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在我國有四大「高考工廠」,同時也是我國最牛的四所中學,分別是位於河北的衡水中學、安徽的毛坦廠中學、湖北的黃岡中學以及河南的鄲城一高。而在高考,能夠在這些中學奪得狀元的學生自然不是普通人,今天就為大家分享一個衡中狀元、北大才子逆襲的故事,他的名字叫劉嘉森。
劉嘉森在剛進入衡水中學學習時,由于衡水中學的生源特別好,此時的衡中已經是全國有名的高中,實現了全省招生甚至跨省招生,把最精銳的學生和最有幹勁的老師聚集到一起。劉嘉森在進入衡水中學時,這所學校走出了90多位清華北大,就讀於此的近萬名學生都渴望像他們一樣金榜題名,因此學校裡平時競爭激烈。
第一次考試,以他的成績連985、211都考不上,只有年級568名。在進入衡水中學之前,他的成績一直是非常優秀的,這種落差感讓他的心情變得焦慮起來。感受到這裡和其他學校的不同之後他有了危機意識,頓時慌了神,不知道該怎麼改變學習方法。誰也沒想到,衡水中學很多從小學奧數的,學第二外語的,優秀的人大有人在,卻沒有人想到劉嘉森會在最後的考試中考取狀元。
劉嘉森說,改變他的是一次化學奧賽班的課,遇到以拼命著稱的學長讓他動容。那位學長的桌上據說都擺著葡萄糖口服液,下課從來不動彈,全心全意學習。學長告訴他入學的時候自己成績更差,但是現在卻是班級的第一,這是由於努力才得到的。學長建議他要自己跟自己比,一天比一天更好,激發一個更強大的自我,而不是在於和他人比較中迷失自我,這一番話點醒了劉嘉森。
劉嘉森這才感到輕鬆不少,開始了自己的逆襲。他把能擠的時間都擠了出來,在跑操前擠出幾分鐘來背書,在吃飯時擠出十幾分鐘早點到教室,下課的時候用來整理錯題。堅持了一年之後,名次有了大幅度進步。然後,劉嘉森開始抓數學大題的分,然後抓英語的提分點。有效的學習方法和自身的勤奮使得他的成績很快達到了班級第一。
他當時高三寒假的假期只有九天,但作業卻有36套卷子,等假期過完很多同學都在校門口補作業,而劉嘉森卻自信地走進學校。就連大年三十的晚上,他都還在做題,這種信念令人讚嘆。之後的考試,他考在了年級前五,但是還是沒有考到年級第一。臨近高考,很多同學都變得緊張起來。而劉嘉森卻是信念越來越堅定。最後,他成為了衡水中學2015年的文科狀元,成功被北大中文系錄取。
逆襲不是沒有可能,但是你需要有足夠的信念和決心,以及合適的學習方法,就如劉嘉森的故事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