的目標,一大群學弟學妹和他們的家長就會茫然,甚至搞得連整個生活都相當無趣了。
  • 北京理科狀元開學前棄清華 山東狀元涼鞋掛泥斑
    自從高考從7月提前到6月後,清華的報到時間也提前了。  「高考提前後,學生在暑假的時間就多了,我們提前報到的時間,這樣入學以及軍訓等工作在開學便可以做完了。學生們在第一學期中,可以節省出一個『小學期』的時間,用來進行『英語夏令營』。」招辦老師說。
  • 中國這兩個高考狀元,一個留美一個留國,命運卻截然不同
    在這種大環境下,高考狀元,似乎成為了大家廣泛關注的對象。 他們的人生在他人看來,已經足夠一帆風順,根本不需要再做任何的擔心,他們的未來也將是一片光明,最終等待他們的,也將是撥雲見日開的人生,但是並非所有高考狀元都是前程似錦的,也有一部分人,在高考大獲成功後,依然在苦海中垂死掙扎。
  • 科舉狀元中的北京人:父子狀元傳佳話,第一位旗人狀元是他
    2020年高考即將到來。今年的高考,註定成為眾多莘莘學子無法抹去的特殊記憶。 提到高考,很多人會聯想到古代的科舉考試。到了清末,隨著時代的發展,科舉考試被很多讀書人所詬病,但不可否認的是,在隋唐時期成為一項選拔制度後,科舉考試為當時的社會培養了很多人才,也改變了很多讀書人的命運。
  • 參加高考兩次,兩次都是省狀元,從香港大學到北大,現在她如何?
    參加高考兩次,兩次都是遼寧省的文科狀元,2013年第一次高考的她就考出了668(含加分10分)分的好成績,並被香港大學以全額獎學金錄取。為了追尋心中純粹的國學,她從香港大學退學回到母校復讀,2014年再次參加高考,以666分成功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從香港大學到北京大學,現在的她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