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不要親手毀了孩子的專注力

2021-01-09 鄭州奧數網

  家長當心:不要親手毀了孩子的專注力

  本來半小時就能吃完一頓飯,但三歲的孩子吃吃停停,一個小時也吃不進去多少;本來一小時就能寫完的作業,但七歲的孩子寫寫停停,兩個小時都沒完成……越來越多的家長為孩子無法集中精力吃飯、上課、寫作業等感到焦頭爛額,甚至求助於專業醫生。臺灣地區兒童潛能發展協會秘書長、適健復健科診所副院長張旭鎧從事兒童職能治療十多年來,服務過千餘位被家長認為「有問題」的孩子,在接受女性周刊專訪時,張旭鎧表示,正確的養成教育,是要把孩子當成「完整的人」來看待,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必須找出深層的病因。而有些時候,恰恰是家長不正確的教養方式,成為孩子缺乏專注力的元兇,而家長們還不自知。

  「專注力」和「注意力」的微妙差異

  首先要解釋一下你的專業,何為 「兒童職能治療師」?

  所謂的「職能」,指的是職業能力,但「職業」並不是我們認為的以賺錢為目的的工作,而是我們一天當中在不同環境所扮演的不同「角色」。以兒童來說,在家要當個乖寶寶,在幼兒園要當個好學生,這就是孩子的職業。在臺灣地區,職能治療師經過醫學院培養,並得到認證後才能夠執業,領域包括一般復健科、心理科,而我則是在復健科中專職於兒童發展復健部分,包括發展遲緩、過動症及自閉症,等等。在我臨床十多年的經驗中,發現「專注力」是很多兒童都會遇到的問題,因此特別重視這個領域的發展與研究。

  很多家長都反映小孩「注意力容易分散」,一般的「注意力」跟你所說的「專注力」有什麼不同?

  從中文來看, 「專注力」和 「注意力」是差不多的意思,也就是對一件事專心及投入的程度,不過,嚴格一點來看,注意力是英文attention的意思,也就是大範圍的注意,例如拍照時拿起相機,大略看一下畫面就按下快門,並不會細心注意光線或調整拍攝的角度;而專注力是英文concentration或focus,有集中注意力的意思,就像拍照時不但會認真構圖,而且能夠準確對焦,拍出好照片一樣。

  其實不論是特殊兒童還是正常兒童,父母習慣性認為孩子的專注力不足,然而站在醫學的角度,大部分的孩子僅是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父母多加關心而已。當父母發現孩子寫作業時易分心、上課喜歡動來動去、跟父母說話答非所問、睡覺翻來覆去、看故事書不到三分鐘就讀不下去、玩遊戲總是無法持續等狀況時,其實就有可能是專注力不足的問題。但是父母不用緊張,因為不專心也有程度上的差別,這需要專業醫療人員或教師來判斷。

  「不專心」可能出自師長誤讀

  您在《五分鐘玩出專注力》這本書中提到,被老師和家長們認為「不專心」的孩子比十年前多了,原因是什麼?

  我從事兒童職能治療十多年來,服務過千餘名孩子,前一段時間將病歷全部調出來,經過電腦統計後發現,2000年以前來看醫生的孩子,大部分症狀不外乎動作慢、容易跌倒、寫字很醜等。而2000年後的家長,主述則都變成了孩子「不專心」、「上課發呆」、「容易分心」等問題,而且這些症狀的比例佔所有問題的90%以上。但是,單憑這些數據,能說明越來越多的孩子有注意力方面的問題嗎?我覺得不能簡單判定。我個人覺得,是老師、家長越來越搞不定這些鬼靈精怪的孩子,無法找出他們需要協助的地方,所以認為他們就是「不專心」。尤其是隨著「注意力」、「專注力」這兩個名詞越來越被大家所關注,加上沒有哪個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變成 「多動兒」,於是當孩子活潑一點、說話多一點、吃飯慢一點,甚至考試分數低一點,就容易與「不專心」聯繫在一起,反而讓孩子真正存在的問題被隱藏了。

  就全世界範圍來看,根據美國小兒醫學會研究指出,孩子不專心的比例,從十年前的3%已經增加到8%,也就是增加了三倍之多,原因也是眾說紛紜。有人說是因為醫學進步,診斷的方式越來越嚴謹,所以孩子很容易就被歸到「不專心」一族;有人說是因為工業進步,汙染增加,尤其是重金屬影響到孩子的大腦,因此產生過動症;而近來歐洲地區有醫師提出另外一種觀念,認為不專心的孩子可能是人類演化的結果,由於基因的改變,因此出現不專心及自閉的比例增加,然而這樣的演化是好是壞,仍很難說清楚。

  能不能介紹一個你個人印象比較深刻的治療案例?

  影響孩子專注力的原因有很多,有些孩子並不是單純的專注力問題。記得多年前的一個案例,這個孩子因為媽媽認為他不專心而被帶來,那時診所裡的一個治療師負責他的治療,但是半年多過去了並不見改善,而那時孩子剛好遇到重感冒,吃了兒科的藥物三天之後,感冒好了,連專注力的問題也改善了。家長來找我投訴,認為孩子的治療師不認真。那時我跟他分析發現,孩子因為精力旺盛,連睡眠質量都不好,所以做起事情來當然不專心,而感冒藥物吃了之後會讓孩子想要睡覺,因此好好睡了一覺之後,精神變好了,情緒也穩定了,因此注意力也變得集中。這個案例成為我在臨床教學的經典案例,這告訴醫師及治療師們,孩子的不專心有很多因素,唯有找到原因,才可以對症下藥,對孩子才真正有幫助。

  家長可能分散了孩子的專注力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有哪些不自知的行為,會導致孩子缺乏注意力?

  這部分我們可以從人、事、時、地、物來看。

  ■人;當孩子專心畫畫的時候,爸爸是否在旁邊看電視?媽媽在打電話?哥哥在旁邊玩計算機?姐姐在唱歌?……這些人都會影響孩子的注意力。

  ■事:孩子是否還有事情沒有完成,就被父母叫去讀書呢?剛剛積木堆到一半、好吃的餅乾吃到一半、突然被父母要求去做其他事情,於是開始擔心積木是否會被弟弟推倒,餅乾是否會被妹妹吃掉,當然孩子就無法專心。

  ■時:所謂「一天之計在於晨「,孩子一大早精神最好,因此最適合作需要注意力的活動,但是到了下午,孩子感到昏昏欲睡,這時候如果無法適當讓孩子休息或提升精神,而一直要求孩子要持續做作業,孩子當然無法專心。

  ■地:孩子在哪裡寫作業?客廳?飯廳?還是不固定地點?孩子對於地點的轉換,總是需要時間適應,因此建議給孩子一個固定的地點做作業,或做其他需要專心的事情,這樣才可以養成孩子專心的習慣。

  ■物:當孩子進行一種遊戲時,是否周遭還有其他的玩具吸引著孩子?當孩子寫作業時旁邊有玩具,孩子怎麼可能專心?因此當孩子周遭有許多玩具時,孩子這樣玩玩、那樣玩玩時,我們就不能怪孩子不專心,因為正是大人影響孩子的注意力啊。

  比如說,一個三周歲的小孩,喜歡看電視,但父母希望他能多看點繪本,那麼怎麼才能把孩子的吸引力轉移到繪本上去?

  孩子喜歡看電視,是因為電視畫面一直變動,養成孩子習慣接收快速傳遞的訊息,因此對於靜態活動或是繪本就無法集中專注力。要改善這樣的狀況,必須先減少孩子觀看電視的時間,吸引孩子對於繪本的興趣,即使孩子一開始把繪本打開來當成屋頂疊在積木上,但這也代表孩子開始接觸繪本了,慢慢地孩子就會開始注意到繪本中的圖案,接著就開始閱讀。簡單地說,繪本一開始並不是「繪本」,而是「玩具」,然後孩子才會對它產生興趣。

  家長陪讀適得其反

  很多家長都會覺得自己的小孩缺乏專注力,最常見的就是寫作業很拖拉,一邊寫一邊玩,陪讀的家長也很吃力。但是,小孩玩起網路遊戲來,卻可以廢寢忘食。從您的專業來看,是哪些原因導致這種對比?

  當孩子寫作業很慢,需要家長陪讀與監督時,我通常會跟家長說,孩子的不專心,其實就是家長監督所造成的!想想看,當孩子坐在桌前,他不用思考要如何開始寫作業,因為媽媽就會叫他拿出作業簿及鉛筆,甚至告訴他該寫哪裡。當孩子開始寫幾個字,就開始玩起桌邊的玩具或發呆,因為他不需要「監督」自己要完成作業,因為媽媽會提醒他。甚至當他寫錯字,他也不用檢查,因為媽媽會告訴他,甚至幫他把錯字擦掉,讓他重寫。我相信,沒有人會喜歡寫作業,而媽媽的監督又造成孩子不必對自己的作業負責任,因此孩子會更不專心。相對之下,對於孩子有興趣的遊戲,他就會「專心」地投入其中。所以除了讓孩子負起寫作業的習慣之外,也要提升孩子寫作業的動機,例如給孩子一個小時寫作業,提早寫完的話,剩下的時間就都讓他玩網路遊戲,這樣孩子就可能會因為網路遊戲的吸引,而努力將作業寫完。

  現在成年人也有所謂「拖沓病」,他們也很難持續一個小時專注於做一件事情,你怎麼看待這種現象?

  成年人的拖沓病,不見得是單純專注力不足的因素,而是因為這些事情造成壓力,例如要趕稿、趕報告等,人們為了避免這些壓力,總想把這些事情留到最後再做,甚至在做的同時,內心想要避免壓力而無法專注其中。要改善這樣的狀況,我通常建議利用行程表來規劃自己的作業,例如將困難的工作放在前面,之後安排輕鬆的娛樂,這樣為了能夠達到娛樂,我們自然而然可以面對工作,心中的壓力自然降低。這不僅讓我們的工作順利,也會讓我們減少因心理壓力所造成的疾病。

相關焦點

  • 耶魯大學研究:孩子專注力養成之前,最好不要看電視
    家長普遍都反應孩子專注力差,經常三心二意,這個還沒做完,就又開始下一個了。因擔心孩子專注力差,影響以後在高年級的學習,很多父母都非常擔心。導致孩子專注力差是什麼原因,如何改正孩子專注力弱。耶魯大學研究表示:孩子專注力養成之前,最好不要看電視。
  • 孩子專注力不強怎麼辦
    一般小孩子都會有點專注力不強,除非是自己特別感興趣的事情。好玩的東西玩起來,都不想放手。小孩子本來就是愛玩的。所以較小的孩子上一年級就會出現專注力的問題,這也很正常。如果老師講的課特別生動有意思,能夠吸引孩子。孩子就能好好聽課。
  • 全腦開發毀了孩子?
    近年來,全腦開發熱度不減,隨著越來越多的人了解到了全腦開發後,褒貶不一,甚至有一種言論,認為全腦開發毀了孩子,然而事情的真相是什麼呢?全腦開發的本質是提升學習能力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很多家長越來越焦慮,還沒開始上小學就開始了各種培訓班,唯恐自家的孩子落後了,每天安排得滿滿的,再多的錢也肯花,再貴的班也要上。事實上,磨刀不誤砍柴工,孩子在小學階段更應該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以適應將來超大的學習壓力,而不是讓孩子超前學習。
  • 到底要不要阻止孩子看電視?耶魯大學的研究,值得家長一看
    其實很多人都沒有意識到,看電視是讓孩子專注力降低的根本原因。 耶魯大學的辛格教授對兒童發育做了非常深刻的研究,他用研究向大家建議,在孩子沒有養成好的閱讀習慣之前,最好不要讓孩子看電視。
  • 孩子專注力缺失?利用「路徑依賴理論」,提升孩子的「專注力」
    父母給予孩子充分期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父母最美好的希冀,然而像王女士般盲目為孩子報興趣班,孩子的專注力有限,過度的壓抑孩子的天性。久而久之只會激起孩子的叛逆心理,自暴自棄。合理的運用路徑依賴理論,既可以讓孩子自我激勵,也能滿足家長的預期。那麼想運用路徑依賴理論,就必須遵循它的原則。
  • 孩子專注力差怎麼辦?通過這4個方法,可以快速提高孩子的專注力
    其實,很多的家長都有相似的困擾,中國的相關專家早就做過調查,結果顯示:在600多的城市中,有60%的孩子都出現了專注力差的問題。家長都是擔心孩子三分鐘熱度、做事不專心,希望能提高專注力,殊不知,專注力並不是天生的,我們是可以通過後天來培養的,接下來,小編教你3個小方法,可以快速的提高孩子專注力。
  • 孩子看電視時很認真,可以鍛鍊專注力嗎?答案恰好相反
    2、認為孩子看電視能夠學到知識其實適當讓孩子看電視是有好處的,電視裡的內容很豐富,孩子從電視裡確實能夠學到知識。但是家長要做好監管,不能總讓孩子看一些沒有教育意義的動畫片,更不要由著孩子的性子來,孩子想看多久就看多久,最終導致孩子看電視上癮。
  • 如何毀掉一個孩子的專注力?說這5句話就夠了!
    因此,不少騙子瞄準家長的焦慮,各類騙局「遍地開花」!不要998,不要888,只要49800,就能幫娃提升專注力,趕超愛因斯坦: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那爸媽該做些什麼提升娃的專注力呢?跟科大大往下看!合適的年齡做合適的事!爸媽可以根據孩子的不同年齡情況來培養娃的專注力!一次性給娃提供玩具太多,就好比小蜜蜂獨逛萬花叢,一會玩玩這個,一會摸摸那個,反而影響娃的專注力。科大大建議一次只給娃提供1~3件玩具,同時根據孩子的認知水平選擇玩具。科大大這裡有份不同年齡階段適合孩子玩的玩具表,請查收!
  • 孩子專注力不好怎麼辦?沒關係,用這3個方法立竿見影
    相信有很多家長都發現自己家孩子專注力不好,注意力也差,但是就是不知道怎麼去提升孩子的專注力,沒關係,我有方法。今天在網上看見一個視頻,講述的是如何解決孩子專注力不好的問題,那位家長去諮詢了育兒專家,專家就用了一個方法來測試孩子,孩子的專注力一下就集中了,讓家長很是意外。
  • 80%的孩子不是輸在智商,而是專注力!(附提高專注力的3種方法)
    專注於西洋棋亞洲中國小女孩的鳥瞰圖許多父母認為孩子學識知識才是未來的唯一出路;還有些父母認為孩子記憶力高,成績好,將來前途無量;一些家長覺得在寶寶小的時候培養智力才是重中之重。智商高的孩子一定成績好嗎?
  • 如何毀掉一個孩子的專注力?說這5句話就夠了
    因此,不少騙子瞄準家長的焦慮,各類騙局「遍地開花」!不要998,不要888,只要49800,就能幫娃提升專注力,趕超愛因斯坦:新聞來源:新浪新聞作為正義與美貌的化身,科大大怎麼忍心爸媽們上當受騙?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如果孩子遇到了困難,但能自己解決,就沒有介入的必要。如果孩子情緒煩躁,可以給予適當幫助。2.施加壓力:磨磨蹭蹭,你怎麼回事?有些家長會不斷催促孩子,但催促行為很容易讓孩子產生緊張厭煩心理,做事時更難集中精神。3.頻繁打斷:歇一會,喝口水。
  • 這2種家庭的孩子,一般專注力都很差,長大很可能成「學渣」
    不少家長在輔導孩子寫作業時,都是「雞飛狗跳」的狀態。孩子寫作業不到兩分鐘,就開始玩筆、玩凳子、玩門、玩桌角。氣得家長將這些東西拿走之後,孩子還有手可以玩,反正就是不集中注意力寫作業。看看下圖這個孩子,是不是你家孩子的真實寫照。家長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問題:當孩子專注力差的時候,總是把責任推給孩子,從不思考自己身上有什麼問題。比如:「我家孩子幹什麼都靜不下心,肯定是天生專注力就不行!」
  • 如何培養孩子專注力?科學證明:這4個方法最有效,家長要常用
    當然,孩子注意力強弱受到其他因素影響,比如性別、家長教育方式等。不過,孩子缺乏專注力對他以後學習、工作都會有影響,所以家長一定要儘早培養他的專注力,不妨試試以下這4種方法!多讓孩子做他感興趣的事人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往往會表現得更專注,所以想要培養孩子的注意力,家長可以多讓他們做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事情。
  • 這樣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孩子的記憶力、思維能力也會遠超同齡人
    很多人不太理解,為什麼孩子的注意力那麼短暫,很容易受外部環境的影響被轉移走,自我控制能力也差?這常常讓家長失去耐性。其實,這是孩子大腦發展必經的一個過程,但是每個孩子又有所不同。因此家長的要求和期待要符合孩子年齡段注意力發展的特點,不要苛求孩子長時間專注地做一件事,那對於他們來說,基本上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實驗研究顯示:孩子年齡越小,注意力集中的時間越短。在良好的教育環境下,3歲兒童能刻意集中注意力3-5分鐘,4歲為10分鐘左右,5-6歲為15分鐘左右。
  • 上課總開小差,怎麼幫孩子提高專注力?了解下「路徑依賴理論」
    父母無意中的行為破壞了孩子的專注力比如說當孩子在認真的玩遊戲的時候,家長不經意的詢問「寶寶,你在玩什麼啊?」或者是「寶寶,你吃水果嗎?」這種打斷式的方式使得孩子的專注力遭到了破壞。孩子認真的玩遊戲也是專注能力的一種體現。造成孩子不夠專注的原因有很多,這與孩子自身的大腦發育情況、對學習的興趣以及家庭環境影響都很有關係。
  • 拉開孩子間差距的並非智商,專注力才是孩子成敗的關鍵「籌碼」
    編輯:微夢媽咪審核:貝貝豆在當今這個浮躁的時代,大家都想一蹴而就,作為家長也是一心希望孩子可以學業有成,但是孩子往往不能心如所願,這讓許多家長大失所望。專注力才是孩子成敗的關鍵「籌碼」,提高專注力是家長明智之舉美國統計數據顯示,3到18歲的孩子中,專注力缺陷多動障礙兒童的比例已經超過百分之十且一直在上升。專注力對於孩子的影響深刻且長遠,專注力缺陷多動障礙對於孩子的學業的影響隨著年齡會更加明顯,提高孩子的專注力是家長的當務之急,這事關孩子的現在已經長遠的發展,這些方法更有利孩子的專注。
  • 娃專注力不好找到原因是關鍵,3個方法堅持訓練專注力一天天提升
    所以,平時家長在家看到孩子在做某件事情的時候,不要一味地去「愛孩子」,因為家長的愛可能只是一種自私的表現,並沒有考慮到是否對孩子的成長構成了影響。如果不想破壞孩子的專注力,在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家長最好不要打擾他們,如果孩子有需求再幫忙即可,不然就安靜地待在孩子身邊。
  • 李玫瑾:孩子學習總「三分鐘」熱度?培養專注力,試試這3個方法
    自從孩子上小學,孩子的學習成績可以說是家長每天最關心的事情了,為了讓孩子學習好,有的家長給孩子報補課班,有的家長每天下班都陪孩子學習。可以說只要是能夠提升孩子學習成績的辦法,家長都會義不容辭的做,但是即便這樣有很多孩子的學習成績還是很一般,每次考試都在平均分間遊蕩。要說孩子為什麼學習成績差,多半是孩子的專注力出現了問題。試想一下,你家孩子在學習時,是不是有溜號的情況呢?
  • 看電視和不看電視的孩子,這些「差距」很明顯,不止影響專注力
    到底要不要給孩子看電視,一直是很多家長的煩惱。 給孩子看電視,擔心影響孩子的視力和專注力;不給孩子看,又擔心孩子沒人陪會無聊。 奇幻小說《查理和巧克力工廠》有句臺詞:千萬、千萬、千萬別讓孩子,靠近你的電視,最好是別購買、安裝,這最最愚蠢的東西。 孩子的大腦發育有80%在3歲之前完成,而剩下的20%在6歲以前完成。
  • 小學低年級,孩子專注力培養比成績重要100倍,附詳細到分鐘做法
    這幾年,兒童專注力是很多家長特別關注的問題,不少家長反映孩子做事拖沓到地老天荒,就算自己捨命陪孩子寫作業,亦步亦趨盯著差點把自己氣出心梗,孩子也絲毫沒有好轉跡象,一如既往的磨蹭,不管怎麼打罵,依舊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