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寶寶看動畫片的時候,眼睛都不眨一下,請問這個是專注力嗎?!
看動畫片確實是專注的表現,但專注力不能只通過動畫片培養喔!
看完上面的聊天框對話,相信不少媽媽心中都有同樣的疑惑:
寶寶平時看繪本,不到5分鐘就想翻頁;
可是看動畫片時,卻能一動不動看半小時...
這種情況,到底算不算專注能力強呢?看動畫片,又能不能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呢?
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一起來看看今天的育兒乾貨吧!
解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需要了解一個概念——
【主動注意】和【被動注意】
首先,【主動注意】指的是:有目的、需要意志努力的專注力。讀書、繪畫、玩玩具、社交、探索、問題解決等等,都屬於主動的注意。
這也是我們真正想要去發展的注意力,也是我們關於專注力所有分享的重點對象。
和【主動注意】不同,【被動注意】是不需要我們任何努力,被吸引的注意力。例如孩子看動畫片、成人刷抖音,我們不需要用意志力去控制自己努力,就這麼自然而然的發生了。
在這裡要說的是,在0-2歲這個發展解決,被動注意是注意的主要方式。
所以,孩子愛看電視不是專注力好,而是被動畫片產生的被動注意給「催眠」啦!
人的大腦中有兩種波,看電視的時間越長,腦中負責催眠的阿法波越強,負責思考的貝塔波越弱,反而引起娃的專注力下降。
emm,動畫片雖爽,可不要「貪杯」。
而根據腦科學及感統理論:從小看動畫對孩子的學習能力,尤其是聽、說、讀、寫、算和思考方面,存在著大而隱秘的損害,非常值得重視。
其實,很多孩子不是沒有專注力,而是讓爸媽的錯誤意識給耽誤了!
那既然看動畫片沒有辦法真正地幫助孩子培養專注力,那我們該怎麼辦呢?
首先,每個階段的孩子專注力時長也是不同的,保護好孩子的專注力,才有機會談後期的培養。
年齡階段不同,專注力時長不同:
新生兒階段(28d以內的寶寶)是無意注意,這時外界事物的刺激性較能引起他們的注意:
1歲孩子,專注力約2-3分鐘;
2-3歲孩子,專注力約5-8分鐘;
3-4歲孩子,專注力約8-10分鐘;
4-5歲孩子,專注力約10-20分鐘。
陪伴不一定要說話,當孩子安安靜靜玩玩具、沒有明顯情緒波動,就不要過去打擾他,除非你被邀請,否則不打擾。
即使到了該吃飯或者該睡覺的點,也不要輕易打擾孩子,畢竟他們的專注力時間是有限的,可以稍微等一等。
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每個寶寶發展特質都是不一樣的,即使在專注力這方面也一樣。
孩子的專注力跟大腦發育有關,隨年齡增長,每年大致提高2~5分鐘。
爸媽不用太過焦慮,也不要盲目給娃貼「不專心」的標籤,多點耐心,正當引導,每個孩子都是珍貴的「寶藏」!
有些家長給2、3歲的娃扣專注力不好的帽子,可真冤枉寶寶嚕~
孩子天生好奇心重,容易受到外界影響,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培養孩子一次只做一件事。
例如,對於月齡比較小的孩子來說,不要給孩子提供過多的選擇,一次只給娃提供1~3件玩具,避免孩子「看見西瓜丟芝麻」。
同樣的,因為孩子今後需要在多噪音的環境下學習,所以當娃能夠專心完成一項任務後,可以根據孩子的情況,適當給娃做個專注力挑戰!
例如在安靜的環境下逐漸增加可能引發分心的信息源:
白噪音→古典音樂→廣播對話→人和人之間對話
如果娃每次都能完成得很好,可以嘗試增加專注時間,不過,爸爸媽媽們,千萬不要操之過急喔!
育兒過程中的不少誤區都來自父母的急躁和焦慮,然而,不論孩子好動還是好靜,我們都要相信孩子與生俱來的天賦,並且相信孩子的能力。
也不要把孩子一時的「表現差」判斷為不專注、不認真,多給孩子信心和鼓勵,孩子的表現會越來越好的喲。
相信在父母的用心陪伴和引導中,孩子會培養出強大的專注力和自信心,無論是將來學習還是工作,這都將成為別人拿不走的競爭力。
如果你還沒有加入金寶貝
快來掃碼預約免費活動吧
(限首次預約的0-3歲非金寶貝早教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