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霸都是自助式成長!剖析24位清華高考狀元,發現N個教育的秘密

2021-01-10 媽媽私房書單

接著高考的熱度,吃瓜群眾視野裡出現了不同類型的「別人家的牛娃」。這些高考競爭中的佼佼者,交出了閃閃發光的人生答卷。很多父母羨慕不已,別人家的孩子怎麼這麼厲害?到底是遺傳基因強大還是家庭背景裡教育條件好?

我拿到一本《高考狀元經驗談》,這本書裡採訪了24位清華大學不同院系的高考狀元,每個人都誠懇地分享了自己的學習和考試經驗,讀完這本書,我由衷感嘆:

不是別人家的父母幸運,也不是別人家的遺傳基因強大,是別人家的父母懂得如何教育,這些孩子來自不同的家庭,有窮有富,還有的是比較閉塞落後的小城,他們無一例外都是真正喜歡熱愛學習的孩子,在正規化學習之前,他們的高考成功都滿足了以下條件:

第一,能成為學霸的孩子,往往都有強烈的自我意識。

《媽媽就是家庭CEO》的作者熊瑩說:家庭才是教育主場,先要有不斷成長的父母,才會有贏在未來的孩子。

孩子在學業上的成功,雖然表現在學校成績排名裡,但是決定孩子學業的卻不是學校教育,而是家庭教育。

那些成為學霸的孩子,無一例外,都有強烈的自我意識,或者說自主性。他們有濃厚的學習興趣,喜歡思考,喜歡鑽研,懂得學習是為自己而努力。沒有一個高考狀元是父母拿著棍子天天看管著學習的,沒有一個高考狀元是靠課外輔導班和題海戰術養成的。

因此,在孩子幼年的時候,培養孩子的自主性是關鍵。在家庭教育裡,無論再細小的事情,都讓孩子自己學著拿主意。讓孩子感覺到生活的掌控權在自己手裡,他才會願意為自己做主,讓孩子感覺自己是主人翁,他才會為自己樹立遠大未來。

學霸的自學能力都非常強大,如果要列舉一個公式,大致是這樣的:學習力=好奇心+探索欲+思索能力+閱讀能力……父母應該多想想如何保護孩子的這些能力,才能決勝未來。

第二,學霸從幼年就有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這決定大腦效能。

來自清華化學系的牛耕田,高考分數641分。提到學習方法,他先說會休息才會學習。學習累了,可以聽聽音樂、打打球、下下棋、散散步之類的,讓學習的那部分腦細胞得到充分放鬆,這樣才有利於進一步的學習。

習慣非常重要,這等同於工作模式。現代科學研究表明:成年人的生活有一半以上的時間是被各種習慣支配的。所謂「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小時候養成的好習慣,長大後就可以自動化執行,不需要大腦另外支配過多精力,節省出來的時間和精力可以高效利用做其他事情。

習慣一旦養成,無論好壞,都會被大腦寫進記憶庫。大腦是不會區分好壞的,只是忠誠記錄。要想用一個好習慣代替一個壞習慣,需要長久的刻意練習和自律隔離,一旦人從思想上懈怠,壞習慣就會跑出來帶偏軌道。

那些從幼年開始就養成好習慣的孩子,真是從好習慣裡受益終身。

第三,閱讀和運動,在任何年代怎麼過多強調都不為過。

來自清華建築工程系的江庚年是陝西寶雞第二中學的學生,他高考分數656分。這個學生來自一個小山村,16歲之前一直在那裡生活。農村的孩子很少有大志向,他的姐姐厭學,母親提起來就恨鐵不成鋼,於是,他成了母親不用提醒也知道用功讀書的好學生。

江庚年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就啃了一部部雜七雜八的書。那時候,村裡的書很少,他看了不少打工者帶回來的各種盜版小說和拿回家糊牆的報紙。他不喜歡到處亂竄,就喜歡在家靜靜讀書。這些閱讀收穫是老師和家長不希望看到的,但是他卻因此眼界大開。初中鎮上有個小書店,他經常去那裡看書,不管歷史、地理還是政治,甚至是清宮秘史之類千奇百怪譁眾取寵的東西。

親子教育專家尹建莉提倡父母多陪孩子閱讀,她認為閱讀是開發孩子智力非常棒的方式,且閱讀給孩子帶來知識和樂趣,讓孩子的學習力成倍增長。

運動對人的好處也非常多,運動可以讓人體產生多巴胺、血清素、內啡肽、去甲腎上腺素等,可以很好地釋放人體壓力,提高大腦的工作效率,改善睡眠,提高人體免疫力等。我們近些年看到的高考狀元,很多都是多面手,不僅學習好,運動項目也做得很棒。

第四,家庭氛圍或者說正向情感教育,是學霸看不見的動力源。

來自清華經管學院的何珊珊,以639分的好成績進入清華大學。曾經她申請過保送,但是沒有通過,她為此痛苦一陣子,爸爸卻安慰她說:「這是你的幸運,因為你多了一種歷練。」

有一項很有意思的研究表明,經常一家人一起吃飯的家庭,孩子更擅長做功課,學業成績和情緒控制力更好,並且更有自信心。為什麼呢?

因為這是習慣的連鎖反應,一家人一起吃飯,通過這種方式,孩子會獲得更多的安全感,父母對孩子的關注會在無形中增加,孩子也更有可能獲得和父母交流的機會。良好的親子關係和家庭氛圍會促進孩子意志力的發展,讓他們擁有更大的自信心和自控力,從而促使生活中其他良好習慣的養成,並形成良性循環。

一個在生活方面沒有過大壓力的孩子,一個被父母關愛的孩子,安全感很足,在學習時更容易專注,也更容易尋找到內心的驅動力,從而獲得更好的學習成績。

那些在學業上成績優異的孩子,家庭教育的成功佔了7成原因,學校因素不過只是3成。父母在陪伴孩子的過程裡,提供資源和幫助,也提供自由的探索氛圍,他們都有自己的支配時間和空間,形成他們的自我意識,也能很客觀地進行自我評價,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學會自我激勵和調整。

自我教育是學霸們成長教育裡重要的一環,家長不要插手太多,不要佔用孩子時間太滿,懂得給孩子的成長留白,或許是當下中國家長最需要思考的東西。

相關焦點

  • 清華「智班」30人,以裸考進入的有3名高考狀元,來看看都是誰
    在今年招收的30人中,其實裸考進來的很少,其他的都是五大學科奧運金牌得主。裸考進來的生源如何呢?別的不說,今年的高考理科狀元就有三個進入了智班。是哪三人?一個是今年紅透了天的廣西狀元楊晨煜,他考出了裸分730分的駭人成績,打破了廣西曆屆高考狀元的最高分紀錄。
  • 白氏頭條:白氏往屆高考狀元匯總
    寒窗苦讀,高考狀元的成功絕非偶然十二年的努力拼搏期望2020年也有白氏高考狀元本次匯總為白氏歷屆高考狀元名單白宏源2018年廣東高考文科前20名的尖子生(畢業於東莞東華高級中學)學霸座右銘白昊昕 712分2017年黑龍江省高考理科狀元 (畢業於哈爾濱市第三中學)學霸各科分數語文:134分;數學:147分;英語:140分;理綜:291分學霸經驗分享一、有準備的預複習、有針對性的筆記初中到高中最大的轉變就是,體量和難度發生了幾何形的變化。
  • 何碧玉高考750分留居美國,王端鵬高考749分留中國,學霸誰更強
    近日,2020年高考成績剛公布沒多久,填報完高考志願,廣大考生和家長朋友們都在關注各省的高考狀元,他們的成長經歷、家庭背景、學習習慣等都是人們比較關心的事。今天,將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位在高考歷史上絕對是不能繞過的學霸,一共考了750分、被清華大學錄取。
  • 同樣是考入清華的高考狀元,為何他獲得好評,而她卻飽受爭議
    「『高考神童』何碧玉,和『高考神人』王端鵬,10年後的發展如何?」一個朋友問我這麼一個問題。 當我們在為自己填報高考志願會不會被一本院校錄取而擔憂的時候,有些人視考入清華北大這樣的頂尖985大學如探囊取物,那些人就是各個地區的「高考狀元」。
  • 25省46名「高考狀元」成長揭秘——從小成績優秀,靠的就是專注力
    上學前,孩子可愛、活潑、乖巧、機靈,上學以後就變成了「笨蛋」,媽媽整晚整晚的輔導作業,爸爸三天兩頭被叫到學校,家長會上不敢抬頭吭聲,都是因為孩子的學習成績不理想。可還有一種孩子被稱作「別人家的孩子」,從小就成績優異,還特別懂禮貌。家長們羨慕的同時,也模仿學霸孩子的教育方式,尤其是每年的高考學霸狀元,連筆記都被高價買走了。
  • 施一公:清華百分之七八十的高考狀元去哪了?
    高考是我國選拔人才最重要的考試,它也是一個全國性的考試,每年都有近千萬的同學參加高考,但是每個省份的高考狀元卻僅有兩個,一個是文科狀元,一個理科狀元。清華大學是我國最頂尖的學府之一,因此得到了很多高考狀元的青睞,而且清華大學也是非常希望這些狀元能夠到他們學校就讀。
  • 施一公:清華百分之七八十的高考狀元去哪兒了?
    同樣的,在現代中國高考制度之下,出現過許許多多的高考狀元。他們當中有相當一部分都能夠進入中國的頂尖大學——清華大學就讀,是旁人眼中的人生贏家,是國家未來的棟梁。但是對於這些高考狀元今後人人生方向許多人就不得而知。
  • 盤點影視劇中的學霸都考上了什麼大學?清華,浙大……
    也恰好這段時間高考放榜,那我們就來看一下,這些小說中的學霸最後都是考取了哪些學校吧。首先是江辰同學,江辰是《致我們單純的小美好》裡面的男主角長得高大帥氣,因此吸引了許多女生的關注。這部電視劇中有一個典型的學霸,錢三一中考狀元進入了這個學校。然後和林妙秒等人玩的都非常好,最後在高考中也是脫穎而出,考上了全省狀元,那清華想必是沒得說的了。但是這部電視劇主要在於表達父母與孩子之間的矛盾和孩子的教育問題,租房等多個方面突出的社會問題,所以對於最後的細節描寫的比較少。
  • 舒紅兵妻子王延軼本科北大,施一公保送清華,妻子趙仁濱高考狀元
    而且我們的鐘南山院士、李蘭娟院士等白衣天使醫護人員們都在一線奮鬥,他們盡職盡責、赫赫業業地做事,這些人都值得我們一輩子去尊敬。武漢疫情的出現,很多平常時默默無聞地專注於學術的學術大佬都紛紛走紅了。施一公和饒毅很早就因為為敢說敢言的性格走紅於網絡,而由於最近「雙黃連事件」的發生,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所長王延軼走紅了,「拔出蘿蔔帶出泥」,其丈夫舒紅兵院士也在網友的探索下走紅。
  • 她是高顏值的高考狀元,讀完清華北大後幹這一行,很多人都不理解
    如果把「網路遊戲」和「學習」放在一起,很多人都認為這是水火不相容的兩種存在——前者在很多人看來是「不務正業」,而後者才是傳說中的「正業」。一個玩網路遊戲的人,有沒有考上清華可能考上清華北大這樣的頂尖學府呢?估計很多人會脫口而出這句話:「絕對不可能!」
  • 她是河南高考狀元,14歲以750分進入清華,留學美國後選擇定居
    何碧玉雖然是典型的學霸,不過她也不是完全只顧著學習,一昧死讀書,在閒暇之餘有時候她還會彈彈電子琴,或者在父母的陪同下去溜冰,不過她還是很有分寸懂得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參加高考前她就整整兩年沒再碰電子琴。
  • 她是北京高考狀元,清華北大都來搶她,最終還是選擇去姚班
    2019年高考,黃子晴沒有辜負老師和家長的期望,最終以總分721分的優異成績,一舉奪得2019年北京市高考理科狀元,其中黃子晴的語文考了128分、數學考了148分、英語考了141分、理綜考了294分。高考的成績剛出來,清華、北大都表示要來搶她,而且黃子晴很快就相繼接到清華、北大的來電,兩個學校都希望黃子晴能報考他們學校,並承諾只要黃子晴願意報考他們學校,專業隨便挑,除此之外,各大高校以及記者都不斷跟黃子晴聯繫,這樣的電話讓黃子晴應接不暇。
  • 2013狀元調查報告:高考狀元職場並非"全軍覆沒"
    恢復高考36年來,中國六星級和五星級大學最受高考狀元青睞,8成狀元扎堆就讀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高額獎學金成高校爭奪狀元「殺手鐧」,港臺高校未對北大清華構成實質性威脅。特別值得關注的是,2007-2012年全國高考狀元爭霸賽中,清華4次戰勝北大,勇奪兩岸四地「狀元大學」稱號,成為中國高考狀元的最愛。
  • 高考成績出爐!北大狀元揭秘:我那屆18個省狀元為什麼選擇出國?
    文|未名河編者按:今天,是全國多地高考查分的日子,熱搜從早晨開始,在微博上就沒有下來過。雖然是幾家歡樂幾家愁,但每年到這個時候,高考狀元——這種「別人家的孩子」就會成為熱點。前幾年有個報告說,高考狀元「到大學就不行了」「成就平平「。事實真的如此嗎?我們邀請到某屆北大高考狀元現身說法,跟大家聊聊他那一屆53個省狀元的出路。
  • 高考歷史上成績最高的4位學霸,去了哪些大學?如今混得怎樣了?
    每一次高考結束,都會有那麼幾個高分的學霸走上出名之路。而這些學霸大多數在幾年之內都會淡出大眾的視野,銷聲匿跡。 而對於這些學霸的去想,有很多人可能都會表示非常的好奇,不少的人都想知道學霸的生活與我們的生活從此會有什麼樣的不同,而他們又走向了什麼樣的人生?
  • 1999~2006高考狀元調查出爐 男女狀元平分天下
    報告由中國校友會網、《大學》雜誌和21世紀人才報聯合編制,該報告歷時8個月,對1999~2006年我國各省市(除西藏、港澳臺地區外)高考狀元的地域分布、就讀高校、院系及專業和就讀中學等狀況進行了全方位調查。旨在為即將參加中、高考的考生及家長理性選擇中學及高等院校和專業,為我國廣大的基礎教育工作者和高考研究人員研究教育問題,以及為有關政府部門進行教育資源分配與教育決策提供參考。
  • 個個都是考神級人物!娛樂圈中的那些超級學霸明星
    很多人提起明星們的高考成績,總會對他們的文化課分數不屑一顧,但是卻忽視了娛樂圈裡還有這麼一群真學霸,叫他們「考神」都不過分啊。高曉松看過《曉松奇談》的都知道高曉松的學識真的超越了很多所謂的「讀書人」了,你以為別人只會玩音樂?當年高考不僅是化學單科的北京狀元,總分還高出了清華錄取分數線六十多分。
  • 寒門學子高考729分進清華,博士畢業後回到西安
    或許有很多人都會好奇,當年那些叱吒風雲的高考狀元,現在都去了什麼地方?尤其是那些通過努力而成為了寒門狀元的孩子。今天就說說一位理科狀元,他出生於陝西省長武縣亭口鎮,家境貧寒,2005年以729分的高考成績成為陝西省理科狀元,考入清華大學。 這位狀元就是馮宇寧。
  • 從學霸到影星,從清華到北大,她憑什麼如此優秀?
    因一釐米之差被清華拒絕,「轉身」就進了北大,她是怎麼做到的? 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作為國內高校的2座泰山北鬥,一直是莘莘學子奮鬥的目標和前進的動力。今年,很多省市區的清華和北大投檔線也已經出爐,比如清華在山東的投檔線都在680分以上,看到這個錄取分數線,可以用一個字形容,高!
  • 同為高考狀元,王端鵬與何碧玉的選擇卻不同,王端鵬回中國搞科研
    對於學生來說最重要的就是高考了,而每年的狀元也有很大的關注度,這位山東狀元王端鵬曾經高考749分,之後進入清華大學學習,畢業後他留在中國搞科研,那麼其中有著怎樣的故事?學霸中的學霸,高考成績為749分王端鵬從小成績優秀,中考後他進入煙臺二中實驗班,在這裡他非常努力用功。每次只有不會的問題,他就會去找老師解決,在課間同學們放鬆的時候,他都在老師的辦公室裡,因為經常到來,之後辦公室的老師都非常熟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