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李泰伯, 2010年以703的分數奪得北京高考理科狀元,當時曾瞬時吸引人們的眼球。
在遭到哈佛等11所世界高校的拒絕後,人們的觀念又瞬時來了個180度大轉彎,甚至在網絡上說一些不良的言論,直指李泰伯「高分低能」。
不僅僅是學習尖子
李泰伯就讀的是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當時他在班裡擔任班長,而且還是校學生會和年級學生會會長。
他並不是埋頭死學習的書呆子,而是一個十分喜歡獨立思考和鑽研的學生,曾經與老師組織《模擬聯合國》活動,就是啟發同學們不能死讀書,要培養獨立思考和鑽研的能力。
他的愛好也十分廣泛,他喜歡畫畫,喜歡讀書,還能談得一手好鋼琴。同時,他還是積木拼查的高手,這也與他獨立思維的能力有很大的關係。
在性格方面,他很有活力,有一種豪情闖天下的情懷,因為對科技有著痴迷,曾經隻身一人去上海,在世博會上感受各國先進科技的魅力。
沒有保送北大?
網絡的傳言往往如此,以偏概全、或就是因為對方不足而說一些捕風捉影的事情,甚至搞一些無中生有的事。
其實,李泰伯不是沒有被保送上北大的機會,只是他個人拒絕了。他覺得自己還年輕,而且年輕人應該多歷練才對,這恰好說明了他個人是有主見的。
申請世界名校失敗,不放棄
在申請世界名校的過程中,因為他的SAT分數低,結果還是被這個門檻擋住了。
要想申請美國高校,SAT是必需要進行的考試,雖然當年高考被拒絕了,但是他並沒有因此而放棄,並且最終考出了703分的成績,被當時的清華大學和香港大學互相搶奪。
他在清華大學待了一年後,隨即轉入了他比較喜歡的香港大學,並且獲得64萬的獎學金。
不久,人家又以實力證明了自己:以非常優異的成績進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讀書,後來又以交換生的名額進入英國的劍橋大學,再後來,又考入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一口氣拿下了醫學與哲學雙博士學位。
有本事有才華,理想不放棄,最終李泰伯還是圓了自己的夢想。
社會的輿論
針對當時李泰伯被哈佛等高校拒絕,社會上的人們紛紛議論起來,不僅針對李泰伯本人,甚至對國家的教育體制提出了質問,還有的人拋出了讀書無用論的觀點。
還有的要求借鑑西方的教育,對國家高考予以取消。此時的李泰伯被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甚至被標上了「高分低能」的標籤。
活出真正的自我
正如所說的,沒有調研就沒有發言權,社會輿論的興起,不知道有多少在旁邊瞎起鬨的,他們其實更多的是人云亦云,甚至把芝麻粒子大小的事情吹噓成了大西瓜。
誰了解李泰伯?恐怕只有他自己。這種帶有偏見的輿論反而更加激起了李泰伯的進取之心,再說了人家原本就很優秀的。就像我們前面所說,他把沒有了的事情,最終如願以償了。
現在的李泰伯正潛心於醫學領域的研究,且幹得很好,徹底甩掉了被人們亂扣的「高分低能」的大帽子。
小結
凡事不要只看一時,要看最終的結果,畢竟人生的路很長。
在這條路上,會面對一些困難和挫折,會受到他們的議論,甚至白眼,但這都無所謂,重要的自己要做好一個真正的自己,就像李泰伯一樣,拿出真本領,幹出一番樣子來,如此方無怨無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