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專注力不足怎麼辦?學會運用路徑依賴理論,讓成功更加簡單

2020-12-03 閆湘說職場

人人都想讓自己的事業獲得一番成就,可並不懂得用怎樣的方法才能讓自己成功。你是否有過忙碌一天,可是仍然沒有看到工作效果的時候?是否有總是不能專注做一件工作的情況?如果經常處於這種狀態自然會影響大家的工作效率,導致忙了一天也沒有看到工作成果。

老李也算公司的老員工了,但是工作效率實在不高,和他一年用公司的員工都已經當上部門組長,而他還在最底層工作。其實他平時也非常忙碌,一會兒教教新來的員工,一會兒發個郵件。

工作中的事情總是一樣完成一點,到最後什麼都做不完。而且工作時思維也不清晰,剛進入工作狀態就容易走神。老闆交給他的任務難以在規定時間完成,所以一直得不到其中。其實他本身能力不差,只是工作的專注力太弱了。

對於一個職場中的老人來說,工作經驗已經得到了積累,理應對工作得心應手。可是老李並沒有正確地運用自己的優勢,而且因為工作中缺少專注力導致工作效率下降。其實每個老闆最看重的就是員工的工作效率,如果你不能給老闆帶來生產力,他自然不會重用你。由此可見想要事業成功必須學會專注做一件事,學會正確使用「路徑依賴理論」 更能在成功路上助你一臂之力。

那麼什麼是「路徑依賴理論」? 對工作會有怎樣幫助?

路徑依賴理論通俗來講就是,把我們平時的行為與慣性結合一種理論。講述的是我們在工作中選擇去做一件事,就會一直被其慣性驅使一直向前努力,最後形成了一種固定的思維模式。

只要此思維模式形成,我們就不需要過多的思考,就會按照之前所形成的模式一直向前推進。比如,每次上司發布的任務都能放在前面完成,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從來都不受外界的幹擾,不會因為發郵件或者其他事情所打斷。「路徑依賴理論」能夠幫助大家毫無阻力地去專注做事,從而可以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

此理論對工作的好處很多如下:

1. 減輕外界的幹擾項,有利於培養我們工作的專注能力。

路徑依賴理論讓我們形成了一種慣性思維,所以在做事情的時候會有一種內部的作用力讓我們專注的工作。即使受到外界的幹擾也可以忽略不計,從而形成專注工作的好習慣。這樣的工作習慣,能夠讓我們更快地解決手頭上的工作任務,以達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2. 合理利用精力,先完成重要的工作。

一個是組長交給你的任務,一個是上老闆交給你的任務,孰輕孰重相信大家自己也可以考量出來。我們在面對這樣的情況時,必然先要解決重要的事情。如果這樣的思維方式按照「路徑依賴理論」, 形成固定的思維模式,會幫助我們掌握工作重點。優先完成重點工作自然會讓老闆覺得我們有工作效率,因此得到事業上的重視。

3. 合理利用現有時間,使工作完成得更快更出色。

我們身邊不乏那些做事毫無目的,總是因為細微小事耽誤工作時間的同事。就像我們文章開頭所說的老李一樣,工作多年仍沒有任何成就與提升。這樣的工作是失敗的,也不被周圍同事所看好。只有懂得合理地利用現有的時間,明白什麼時間該做什麼事?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在工作上有所成就。

「路徑依賴理論」 對我們工作中的好處頗多,在創造出更多生產力的同時,必將讓老闆對你刮目相看,對事業的晉升很有幫助。如此好的工作技巧不會使用也無用,所以我們更應該了解如何養成「路徑依賴理論」?如何運用到工作中去創佳績?

應該怎樣養成「路徑依賴理論」? 實際工作又該如何操作?

1. 從自身興趣出發形成「路徑依賴理論」,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思維模式。

興趣是我們的內在動力,如果自己的工作能和興趣相結合,必然會有更多的奮鬥衝勁。在生活中我們可以一樣自己專注做事的好習慣,最初由自己感興趣的事情開始嘗試。

讓自己在做事的過程中不受外界幹擾,能夠專心的去做。把它慢慢變成一種習慣,最後可以嘗試運用在工作中。比如,平時愛好寫作可以嘗試先做那些需要編輯的工作,一旦形成路徑依賴理論,即使做其他類型的工作也不會走神。

2. 工作時拒絕外界一切打擾,從而養成「路徑依賴理論」保持專注力。

作為一個小職員沒有單獨的辦公室,所以很容易在工作時被人打擾。這時候我們可以通過語言上的拒絕或者不理睬,來避免外界的打擾。

沒有外界幹擾因素,自然不會被打斷思路,養成路徑依賴理論就會容易一些。而且因此做事也會更專注,能讓我們的工作效率提升更快。

3. 時常對自己進步進行自我獎勵,養成「路徑依賴理論」 對實際工作有推動作用。

雖然大家已經是成年人,但也需要及時肯定自己的進步並且給予獎勵。獎勵是一種激勵前進的方式,以後進行工作的時候會更有自信。要學會屏蔽外界的一些不良評價,對於那些不客觀的說法可以當作沒有聽到。每天對自己多說幾句鼓勵的話,完成一項重要的工作後,可以為自己買一樣平時不捨得買的心儀物品,以達到鼓勵的目的。

當大家在頭疼工作時專注力不足、工作效率下降時不妨考慮使用「路徑依賴理論」。 相信在正確的使用下,大家都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思維模式。以便於日後能夠突破更多的障礙,儘早獲得事業上的成功。

今日互動話題:你如何看待路徑依賴理論對工作專注力的影響?你想日後如何應用這種思維模式?歡迎分享。

相關焦點

  • 孩子專注力缺失?利用「路徑依賴理論」,提升孩子的「專注力」
    用理論來說也就是「路徑依賴理論」。 什麼是路徑依賴理論? 父母給予孩子充分期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父母最美好的希冀,然而像王女士般盲目為孩子報興趣班,孩子的專注力有限,過度的壓抑孩子的天性。久而久之只會激起孩子的叛逆心理,自暴自棄。合理的運用路徑依賴理論,既可以讓孩子自我激勵,也能滿足家長的預期。那麼想運用路徑依賴理論,就必須遵循它的原則。
  • 上課總開小差,怎麼幫孩子提高專注力?了解下「路徑依賴理論」
    在這裡我們提出一個「路徑依賴理論」來幫助家長們對孩子的專注力進行培養。二、「路徑依賴理論」是什麼這是一種將人的行為與慣性結合的一種理論。描述的是人們在作出某種選擇後會被慣性驅使前行,這個過程中人在最開始作出的選擇不斷地被強化,最終形成一種固定性非常明顯的思維模式。
  • 如何幫娃提升專注力,「路徑依賴理論」需了解
    出現這種情況,家長不必過於擔心,一些良好的方法是可以嘗試一下的,這其中就包括時下非常火的「路徑依賴理論」。2、如何理解「路徑依賴理論」生活中常見人們習慣性地從事某一事情,就可以用這個理論來解釋,比如,初到一個城市,第一次走了一條道路,可能還有多條道路能夠到達目的地,但以後還是習慣走第一條路。大象從小被一條細細的繩索拴住而不去掙脫,只是因為其小時候就是這樣,曾經想過掙脫但未成功,以後就不去掙脫了。
  • 家長巧用「路徑依賴理論」來引導
    如果能夠運用「路徑依賴理論」,儘早的規劃出學習的目標和方法,使得家長和孩子能夠圍繞著「木樁」不斷的成長,就會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慢慢的適應了這樣學習的強度,很容易提高專注力,輕鬆的解決學習中的難題。小月月的父母很早就留意了「路徑依賴理論」,她給小月月報了小提琴課,剛報名的時候就規定必須每天練滿2小時的小提琴。
  • 孩子缺乏專注力如何提升?弄清原因,巧用「路徑依賴理論」試試
    ③孩子自身的某種特質會導致無法對專注力保持慣性在公元前5世紀西方醫學奠基人、古希臘醫生希波克拉底根據在人體中粘液、黃膽、膽汁以及血液的含量多少,將人們分成了多血質、粘液質、膽汁質還有抑鬱質這四種氣質類型,而其中膽汁質的人群由於其情緒波動會比較大
  • 路徑依賴理論
    這一理論最初由Paul·A·David於1985年給出證明。David的故事是,現在的QWERTY型鍵盤在技術上並不是最好的,但它卻牢牢佔據了市場。他認為:由於某種原因,QWERTY型鍵盤使用人數佔了優勢,那麼,由於其他類型的鍵盤數量較少,考慮到硬體、軟體的兼容性,其他使用者則會選擇QWERTY型。
  • 運用「路徑依賴理論」,讓學習成為習慣
    簡單來說,就是孩子學習總是不自覺,做作業拖拉還不能及時完成,讓孩子的媽媽心態崩了。我不是很支持這位媽媽的做法,但是我也理解每位家長對於孩子做作業問題的怒火。但是我想說與其打罵孩子還得不到成效,影響親子關係,家長們還不如試試「路徑依賴理論」,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 堅決破除「路徑依賴」
    那種不顧環境變化、不知靈活應變的思維定式,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路徑依賴」。然而,時至今日,在經濟社會發展中,「路徑依賴」依然還大有市場。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但有的人思想還停留在過去時。比如,過去推動經濟發展,主要依靠投資、出口和消費「三駕馬車」,憑藉勞動力、土地等生產要素低成本優勢集聚資源,使得地區生產總值得以迅速增長。
  • 工作多年,為何你一事無成?路徑依賴原理——深藏著職場成功的秘密
    後來,對身邊的成功人士,進行一下觀察總結,發現一個規律:他們絕大多數都是在同一個行業,或同領域深耕了多年並逐漸成為了專家。這其實就是路徑依賴(Path-Dependence)。什麼叫路徑依賴?對我們的工作又有什麼現實意義?
  • 用好「路徑依賴」原則,幫助孩子提高專注力
    從這些方面來看,你會發現很多問題,其中一個問題更容易被忽視,那就是「路徑依賴」。這不僅是家長會忽視的問題,孩子自己也難以察覺。什麼是「路徑依賴理論」?路勁依賴什麼?簡而言之,就像物理學中的慣性一樣,當人們在某事上做決定時,一旦做出了一個選擇,不管這個選擇是好是壞,都會被這個慣性推著向前,在這個過程中還會斷開來加強他們的選擇,然後依賴於這條路徑。如果人們被這種想法所控制,就很難做出正確的決定。
  • 工作多年卻一事無成?懂得路徑依賴,助你擺脫職場平庸
    因為人有思維慣性,我們的行為和思維,很容易陷入路徑依賴中。何為路徑依賴?諾貝爾經濟學家道格拉斯·諾斯認為:路徑依賴類似於物理學中的慣性,事物一旦進入某一路徑,就可能對這種路徑產生依賴。因為經濟生活與物理世界一樣,存在著報酬遞增和自我強化的機制。
  • 教育法則七—路徑依賴,養成好的習慣,讓孩子的成長更簡單
    人的習慣如同走路一般,選擇了一條路,人就會沿著這條道路走下去,這就是「路徑依賴」。習慣的力量是強大的,養成好的習慣就如同走路一樣,會影響到孩子的一生。路徑依賴"路徑依賴理論",來源於1993年的諾貝爾獎得主,經濟學家道格拉斯·諾思指出的一個經濟學原理,又被譯為路徑依賴性,是指人類社會中的技術演進或制度變遷均有類似於物理學中的慣性,即一旦進入某一路徑(無論是"好"還是"壞")就可能對這種路徑產生依賴。
  • 路徑依賴、制度理論與比較歷史分析
    我的博士論文是關於五個中美洲國家的路徑依賴式發展以及在19世紀的關鍵時點(critical junctures),而用關鍵時點作為博士論文理論框架的想法直接來自科利爾夫婦。我在伯克利讀書時,他們剛出版了以關鍵時點為理論框架的《塑造政治舞臺》。我的博士論文在很多方面試圖將他們的關鍵時點理論擴展和完善為一個全面的路徑依賴式發展理論。另外,我在伯克利時,彼得·埃文斯剛完成他的傑作《內嵌的自主性》。
  • 可怕的路徑依賴模型,是每個人的宿命?選擇正確就成功了一半
    第一個明確提出「路徑依賴」理論的是美國經濟學家道格拉斯·諾思。他由於用「路徑依賴」理論成功地闡釋了經濟制度的演進規律,從而獲得了1993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諾思認為,路徑依賴類似於物理學中的「慣性」,一旦進入某一路徑(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就可能對這種路徑產生依賴。
  • 睡前學個小知識丨路徑依賴理論
    路徑依賴理論(Path Dependence)最初由Paul·A·David於1985年給出證明,W·Brian·Arthur作了進一步的拓展。David的故事是現在的QWERTY型鍵盤,這種鍵盤在技術上並不是最好的,但是,它卻牢牢佔據了市場。實際上,Dvorak於1932年申請專利的DSK鍵盤輸入速度最快。
  • 詹姆斯馬奧尼:路徑依賴、制度理論與比較歷史分析
    我的博士論文是關於五個中美洲國家的路徑依賴式發展以及在19世紀的關鍵時點(critical junctures),而用關鍵時點作為博士論文理論框架的想法直接來自科利爾夫婦。我在伯克利讀書時,他們剛出版了以關鍵時點為理論框架的《塑造政治舞臺》。我的博士論文在很多方面試圖將他們的關鍵時點理論擴展和完善為一個全面的路徑依賴式發展理論。另外,我在伯克利時,彼得·埃文斯剛完成他的傑作《內嵌的自主性》。
  • 杜家毫:大力破除思維定勢、工作慣性和路徑依賴
    原標題:大力破除思維定勢、 工作慣性和路徑依賴 如何認識適應引領經濟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做好經濟工作的大邏輯。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指出:「堅持創新發展,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這是我們黨不斷取得新勝利的經驗總結,充分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方法論要求,為我們認識適應引領新常態,有效應對經濟下行壓力指明了方向。
  • 學會「路徑依賴」理論,讓孩子好習慣成自然
    好習慣的養成,離不開路徑依賴原則。什麼是路徑依賴?從字面上解釋,就是人們習慣了走某一條路,就會對其產生依賴,不願意再換一條新路去嘗試。引申到孩子的習慣上,如果孩子養成了一種習慣,不管是好的還是不好的,都會有一種慣性使然,推著他們沿著既定的軌道一直往前走,很難走出他們自己選擇的道路。
  • 小知識:路徑依賴
    第一個使「路徑依賴」理論聲名遠播的是道格拉斯·諾斯,由於用「路徑依賴」理論成功地闡釋了經濟制度的演進,道格拉斯·諾斯於1993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第一個使「路徑依賴」理論聲名遠播的是道格拉斯·諾斯《經濟史中的結構與變遷》一文,由於用「路徑依賴」理論成功地闡釋了經濟制度的演進,道格拉斯·諾思於1993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諾斯(North, D)創立了制度變遷的「軌跡」概念,目的是從制度的角度解釋為什麼所有的國家並沒有走同樣的發展道路,為什麼有的國家長期陷入不發達,總是走不出經濟落後制度低效的怪圈等問題。
  • 利用路徑依賴理論可以從創業者的今天看到他的未來
    前者交易成功完全靠的是產品質量、靠的是技術;後者和鄉鎮人員交易主要是靠拉關係、靠喝酒。十年過後,前者覺得只要產品好什麼都能賣掉,後者覺得什麼事情都可以在飯桌上談,酒喝好了什麼都能成。這就是路徑依賴效應。一位哲學家看見一頭大水牛拴在一根小小的木樁上,老老實實地呆著。一位老農民在旁邊悠哉遊哉地抽著旱菸袋。哲學家走過去對老農說:「木樁這麼小,牛會跑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