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習慣如同走路一般,選擇了一條路,人就會沿著這條道路走下去,這就是「路徑依賴」。習慣的力量是強大的,養成好的習慣就如同走路一樣,會影響到孩子的一生。
路徑依賴
"路徑依賴理論",來源於1993年的諾貝爾獎得主,經濟學家道格拉斯·諾思指出的一個經濟學原理,又被譯為路徑依賴性,是指人類社會中的技術演進或制度變遷均有類似於物理學中的慣性,即一旦進入某一路徑(無論是"好"還是"壞")就可能對這種路徑產生依賴。
其實,在日常的家庭教育中這種路徑依賴也是存在的:培養孩子的守時觀念,讓孩子學著掌握、管理時間,這樣會讓孩子成為一個靠譜的人;讓孩子養成整理和收納的好習慣,有利於培養孩子的秩序感、專注力和自律能力;讓孩子保持閱讀的習慣,會讓孩子成長為獨立有見解的人等等。
在學習習慣的養成過程中,很多家長都習慣採用責罵的形式來督促孩子,但其實這種傳統的家庭教育方式是不利於孩子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的。關於習慣的養成,家長朋友怎麼做,聽小編為你講:
做好榜樣樹立,儘量給孩子傳遞優秀的習慣,拒絕壞習慣對孩子的耳濡目染。給孩子獨立思考的時間。在習慣養成的過程中,智慧的家長應該是不打擾,給孩子足夠時間去獨立思考的家長。引導孩子長時間堅持「習慣的養成」,建立一些小的獎懲機製作為輔助。著名的教育學家培根曾經說過:"習慣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從幼年起就應該通過教育培養成一種良好的習慣」,作為教育的主要角色,父母更要積極幫助孩子,讓孩子形成對好習慣的路徑依賴。