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編入了「高考狀元高分低能案例大全」

2020-12-06 觀察者網

本文轉自微信公號「中國青年報-冰點周刊」(ID:bingdianweekly)。


李泰伯

在26歲的李泰伯身上,很難找到那個「失敗者」的標籤了。前不久,他在國際著名期刊《自然-方法學》上發表了第二篇文章,「解決了功能基因組網絡研究的一個棘手問題」,這還僅是他碩士期間完成的工作。如今,他正在攻讀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醫學-理學雙博士學位。該項目去年在全美錄取了10個學生。

8年前,那個標籤還是他甩不掉的噩夢。那時他18歲,是2010年北京市高考理科第一名,但是,申請11所美國大學均被拒絕的經歷,讓他變成了媒體上一個典型的失敗者。

有人把他歸為「應試教育的失敗產物」「書呆子」,還有人把他列進「高考狀元高分低能案例大全」。他當學生會主席、參加「模擬聯合國」的選修課,都被解讀成「混簡歷」。

李泰伯的多位同學都為他當時的遭遇感到不平:李泰伯在高二下學期之後才決定準備出國,而多數準備出國的同學此時已進行了近一年的籌備;他所申請的11所學校是哈佛大學、耶魯大學等全美國排名前20的名校,又都只申請全額獎學金,這種情況下誰被拒絕都有可能。

「無論他人怎麼包裝,我都認為最主要的是眼前和未來的工作,而不是過去。」李泰伯堅信。他不想「用別人說話的自由懲罰自己」。

那次申請失敗後,他選擇去香港讀書。其間還向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詢問是否有交流項目,對方邀請他直接申請轉學。

他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匆忙完成所有的申請材料。麻省理工學院給了他全額獎學金,讓他進入全美最好的「電氣工程與計算機科學」專業。

離開香港前,他將自己的感悟記錄在社交網站上:「我發現,原來這些遺憾和失敗,也是我最大的收穫……縱使執著的目標和計劃相當重要,人生又何嘗不能短暫擺脫猶豫和拘泥,用即興的心態,『做年輕人才會做的事』。」

更多的嘗試也可能帶來更多的失敗。對鋼琴有自信的他想加入鍵盤隊,但是第一輪面試都沒通過。他遭遇了各種比賽的失利,簡歷改了10次還是沒有申請到心儀的實習機會。後來在MIT,他想參加阿卡貝拉合唱團,結果因為沒人起調就不會照著譜子直接唱,當面被人拒絕,稱「我們需要更專業的人」。「研究過程裡的失敗更多,我可能幾天都說不完。」

然而短暫的挫折沒有延宕他的腳步。到波士頓的第二年,他申請去英國劍橋大學交流1年。在那裡,他第一次穿上了白大褂,進入醫院,目睹當地的兒科醫生如何安撫患者家屬情緒,把複雜的危重症解釋得清清楚楚。他還跟著完全陌生的項目組,前往非洲加納的醫院。人滿為患的病房裡,他見過孩子在他面前停止了呼吸。他以為自己會在那裡見到的更多是瘧疾患者,但實際上絕大多數內科病房裡的病人患有糖尿病。

「全球健康」問題自此激發了他的興趣。他意識到計算機作為工具,能讓他更好地「治病救人」。醫生這個職業可能帶來的成就感驅使著他。醫學-理學雙博士的項目恰好能滿足他研究、教學、臨床兼顧的需求,能給他無限開放的可能性。於是,他沒有再眷戀計算機行業不錯的前景和薪酬,而是立即準備投入一場長達8年的醫學訓練中。

17所學校中「半數發放了錄取通知」,哥倫比亞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哈佛大學…… 7年前拒絕他的大學向他敞開大門。他最想要的霍普金斯大學的通行證,也被等到了。

沒想到的是,在他最高興的時刻,被他淡忘許久的「失敗者」標籤再次出現了。他微博裡放出的錄取通知被媒體發現,擬就出新故事:「8年前被11所學校拒絕的高考狀元如今怎樣了?」

遠隔重洋的李泰伯沒看到這條新聞。第一名的頭銜保質期通常只有一年,這則「新瓶裝舊酒」的故事沒有激起多大的水花。而今年開始,宣傳「狀元」已經成為被官方明令禁止的行為。

他仍舊像高中時期的自己那樣,在密集的課程、研究、醫院實習之外,主動參加其他學生活動。他擔任霍普金斯「學生健康計劃」的聯席主席,幫助醫學院的學生減壓。他有時會邀請按摩師來校,還會請學長來介紹如何經營異地戀。他還作為全美最大的醫生組織「美國醫學會 (AMA)」的成員,草擬了一份關於「鼓勵醫學生參與增強現實/虛擬實境方面研究」的提案,6月剛剛在芝加哥舉行的AMA大會上通過。

李泰伯投入了一個對失敗不那麼敏感的新環境中。比李泰伯入學清華早了10年、如今在霍普金斯做博士後的宋欣東描述:「這裡沒有教育你要滿足一個什麼樣的範式。你先找個好玩的事兒,能不能做再說,然後不斷地失敗、受挫。」在宋欣東的實驗室,有一半的人直到畢業還沒「發文章」。但是學術委員會會綜合考慮,「即便你的研究只是證明目前在人類極限內,某條路最終走不通,這種『失敗』的價值也很大」。

宋欣東覺得,李泰伯當年的「失敗」未必是壞事,「那是一種歷練」。而今天,他如果盡全力後「失敗」,也會被這裡的師生肯定其探索的價值。

李泰伯將滿27歲。國內很多走上工作崗位的同齡人面對著新的「成功」標準的考驗:成家立業。但是這份壓力李泰伯從沒當回事兒。他發給記者一份他所在實驗室的介紹連結,「或許幾年後我們實驗室就能延緩人類衰老了」。

今年5月,「8年前被11所學校拒絕的高考狀元如今怎樣了」的那條新聞,再次被轉載到各大門戶網站上。評論區還是充斥著對他的質疑:「讀這麼多年書,是不是這人只會讀書?」「當年被拒絕,肯定還是這個人有硬傷。」

但是對於李泰伯來說,這些評價並不重要。他現在考慮的是能救多少病人。在他的班級裡,有人曾經與康德哲學、王爾德的詩為伴,也有人做過木匠,或是在投資銀行工作。他們談過各種話題,但已經很久沒人在意「成功」這個詞了。

(作者 / 胡寧 編輯 / 陳卓)

相關焦點

  • 他曾是我國高考狀元,被媒體冠上高分低能的帽子,10年後遭打臉
    他曾是我國高考狀元,被媒體冠上高分低能的帽子,10年後遭打臉高考是鯉魚躍龍門的絕佳時刻,細數往年無數優秀的高考狀元「縱身一躍」便進入了中國最頂尖的知名高校。這些狀元未來的選擇牽動著人們的注意,優秀的人才們也許會為國效力,也許會走出國門。
  • 曾經被輿論奚落為「高分低能」高考狀元,現在強勢逆襲讓人閉嘴!
    高考狀元總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發展好了就是正常的道路,發展不好就是」高分低能「,近日網上有一篇文章就是講述了這麼一個」高分低能「的故事在小編閱讀這篇文章後,頗為感概,故事的主人公是北京市2010高考理科狀元,但是因為他當年申請了美國的是一所大學都被拒絕
  • 「高分低能」狀元逆襲:你不必用別人的說法懲罰自己
    11月5日,冰點周刊微信公眾號講述了一個曾經被輿論奚落為「高分低能」的高考狀元逆襲的故事,在網上引發了一片感慨。故事的主角李泰伯是2010年北京市高考理科狀元,在當時,他因為「申請11所美國大學全部被拒」,成為公眾眼中「高分低能」的代表。高考後,他淡出了公眾的視野,先後進入麻省理工大學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攻取學位,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上發表了多篇文章。
  • 遭哈佛拒絕的理科狀元,被指高分低能的李泰伯,現狀如何?
    前言李泰伯, 2010年以703的分數奪得北京高考理科狀元,當時曾瞬時吸引人們的眼球。在遭到哈佛等11所世界高校的拒絕後,人們的觀念又瞬時來了個180度大轉彎,甚至在網絡上說一些不良的言論,直指李泰伯「高分低能」。
  • 李泰伯實現了對「高分低能」誤解的完美逆襲
    故事的主角李泰伯是2010年北京市高考理科狀元,在當時,他因為「申請11所美國大學全部被拒」,成為公眾眼中「高分低能」的代表。在他逐漸淡出大眾視野的幾年間,26歲的李泰伯先後進入麻省理工大學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攻取學位,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上發表了多篇文章,李泰伯所在的實驗室正在為延緩人類衰老等重要課題。在他身上很難再找到那個「失敗者」的標籤了。他本人也早已將「高分低能」的標籤洗刷殆盡,實現了完美的逆襲。
  • 山東省高考狀元:離滿分750僅差一分,他的現狀如何?
    寒門學子通過高考金榜題名改變命運的例子層出不窮,從一無所有到功成名就的貧困書生不在少數,自從高考恢復以來,每年的高考都有令人高度關注,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奪得頭籌的狀元必定是自帶光環、不同尋常之人,比如今天所說的這個山東高考狀元。
  • 理科狀元的逆襲:高考703分被11所國外大學拒絕,如今成雙料博士
    他是北京2010年高考理科狀元,卻打算出國繼續學習,向國外哈佛大學、耶魯大學等美國11所知名院校提出留學申請,可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慘遭拒絕。 而因此實踐,他受到了很多人的質疑,甚至被貼上了「高分低能」的標籤。
  • 看看中國五大頂級富豪的學歷 你還相信「高分低能」的論調嗎
    又到了開學季,兩個多月前經歷高考「大劫」的學子們陸續走進大學校門。社會上,一定又有一波「高分低能論」或「讀書無用論」蹦出來。小編一直搞不懂,這些明顯站不住腳的無腦論調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相信。那些生活中高學歷比低學歷更有成就的例子就不說了,小編今天就來談談中國五位頂級富豪的學歷吧。
  • 2013狀元調查報告:高考狀元職場並非"全軍覆沒"
    狀元王亞偉榮獲「中國最賺錢的基金經理」殊榮在證券金融行業工作的高考狀元中,出現了數位「狀元基金經理」和金融才俊。中國校友會網大學研究團隊專家、雲南師範大學馮用軍副教授指出,最有名的是「中國最牛基金經理」、1989年安徽高考理科狀元王亞偉,他曾經運籌的華夏大盤基金,在全國所有的「股票型基金」中總是創造第一名的好成績,贏得了「中國最賺錢的基金經理」的殊榮。
  • 他是遼寧高考狀元,數學、英語都超過140,最終選擇清華大學
    對於如何才能在高考拿到高分,王治同也給廣大學子分享了自己的經驗,他說:我要提醒考生們不要完全相信備考前的押題,應該要更全面系統性地進行複習,以不變應萬變來對待高考,學習的方法有很多,每個人都應該找到一種適合自己的方法,可以借鑑優秀生學習的方法,但絕對不要生搬硬套到自己身上。
  • 高考狀元學習方法總結:如何讓數學取得高分
    往年新疆理科狀元 林佳瑞  學習數學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新舊結合、注重通法、記憶結論、摳透細節。  學了新知識,回頭看看舊的東西,你會發現可以用新知識解決許多舊問題,同樣只要你善於聯繫,舊知識照樣可以解決新問題。
  • 理科狀元拒絕北大,又被美國11所大學拒絕,現在他過得怎樣?
    狀元被保送的例子屢見不鮮,狀元被拒絕的例子卻不多見。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這位同學,就集兩者的矛盾在一起。自己明明是高考狀元,曾經得到北大免試入學的邀請,但是他拒絕了,而後按照自己的意願申請了11所美國高校,但是讓人意外的是所有的學校都決絕了他,讓所有的人都覺得遺憾。
  • 衡水的「考試機械」高考後都怎麼樣了?都是虛的「高分低能」!
    文 |單身的Y老師(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高考」對於現在每一名學生來說,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場考試,考上985名校是每一個高考子弟的理想,每個學校也是非常用心的栽培學生,一說到名高考名校我的腦子裡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衡水中學一說到衡水中學,那就不得不說了一個學霸班倒數第一都有631分,那就更加不用說學霸班中排名靠前的那幾位同學了衡水中學在這些年也一直都飽受爭議,但是它取得的成績是有目共睹的,就拿2019年的高考來說:
  • 中國高考狀元陰盛陽衰 女狀元稱霸全國18省
    報告顯示,恢復高考38年來,中國六星級大學最受高考狀元青睞,北京大學雄居2015中國高考狀元青睞大學排行榜榜首,中國科學院大學未能實現狀元零突破;港校退出省級高考狀元爭奪,轉戰二線爭奪地市級狀元。高考狀元並未「超凡脫俗」,志願首選最賺錢熱門專業;昔日高考狀元畢業後多從事高薪職業,行業頂尖人才偏少,狀元成才率低於預期。
  • 山東高考狀元放棄金融學物理:我有一種使命感(圖)
    劉新春/攝原標題:山東狀元選擇粒子物理是誰的勝利山東省高考理科狀元孫昊剛收到了他心儀已久的中國科學院大學(簡稱國科大)的錄取通知書。718分的高考成績,讓他成了多所頂尖大學共同爭奪的對象,其中有兩所頂尖大學同時邀請他報考金融與管理專業,以便今後跨入收入豐厚的行業,但孫昊不為所動。
  • 大學教育失敗案例:《隱秘而偉大》中顧耀東高分低能與狗屎運
    一個法律專業的高材生,本應該是一個邏輯縝密的聰明人,而顧曉東卻是沒有表現出太多聰明,而全劇都是 在一系列的「傻」、"呆"、「笨」、「憨」之下,領導給臺階卻不下、領導誇獎還不謙虛、領導的專座他會去坐、甚至是領導來借錢很摳門、組織內部不吭聲,卻是競爭的部門獻殷勤……當然,全劇為了不讓這個傻大粗的人不會出局,總是在關鍵時刻,刻意安排了各種巧合,小概率的事件讓他化險為夷
  • 衡水中學崛起靠掐尖,培養的學生高分低能?我卻不這麼認為
    走在馬路上,攔住一個人,問他聽沒聽過這所中學的大名,都會點頭稱是。有這樣一所中學,讓人又愛又恨。愛的人對其盛讚不已,恨的人對其極力否定。它,就是一直飽受爭議,卻迅速崛起乘風破浪的--河北衡水中學!02衡水中學培養的是「高分低能的考試機器」?
  • 高考狀元自述:高中3年函數從不丟分,全靠吃透這份函數大全!
    高考狀元自述:高中3年函數從不丟分,全靠吃透這份函數大全!高中數學最難的兩大知識點就是函數和幾何,函數則是經常出現大題中,想要學好函數,那麼基礎的圖像、性質、運算一定要掌握好。近期就有很多高中生在讓我幫他押題,其實我之前在總結高中數學考試中發現,往往大題就考函數知識,很多填空選擇題也會出現,所以,在高中階段,函數知識點一定要掌握好。函數在數學考試中分值佔比非常的大,還特別的有難度。相信函數是大多數同學的攔路虎。因為函數知識涉及知識點非常的多,如果平時不去練習和總結,那麼是很難掌握吃透的。
  • 高分低能娃,贏得眼前卻輸了未來,培養高分高能,父母需要這樣做
    當今社會存在一個十分普遍的現象便是孩子的高分低能,大多數孩子的高分低能全拜父母所賜,可是不知道的父母還在竊喜,結局的悲劇便可想而知。而且高分低能也體現了當今社會應試教育對孩子的摧殘,當父母僅僅關注孩子成績上的多少,而忽視孩子其他方面能力上的培養,這樣的孩子看似聰明,但是在生活中是什麼樣子的呢?1,這樣的孩子沒有最基本的待人處事方式。
  • 對於「高分低能」這一自造詞,如何才能夠保持清醒的頭腦?
    不知從哪一年起,「高分低能」作為一個自造詞,逐漸登上歷史的舞臺。從那之後,我們經常聽見有人說「誰誰誰高分低能」之類的話語。傳得多了,這個自造詞也似乎在社會中「更加時髦」了。可不論怎樣,自造詞終歸還是自造詞。同時,我們更多人不禁引發了深深的思考——難道高分者一定低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