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課總開小差,怎麼幫孩子提高專注力?了解下「路徑依賴理論」

2020-12-03 逗兒媽媽

逗兒媽媽原創文章,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張姐近來和孩子老師溝通的時候了解到,孩子上課的時候總是開小差,老師提醒過很多次,但是孩子的表現卻沒有得到改善。老師希望張姐可以配合自己對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有所改善。聽了老師的建議後,張姐表示自己此前一直沒有關注過孩子注意力方面的問題,願意配合老師對孩子進行引導。

晚飯的時候,張姐特意觀察了下孩子,發現孩子吃飯的時候也很容易被周圍的環境刺激所吸引,比如說會邊吃邊看動畫片。晚飯過後孩子開始寫作業,此前張姐一直是讓孩子自己做作業,孩子每天都要寫到很晚,張姐還以為是孩子的作業多,可是仔細觀察後卻發現孩子寫作業的時候注意力很不集中,寫寫玩玩的狀態很浪費時間。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到底要怎樣進行幹預呢?張姐有些摸不著頭腦了。

孩子上課總走神,這是家長們非常困擾的一個教育難題。尤其是在兒童時期,孩子總走神的表現會非常的明顯。家長們擔心不認真聽講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效果,但是對孩子為什麼會總走神的原因卻不甚了解。

一、孩子上課學習總走神,到底是什麼原因

王姐家的孩子非常不喜歡上數學課,於是在上課的時候王姐家的孩子經常是小動作不斷。不是和同桌說話,就是走神發呆。面對老師的提問孩子常常是一問三不知。孩子不喜歡學習數學,跟不上老師的節奏,數學成績也非常差。老師為了糾正孩子這個愛走神的毛病,經常會在上課的時候進行課堂提問。沒想到孩子非但沒有提升注意力,還更加不愛學習了。

1. 孩子的大腦尚處於發育之中,不同的年齡段孩子的專注力保持時間不同。

孩子可以保持專注的時間和大人有所不同,隨著孩子的不斷長大,對於事物的關注能力逐漸增強。在孩子3歲左右的時候,保持專注的時間僅僅有3-5分的時間範圍。

2. 孩子缺乏學習的興趣

這也是孩子總走神的原因之一,孩子對老師講解的內容不感興趣,就會去尋找其他的內容來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孩子對所學的內容沒有尋求答案的熱情,孩子無法進入狀態,自然很難保持專注。

3. 父母無意中的行為破壞了孩子的專注力

比如說當孩子在認真的玩遊戲的時候,家長不經意的詢問「寶寶,你在玩什麼啊?」或者是「寶寶,你吃水果嗎?」這種打斷式的方式使得孩子的專注力遭到了破壞。孩子認真的玩遊戲也是專注能力的一種體現。

造成孩子不夠專注的原因有很多,這與孩子自身的大腦發育情況、對學習的興趣以及家庭環境影響都很有關係。在這裡我們提出一個「路徑依賴理論」來幫助家長們對孩子的專注力進行培養。

二、「路徑依賴理論」是什麼

這是一種將人的行為與慣性結合的一種理論。描述的是人們在作出某種選擇後會被慣性驅使前行,這個過程中人在最開始作出的選擇不斷地被強化,最終形成一種固定性非常明顯的思維模式。這個過程中,孩子不需要進行自主選擇,只需要受到慣性的推動就可以了。

1. 減少幹擾項,「路徑依賴理論」有助於孩子的專注力培養

讓孩子有空間和時間只去做一件事,這樣少幹擾的環境會讓孩子減少消極影響的刺激。孩子延續一件事情的慣性思維,更加容易獲得沉浸式學習體驗。

2. 把有限的精力放在重要的事情上

「路徑依賴理論」提到的是一個慣性的推動力,當孩子把精力放在一件事情上時,慣性刺激更加容易發揮作用。尤其是對掌握的不紮實的內容,這樣的方法更加有助於欠缺的彌補。

3. 合理利用時間,加深慣性痕跡

孩子對時間的分配有所側重,有助於慣性的形成和影響痕跡的加深。當然這個過程需要家長的督促和引導。「路徑依賴理論」是培養孩子行為習慣階段非常有效的一種引導方法。

「路徑依賴理論」給予了家長們一種教育引導模式的參考,對於孩子的專注力培養一味地勉強或者批評指責是不恰當的。講究方法的運用更加能夠使得孩子的能力得到提升。

三、家長做好這3點,幫孩子提高專注力

1. 激發孩子的興趣所在

孩子的興趣可以促進其保持專注,就像孩子玩遊戲的時候,會完全不受環境的打擾,專心致志。家長有必要找到激發孩子學習興趣的方法,當然這需要具備一定的技巧。比如說設定合理的目標,激發孩子的主觀能動性。

2. 不輕易打擾孩子,給予孩子獨處的空間

當孩子保持專注的做事時,家長不要過多的進行幹預。比如說家長們輔導孩子功課,看到孩子有做的不對的地方,就急著讓孩子做出更改。隨意的打擾孩子的專注力,這會讓孩子的行為有所困惑,被打斷的思路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來找回。

3. 適當的鼓勵,不要隨意的對孩子進行負面評價

在孩子的行為習慣養成的階段,父母適當的鼓勵可以讓孩子更加有堅持下去的動力。同時父母也不要隨意的給予孩子負面的評價,比如說「你怎麼這麼笨啊!注意力這麼不集中!」家長的負面評價會讓孩子加深對自己的負面認知,影響孩子的行為發展。

家長們在為孩子的學習專注力不足而頭疼時,不妨從為孩子營造少幹擾的環境以及激發孩子的興趣入手來進行解決。當這些刺激使得孩子形成慣性思維後,巧妙的依靠「路徑依賴理論」,就可以實現孩子的專注力提升,與其批評指責孩子,不如改變教育引導的方法。

各位家長們,您對孩子的專注力方面的培養有哪些見解呢?對於「路徑依賴理論」是否有所了解呢?歡迎大家留言與逗兒媽媽一起探討!

我是逗兒媽媽育兒師,也是一位家有萌寶的寶媽,每天會跟大家分享更多育兒知識,幫大家解決帶娃的困惑和煩惱,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哦!

相關焦點

  • 孩子上課愛走神?如何幫娃提升專注力,「路徑依賴理論」需了解
    娜娜媽媽給娜娜報了鋼琴、繪畫和珠心算等好幾個興趣班,原本進展比較順利,娜娜媽媽也較為心寬,而最近,珠心算的老師給娜娜媽媽發微信說,娜娜上課時不太專注了,老師講完讓同學們練習,娜娜卻是一愣神!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時不時就走神,是困擾家長的難題之一。上課不注意聽講,接受老師講授的內容就會不完整,課下就不會做作業。
  • 孩子專注力缺失?利用「路徑依賴理論」,提升孩子的「專注力」
    父母給予孩子充分期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父母最美好的希冀,然而像王女士般盲目為孩子報興趣班,孩子的專注力有限,過度的壓抑孩子的天性。久而久之只會激起孩子的叛逆心理,自暴自棄。合理的運用路徑依賴理論,既可以讓孩子自我激勵,也能滿足家長的預期。那麼想運用路徑依賴理論,就必須遵循它的原則。
  • 孩子上課開小差?用好「路徑依賴」原則,幫助孩子提高專注力
    在媽媽的多次詢問下,小可終於說出了原因,原來剛開學的時候心裡還沒有改變,覺得很不適應,努力聽課卻還是會走神。小可媽媽這才明白,這孩子就是得了大家常說的「假期綜合症」,雖然開學了,但孩子的心還是靜不下來,才導致課堂上老出毛病。了解到小可的原因所在後,媽媽如釋重負,知道解決問題不成問題,立即對小可的生活和學習做了一個調整。
  • 孩子缺乏專注力如何提升?弄清原因,巧用「路徑依賴理論」試試
    而愛迪生所表現出的對進行實驗的專注慣性,卻恰恰是如今我們孩子所需要卻不曾擁有的,比如有很多孩子在做作業、看書時,都或出現有中途去做其他事情的行為、上課溜號開小差等等,這都是無法對專注於學習保持有慣性的呈現。孩子為什麼無法做到長時間對學習保持專注?
  • 孩子總是東張西望注意力不集中?家長巧用「路徑依賴理論」來引導
    如果能夠運用「路徑依賴理論」,儘早的規劃出學習的目標和方法,使得家長和孩子能夠圍繞著「木樁」不斷的成長,就會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慢慢的適應了這樣學習的強度,很容易提高專注力,輕鬆的解決學習中的難題。小月月的父母很早就留意了「路徑依賴理論」,她給小月月報了小提琴課,剛報名的時候就規定必須每天練滿2小時的小提琴。
  • 工作專注力不足怎麼辦?學會運用路徑依賴理論,讓成功更加簡單
    可是老李並沒有正確地運用自己的優勢,而且因為工作中缺少專注力導致工作效率下降。其實每個老闆最看重的就是員工的工作效率,如果你不能給老闆帶來生產力,他自然不會重用你。由此可見想要事業成功必須學會專注做一件事,學會正確使用「路徑依賴理論」 更能在成功路上助你一臂之力。那麼什麼是「路徑依賴理論」? 對工作會有怎樣幫助?
  • 孩子學習不自覺?運用「路徑依賴理論」,讓學習成為習慣
    簡單來說,就是孩子學習總是不自覺,做作業拖拉還不能及時完成,讓孩子的媽媽心態崩了。我不是很支持這位媽媽的做法,但是我也理解每位家長對於孩子做作業問題的怒火。但是我想說與其打罵孩子還得不到成效,影響親子關係,家長們還不如試試「路徑依賴理論」,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 孩子學習總是心不在焉?巧用「路徑依賴」原則,讓娃好習慣成自然
    第三,可能是因為孩子的學習環境太過「嘈雜」。在孩子學習中,父母時常忽略的一件事,就是給孩子建立「安靜」的學習環境,有一些父母在督促孩子的時候,心裡想的明明是想要快速的幫孩子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但是他們做的事情卻好像一直都在「幹擾」孩子。
  • 孩子專注力不高怎麼辦?借用「心流狀態」,幫孩子提高專注力
    對於孩子來說,他們之所以會缺乏專注力,主要有三大原因:父母陪伴方式的影響專注力是持續不間斷的過程,因此孩子在專注的時候是不希望別人來打擾自己的。但有些父母在孩子小時候選擇了錯誤的陪伴方式,導致孩子的專注力有所破壞,因此孩子就變得專注力不高。很多時候孩子正在專心畫畫的時候,父母突然的互動提問都會讓孩子感覺到疑惑,讓孩子的專注力被打斷,等到孩子想要再進入專注世界就很難了。
  • 如何提高孩子專注力?
    有的父母性格溫和,經常對孩子說:「寶貝,老師說你上課時總是跟同學講話,不認真聽講,媽媽希望你儘快把這個毛病改掉。」。 有的父母脾氣粗暴,經常對孩子說:「你怎麼這麼粗心?又把『×』號看成了『÷』號。如果下次還這樣,看我怎麼收拾你。」。
  • 教育法則七—路徑依賴,養成好的習慣,讓孩子的成長更簡單
    人的習慣如同走路一般,選擇了一條路,人就會沿著這條道路走下去,這就是「路徑依賴」。習慣的力量是強大的,養成好的習慣就如同走路一樣,會影響到孩子的一生。路徑依賴"路徑依賴理論",來源於1993年的諾貝爾獎得主,經濟學家道格拉斯·諾思指出的一個經濟學原理,又被譯為路徑依賴性,是指人類社會中的技術演進或制度變遷均有類似於物理學中的慣性,即一旦進入某一路徑(無論是"好"還是"壞")就可能對這種路徑產生依賴。
  • 掌握正念練習方法,有效提高孩子專注力和學習力
    很多家長都發現孩子學習時搖頭晃腦,一會摸摸書桌上的玩偶,一會扣扣手裡的橡皮,但是如果家長一聲令下允許孩子看會電視或者手機,孩子就會很快安靜下來。我們不僅會納悶為什麼孩子學習時注意力不集中,但是看電子產品時卻很專注?到底有沒有科學有效的方法來幫我們提升孩子的學習專注力呢?
  • 孩子專注力差怎麼辦?教你幾個方法,快速提高孩子的專注力
    絕大部分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只因專注力不足!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曾在節目中說過:所有的小天才身上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超強的專注力,絕大部分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只因專注力不足!想要孩子學習成績好,培養孩子專注力那是第一步,父母應按照孩子的發育的規律,對孩子進行適當的引導。
  • 孩子專注力差怎麼辦?通過這4個方法,可以快速提高孩子的專注力
    前一段時間,老師跟我反應說孩子的專注力很差,我跟他說話就像是沒聽見一樣,東瞅瞅西望望,上課時也經常溜號,再這樣下去孩子就廢了,聽到老師的敘述,我也很著急但不知道怎麼辦!其實,很多的家長都有相似的困擾,中國的相關專家早就做過調查,結果顯示:在600多的城市中,有60%的孩子都出現了專注力差的問題。家長都是擔心孩子三分鐘熱度、做事不專心,希望能提高專注力,殊不知,專注力並不是天生的,我們是可以通過後天來培養的,接下來,小編教你3個小方法,可以快速的提高孩子專注力。
  • 80%的孩子不是輸在智商,而是專注力!(附提高專注力的3種方法)
    你還在擔心孩子未來(現在)專注力差,學習成績不理想嗎?#育兒有方法#有粉絲留言稱:「我家的孩子常常三心二意,我看到許多的小孩子到了上小學的年齡段,專注力還是差的離譜,在上課的時候東張西望,看書時總走神......」
  • 路徑依賴理論
    這一理論最初由Paul·A·David於1985年給出證明。David的故事是,現在的QWERTY型鍵盤在技術上並不是最好的,但它卻牢牢佔據了市場。他認為:由於某種原因,QWERTY型鍵盤使用人數佔了優勢,那麼,由於其他類型的鍵盤數量較少,考慮到硬體、軟體的兼容性,其他使用者則會選擇QWERTY型。
  • 家長不要親手毀了孩子的專注力
    家長當心:不要親手毀了孩子的專注力   本來半小時就能吃完一頓飯,但三歲的孩子吃吃停停,一個小時也吃不進去多少;本來一小時就能寫完的作業,但七歲的孩子寫寫停停,兩個小時都沒完成……越來越多的家長為孩子無法集中精力吃飯、上課、寫作業等感到焦頭爛額,甚至求助於專業醫生。
  • 專注力對於一個孩子的重要性
    別人說話的過程中,心裡在想著其他的事情,以致於別人所說過的話完全沒有記憶,這也就對應了孩子在上課過程中,因為經常走神、溜號而忽略了老師上課所輸入的知識點甚至重點內容,導致孩子聽課效果不佳,課堂知識沒有完全理解和掌握。3.經常逃避或厭惡需要花費心思的活動或工作。
  • 孩子學習很難自覺,用好「路徑依賴」原則,激發孩子「內驅力」
    孩子學習總是不自覺,不管是在學校上課,還是在家裡面做作業,注意力總是不能集中,不少家長在網上議論,幾乎說的都是孩子學習不自覺的問題,就算請了家教老師,孩子的學習成績也還是不見提升。然而,很多家長在培養孩子習慣方面都做的不是很好,動不動就對孩子責罵:"你看現在幾點了?還不做作業!",這種常見的家庭教養模式不僅不能讓孩子養成自覺做作業的習慣,反而還會影響親子的關係,讓孩子和家長"唱反調",不如試一下"路徑依賴理論",來激發孩子的"內在驅動力",從而自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吧。
  • 孩子學習老不自覺?學會「路徑依賴」理論,讓孩子好習慣成自然
    我問他,是不是每次看到孩子寫錯題或者不專心的時候,你們就會忍不住斥責他?弟弟突然激動了起來,說他每天都會因為這些事情罵兒子,一會不盯著都不行。我終於找到了原因,侄子沒有養成獨立的學習習慣,和父母的錯誤教育方式有很大的關係。孩子的學習成績固然重要,但是學習習慣更不可忽視,好的學習習慣將讓孩子一生都受益無窮。好習慣的養成,離不開路徑依賴原則。什麼是路徑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