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現如今很多家長在教育方面並不擅長,甚至可以說是一竅不通。他們有時候可能會打著「為了孩子」這樣的旗號去做些事,其中有很多是忽略了孩子的真實感受,最終不僅沒有幫到孩子,甚至還會釀成更為嚴重的後果。
之前曾有一名倒黴的孩子,他的高考成績可以說是全國高校任意選,但卻因為他的父親荒唐的行為,最終無緣北大。他就是何川洋,當年他是重慶的高考狀元,總成績為659分。這樣的成績放眼全國都可以稱得上優秀,所以何川洋也自然收到了復旦、北大等幾所名牌大學的邀請。
在經過一陣挑選之後,何川洋遵從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選擇了北京大學,當時填報完志願後他非常開心,想著不久後的大學生活他內心也比較激動。每一所大學都會對學生的入學資格進行審查,仔細對此檔案上是否存在差異。像北京大學這樣的一流名校,自然也會更加嚴格,何川洋也正是在這一步「翻了船」。
為了讓偏遠山區的孩子有學上,國家特地給少數民族的孩子高考加分。當時何川洋的父親利用自己的公職將孩子的民族從漢族改為土家族,為的就是讓孩子的最終成績提升一些。國家對這種行為是嚴厲打擊的,所以何川洋在審查教學資格的時候就被查出造假,當時即將到手的錄取通知書也被北京大學撤回。
這件事對何川洋一家打擊很大,父親的職場前途也已經落空,而被親爹「坑」的何川洋也感到十分沮喪。幸運的是,何川洋最終也想明白了這件事,父親的所作所為雖然不合理,但自己學習的知識都是真材實料,他重新振作起來,決定去重新複習,準備迎接下一次高考。
這一年他的壓力比普通的復讀生要大許多,除了要正視自己落榜這一事實,同時還要頂住周圍人的冷嘲熱諷。他在複習的一年裡比之前更加努力,最終,何川洋在第二次高考中取得了678分的好成績,雖然不是狀元,但他也順利被北京大學錄取,圓了自己的夢想。
其實像何川洋父親這樣的家長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他們大多打著「為孩子好」的旗號做出一些傷害他們的事:
1、取消娛樂時間
現如今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很多孩子從小就被父母送去了各種輔導班和興趣班,將原本屬於孩子自己的娛樂時間全部取消,還美其名曰「為了孩子」。家長這種望子成龍的想法可以理解,但為了讓孩子成功而讓他們失去人生中最快樂的一段時光,實在有些得不償失。
2、強迫孩子學習
其實每個人的擅長方面不同,學習也一樣,有些孩子就是對學習無感,這主要是因為他們還沒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家長也要及時進行引導。可如果一直強迫孩子學習,最終只會讓孩子產生厭學情緒。
家長應該怎樣看待孩子的學業
1、正視差距
每一位家長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願,這一點可以理解,但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成功,有90%以上的人最終只能平平凡凡的生活。所以家長要正視孩子之間的差距,打罵不會有任何作用。
2、不能放棄
有人覺得課堂裡學到的知識和賺錢沒有太大關係,所以就會讓孩子選擇輟學。這種想法非常愚蠢,孩子在學校裡學習的並不僅是知識,還有其他很多方面的內容,貿然進入社會只能四處碰壁。
3、坦然接受
對於那些參加高考的孩子來說,他們大多已經成年,可以正確認識高考對於自己的重要性,高考中肯定也是發揮出了全部實力。所以不管最後結果如何,家長都要學會坦然接受,至於是直接升學還是復讀等到以後再做討論。
總之,孩子有權利掌握自己的人生,家長能做的就是鼓勵與引導,如果因為自己的「多此一舉」毀了孩子的前程,最終雙方都會非常難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