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科狀元拒絕北大,又被美國11所大學拒絕,現在他過得怎樣?

2021-01-21 尖子生提分筆記

狀元被保送的例子屢見不鮮,狀元被拒絕的例子卻不多見。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這位同學,就集兩者的矛盾在一起。

自己明明是高考狀元,曾經得到北大免試入學的邀請,但是他拒絕了,而後按照自己的意願申請了11所美國高校,但是讓人意外的是所有的學校都決絕了他,讓所有的人都覺得遺憾。

他就是李泰伯同學,高中就讀於北京人大附中,他的高考成績為703分,為當年的北京理科狀元。他的語數外三科成績均在140分左右,理綜考出了279的高分。

究竟在他什麼發生了什麼,我們一起來看下吧。

1. 學霸中的學霸李伯泰,拒絕北大

人大附中副校長沈獻章曾說,"李泰伯是一名德、才、貌集於一身的領袖級人才!"

人大附中號稱"國內高中界的航母",李泰伯可以在這個航母裡盡情遨遊,他高中期間學習特別的努力、刻苦,不但勤於思考,而且善於動腦,總能抓住學習中的關鍵重點,並且可以舉一反三,所以他的學習效率特別的高。

除了學習成績優異之外,他還是擔任班級的班長、學校的學生會主席及志願者負責人等職務,由於他對工作認真負責,和喜歡幫助同學,一直和大家相處的十分融洽,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和好評。不僅如此,李泰伯的興趣愛好也十分的廣泛,特別喜歡畫畫、鋼琴和玩音樂等,在譜曲方面的造詣有非常高,他還親自為自己的父親做了手機鈴聲,特別的獨特。

如此優異的同學肯定會受到格外的青睞,在李泰伯未曾參加高考之前,就收到的北大的保送資格,也就說他可以不通過高考就可以進入大家夢寐以求的北大。但是令人沒想到的是,他卻委婉的拒絕了這次的保送機會,他說,"我現在還沒有對自己的未來有著清晰的判斷和規劃,還不能確定去北大是最好的選擇,所以就先拒絕了。"

2. 被11所美國大學拒絕

在拒絕了北大之後,其實李泰伯的壓力很大,很多人不理解他的做法,更有人會質疑他的初衷,覺得他想以此博眼球。

李泰伯經過一小段時間的調整後,他決定通過高考磨鍊自己,去尋找自己想要的方向和目標,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在高中中收穫了自己的果實,他成為了北京市的高考狀元。如果按照常規的劇本,李泰伯應該去到國內頂尖的高校,獲得更多的額獎學金,然後贏得一個安穩又精彩的人生。

但是他沒有按照套路出牌,而是堅持自己的夢想——出國深造。於是,他放棄了國內院校給出的的各種優勢,選擇了申請國外11所名校進行選拔,但是結果卻差強人意,結果很不理想,李泰伯被11所名校全部拒絕,不禁讓人扼腕嘆息。

3. 曲線救國,選擇港大

當李泰伯被國外大學拒絕的消息一經爆出,社會上的各種聲音就出現了。有人說他不知好歹,放著清華、北大不去,去申請國外的學校,活該被拒絕;還有人說他崇洋媚外;更有人說他是高分低能的書呆子,才被國外的大學拒絕。

其實,大家看到的只是既定的結果,造成結果的原因大家並不知情,並不是像大家所說的那樣李泰伯的實力不行。

李泰伯拒絕北大的保送是因為他對自己的夢想和目標還沒有一個清晰的認識,也希望自己可以通過努力去獲得機會,而不是走捷徑。而他選擇出國深造時,只在申請書上重點寫了參加過的志願者活動,一些官方的比賽活動未有描述,而且他申請時寫的全部是"申請全額獎學金",這就又無形中增加了很大的難度。

最終,李泰伯選擇進入香港大學,而且成為定向委培生。香港大學很珍惜人才,答應了給他四年獎學金。並且香港大學和清華大學達成協議,委託清華大學代為培養一年。

李泰伯沒有在低谷中沉迷,而是選擇重新鼓起勇氣,迎接新的人生,他的氣度讓人佩服。

4. 進入麻省理工交流學習,他說,"感謝拒絕"

在清華的一年,李泰伯又以優異的成績完成委託培養。到大二時,李泰伯正式回到香港大學接受教育,清華和港大的風格和側重點都不同,這讓李泰伯變得更加的優異,不僅在知識上增加很多,處事能力也很強。

為了彌補申請國外大學被拒的遺憾,大三時,他再次向麻省理工大學提出交流學習的申請,這一次他以優異的成績被MIT錄取,他的願望終於達成。

當有人問他,"當年被11所國外大學拒絕時,心裡的感受是怎樣的?"

李泰伯淡定的所,"我不太記得當時了,現在我只想說感謝拒絕。如果不是當時的拒絕,我也不會經歷這麼多事情,更不會成長的如此之快。利用這段時間的沉澱,我覺得自己更成熟了,更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了。"

莎士比亞曾說過:"發光的不一定是金子,但是,是金子就一定會發光的。"

這句話簡直就是李泰伯的真實寫照。

面對困難,他從不曾放棄對夢想的追逐,即使道路上充滿了坎坷和磨難,而他從未選擇放棄。他身上的精神值得每一個人學習和借鑑。

大家怎麼看待這位"被拒絕"的學霸?

大家贊同他拒絕北大嗎?

歡迎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理科狀元的逆襲:高考703分被11所國外大學拒絕,如今成雙料博士
    他是北京2010年高考理科狀元,卻打算出國繼續學習,向國外哈佛大學、耶魯大學等美國11所知名院校提出留學申請,可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慘遭拒絕。 而因此實踐,他受到了很多人的質疑,甚至被貼上了「高分低能」的標籤。
  • 遭哈佛拒絕的理科狀元,被指高分低能的李泰伯,現狀如何?
    前言李泰伯, 2010年以703的分數奪得北京高考理科狀元,當時曾瞬時吸引人們的眼球。在遭到哈佛等11所世界高校的拒絕後,人們的觀念又瞬時來了個180度大轉彎,甚至在網絡上說一些不良的言論,直指李泰伯「高分低能」。
  • 高考703分拒絕保送清華,申請美國大學被11所大學拒收,結果怎樣
    高考703分拒絕保送清華,申請美國大學卻被11所大學拒收,後來怎樣強者之所以會被稱為強者,是因為他有著過人之處,而他能夠忍受常人所不能夠忍受的痛苦。在一次又一次的打擊中,他們成長成為一個堅強不屈的人,他們才能夠成為最後的贏家。
  • 高考703分,因被11所名校拒絕被群嘲,如今狀況,卻打臉所有人
    曾經的北京市理科狀元李泰伯,就是一位在當年引起很大爭議的狀元。2010年,李泰伯參加北京高考,以703分的成績成為當年的北京市理科狀元。這本來是非常榮耀的事情,但是,當時的他在成為狀元後,曾經被美國11所名校拒絕的經歷也被人挖了出來。
  • 國內高考落榜生被哈佛大學錄取,狀元卻被11所大學拒絕,原因何在
    近幾年來,中國的高考成績雖然得到了很多外國高中的認可,但只有少數,同時,高考成績只是一個參考指標,成績高低不能決定外國高中是否錄取你,高考成績所佔比例不比想像中高,那樣的話,大學入學考試的狀元被拒絕也是很自然的。
  • 他被編入了「高考狀元高分低能案例大全」
    那時他18歲,是2010年北京市高考理科第一名,但是,申請11所美國大學均被拒絕的經歷,讓他變成了媒體上一個典型的失敗者。 有人把他歸為「應試教育的失敗產物」「書呆子」,還有人把他列進「高考狀元高分低能案例大全」。他當學生會主席、參加「模擬聯合國」的選修課,都被解讀成「混簡歷」。
  • 他曾是我國高考狀元,被媒體冠上高分低能的帽子,10年後遭打臉
    今天小編要為大家介紹一位名叫李泰伯的高考狀元,李泰伯在2010年以語文138分,數學146分,英語140分,理綜279分的高分成績成功獲得北京市高考理科狀元。但對他進行報導的媒體卻稱他為「高分低能」這又是什麼情況呢?
  • 高考全科近乎滿分,卻被清華北大拒絕的王德民,後來怎樣
    比如著名高級工程師王德民,在高考全科幾乎考滿分的情況下,卻被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拒絕了。高考全科近乎滿分,卻被清華北大拒絕的王德民,後來怎樣 當時王德民便報了北京大學的物理系以及清華大學的水利系,他認為自己這樣的成績一定可以考入這兩個大學中的任何一個,但結果卻讓王德民大失所望。兩個大學都拒絕錄取他,因為王德民是混血兒,在當時那個比較封閉的年代,大眾是不接受混血兒的,有些人們甚至用鄙夷的態度來看待混血兒,所以王德民最終被北京石油學院錄取。
  • 他是貴州高考狀元,8次月考就拿了5次第一,最終選擇清華姚班
    燕鴻偉作息十分規律,高一高二階段,他每天6點班準時起,晚上11點入睡,即便到了高三,他最晚也不會超過12點半睡,無論學業有多麼繁忙,每天中午午休半個小時是雷打不動的規矩。高考前,燕鴻偉就已經通過清湖大學2018年領軍計劃的考試,並成功獲得降低60分的優惠, 燕鴻偉雖然成績很好,但他並不死讀書,他興趣愛好廣泛,除了平時的學習生活之外,燕鴻偉還喜歡打籃球、看電影、看小說。
  • 北京理科狀元最終選擇香港科技大學 放棄北大
    北京大學錄取7省市第一名地區文科理科  此前已收到港科大錄取通知書 文科最高分是否到港就讀未定  本報訊(記者 王茗輝)今天上午,北京理科最高分楊蕙心的母校北京八中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楊蕙心經過仔細權衡,已「基本確定」就讀港科大,放棄北大。
  • 703分考生拒絕北京大學,轉身選擇南開大學,一句話讓人信服!
    寒門子弟通過高考考入大學,學到專業知識提高自己,為日後的發展做足準備。我國目前共有3000多所大學,但名校卻是少之又少,能夠考入清華北大的,那必定是學霸中的學霸。
  • 江蘇省理科狀元公開嘲諷蘇州大學惹眾怒?有時候智商情商真不是一回事
    眾所周知,江蘇高考滿分480分,今年江蘇無錫天一中學的時彭揚以總分441分的高分奪得2020年江蘇省理科狀元,可是正當人們準備為他慶祝時,卻傳出來時彭揚童鞋在群裡澳中誤入蘇州大學的事件,瞬間在網絡上引起了一陣熱議。
  • 山東省高考狀元:離滿分750僅差一分,他的現狀如何?
    寒門學子通過高考金榜題名改變命運的例子層出不窮,從一無所有到功成名就的貧困書生不在少數,自從高考恢復以來,每年的高考都有令人高度關注,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奪得頭籌的狀元必定是自帶光環、不同尋常之人,比如今天所說的這個山東高考狀元。
  • 繼清華北大後,浙大也婉拒了江蘇文科狀元白湘菱,為何名校不敢破
    首先是理科狀元時鵬揚同學辱罵蘇州大學「垃圾」登上熱搜,而文科狀元白湘菱同學雖然沒有負面消息,卻因有一科被評為 B+,而與國內頂尖名校清華北大無緣。    為什麼江蘇文科狀元不能進入各大高校?  話雖如此,許多外省的同學也許不明白,為什麼一個省份的高考狀元都不能考上清華北大?首先要解釋一下江蘇的高考模式。
  • 中國最牛「女學霸」,14歲滿分考入清華,如今常駐美國拒絕回國
    何碧玉1985年出生,自小就是一個神童,而且10歲的時候就以優異成績進入到了新鄉市一中少年班學習,2000年年僅14歲半的何碧玉參加了當年的高考,並以標準滿分750的成績奪得了河南省理科狀元轟動一時,最後被清華大學順利錄取。
  • 參加高考兩次,兩次都是省狀元,從香港大學到北大,現在她如何?
    參加高考兩次,兩次都是遼寧省的文科狀元,2013年第一次高考的她就考出了668(含加分10分)分的好成績,並被香港大學以全額獎學金錄取。為了追尋心中純粹的國學,她從香港大學退學回到母校復讀,2014年再次參加高考,以666分成功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從香港大學到北京大學,現在的她如何?
  • 曾經被輿論奚落為「高分低能」高考狀元,現在強勢逆襲讓人閉嘴!
    高考狀元總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發展好了就是正常的道路,發展不好就是」高分低能「,近日網上有一篇文章就是講述了這麼一個」高分低能「的故事在小編閱讀這篇文章後,頗為感概,故事的主人公是北京市2010高考理科狀元,但是因為他當年申請了美國的是一所大學都被拒絕
  • 美國不願放回的中國科學家林媛,手握15項專利,拒絕高薪一心回國
    我國向來是人才輩出的國家,許多青年才幹多喜歡去美國留學歷練,因此美國對我國的優秀青年科學家不惜砸下重金,而林媛就是其中一位美國不願放手的中國科學家,她手持15項專利,拒絕了高薪聘請毅然決定回國。那麼林媛的身上究竟發生了怎麼樣的故事呢?
  • 美國不想放回的中國科學家林媛手握15項專利,拒絕高薪回國效力
    美國曾極力要求她留下來,並且還在她身上花下了重金。但是她還是直接拒絕,回到了我們國家。從小到中學她一直在班裡都是名列前茅,她明白要想改變自己就得要靠不斷地學習,考上好的大學。她的頭腦和思維都特別的活躍。在我們大多數人都是認為男孩子要比女孩子在理科方面要有優勢。但是林媛卻在高中的分班時,選擇了理科。她非常痴迷理科那種奧妙,。尤其是她的物理和數學經常在高中時期的考試中取得滿分。
  • 不該來的來了,浙江大學山東大學表態:拒絕招收白湘菱!網友坐不住了!
    前些日子備受關注的江蘇省文科狀元白湘菱,考了全省最高分卻無法上清華北大的事件,引起了廣大網友的關注。據悉,她是因為一門選修課歷史成績不達標而無緣清華北大的。當時熱心的網友們也是呼籲清華北大能夠破格錄取她。不過,在清華北大明確回應拒絕了之後,沒想到浙江大學和山東大學居然也跟著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