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法則七—路徑依賴,養成好的習慣,讓孩子的成長更簡單

2020-12-04 學而思網校教育

人的習慣如同走路一般,選擇了一條路,人就會沿著這條道路走下去,這就是「路徑依賴」。習慣的力量是強大的,養成好的習慣就如同走路一樣,會影響到孩子的一生。

路徑依賴

"路徑依賴理論",來源於1993年的諾貝爾獎得主,經濟學家道格拉斯·諾思指出的一個經濟學原理,又被譯為路徑依賴性,是指人類社會中的技術演進或制度變遷均有類似於物理學中的慣性,即一旦進入某一路徑(無論是"好"還是"壞")就可能對這種路徑產生依賴。

其實,在日常的家庭教育中這種路徑依賴也是存在的:培養孩子的守時觀念,讓孩子學著掌握、管理時間,這樣會讓孩子成為一個靠譜的人;讓孩子養成整理和收納的好習慣,有利於培養孩子的秩序感、專注力和自律能力;讓孩子保持閱讀的習慣,會讓孩子成長為獨立有見解的人等等。

在學習習慣的養成過程中,很多家長都習慣採用責罵的形式來督促孩子,但其實這種傳統的家庭教育方式是不利於孩子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的。關於習慣的養成,家長朋友怎麼做,聽小編為你講:

做好榜樣樹立,儘量給孩子傳遞優秀的習慣,拒絕壞習慣對孩子的耳濡目染。給孩子獨立思考的時間。在習慣養成的過程中,智慧的家長應該是不打擾,給孩子足夠時間去獨立思考的家長。引導孩子長時間堅持「習慣的養成」,建立一些小的獎懲機製作為輔助。著名的教育學家培根曾經說過:"習慣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從幼年起就應該通過教育培養成一種良好的習慣」,作為教育的主要角色,父母更要積極幫助孩子,讓孩子形成對好習慣的路徑依賴。

相關焦點

  • 利用「21天習慣養成法則」,讓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
    抗擊「疫情」階段,孩子們都在家,家長可以利用這段時間促成孩子好習慣的養成。行為心理學家認為,新習慣的形成並得以鞏固至少需要21天,通過21天的行為暗示,正確重複練習,可以基本養成一個好的習慣。這就是所謂的「21天習慣養成法則」。
  • 孩子學習不自覺?運用「路徑依賴理論」,讓學習成為習慣
    簡單來說,就是孩子學習總是不自覺,做作業拖拉還不能及時完成,讓孩子的媽媽心態崩了。我不是很支持這位媽媽的做法,但是我也理解每位家長對於孩子做作業問題的怒火。但是我想說與其打罵孩子還得不到成效,影響親子關係,家長們還不如試試「路徑依賴理論」,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 孩子學習很難自覺,用好「路徑依賴」原則,激發孩子「內驅力」
    其實習慣的養成對孩子學習自覺來說是有很大幫助的,著名的教育學家培根曾經說過:"習慣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從幼年起就應該通過教育培養成一種良好的習慣。"然而,很多家長在培養孩子習慣方面都做的不是很好,動不動就對孩子責罵:"你看現在幾點了?還不做作業!"
  • 孩子學習老不自覺?學會「路徑依賴」理論,讓孩子好習慣成自然
    我問他,是不是每次看到孩子寫錯題或者不專心的時候,你們就會忍不住斥責他?弟弟突然激動了起來,說他每天都會因為這些事情罵兒子,一會不盯著都不行。我終於找到了原因,侄子沒有養成獨立的學習習慣,和父母的錯誤教育方式有很大的關係。孩子的學習成績固然重要,但是學習習慣更不可忽視,好的學習習慣將讓孩子一生都受益無窮。好習慣的養成,離不開路徑依賴原則。什麼是路徑依賴?
  • 孩子上課開小差?用好「路徑依賴」原則,幫助孩子提高專注力
    什麼是「路徑依賴理論」?路勁依賴什麼?簡而言之,就像物理學中的慣性一樣,當人們在某事上做決定時,一旦做出了一個選擇,不管這個選擇是好是壞,都會被這個慣性推著向前,在這個過程中還會斷開來加強他們的選擇,然後依賴於這條路徑。如果人們被這種想法所控制,就很難做出正確的決定。
  • 人民日報推薦的20個教育法則
    然而,如何管教孩子,卻讓人頭疼! 人民日報的20個教育法則分享給你,希望能對你有用。 1.羅森塔爾法則 積極的期望會給孩子信心,朝著你期望的樣子發展,而打擊和批評會讓孩子失去信心,變得越來越差。
  • 人民日報推薦的20個教育法則!建議父母好好了解
    然而,如何管教孩子,卻讓人頭疼! 人民日報的20個教育法則分享給你,希望能對你有用。 01.羅森塔爾法則 積極的期望會給孩子信心,朝著你期望的樣子發展,而打擊和批評會讓孩子失去信心,變得越來越差。
  • 人民日報推崇的《九大教育法則》(為孩子收藏)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有特定的生長軌道,能飛多高走多遠,與家庭教育密不可分。 掌握專業的教育方法,才能了解孩子的內心,讓養孩子變得簡單可靠。 人民日報推薦的《父母教育應該知道的9大教育法則》,我們一起學習。
  • 河南鄉村頻道「養成關鍵好習慣」
    > 真正改變孩子一生的不是道理而是習慣,孩子從小最重要的事之一就是儘早「養成關鍵好習慣」!
  • 孩子的成長路徑要在4年級之前規劃好,學霸的形成絕非偶然
    可朋友卻說:「要想孩子成才不一定要送到國際學校,但是從小就要把孩子的成長路徑給規劃好了!」無獨有偶,我認識的另一位學霸的父親也跟朋友說過類似的話,他就是今年湖北的理科高考狀元唐楚玥的爸爸,他給我們分享學霸成長故事的時候也提到:「孩子的成長路徑要在4年級之前就規劃好。」
  • 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的繪本 5歲前必讀
    作者:寶寶知道 Iris33俗語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可見早期教育對孩子來講是多麼重要。尤其在孩子5歲以前,一些良好的生活習慣必須養成,而這其中,繪本的作用不容小覷。1.0~1歲《喬比洗澡書系列》《小虎哥翻翻書》《奇妙洞洞書第一輯》《小玻系列翻翻書》《嘰裡咕嚕系列》《好餓的毛毛蟲》閱讀收穫:講述起床、上學、捉迷藏、洗澡、睡覺的故事,培養寶寶良好的生活習慣。
  • 孩子缺乏專注力如何提升?弄清原因,巧用「路徑依賴理論」試試
    根據相關科學研究現實:當孩子在3歲左右時,其所能夠對一件事物保持專注的時長為3-5分鐘左右;當孩子成長到6-12歲這一階段時,他們對一件事物所能夠保持專注的時長為19分鐘左右;當孩子成長到15歲及以上時,他們對一件事物所能夠保持專注的時長為20-25分鐘左右,即便是身為成年人的我們,對某一件事物所能夠保持高度專注的時間大概也就是
  • 孩子習慣養成記: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如何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每位家長都非常關心的問題,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不僅對他的學習,生活還是未來的成就都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所以,家長要從一開始就幫助孩子一起培養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孩子將會受益終生。
  • 精銳教育「學霸七招」,以武俠絕學助力學生好習慣養成
    在當下的社會,激烈的競爭已是常態,能夠讓下一代通過接受優秀的教育、拿到漂亮的學歷,並因此能夠贏得一個更美好的未來是每一位家長的殷切希望。也正因為如此,如何讓孩子掌握更加事半功倍的學習方法、養成更優秀的學習習慣成為讓很多家長感到頭痛的問題。作為深耕行業十多年的「老兵」,精銳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緊緊圍繞行業痛點,不斷進行著教學理念與方法的創新。
  • 如何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在孩子教育的階段,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時刻都在影響的孩子。首先父母應該有良好的喜歡,在這個同時呢告訴孩子什麼是應該做,什麼事不應該做,給孩子做好榜樣,讓孩子學習自己養成良好的習慣。當孩子表現出不好的習慣,或者上做錯一件事情的時候,第一時間不是應該對孩子大吼大叫,可能父母這這個時候會因為孩子一直在犯這樣的錯誤導致自己耐心已經耗盡了,所以會對孩子大聲怒斥,這種做法上非常的不可取的。
  • 養成不隨便亂丟垃圾的習慣,給孩子做個榜樣
    記得曾經我看過一個教育宣傳片,內容大概就是講述了幾個父母分別帶著自己的孩子走在大街上,有的父母則是把吃完的東西垃圾隨地一丟,而孩子確實驚人的相似,也是像父母那樣隨地一丟了事。還有的父母則是把吃完的東西垃圾全部丟到了垃圾桶裡,而孩子也是如此相似的做了。
  • 擺脫「定向思維」,遠離線性成長路徑的依賴
    除了工作以外,家庭場景中也會遇到「定向」的期望,比如父母希望孩子學習好,每年考試都能獲得優異的成績,老婆希望自己的丈夫能夠賺更多的錢,老師希望自己培養的學生更有成就等。本質的「定向期望」一旦過度,它就變成了一種「應該」的狀態,我們看到很多的關係,最後都是被「定向期望」所打敗的,鬧的不可開交。
  • 孩子3歲之前,父母要「狠心」幫他養成這3個習慣,長大後少走彎路
    育兒專家介紹,3歲是孩子養成習慣的關鍵時期,如果一個孩子越早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讓這些習慣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對之後的成長就越有幫助,甚至能讓孩子一生受用。蒙臺梭利是義大利著名的教育學家,他本人非常關注幼兒的成長,特別是在兒童大腦發育與行為習慣這一方面頗有造詣。
  • 孩子上課愛走神?如何幫娃提升專注力,「路徑依賴理論」需了解
    該理論的中心意思是說,不論是好的路徑還是壞的路徑,一旦進入,就會產生類似物理學中的「慣性」,人們會不自主地依賴於這種路徑而走下去。這些例子都是屬於路徑依賴的範疇。3、「路徑依賴理論」也有自己的原則該理論有兩條重要原則需了解,一是要將目標,也就是路徑確定後,要沿著這個目標一直走下去,要提升專注度,會增強成功的把握。二是要根據每個人的精力情況,合理分配學習,這樣才能將精力做到最優化的分配,集中力量幹好某件事。
  • 上課總開小差,怎麼幫孩子提高專注力?了解下「路徑依賴理論」
    孩子上課總走神,這是家長們非常困擾的一個教育難題。尤其是在兒童時期,孩子總走神的表現會非常的明顯。家長們擔心不認真聽講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效果,但是對孩子為什麼會總走神的原因卻不甚了解。在這裡我們提出一個「路徑依賴理論」來幫助家長們對孩子的專注力進行培養。二、「路徑依賴理論」是什麼這是一種將人的行為與慣性結合的一種理論。描述的是人們在作出某種選擇後會被慣性驅使前行,這個過程中人在最開始作出的選擇不斷地被強化,最終形成一種固定性非常明顯的思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