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0名高考狀元無一成為行業領袖?這謠言都老掉牙了

2020-07-24 成都兒童團


3300名高考狀元無一成為行業領袖?這謠言都老掉牙了


記者丨蔣超 沈興超

近日,一篇名為《中央教科院(又一說法為:中科院)震驚調查:30年3000多名高考狀元無一成為行業領袖》的文章又開始在網上流傳。文章稱「中央教科院調查了恢復高考以來的3300名高考狀元,發現沒有一位成為行業領袖」,並稱「具體調查數據可見《上海教育》2011年12A期第34頁」。

憑藉聳人的標題及行文,文章一經發出,立即在多個社交平臺引發網友對高考及高考狀元莫衷一是的討論。

雖然討論熱烈,但是團長看了以後,只能冷冷一笑:都闢謠很多次了,怎麼這個老謠言又被翻出來了?

之所以說「又」,是因為這已經不是《高考狀元無一成為行業領袖》相關文章首次在網上熱傳了。記者調查發現,早從2014年開始,從標題到內容都高度相似的相關文章幾乎每年都會出現,且每次都會引起不小議論。


3300名高考狀元無一成為行業領袖?這謠言都老掉牙了

▲多個微信公號曾發布《高考狀元無一成為行業領袖》相關文章


那麼,文章宣稱的「恢復高考以來的3000多名高考狀元無一成為行業領袖」是否為事實呢?


據《光明日報》《澎湃新聞》等媒體公開報導,無論中科院還是中央教科院,都未做過相關高考狀元調查。至於流傳文章中提到的「具體調查數據見《上海教育》2011年12A期第34頁」,也被專家指出,《上海教育》壓根兒就沒有所謂的「12A期」。

換言之,《高考狀元無一成為行業領袖》相關文章是一則不折不扣的謠言。記者注意到,早在2017年年初,此條消息就被中國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列為2016年度十大網絡謠言。


3300名高考狀元無一成為行業領袖?這謠言都老掉牙了


以「高考狀元無一成為行業領袖」為關鍵詞在微信中「搜一搜」,可以得到好幾頁標題和內容高度相似的文章——《XX機構震驚調查:30年3000多名高考狀元下場悲慘,無一成為行業領袖》。

無論文中「進行震驚調查」的XX機構是「中央教科院」還是「中科院」,抑或是「中國教科院」,文章內容都大同小異。

多篇內容雷同的文章聲稱,權威機構調查了恢復高考以來的3000多名高考狀元,發現沒有一位成為行業領袖,(權威機構)同時還抽查了全國100位科學家、100位社會活動家、100位企業家和100位藝術家,發現除了科學家的成就與學校教育有一定關係外,其他人所獲的成就和學校教育根本沒有正相關關係。


3300名高考狀元無一成為行業領袖?這謠言都老掉牙了

▲《高考狀元無一成為行業領袖》相關文章表示「中央教科院調查了恢復高考以來的3300名高考狀元,發現沒有一位成為行業領袖」


文章以此作為論據指出,「創新根本不是靠教育出來的……高考狀元只是學習成功者」,「高考狀元進入職場後,成為出類拔萃的行業『頂尖人才』和『領軍人物』偏少,就此而言,高考狀元成才率大大低於社會預期。」


3300名高考狀元無一成為行業領袖?這謠言都老掉牙了


記者調查發現,《高考狀元無一成為行業領袖》相關文章的發布時間,最早可追溯到2014年。從2014年至今,幾乎每年都有相關文章流傳,並引起網友的不小討論。僅2020年7月,就有數十篇有關《高考狀元無一成為行業領袖》的相似文章在網上熱傳。


記者注意到,多個微信公號關於《高考狀元無一成為行業領袖》的推文閱讀量都已破萬。其中,微信公號「吳老師圍棋」和「藍橡樹」於2014年9月和2016年6月發布的相關文章,閱讀量均突破10萬。微信公號「中國高等教育」今年7月發布的該文章閱讀量也達到了1.3萬。

同時,記者還發現,發布《高考狀元無一成為行業領袖》相關文章的多個微信公號,包括「中國高等教育」「吳老師圍棋」「藍橡樹」在內,其微信公號帳號主體認證均為「個人」或「公司」,無一為官方認證媒體。

記者仔細對比了多篇《高考狀元無一成為行業領袖》相關文章發現,這些標題和內容都高度相似的文章,不乏自相矛盾之處。關於進行調查的機構,有「中央教科院」「中科院」等多個機構之說,甚至直接將幾者混為一談;關於調查研究的狀元數量,也有「3000多名」與「1000多名」兩種不同說法。


3300名高考狀元無一成為行業領袖?這謠言都老掉牙了


綜合研究多家媒體的公開報導,記者發現,《高考狀元無一成為行業領袖》相關文章,是一則流傳已久的謠言。

早在2014年4月相關文章流傳之初,《光明日報》就發表文章《看待「狀元」不能以偏概全》。文中,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副校長沈獻章就對流傳文章的相關說法予以了否定。

「(流傳文章提到「調查具體結果見《上海教育》2011年12A期第34頁),但《上海教育》根本沒有出2011年12A期;再查《上海教育》2011年12期,也沒有這樣的說法。作者又說(調查數據)是中央教科院的調查結果。筆者向中央教科院研究員求證該院是否做過此調查,答覆也是否定的:『這裡肯定未做這個問題的調查,顯然是炒作』。」


之後,中國科學院也在官方微博中科院之聲發布了闢謠聲明,稱「周末一直在被@,諮詢一個所謂我院的調查結果,很多大V轉載時也沒能說明白。在此,我們再次說明一下,不是所有帶『中、科、院』三個字的機構都簡稱『中科院』,感興趣的可以參閱我院的組織機構列表。」


3300名高考狀元無一成為行業領袖?這謠言都老掉牙了

▲中科院官方微博中科院之聲曾多次發布闢謠聲明


儘管如此,但是每年高考前後,《高考狀元無一成為行業領袖》的相關文章還是不斷出現。中科院又先後於2015年12月、2016年6月對此消息再次進行闢謠。

調查中,記者還在央視網、人民網等多個媒體了解到,《中科院震驚調查:30年3000高考狀元下場悲慘,沒有行業領袖》這則傳言,曾被中國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列為2016年度十大網絡謠言


3300名高考狀元無一成為行業領袖?這謠言都老掉牙了

▲《高考狀元無一成為行業領袖》相關文章曾被中國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列為2016年度十大網絡謠言


排版丨bei

相關焦點

  • 中國的學生奧林匹克競賽都能拿前三名,在科學界卻無重大貢獻
    現代社會是非常重視教育的,現在的中國學生也不比任何地方的學生差,而且在奧林匹克竟然中中國學生往往都能拿頭三名,可是為什麼中國學生很難在科學界做出重大貢獻呢?首先我們來看一則中央教科院的一項調查,調查顯示從恢復高考以來,3300名高考狀元均從事高薪職業,成才率也遠遠低於社會預期,同時,幾乎沒有一位成為行業領袖的,對此,很多人非常疑惑,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 施一公:清華百分之七八十的高考狀元去哪兒了?
    同樣的,在現代中國高考制度之下,出現過許許多多的高考狀元。他們當中有相當一部分都能夠進入中國的頂尖大學——清華大學就讀,是旁人眼中的人生贏家,是國家未來的棟梁。但是對於這些高考狀元今後人人生方向許多人就不得而知。
  • 2013狀元調查報告:高考狀元職場並非"全軍覆沒"
    令人惋惜的是,2000年以來浙大、武大和吉大等居中國校友會網2013中國大學排行榜前十強高校,沒能贏得中國最優秀考生的鐘愛,已無高考狀元報考。近十年來,高考狀元追捧熱門專業,經管專業最受高考狀元青睞,已成高考文理科狀元首選,農學等冷門專業至今無狀元問津。
  • 比GDP增速就像炒高考狀元一樣無意義
    唯GDP是瞻仍是一種潛意識行為,它甚至成為一種社會發展的依賴性上癮,誰會說自己的GDP排名倒數第一還社會經濟發展得很好呢?因此,GDP的數據和排名一直是全國各地拿來較勁的東西,儘管它名義上不與政績掛鈎。在中國,很多東西都是明說不準或者不在乎,但暗地裡卻是最在乎的。
  • 清華「智班」30人,以裸考進入的有3名高考狀元,來看看都是誰
    一個是今年紅透了天的廣西狀元楊晨煜,他考出了裸分730分的駭人成績,打破了廣西曆屆高考狀元的最高分紀錄。楊晨煜不僅會考試,對於人工智慧的認識更是透徹,他認為這是科技發展的制高點,作為高考狀元,他就是要搶佔這個制高點。第二位狀元來自四川,今年也是夠紅的。他成為網紅考生有兩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因為他出類拔萃,另一方面是因為他是雙胞胎,他哥哥也一樣考進了清華。
  • 1999~2006高考狀元調查出爐 男女狀元平分天下
    2007年5月14日,「中國校友會網大學評價課題組」發布《1999~2006中國高考狀元調查報告》,這是我國首次針對高考狀元狀況進行的調查報告。  每年高考放榜後,「高考狀元」因其特有的價值與影響贏得社會的強烈關注,「高考狀元」都牽動著考生、高校、中學、老師、家長、商家、媒體乃至全社會的「眼球」,成為萬人矚目的焦點,在我國社會中有著重要的影響。特別是2005年香港高校進入內地招生後,兩年間就招收到18名狀元,對北大清華等內地高校生源格局發起強有力的衝擊,高校生源競爭進入了白熱化階段。
  • 她是高考文科狀元總分687,英語滿分,卻意外成為「百萬富翁」
    說到高考狀元其實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之所以說特殊是因為每年各省市的狀元也就是幾個人的規模存在,從高考恢復至今的42年時間裡我國共誕生了數百位高考省狀元,每個狀元都有不同的經歷,如今回頭看看會發現,這些狀元的人生軌跡各不同相同,有人成為了教授學者,有人成為了領域專家,有人成為了企業家,甚至有人淪為了平凡人。
  • 高考狀元職業成就遠低社會預期 成績中等學生最有出息
    通過這張已經過考證的圖表,網友們可以看到,1986年-1994年期間產生的部分省市成百上千名高考狀元,如今正過著平凡的日子,稱不上「成功的楷模」。■中等學生未來最有出息?網友「水木然」是名中學教師,他說他的一位前輩告訴他:「通過我這幾十年的觀察,班級裡將來有成就的學生往往都是那些成績中等的學生。
  • 25省46名「高考狀元」成長揭秘——從小成績優秀,靠的就是專注力
    上學前,孩子可愛、活潑、乖巧、機靈,上學以後就變成了「笨蛋」,媽媽整晚整晚的輔導作業,爸爸三天兩頭被叫到學校,家長會上不敢抬頭吭聲,都是因為孩子的學習成績不理想。可還有一種孩子被稱作「別人家的孩子」,從小就成績優異,還特別懂禮貌。家長們羨慕的同時,也模仿學霸孩子的教育方式,尤其是每年的高考學霸狀元,連筆記都被高價買走了。
  • 中國高考狀元陰盛陽衰 女狀元稱霸全國18省
    》,追蹤調查的1952-2014年中國各省市自治區高考狀元3000多人,這是艾瑞深研究院連續第9年獨家發布中國高考狀元調查報告。報告顯示,恢復高考38年來,中國六星級大學最受高考狀元青睞,北京大學雄居2015中國高考狀元青睞大學排行榜榜首,中國科學院大學未能實現狀元零突破;港校退出省級高考狀元爭奪,轉戰二線爭奪地市級狀元。高考狀元並未「超凡脫俗」,志願首選最賺錢熱門專業;昔日高考狀元畢業後多從事高薪職業,行業頂尖人才偏少,狀元成才率低於預期。
  • 白氏頭條:白氏往屆高考狀元匯總
    寒窗苦讀,高考狀元的成功絕非偶然十二年的努力拼搏期望2020年也有白氏高考狀元本次匯總為白氏歷屆高考狀元名單白宏源2018年廣東高考文科前20名的尖子生(畢業於東莞東華高級中學)學霸座右銘提升成績的方法自不待言,在中國成熟的教育體系下每一個學生和家長心裡其實都十分清楚。課前主動預習,上課認真聽講,課後配套練習,這一套流程似乎已經是過時的老偏方,但其藥效不僅沒有流失,反倒愈加鮮明,只是被人們有意無意地忽視,如今成了被冷落的角色。我想說的是,任何科目的學習都有其自然規律,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便是尊重規律。二、合適的課外拓展,往往在不經意間給你幫助。
  • 從衡中500多名到河北高考狀元,北大劉嘉森是如何逆襲成功的?
    眾所周知,在我國有四大「高考工廠」,同時也是我國最牛的四所中學,分別是位於河北的衡水中學、安徽的毛坦廠中學、湖北的黃岡中學以及河南的鄲城一高。而在高考,能夠在這些中學奪得狀元的學生自然不是普通人,今天就為大家分享一個衡中狀元、北大才子逆襲的故事,他的名字叫劉嘉森。
  • 從倒數第一成為高考狀元,760分逆襲入北大,令人驚訝
    我們都知道#北京大學#高考是非常難的一件事情,想要取得高考狀元那就更加難上加難了。高考狀元就是全省幾十萬考生中的第一名,想要達到這樣的成績,那必定從高一開始肯定成績就特別好。說起高考狀元,一般都是父母口中別人家的孩子,成績優異、是名副其實的學霸。
  • 她是高顏值的高考狀元,讀完清華北大後幹這一行,很多人都不理解
    因為一旦陷入網路遊戲的「泥淖」,那麼別說考上清北,就是考上三本大學都是一個奇蹟!接下去,我們要聊的這個人物名叫石悅,她是一名高顏值的高考狀元,她本科在清華大學就讀,考研考上了北京大學,讀完清華北大之後她幹起了這一行——成為網路遊戲的主播。很多人對她的這種選擇都極為不理解:這傢伙到底是誤入歧途還是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呢?
  • 施一公:清華百分之七八十的高考狀元去哪了?
    高考是我國選拔人才最重要的考試,它也是一個全國性的考試,每年都有近千萬的同學參加高考,但是每個省份的高考狀元卻僅有兩個,一個是文科狀元,一個理科狀元。清華大學是我國最頂尖的學府之一,因此得到了很多高考狀元的青睞,而且清華大學也是非常希望這些狀元能夠到他們學校就讀。
  • 從曾經班上的倒數第一到高考狀元,高考狀元:邏輯思維讓我逆襲
    「十年磨一劍」,在高考取得好成績是當今學子苦學多年的目標,高考也是最公平公正的考試。誰都想金榜題名成為當屆的高考狀元,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下,什麼樣的人又會更具優勢脫穎而出?可能有很多人認為高考狀元一定都是一路走來穩居前茅的學霸,班上數一數二的尖子生。但是小編今天帶大家來看一看一位從曾經班上的倒數第一到高考狀元的勵志學生。
  • 扒一扒IT大佬高考:馬雲數學1分考北大 李彥宏是狀元
    高考今天正式拉開序幕,而像李彥宏、馬雲等IT大佬之前也都參加過高考,他們成績又都是怎樣的呢?史玉柱:高考狀元數學差1分滿分1980年,史玉柱以全縣總分第一,數學119(差1分滿分)的成績考入浙江大學數學系。但在浙江大學數學系剛過了一學期,史玉柱就放棄了成為陳景潤的理想。丁磊:第十名現象1986年9月,丁磊考入奉中學習,成為當時高一(2)班56位同學中的一份子。
  • 山東高考狀元放棄金融學物理:我有一種使命感(圖)
    劉新春/攝原標題:山東狀元選擇粒子物理是誰的勝利山東省高考理科狀元孫昊剛收到了他心儀已久的中國科學院大學(簡稱國科大)的錄取通知書。718分的高考成績,讓他成了多所頂尖大學共同爭奪的對象,其中有兩所頂尖大學同時邀請他報考金融與管理專業,以便今後跨入收入豐厚的行業,但孫昊不為所動。
  • 他是遼寧高考狀元,數學、英語都超過140,最終選擇清華大學
    對於如何才能在高考拿到高分,王治同也給廣大學子分享了自己的經驗,他說:我要提醒考生們不要完全相信備考前的押題,應該要更全面系統性地進行複習,以不變應萬變來對待高考,學習的方法有很多,每個人都應該找到一種適合自己的方法,可以借鑑優秀生學習的方法,但絕對不要生搬硬套到自己身上。
  • 他是浙江大學高材生,曾是高考狀元,為何會在38歲從高樓一躍而下
    究竟會付出多少的努力和艱辛才能成為高考狀元?在中國,高考是選拔人才的重要方式。每年都會有千千萬萬學子參加考試,他們寒窗苦讀十二年,就為了人生中一個重要的轉折點——高考。然而要在眾多學子中脫穎而出,成為高考狀元,毫無疑問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這些人一般都會被人們認為是「天才」他們只要稍稍努力,就會取得很大的成就,成為「人中之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